一种车载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728发布日期:2019-08-31 02:3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显示装置的品质,特别是应用在工业及车载产品上的车载背光模组,长时间的工作以及复杂的工作环境要求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

现有技术中光源安装在车载背光模组下框的侧壁上,光源产生的热量通过侧壁传递到下框底部,再由下框底部散热,散热方式不够直接,散热速度较慢,车载背光模组容易因过热影响其显示效果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背光模组,其解决了传统车载背光模组散热方式不够直接,散热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载背光模组,所述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其包括底板;光源以及导光板,都安装在下框的底板上;所述光源上方设置有反射镜,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导光板。

采用上述结构,光源直接位于下框的底板上,直接通过底板散热,散热面积大,散热方式直接,散热速度快,没有引入新的散热通道,结构简单。光源设置在下框底板,通过反射镜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侧面,不改变导光板的入射面位置,能够在不改变车载背光模组其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更好地散热。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反射镜是直角棱镜。

采用上述结构,直角棱镜本身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及有45°,90°这样典型的角度,所以,和普通的反射镜相比,直角棱镜更容易安装,对机械应力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光源包括FPC和安装在FPC上的LED灯条。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FPC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电路层上设置反射层。

采用上述结构,电路层和金属散热层分别通过双面胶贴附于基材层,由于基材层较薄,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基材层扩散到金属散热层,该金属散热层能够有效增大光源的散热面积,起到均匀散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车载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反射层可以将露出的少部分光线重新反射进导光板。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金属散热层的结构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光源散热更快速。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下框的底板设置沉槽,光源位于沉槽内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底板内与沉槽对应的凸起位置下方安装主板。

采用上述结构,车载背光模组的底板设置凸起与沉槽,将光源设置在沉槽内,主板设置在凸起下方,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车载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下框内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上端面的扩散膜、增光膜和防晒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将光源设于下框的底板上,直接通过底板散热,散热面积大,散热方式直接,散热速度快,没有引入新的散热通道,结构简单;解决的问题是,传统车载背光模组散热方式不够直接,散热速度较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载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框设置沉槽的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下框中的沉槽和凸起的情况。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FPC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框;2.中框; 3、导光板;4、光源;5、FPC;6、光学膜;7、反射片;8、反射镜;9、沉槽;10、凸起;11、电路层;12、基材层;13、金属散热层;14、扩散膜;15、增光膜;16、防晒膜;17、底板;18、侧壁;19、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现有技术中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1、光源4、FPC5、中框2;下框1是金属框,包括侧壁18和底板17;中框2套设于下框;光源4和FPC5设置在下框1的侧壁18上。由于塑胶材质的中框2对散热的影响,光源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下框侧壁18,再由侧壁18传递到底板17,由底板17进行散热,造成散热方式不直接,散热速度慢,在车载背光模组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容易因过热影响其显示效果及使用寿命。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车载背光模组包括下框1、中框2、FPC5、光源4;光源4、导光板3固定在下框1的底板17上,下框1是金属框,通过下框1的底板17散热,散热速度快。

进一步,光源上方设置有反射镜8,通过反射镜8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3侧面,不改变导光板3的入光面位置,能够在不改变车载背光模组其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更好地散热;同时,光源4发出的光线在反射镜8内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得光线进行初步发散,有利于提高车载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反射镜8是直角棱镜;直角棱镜容易安装,对机械应力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强度,适合应用于车载背光模组。

进一步,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下框1内的反射片7、导光板3、光学膜6;所述光学膜6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上端面的扩散膜14、增光膜15和防晒膜16。防晒膜16可实现对扩散膜14和增光膜15的保护,防止其在车载背光模组或工业特殊应用中产生褪色变形等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中的光源进行补充说明。

如图2、图4所示,FPC5包括基材层12,所述基材层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11,所述基材层12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13;电路层11上设置反射层19。为了散热充分,可以将FPC5设置得较大,此时可以将FPC5上设置一层反射层19,将导光板3处露出的少部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3。

为了便于散热,金属散热层13的结构为网状结构,实际上,金属散热层13的结构还可以为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光源4包括FPC5和安装在FPC5上的LED灯条,FPC通过双面胶或是导热胶安装于底板17;优选的,光源4为冷阴极荧光灯管,发热量小,亮度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下框1进行补充说明。

如图3,下框的底板17设置沉槽9,光源4位于沉槽9内部;底板内与沉槽9对应的凸起10位置下方安装主板14。沉槽9和凸起10的设置能够较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车载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