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佩戴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6012发布日期:2019-10-29 03: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眼睛佩戴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眼睛佩戴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用户能够佩戴的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开发。这些可穿戴设备由于穿戴在身体上这一特性,而多为小型的设备。另外,在用户穿戴在身体上的状态下,往往也难以进行操作,使得一定程度地限制了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操作输入。

另一方面,已提出了使可穿戴设备配合用户的使用状态等发挥功能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根据眼镜主体的倾斜角度控制对液晶镜片的电信号,从而自动地使焦距可变的眼睛佩戴物(眼镜)。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搭载有基于测距仪等的检测结果调整折射率的功能的眼睛佩戴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009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51720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眼睛佩戴物中,仅基于预先设定的信息控制其焦距、折射率等,并不能配合用户特有的信息或用户的喜好变更显现功能的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配合用户特有的信息或用户的喜好变更使功能显现的条件,且能够自动执行规定的功能的眼睛佩戴物。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涉及眼睛佩戴物,其具有:光学特性变化的光学模块;输入部,受理来自用户的指示;感知部,用于检测光学模块的使用环境;存储部,至少存储使光学模块的光学特性变化的条件;以及控制部,根据设定模式,通过电气控制使光学模块的光学特性变化,设定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模式,控制部基于存储于存储部的条件及感知部的检测值,进行相对于光学模块的电气控制;以及第二模式,控制部基于输入部所受理的指示,进行相对于光学模块的电气控制,基于输入部在第二模式中受理到指示时的感知部的检测值,更新存储于存储部的条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配合用户特有的信息或用户的喜好变更使功能显现的条件,且能够自动执行规定的功能的眼睛佩戴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所具有的电气控制型镜片的a-a部分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控制的模式的层级的示意图。

图6是选择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模式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眼睛佩戴物在调光矫正模式和视力调光矫正模式中感知的光的照度与电气控制型镜片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之间的关系(初始设定值)的图表。

图9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控制的模式的层级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眼睛佩戴物的示例性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多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眼睛佩戴物的结构)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立体图。

眼睛佩戴物中例如包括:具有如视力矫正镜片那样用于用户的视力提高的辅助机构的所谓的眼镜(包括电子眼镜、太阳镜)和护目镜、以及具有相对于用户的视野或者眼睛进行信息提示的机构的各种设备(例如,眼镜型可穿戴终端、头戴式显示器等)。在以下的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一对镜片的双眼用的电子眼镜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不限于该形态。眼睛佩戴物只要是通过佩戴而相对于眼睛保持用于提高视力或视野的辅助机构或者用于信息提示的机构的结构即可,不限于佩戴于两个耳朵的眼镜型,也可以是佩戴于头部或仅佩戴于单个耳朵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仅作用于单眼的眼睛佩戴物,而不是双眼用的眼睛佩戴物。

如图1和图2所示,眼睛佩戴物100具有:镜框130,具有前框110及一对镜腿120a和120b;输入部140;一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是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的光学模块;感知部170;cpu单元165等运算装置,包括还作为控制部160发挥功能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和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还作为存储部194发挥功能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以及电源180。cpu将用于执行眼睛佩戴物100的功能的程序从rom读出并在ram展开,执行所展开的程序从而控制眼睛佩戴物100的各功能部的动作。应予说明,在以下的记载中,将配置有一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部分设为眼睛佩戴物100的正面(前方)。

另外,如作为表示眼睛佩戴物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的图3所示,眼睛佩戴物100所具备的各功能部通过总线b连接。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前框110保持一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前框110具有分别支撑上述一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一对轮缘112和将上述一对轮缘112连接的鼻架114。轮缘112具有与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在前框110的内部配置有配线,该配线用于将电气控制型镜片150与cpu单元165(控制部160)电连接。

对于前框110的材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采用作为眼镜的前框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作为前框11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酰胺、醋酸盐、碳、赛璐珞、聚醚酰亚胺以及聚氨酯。

一对镜腿120a和120b是以呈左右对称的方式与前框110连接的棒状的部件,在其前端部与前框110连接。在一对镜腿120a和120b中的一个(在图1和图2中为右侧的镜腿120a)中配置有输入部140、cpu单元165(控制部160和存储部194)、感知部170以及电源180。

对于镜腿120a和120b的材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采用作为眼镜的镜腿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作为镜腿120a和120b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酰胺、醋酸盐、碳、赛璐珞、聚醚酰亚胺以及聚氨酯。

输入部140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动作。不特别地限定输入部140的结构。输入部140例如可以设为在镜腿120a的外侧且前方的区域,从前方向后方配置成列状的多个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在该情况下,通过用户沿着多个触摸传感器从前方朝后方或者从后方朝前方使手指等移动(滑动)的动作、不使手指等移动而触碰(轻击)的动作、用手指等以规定时间触碰(长按)的动作等,输入部140能够受理来自用户的指示。

另外,输入部140也可以能够根据电容因上述滑动动作而变化的触摸传感器的数量,识别输入动作的动作量(移动量)并进行受理。

一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保持于镜框的前框110。电气控制型镜片150具有光学特性通过电压的施加而变化的电活性部。各个电气控制型镜片可以是球面镜片,也可以是非球面镜片。各个电气控制型镜片具有:能够通过电压的施加变更其焦距(度数)的第一区域150a和该第一区域外的第二区域150b。

图4中示出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a-a部分的示意剖面图。如图4所示,在第一区域150a中,从后方(使用者侧)将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一透明电极1520、作为电活性部的折射率可变层1530、第二透明电极1540、第二透明基板1550、第三透明电极1560、作为电活性部的透射率可变层1570、第四透明电极158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按该顺序层叠。

应予说明,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第一透明基板1510和第一透明电极1520、或第二透明基板1550和第二透明电极1540也可以在第一区域150a内具有菲涅耳透镜形状。

另一方面,在第二区域150b中,如图4所示,从后方(使用者侧)将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一透明电极1520、粘接层1535、第二透明电极1540、第二透明基板1550、第三透明电极1560、作为电活性部的透射率可变层1570、第四透明电极158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按该顺序层叠。

应予说明,第二透明电极1540与第三透明电极1560也可以是共用电极。此时,对于第二透明基板1550,可以省略其配置。

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二透明基板155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是以向眼睛佩戴物100的前方侧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的透明部件。

关于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二透明基板155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的材料,只要具有相对于可见光的透光性,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采用可作为镜片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作为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二透明基板155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玻璃和树脂。作为上述树脂的例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以及聚苯乙烯。第一透明基板1510、第二透明基板1550以及第三透明基板1590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透明电极1520和第二透明电极1540、以及第三透明电极1560和第四透明电极1580分别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第一透明电极1520和第二透明电极1540至少配置于能够对折射率可变层1530施加电压的范围(第一区域150a)。另一方面,第三透明电极1560和第四透明电极1580至少配置于能够对透射率可变层1570施加电压的范围(第一区域150a和第二区域150b)。

关于第一透明电极1520、第二透明电极1540、第三透明电极1560以及第四透明电极1580的材料,只要具有相对于可见光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作为这些材料的例子,包括: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锌(zno)。第一透明电极1520、第二透明电极1540、第三透明电极1560以及第四透明电极1580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折射率可变层1530是可见光的折射率通过电压的施加而变化的层。作为折射率可变层153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胆甾型液晶和向列型液晶等。若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520和第二透明电极1540对折射率可变层1530施加电压,则折射率可变层1530的折射率由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等而可逆地变化。因此,若对折射率可变层1530施加电压,则第一区域150a的焦距(度数)变化。

透射率可变层1570是可见光的透射率(以下,也简称作“透射率”)通过电压的施加而变化的层。作为透射率可变层157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电致变色元件和宾主型液晶等。若通过第三透明电极1560和第四透明电极1580对透射率可变层1570施加电压,则透射率可变层1570的透射率由于所供给的电子所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或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变化等而可逆地变化。因此,若对透射率可变层1570施加电压,则第一区域150a和第二区域150b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变化。

粘接层1535在第二区域150b中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510与第二透明基板1550之间,将第一透明基板1510与第二透明基板1550粘接。但在第一透明电极1520和第二透明电极1540还配置于第二区域150b的情况下,粘接层1535配置于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另外,粘接层1535还具有将构成折射率可变层1530的材料密封的功能。对于粘接层1535的材料,只要是具有相对于可见光的透光性的、粘接剂的固化物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

感知部170至少包括:感知眼睛佩戴物100相对于水平轴的向铅直下方的倾斜角度(以下,也简称作“倾斜角度”。)的倾斜传感器、以及感知光对眼睛佩戴物100的照度的照度传感器。感知部170将上述倾斜传感器感知到的倾斜角度、以及照度传感器感知到的照度分别输出至控制部160。

存储部194存储用于在后述的眼睛佩戴物的控制中的自动模式中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第一区域150a的折射率、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第一区域150a及第二区域150b的透射率、或者这两者变化的条件(阈值)。

控制部160如后述那样根据设定模式,基于输入部140所受理的输入动作、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以及感知部170的检测值,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光学特性变化。

控制部160与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第一透明电极1520、第二透明电极1540、第三透明电极1560及第四透明电极1580、以及、输入部140、感知部170及存储部194电连接。通过后述的控制,对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及/或第三透明电极1560与第四透明电极1580之间施加电压,从而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光学特性(折射率或透射率)分别变化。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控制部160分别执行: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折射率变化从而进行视力矫正的功能(以下,也简称作“视力矫正功能”)、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变化从而进行调光矫正的功能(以下,也简称作“调光矫正功能”)、以及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折射率和透射率独立地变化,从而同时进行视力矫正和调光矫正的功能(以下,也简称作“视力调光矫正功能”)。

电源180是可拆装地保持于镜腿120a的后端部的充电式的电池组,向输入部140、控制部160及感知部170等消耗电力的功能部供给电力。作为电源180的例子,包括镍氢充电电池。

(眼睛佩戴物的控制)

·关于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将用于实施上述的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以及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多个模式,如图5的示意图所示那样地设定为层级状。在该眼睛佩戴物100中,若用户通过输入部140选择各层级的模式,则能够使控制部160执行所希望的动作。眼睛佩戴物100的控制部160通过按照多个模式中的所设定的模式控制对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施加的电压,从而控制电活性部的光学特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将多个模式分为三个层级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第一层级中包括:用于执行视力矫正功能的视力矫正模式、用于执行调光矫正功能的调光矫正模式以及用于执行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视力调光矫正模式。

另外,在视力矫正模式、调光矫正模式以及视力调光矫正模式的下层(第二层级)中分别包括:用户手动地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模式(以下,也称作“手动模式”);以及控制部16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和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模式(以下,也称作“自动模式”)。

并且,在各手动模式的下层(第三层级)中包括自动学习模式,该自动学习模式用于学习在上述自动模式中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条件。

用户通过输入部140变更各层级的模式。例如,在输入部140是从前方向后方配置成列状的多个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沿着多个触摸传感器从前方朝后方使手指等移动(滑动)的第一指示动作,使第一层级的模式转换一个等级。同样地,能够通过与上述第一指示动作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的、沿着上述多个触摸传感器从后方朝前方使手指等移动(滑动)的第二指示动作,使第二层级的模式转换一个等级。进一步地,能够通过不滑动而轻击上述多个触摸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的第三指示动作,使第三层级的模式转换一个等级。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用户选择由眼睛佩戴物100的控制部160执行的模式,使控制部160执行各种功能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例如,输入部140、控制部160及感知部170通过电源180的安装而成为开启状态,从而开始图6所示的动作。

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6所示的流程时,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执行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执行自动学习模式(开启)作为第三层级的模式。

首先,输入部140检测出由于用户的手指的接触等引起的触摸传感器的电容的变化,作为输入动作进行受理(步骤s10)。从输入部140接收到表示已受理上述输入动作的信号的控制部160,判定该指示动作是否为第一指示动作(从前方朝后方的滑动)(步骤s11)。

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11中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一指示动作,则使第一层级的模式转换一个等级(步骤s12)。在本说明中,在流程开始时,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因此,在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一指示动作时,控制部160将第一层级的模式转换为调光矫正模式,并执行调光矫正模式。通过控制部160将上述第一层级的模式转换并执行,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另一方面,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11中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不是第一指示动作,则接着判定上述指示动作是否为第二指示动作(从后方朝前方的滑动)(步骤s21)。

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21中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二指示动作,则判定是否存在与当前执行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第二层级的模式(步骤s22)。

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22中判定为存在与当前执行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第二层级的模式,则保持执行当前执行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将第二层级的模式转换,并执行转换后的第二层级的模式(步骤s23)。在本说明中,在流程开始时,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执行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因此,控制部160在步骤s23中保持执行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视力矫正模式,将第二层级的模式转换为自动模式并执行。若控制部160将第二层级的模式转换并执行,则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2中控制部160判定为不存在对应的第二层级的模式,则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另外,若在步骤s21中控制部160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不是第二指示动作,则控制部160判定上述指示动作是否为第三指示动作(不伴有移动的轻击)(步骤s31)。

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31中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三指示动作,则判定是否存在与当前执行的第二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第三层级的模式(步骤s32)。

控制部160若在步骤s32中判定为存在与当前执行的第二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第三层级的模式,则保持执行当前执行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和第二层级的模式,将第三层级的模式转换一个等级,并执行转换后的第三层级的模式(步骤s33)。在本说明中,在流程开始时,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执行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执行自动学习模式作为第三层级的模式。因此,控制部160在步骤s33中,保持执行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视力矫正模式和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的手动模式,将第三层级的模式转换为自动学习模式关闭并执行。若控制部160将第三层级的模式转换并执行,则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2中控制部160判定为不存在对应的第三层级的模式,则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另外,若在步骤s31中控制部160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不是第三指示动作,则处理迁移至步骤s40。

之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40)。例如,控制部160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6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10之前。

·关于眼睛佩戴物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如上述那样基于用户所选择的模式执行各功能。若由用户选择视力矫正模式、调光矫正模式以及视力调光矫正模式中的某个作为上述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则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及视力调光矫正功能中的、与各模式对应的功能。另外,若选择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则控制部160仅在输入部140从用户受理到指示动作时,对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关闭进行变更。另一方面,若选择自动模式,则控制部16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和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对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关闭进行变更。进一步地,若选择自动学习模式作为上述的第三层级的模式,则控制部160适当地更新用于在自动模式中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条件。

以下,对上述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用户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例如,输入部140、控制部160及感知部170通过电源180的安装而成为开启状态,从而开始图7所示的动作。应予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7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执行着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执行着自动学习模式(开启)作为第三层级的模式。另外,假定此时视力矫正功能为关闭。

控制部160首先参照目前执行着哪一个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步骤s110)。然后,控制部160判定当前执行的第二层级的模式是否为手动模式(步骤s111)。

若控制部160判定为目前执行着手动模式,则输入部140检测触摸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受理用户的指示动作(步骤s121)。然后,输入部140将表示已受理指示动作的信号传达至控制部160。控制部160在接收来自输入部140的信号时,判定该指示动作是否为与第一~第三指示动作不同的第四指示动作(例如不滑动而用手指等以规定时间触碰(长按)上述多个触摸传感器中的某个等)(步骤s122)。

若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四指示动作,则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动作时的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步骤s123)。此时,控制部160接收的数据的种类是根据第一层级的模式选择的。在本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7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因此,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与倾斜角度有关的数据。应予说明,对于“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动作时”,只要是与指示动作的受理大致相同的时机即可,也可以不完全一致。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输入部140在步骤s121中受理指示动作后的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再次受理到指示动作(步骤s124)。若控制部160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再次受理到指示动作,则判断为先前的来自用户的指示已被撤销,处理迁移至步骤s128。

另一方面,若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输入部140未再次受理指示动作,则控制部160将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矫正功能切换为开启或关闭(步骤s125)。在本说明中,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视力矫正功能被设定为关闭。因此,控制部160对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施加电压,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

进一步地,控制部160参照第三层级的模式,判定自动学习模式是否为开启(步骤s126)。若在步骤s126中控制部160判定为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学习模式为关闭,则判断为不需要自动学习,处理迁移至步骤s128。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26中判定为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学习模式为开启,则控制部160对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中的、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条件进行更新(步骤s127)。在本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7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视力矫正功能为关闭。因此,控制部160将输入部140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指示动作的日期时刻、在步骤s123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以及来自用户的指示内容(例如,该指示是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指示)等,存储于存储部194中。然后,将在存储部194中所存储的、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阈值,替换成在步骤s123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之后,处理迁移至步骤s128。

然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128)。例如,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7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121之前。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目前执行着自动模式,则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眼睛佩戴物100的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步骤s131)。此时,控制部160接收的数据的种类也是根据第一层级的模式选择的,在本说明中,设为倾斜角度。

然后,控制部160判定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矫正功能(在本说明中为视力矫正功能)是否为开启(步骤s132)。若判定为矫正功能为开启,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阈值(在本说明中为与倾斜角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133)。将眼睛佩戴物100的初次使用时的阈值设为预先设定的值。另一方面,在执行上述的自动学习模式并更新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在自动学习模式中更新后的阈值。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131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是否为在步骤s133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下(步骤s135)。若在步骤s135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下,则控制部160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步骤s137)。在本说明中,停止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施加电压。然后,处理迁移至步骤s139。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高,则判断为不需要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处理迁移至步骤s139。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32中判定为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矫正功能(在本说明中为视力矫正功能)为关闭,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阈值(在本说明中为与倾斜角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134)。在该情况下也将眼睛佩戴物100的初次使用时的阈值设为预先设定的值。另一方面,在执行上述的自动学习模式并更新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在自动学习模式中更新后的阈值。应予说明,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阈值与用于将上述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阈值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将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阈值(初始设定值)设定为20°,将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阈值(初始设定值)设定为5°等。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131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是否为在步骤s134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上(步骤s136)。若在步骤s136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上,则控制部160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步骤s138)。在本说明中,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第一透明电极1520与第二透明电极1540之间施加电压。然后,处理迁移至步骤s139。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低,则判断为不需要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处理迁移至步骤s139。

之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139)。例如,控制部160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7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131之前。

应予说明,在上述的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7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而进行了说明,但在执行着调光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步骤s123和步骤s131中,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照度作为检测值。另外,在步骤s127中,对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中的、与照度有关的条件进行更新。

另一方面,在执行着视力调光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步骤s123和步骤s131中,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倾斜角度及照度这两者作为检测值。另外,在步骤s127中,对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中的、与倾斜角度及照度有关的条件进行更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模式中,能够基于在手动模式中收集到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信息,自动地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能够配合用户的喜好等设定使各功能显现的条件。

··眼睛佩戴物的动作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说明(图7所示的流程)中,若输入部140在自动学习模式为开启的情况下受理指示动作,则在步骤s127中随时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也可以仅在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更新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27中更新条件。例如,也可以仅在控制部160进行将在步骤s123中检测到的检测值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阈值比较的步骤(未图示)且判定为检测值与阈值相比偏离了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迁移至步骤s127,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

另外,也可以进行以下步骤(未图示):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123中检测到的值是否与过去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以规定的次数落入同一范围内。在该情况下,当在步骤s123中检测到以规定的次数落入同一范围内的值的情况下,才迁移至步骤s127,控制部160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另外,也可以在以规定的次数检测到同一的值的情况下,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

进一步地,也可以根据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动作时的、感知部160的检测值获得次数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例如,也可以进行以下步骤(未图示):对在步骤s123中检测到的值、与过去检测到的规定的次数的检测值的平均值进行运算。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27中,控制部160基于上述平均值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

进一步地,进行步骤s127的时机也可以不是在输入部140刚受理到指示动作之后。例如,也可以先将在步骤s123中检测到的检测值,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阈值分开地存储,在任意的时机(例如,选择了自动模式的时机等)进行步骤s127,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

另外,在上述中,举出将层级划分为三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层级更细致地划分。例如,也可以在图5所示的第一层级与第二层级之间包括各种模式。例如,也可以在视力矫正模式的下层中包括阅读模式和移动设备使用模式等。在该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各模式的更下层中分别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调光矫正模式的下层中包括:相对于光对眼睛佩戴物100的照度而使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如图8所示那样地变化的淡色调光模式、中间色调光模式以及浓色调光模式。图8所示的照度与透射率之间的关系是初始设定值,也可以以自动学习模式学习使透射率变化的条件,适当地进行更新。

应予说明,当在调光矫正模式的下层中包括淡色调光模式、中间色调光模式以及浓色调光模式的情况下,在图7的步骤s121中由输入部140受理的指示动作也可以不是与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或关闭有关的指示,而是将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提高或降低的指示。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25中,控制部160并非对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或关闭进行切换,而是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可见光的透射量(对第三透明电极1560或第四透明电极1580施加的电压的量)进行变更。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27中,控制部160将在步骤s121中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的日期时刻、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动作时的光对眼睛佩戴物100的照度、以及用户所设定的透射率,存储于存储部194。然后,根据该检测值替换图8所示的照度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应予说明,也可以将此时的第四指示动作设为滑动动作。若第四指示动作是滑动动作,则能够根据电容发生了变化的触摸传感器的数量识别输入动作的动作量(移动量),从而受理将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设为何种程度的指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也可以设为控制部160能够执行上述以外的功能。例如,也可以设为控制部160能够执行:仅对感知部170等的一部分的功能部供电的睡眠功能、或对大致全部的功能部不供电的关闭功能等。另外,也可以设为控制部160能够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动作变更至转换为这些功能为止的待机时间(变化条件)。

例如,上述睡眠功能或关闭功能也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作为下位层级的功能:在未对输入部140输入指示动作的时间(待机时间)为1分钟时,自动地转换为睡眠功能或关闭功能的短时间关闭功能;在上述待机时间为3分钟时,自动地转换为睡眠功能或关闭功能的中间时间关闭功能;以及在待机时间为5分钟时,自动地转换为睡眠功能或关闭功能的长时间关闭功能等。

另外,上述的说明中的来自用户的指示动作也可以不是来自佩戴了眼睛佩戴物100的用户的指示动作,也可以是来自处于眼睛佩戴物100的附近的非佩戴者的指示动作。

并且,在上述说明中,将从前方朝后方的滑动作为第一指示动作,将从后方朝前方的滑动作为第二指示动作等而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基于输入部140的结构适当变更。并且,对于第一指示动作、第二指示动作、第三指示动作以及第四指示动作,只要能够在指示动作之间进行识别,则可以是变更了次数的同一动作(例如轻击的次数或滑动的次数),也可以是不同的输入动作与其次数的组合等。

[第二实施方式]

(眼睛佩戴物)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结构相比,除了感知部170以外是相同的。因此,省略与感知部170以外的构成要素有关的说明,以下,仅对感知部170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感知部170中,除了倾斜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以外,还包括从以下传感器或元件中选择的一个以上的传感器或元件: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等位置检测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方位传感器、能够通过bluetooth(蓝牙)(“bluetooth”是蓝牙技术联盟的注册商标)等与智能手机等规定的移动设备连接的通信元件、用于对自然光和来自荧光灯的光进行识别并感知的摄像机等摄像元件、以及机械开关。根据眼睛佩戴物100的用途或使用方式,适当选择眼睛佩戴物100包括哪个传感器或元件。另外,这些传感器或元件也可以设置于眼睛佩戴物100的外部,例如也可以通过通信元件将检测值输出至控制部160。

感知部170除了倾斜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以外还包括上述传感器和元件,由此控制部160例如能够获得如下信息。

表1

(眼睛佩戴物的控制)

·关于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将用于进行上述的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以及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多个模式,如图9的示意图所示那样地设定为层级状。在该眼睛佩戴物100中同样地,用户通过输入部140选择各层级的模式,从而能够使控制部160执行所希望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中,如图9所示,将多个模式分为三个层级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第一层级中包括:用于执行视力矫正功能的视力矫正模式、用于执行调光矫正功能的调光矫正模式以及用于执行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视力调光矫正模式。

另外,在视力矫正模式、调光矫正模式以及视力调光矫正模式的下层(第二层级)中分别包括:手动模式;自动模式;以及第三模式(以下,也称作“智能模式”),在该第三模式中,控制部16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和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各种检测值(倾斜角度及/或照度、以及这些以外的检测值),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

并且,在各手动模式的下层(第三层级)中包括自动学习模式,该自动学习模式用于学习在上述自动模式中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时机。

另外,用户选择各层级的模式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图6所示的流程),因此省略说明。

·关于眼睛佩戴物的动作

以下,对眼睛佩戴物100基于用户所选择的模式执行各种功能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若选择视力矫正模式、调光矫正模式以及视力调光矫正模式中的某个作为上述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则控制部160执行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以及视力调光矫正功能中的、与各模式对应的功能。另外,若选择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则控制部160仅在输入部140从用户受理到指示动作时,对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关闭进行变更。另一方面,若选择自动模式,则控制部16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和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对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关闭进行变更。另外,若选择智能模式,则控制部16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和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倾斜角度及/或照度、以及由上述传感器或元件得到的检测值),对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的开启/关闭进行变更。并且,若在上述的第三层级中选择自动学习模式,则控制部160适当地更新在自动模式中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的条件。

以下,对感知部170具备倾斜传感器、照度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在用户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流程的一部分(智能模式)的流程图。另外,例如,输入部140、控制部160及感知部170通过电源180的安装而成为开启状态,从而开始图10所示的动作。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10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上述的第一层级的模式,执行着手动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执行着自动学习模式(开启)作为第三层级的模式。另外,假定此时视力矫正功能为关闭。

首先,控制部160参照目前执行着哪一个模式作为第二层级的模式(步骤s210)。然后,控制部160判定当前执行的第二层级的模式是否为手动模式(步骤s211)。

若控制部160在步骤s211中判定为目前执行着手动模式,则输入部140检测触摸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受理用户的指示动作(步骤s221)。然后,输入部140将表示已受理指示动作的信号传达至控制部160。接收到来自输入部140的信号的控制部160,判定该指示动作是否为与第一~第三指示动作不同的第四指示动作(例如不滑动而用手指等以规定时间触碰(长按)上述多个触摸传感器中的某个等)(步骤s222)。

若判定为上述指示动作是第四指示动作,则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输入部140受理到指示动作时的眼睛佩戴物100的倾斜角度及/或照度、以及加速度(步骤s223)。此时,控制部160接收的数据的种类是根据第一层级的模式选择的。在本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10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上述的第一层级的模式。因此,控制部160接收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与倾斜角和加速度有关的数据。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输入部140在步骤s221中受理指示动作后的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再次受理到指示动作(步骤s224)。若控制部160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再次受理到指示动作,则判断为先前的来自用户的指示已被撤销,处理迁移至步骤s228。

另一方面,若判定为在规定时间内输入部140未再次受理指示动作,则控制部160将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矫正功能(在本说明中为视力矫正功能)切换为开启或关闭(步骤s225)。

之后,控制部160参照第三层级的模式,判定自动学习模式是否为开启(步骤s226)。若在步骤s226中控制部160判定为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学习模式为关闭,则判断为不需要自动学习,处理迁移至步骤s228。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26中判定为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学习模式为开启,则控制部160对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中的、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条件进行更新(步骤s227)。在本说明中,假定在开始图10所示的流程时,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视力矫正功能为关闭。因此,控制部160将输入部140受理到来自用户的指示动作的日期时刻、在步骤s223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倾斜角度等和加速度以及来自用户的指示内容(例如,该指示是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指示等),存储于存储部194中。然后,将在存储部194中所存储的、用于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阈值(倾斜角度和加速度),分别替换成在步骤s223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之后,处理迁移至步骤s228。

然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228)。例如,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10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221之前。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11中判定为目前执行着手动模式以外的模式,则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选择了自动模式(步骤s212)。然后,若在步骤s212中判定为选择了自动模式,则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眼睛佩戴物100的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步骤s231)。此时,控制部160接收的数据的种类是根据第一层级的模式选择的,在本说明中,设为倾斜角度。

控制部160判定与第一层级的模式对应的矫正功能(在本说明中为视力调整功能)是否为开启(步骤s232)。若在步骤s232中判定为矫正功能为开启,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阈值(在本说明中为与倾斜角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33)。将眼睛佩戴物100的初次使用时的阈值设为预先设定的值。另一方面,在执行上述的自动学习模式并更新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在自动学习模式中更新后的阈值。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231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是否为在步骤s233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下(步骤s235)。若在步骤s235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下,则控制部160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步骤s237),处理迁移至步骤s239。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高,则判断为不需要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处理迁移至步骤s239。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32中判定为矫正功能为关闭,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阈值(在本说明中为与倾斜角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34)。在该情况下也将眼睛佩戴物100的初次使用时的阈值设为预先设定的值。另一方面,在执行上述的自动学习模式并更新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在自动学习模式中更新后的阈值。应予说明,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阈值与用于将上述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阈值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231中由感知部170检测到的检测值是否为在步骤s234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上(步骤s236)。若在步骤s236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上,则控制部160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步骤s238),处理迁移至步骤s239。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低,则判断为不需要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处理迁移至步骤s239。

之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239)。例如,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10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231之前。

另外,若在步骤s212中控制部160判定为选择了自动模式以外的模式,则处理迁移至智能模式(步骤s240)。

如图11所示,若在步骤212中判定为选择了自动模式以外的模式,则控制部160从感知部170接收眼睛佩戴物100的倾斜角度及/或照度、以及加速度(步骤s241)。此时,控制部160接收的数据的种类也是根据第一层级的模式选择的,在本说明中,设为倾斜角度和加速度。

然后,控制部160判定眼睛佩戴物100的矫正功能(在本说明中为视力矫正功能)是否为开启(步骤s242)。若在步骤s242中判定为矫正功能为开启,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与加速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43)。将眼睛佩戴物100的初次使用时的阈值设为预先设定的值。另一方面,在进行上述的自动学习模式并更新了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在自动学习模式中更新后的阈值。

然后,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241中检测到的检测值中的加速度是否为在步骤s243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上(步骤s245)。若在步骤s245中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上,则判断为用户在移动中,控制部160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关闭(步骤s248),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另一方面,若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低,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47)。然后,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241中检测到的检测值(在本说明中为倾斜角度)是否为在步骤s247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下(步骤s251)。若在步骤s251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下,则控制部160将矫正功能设为关闭(步骤s253),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高,则判断为不需要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关闭,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42中判定为矫正功能为关闭,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与加速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44)。然后,控制部160判定在步骤s241中检测到的检测值(加速度)是否为在步骤s244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下(步骤s246)。若在步骤s246中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高,则判断为用户在移动中而不需要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另一方面,若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下,则控制部160从存储部194读出用于将矫正功能设为开启的与倾斜角度有关的阈值(步骤s250)。然后,判定在步骤s241中检测到的检测值(在本说明中为倾斜角度)是否为在步骤s250中所读出的阈值以上(步骤s252)。若在步骤s252中判定为检测值为阈值以上,则控制部160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步骤s254),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另一方面,若控制部160判定为检测值比阈值低,则判断为不需要将视力矫正功能设为开启,处理迁移至步骤s255。

之后,控制部160判定是否需要使处理结束(步骤s255)。例如,在满足预先决定的使处理结束的条件时,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使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判定为不需要使处理结束。在判定的结果是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60结束图10中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处理返回至步骤s241之前。

应予说明,在上述中,仅对执行着视力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执行着调光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情况下,或在执行着视力调光矫正模式作为第一层级的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控制。另外,在上述中,在步骤s227中随时更新存储于存储部194的条件,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仅在控制部160判定为需要更新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27中更新条件。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将各模式的层级更细致地划分,也可以在视力矫正模式的下层中包括阅读模式和移动设备使用模式,也可以在调光矫正模式的下层中包括淡色调光模式、中间色调光模式以及浓色调光模式等。

在上述中,对感知部170具备加速度传感器的眼睛佩戴物100进行了说明,但在感知部170具备其他传感器或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控制。例如,在感知部170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或摄像元件等的情况下,能够在智能模式的步骤s245或步骤s246中,判定是室外还是室内,并将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或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进行调整等。另外,在感知部170具备接近传感器或通信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在智能模式的步骤s245或步骤s246中,判定从眼睛佩戴物100到视认对象物(例如移动电话等通信设备)为止的距离,并将视力矫正功能或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或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进行调整。

另外,在感知部170具备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的情况下,在智能模式的步骤s245或步骤s246中,控制部160能够判定用户的状态(例如,姿势或睡意等),并将视力矫正功能或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或对电气控制型镜片150的透射率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的自动模式中,能够基于在手动模式中收集到的与倾斜角度及/或照度有关的信息,自动地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另一方面,在智能模式中,不仅能够基于在手动模式中收集到的倾斜角度或照度,还能够基于由感知部170包括的各种传感器或元件检测到的信息(眼睛佩戴物的外部环境或用户的状态),自动地将视力矫正功能、调光矫正功能或视力调光矫正功能设为开启或关闭。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能够配合用户的喜好、环境或用户的状态等,更详细地设定使各功能显现的条件。

[其他的实施方式]

应予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毋庸置疑,在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也可以实现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眼睛佩戴物100能够执行视力矫正功能和调光矫正功能这两者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眼睛佩戴物也可以仅能够执行这些中的任意一者。

例如,在设为能够执行视力矫正功能的眼睛佩戴物的情况下,上述的电气控制型镜片只要具备以下区域即可:第一区域,从后方(使用者侧)配置有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折射率可变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二区域,从后方(使用者侧)配置有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粘接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板。

另外,在设为能够执行调光矫正功能的眼睛佩戴物的情况下,上述的电气控制型镜片只要具备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透射率可变层、第二透明电极以及第二透明基板即可。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眼睛佩戴物100具有能够受理多个指示动作的单一的输入部140,但输入部也可以配置于镜框的多处。此时,控制部既可以根据在上述多处配置的多个输入部所受理的同一的指示动作都执行同一层级的功能,也可以根据受理的指示动作,按输入部执行不同的层级的功能。

另外,上述的镜框也可以具有:一对鼻垫,与用户的鼻子接触从而对眼睛佩戴物进行位置固定;铰链部,将镜腿可旋转地与前框的轮缘连接;丝座部和庄头部,配置于轮缘的两端将电气控制型镜片螺丝固定于轮缘;以及具有将镜腿挂在耳朵上的形状的脚套部等。输入部、控制部和感知部等配置于这些部件中的哪个中都可以。

另外,在图12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的示例性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12所示,眼睛佩戴物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结构以外,也可以还具有:能够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部192;以及能够与外部的通知装置有线或无线地连接的输出部196等,该外部的通知装置用于通知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或led灯等的功能的变更等。眼睛佩戴物具备的各功能部通过总线b连接。

应予说明,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的光学模块的例子,举出电气控制型镜片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光学模块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投影部198投影图像和影像等的透明板等。此时,控制部160也可以根据第一指示动作和第二指示动作,执行与被投影的图像或影像等的种类有关的功能和与其模式有关的功能等。

在2017年3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47407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能够配合用户特有的信息或用户的喜好而自动地变更使功能显现的条件。因此,可期待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为本领域中的眼睛佩戴物的普及和进步做贡献。

附图标记说明

100眼睛佩戴物

110前框

112轮缘

114鼻架

120a、120b镜腿

130镜框

140输入部

150电气控制型镜片

150a第一区域

150b第二区域

160控制部

165cpu单元

170感知部

180电源

192通信部

194存储部

196输出部

198投影部

1510第一透明基板

1520第一透明电极

1530折射率可变层

1535粘接层

1540第二透明电极

1550第二透明基板

1560第三透明电极

1570透射率可变层

1580第四透明电极

1590第三透明基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