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039发布日期:2019-08-06 23:3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通常配设有多个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利用光的性质、作用而对朝向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照射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偏振光、反射、选择反射、遮光、波长转换等)。例如在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的一种)、和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在其前表面(显示有图像的图像显示面)以及背面(与前表面相反一侧的面)配设有仅使在特定的方向上振动的光选择性地透射的偏振板。另外,在附设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照明装置内,除了使来自光源的出射光入射并在其内部导光并且使该光作为面状的光朝向上述显示面板射出的导光板之外,还层叠配置有扩散板、透镜片、棱镜片、反射板等多个光学片。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板状的光学部件中的以其厚度相对于板面的面积而足够小的方式形成的部件称为光学片。

近年来,在移动终端设备、电视接收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强烈谋求轻薄化。以往,构成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间的间隙保持一定程度的大小以上,但伴随着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不仅构成部件本身轻薄化,构成部件间的间隙也缩小。

若构成部件彼此以接近的状态层叠配置,则有时无法忽略制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给予邻接的构成部件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若由于静电相互作用而使光学部件变形等,则对该光学作用产生影响而降低显示品质。特别是在光学部件的至少一方为比较薄且柔软地形成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光学片朝向其他光学部件挠曲变形,局部地吸附。例如,若在配设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偏振板、与配设于照明装置的最靠液晶面板侧的光学片之间产生静电引力,则光学片在与光学部件之间产生空气等而以透镜状变形,由于光的干涉而产生被称为牛顿环的光条纹,从而成为问题。

因此,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以下技术:在扩散板的背面侧配置有多个线状光源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中,在上述扩散板设置用于对来自线状光源的光较强的范围进行遮光而提高光的均匀性的成为照明幕的遮光图案,并使该遮光图案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体形成并且接地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587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对于用于使从扩散板向遮光图案引导的电向显示装置外逸出的具体结构,未有记载。特别是在照明装置的壳体由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的情况下,若新设置专用的接地布线而与各遮光图案连接,则避免不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及其制造工序的复杂化。另外,新的接地布线优选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边框(图像显示面周围的图像非显示部),但确保这样的空间从窄边框化的观点考虑不优选。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有效地使光学部件所带电的电向显示装置外逸出,从而抑制光学部件的带电。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能够显示图像;一个或者多个光学部件,其对朝向上述显示面板照射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一个或者多个固定部件,其将上述光学部件固定于其他部件;以及控制基板,其进行与图像的显示相关的控制,上述控制基板通过导电性的导体图案而形成有接地用的接地部,上述固定部件具有导电性,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将上述光学部件与上述接地部电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光学部件与控制基板的接地部电连接,由此使光学部件所带电的电通过接地部而向显示装置外逸出,从而能够抑制由光学部件的带电引起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为了使电向显示装置外逸出,利用现有的控制基板的接地部,因此不需要新设置专用的接地布线,能够避免由光学部件的带电抑制结构引起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复杂化,也不需要确保新的布线空间。若与在同光学部件接近配设的控制基板设置的接地部连接,则能够缩短需要新形成的导电路径,从抑制制造工序的复杂化的观点出发也优选。另外,通过利用用于固定光学部件的固定部件进行光学部件与接地部的电连接,从而能够不需要新的专用部件而形成带电抑制结构,进而能够抑制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数量的增加。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作为抑制光学部件的带电的结果,能够获得显示品质优异的薄型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从前表面侧观察背光源装置的led配设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led配设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方便起见,为已去除了反射板、导光板、扩散板以及透镜片的状态)。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led配设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1进行例示。此外,各附图的一部分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在各图中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描绘。另外,将图1中的上侧作为前侧(将下侧作为背面侧),针对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对一个部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部件省略附图标记(针对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也相同)。

[液晶显示装置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构成为,大致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的一个示例)10和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一个示例)20,且它们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30等而固定。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作为整体成为长方形平板状的大概形状。以下,对其短边方向沿着x轴配设、长边方向沿着y轴配设、厚度方向(前后方向)沿着z轴配设的情况进行说明。

[液晶面板10]

液晶面板10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结构。

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0的详细情况未图示,但设为以下结构,一对基板11、12隔开规定的间隙(图1未表示)贴合,并且在两基板11、12之间封入液晶(图1未表示)。两基板11、12中的配设于背面侧的基板11成为在透明基板上设置有例如与相互正交的源极布线和栅极布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的像素电极基板(阵列基板、tft基板)11。配设于前侧的基板12成为在透明基板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而成的彩色滤光片、对置电极、以及取向膜等的对置基板(cf基板)12。

在这样的结构的液晶面板10中,若在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产生规定的电位差,则在封入两基板11、12间的液晶层施加有包含相对于基板11、12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的成分在内的边缘电场(倾斜电场)。通过控制该电场,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可适时地切换。

如图1所示,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0中,在两基板11、12的外侧分配配设有偏振板13、14。偏振板13、14是光学部件的一种,具有仅使在特定的方向上振动的光选择性地透射的功能。以下,使两个偏振板13、14中的贴附于像素电极基板11的背面的偏振板作为背面侧偏振板13,使贴附于对置基板12的前表面的偏振板作为前侧偏振板14。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基板11、12的一方或双方的外侧,除了偏振板之外还配设有相位差板。相位差板也是光学部件的一种,并具有对透射了偏振板的直线偏振光的光给予规定的相位差的功能。

透射背面侧偏振板13而入射至液晶层的光根据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而使偏振光状态变化并且使该光在液晶层中沿前后方向(z轴方向)传播,仅能够透射前侧偏振板14的光作为显示光而射出。如已叙述的那样,若对施加于液晶层的电场进行控制而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则透射液晶面板10的光的透射率变化,在液晶面板10的前表面(图像显示面)显示有图像。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偏振板13、14,例示出通过在利用碘将聚乙烯醇聚合物染色后并延伸并且膜化,从而使碘分子(偏振光元件)的取向方向一致而成的偏振板。若在这样的偏振板13、14照射光,则碘分子的分子轴取向方向的光被吸收,仅直角方向的光透射。

[背光源装置20]

对背光源装置2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背光源装置20也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光源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26沿着配设于其内侧的导光板23的侧缘部排列的、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背光源装置20进行例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20作为壳体,具备在前侧即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0侧)开口并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框架21。框架21作为将后述的各种光学部件等收容于其内部并支承的支承体发挥功能。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背面侧开口并成为长方形框状的框架21进行例示。此外,在成为框状的框架21的4边中的排列有led26的沿着x轴的短边的一部分,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led基板27的引出部27d向外部引出的缺口部21c。

框架21使用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性的部件。能够将例如对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进行注射成型而成的部件用作框架21。虽未特别限定,但对于框架21的颜色而言,从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白色,从抑制向外部的光泄漏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黑色。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框架21的背面侧,以从背面侧覆盖其开口的方式配设有反射板22。该反射板22是光学片的一种,且具有使射出至后述的导光板23的背面侧的光在前侧反射的功能。通过反射板22,能够增加朝向液晶面板10射出的光量而提高画面的亮度。反射板22与框架21同样,使用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性的部件。反射板22的前表面优选为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

在框架21内反射板22的前侧配设有导光板23。导光板23是光学部件的一种,并具有以下功能,使从以与沿着其x轴方向的一个端面对置的方式配设的光源射出的光入射,并使入射的光在内部传播并向从光源离开的一侧引导,并且朝向前侧换句话说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0侧)立起作为面状的光而从前侧的板面射出。导光板23使用折射率比空气足够高且几乎透明(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的部件。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部件。

在导光板23的前侧(光出射侧)层叠有多个光学片,并以夹设于液晶面板10与导光板23之间的方式配设。层叠于导光板23的前侧的光学片具有使来自导光板23的出射光透射并且对该透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且朝向液晶面板10射出的功能。作为光学片,能够与所谋求的功能匹配地将起到各种光学作用的部件适当地组合使用。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从导光板23侧依次层叠有扩散板24、透镜片25合计这2个的部件进行例示。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扩散板24直接层叠配置于导光板23的前表面。扩散板24使从导光板23射出而从该扩散板24的背面侧入射的光扩散并且在前侧(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0侧)射出,且具有使来自光源的光量均匀化的功能。扩散板24能够使用例如在由丙烯酸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酯、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大致透明且具有优异的透光性的片状的基材中分散配合有由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锌、丙烯酸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苯乙烯等构成的光扩散粒子(填料)的材料等。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以片状形成的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片材的一个面连续地形成具有折射表面较小的棱镜的部件。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扩散板24中,通过形成于扩散板24的前表面的棱镜的表面折射而使光扩散。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透镜片25层叠配置于扩散板24的前表面。透镜片25对经由扩散板24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调节,并赋予聚光作用。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透镜片25,例示出使多个分别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单位透镜沿着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的结构的部件,且在由聚酯树脂构成的片材通过丙烯酸树脂形成透镜的槽的部件。此外,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片25与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形成为至少y轴方向的长度比扩散板24短,层叠于背面侧的扩散板24的同端缘部配设为从配设有后述的led26一侧的透镜片25的边缘突出。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透镜片,例示出使用一个透镜片25的结构,但也可以将上透镜片和下透镜片这2个组合使用。

在框架21内与沿着导光板23的侧缘部的端面对置的位置收容有安装有多个led26的led基板27。

led26成为向液晶面板10照射的光的光源。作为led,能够不受制约地使用顶面发光型、侧面发光型等公知的led。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与相对于led基板27的安装面邻接的侧面成为发光面的侧面发光型的led26为9个且以一列排列配设的结构进行例示。

安装有led26的led基板27根据从外部输入的输入信号来控制led26的点亮。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将绝缘材料制且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以薄片状(片状)形成的基材且以其板面与液晶面板10以及导光板23等各板面并行的方式配设的led基板27进行例示。如图2所示,led基板27在俯视时成为大致l字形的大概形状,并具备:安装部27m,其沿着导光板23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安装有led26;和引出部27d,其从安装部27m的一方的端部沿着y轴方向而向外(与导光板23侧相反一侧)延出。如图3所示,led基板27配置于,在前后方向(z轴方向)上且在导光板23的前侧、框架21的靠前处,其前表面几乎成为与透镜片25的前表面同一平面那样的位置。

安装部27m配设为在框架21的内侧中,该内侧(图2中的上侧、图3中的右侧)的一部分与导光板23的前表面重叠,在未与导光板23重叠的部分的背面以一列排列安装有9个led26。在led基板27配线形成有用于控制led26的点亮的信号布线以及构成接地部gnd的导体图案28。而且,如图2所示那样,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27m的前表面,在覆盖导体图案28的绝缘性基材设置有导通开口29,配设于led基板27的接地部gnd的一部分露出。

引出部27d将配设于框架21的内侧的安装部27m作为基端,通过形成于已叙述的框架21的缺口部21c而向框架21的外侧延出。在引出部27d的延出端部形成有与导体图案28连接的连接部27c,例如与同液晶面板10的电极等连接的主基板等连接,实现与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部之间的电导通。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中,具备有将导光板23固定于led基板27的导光板固定带31。导光板固定带31起到以下功能,即规定led26与导光板23的相对的位置,并使从led26射出的光稳定地向导光板23入射,从而使显示稳定。如图2所示,导光板固定带31以在led基板27的安装部27m的背面间歇地安装的led26之间延伸的方式以梳齿状配设。如图3等所示,对于导光板固定带31而言,其前表面固定于led基板27的背面,而其背面固定于导光板23的前表面。导光板固定带31能够从在双面形成有粘着剂层的已知的双面粘性胶带中,适当地选择与构成led基板27的基材、导光板23的树脂之间的粘着力、相对于以led26为起因的发热的耐热性等优异的胶带而使用。另外,从实现背光源装置20的轻薄化的观点出发,片材、玻璃优选使用比较薄壁的部件。

[液晶面板固定带30]

具备上述那样的各部件而构成的液晶面板10和背光源装置20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30而固定。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液晶面板固定带30以缠绕俯视时大致呈长方形的背面侧偏振板13的周缘部和长方形框状的框架21的方式贴附在整个周长上。由此,如图1等所示,背面侧偏振板13的背面与透镜片25的前表面形成与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厚度相当的间隙,并且以对置的状态配设。液晶面板固定带30是在双面形成有粘着剂层的双面粘性胶带,且在本技术中,还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部件。

液晶面板固定带30能够不特别受制约地使用各种已知的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作为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例如可举出:由导电层覆盖具有一般的粘着剂层的双面粘性胶带的表面的胶带、具有在粘着性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物质的粘着剂层的胶带。

作为上述粘着性树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橡胶系树脂、乙烯基烷基醚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氟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等,从粘着力的调整、导电性物质的分散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分散于上述导电层、粘着性树脂中的导电性物质,除了形成于各光学部件的表面的导电层e所包含的作为导电性物质而后述的物质之外,还能够使用由镍、铁、铬、钴、铝、锑、钼、铜、银、铂、金等金属、焊锡、不锈钢等合金、金属氧化物、炭黑等碳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粒子(粉末)、对聚合物粒子、玻璃粒子、陶瓷粒子等粒子的表面进行金属覆盖而成的金属覆盖粒子(金属被覆粒子)、或者在金属粒子的表面覆盖其他金属而成的物质等。

液晶面板固定带30也可以是不具备基材的所谓的无基材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也可以是具备上述基材的所谓的带基材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另外,在为带基材的情况下,优选具备发泡体基材,例如在发泡树脂片材添加有导电性物质的结构的导电性发泡体基材。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具备发泡体基材,从而即使在覆盖面成为台阶状的情况下,也能够追随其形状而良好地固定,因此在保持结构并实现确保电导通上有利。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在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性发泡体基材的双面具有导电性的粘着剂层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

[带电抑制结构]

接着,在上述那样的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主要参照图2以及图3,对抑制作为光学部件的背面侧偏振板13、透镜片25、扩散板24、导光板23的带电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背面侧偏振板13、导光板23、扩散板24以及透镜片25的表面设置有导电层(导电部的一个示例)。以下,在通称设置于各光学部件的导电层的情况下,成为导电层e,在需要对将导电层设置于各光学部件的导电层e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在各部件的附图标记标注e的后缀而表示。

导电层e只要能够使各光学部件的表面所带电的电导电即可,例如能够成为日本特开2014-160246号公报所记载的静电防止层等已知的结构。从防带电的观点出发,优选导电层e形成为表面电阻为1012ω/□以下,优选为1011ω/□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导电层e为遍及各光学部件表面的整个面且以较薄实体状设置的结构进行例示。

优选导电层e为导电性的层,且以不会使透射各光学部件的光的透射率降低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一并较高的透明性。例如,能够成为在透明性较高的粘合剂树脂中分散有导电性物质的层。

作为粘合剂树脂,优选向各光学部件的粘合性、与导电性物质的相溶性、透明性、耐久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酚醛或者聚酯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系树脂。从导电层e的耐久性、导电层e的形成工序中的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粘合剂树脂为光固化型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包括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树脂组成物,来形成导电层e。

作为导电层e所含的导电性物质,能够使用ito(铟锡氧化物)、azo(掺杂铝的氧化锌)、ato(掺杂铝的锡)、sno、ruo2、iro2、金、银、镍、铜以及钯等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合金物质、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聚对亚苯基、聚苯乙烯、聚亚苯基亚乙烯基、聚苯硫醚或者聚氮化硫等导电性高分子。或者,也可以使用在由高分子等构成的核(core)的表面蒸镀前述那样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合金物质等而形成壳(shell)的导电性物质。能够从这些中组合1种或者2种以上导电性物质而使用。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导电层e中的设置于各光学部件的周缘部的部分固定有用于将该光学部件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固定部件。各光学部件所带电的电通过如上述那样形成的导电层e,容易从该光学部件的整个面向周缘部传导。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将液晶面板10和背光源装置20固定的已叙述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成为固定部件的结构进行例示。

如图3所放大示出的那样,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前表面至少其一部分与背面侧偏振板13的导电层13e的一部分接触,并以缠绕背面侧偏振板13的周缘部的方式贴附。

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背面固定于透镜片25的导电层25e以及框架21。在背光源装置20的配设有led26的侧缘部(图1中的左侧的边缘部),除了这些之外,还固定于扩散板24以及led基板27。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固定带30背面的最内周侧(图3中的右侧)的区域固定于透镜片25的导电层25e,与该最内周侧邻接的区域固定于扩散板24的导电层24e,进一步靠近该外周的区域固定于led基板27的安装部27m,最外周侧的区域固定于框架21。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性发泡体基材,由此追随透镜片25与扩散板24的台阶等而变形,并且可靠地固定于各部件。

这里,如已叙述的那样,在led基板27的安装部27m前表面且在比led26的安装位置靠外的区域,以使配设于led基板27内的导体图案28的接地部gnd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形成有导通开口29,液晶面板固定带30以覆盖导通开口29而与接地部gnd接触的方式固定。接地部gnd是用于进行led26的点亮控制的电路的接地而形成的,且形成为能够通过led基板27的连接部27c而将电向液晶显示装置1外部导出。这里,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性发泡体基材,由此追随led基板27前表面、和在导通开口29露出的导体图案28前表面的台阶而变形,并且可靠地固定于接地部gnd。这样,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于接地部gnd,从而将接地部gnd、与固定于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各光学部件(背面侧偏振板13、透镜片25、扩散板24)电连接。

而且,如图3所示,扩散板24由于自重而与导光板23抵接,由此形成于扩散板24的背面的导电层24e、与形成于导光板23的前表面的导电层23e接触,两部件电连接。由此,导光板23经由导电层24e而与液晶面板固定带30电连接,进而与接地部gnd电连接。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具有下述[1]~[6]所记载的结构。

[1]具备:液晶面板10,其为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一个或者多个光学部件13、23、24、25,其对朝向上述液晶面板10照射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

作为一个或者多个固定部件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其将上述光学部件13、25固定于作为其他部件的框架21;以及

作为控制基板的led基板27,其进行与图像的显示相关的控制,

在上述led基板27,通过导电性的导体图案28而形成有接地用的接地部gnd,

上述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具有导电性,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将上述光学部件13、23、24、25与上述接地部gnd电连接。

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0的光学部件13、23、24、25与由led基板(控制基板)27的导体图案28形成的接地部gnd电连接。由此,能够使光学部件13、23、24、25所带电的电通过接地部gnd而向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外逸出,而抑制由光学部件13、23、24、25的带电引起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为了使电向液晶显示装置1外逸出,利用现有的led基板27的接地部gnd,因此不需要新设置专用的接地布线,能够避免由光学部件的带电抑制结构引起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复杂化,也不需要确保新的布线空间。另外,通过利用用于固定光学部件13、24、25的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30进行光学部件13、23、24、25与接地部gnd的电连接,从而不需要新的专用部件便能够形成带电抑制结构,进而能够抑制液晶显示装置1的构成部件数量的增加。

[2]在上述[1]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中,在至少一个上述光学部件13、23、24、25设置有对该光学部件13、23、24、25所带电的电进行导电的导电层(导电部)13e、23e、24e、25e,

至少一个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于上述光学部件13、24、25的上述导电层13e、24e、25e。

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于光学部件13、23、24、25的表面全域的导电层(导电部)e经由液晶面板固定带30而与led基板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由此能够使各光学部件的全域所带电的电高效地向液晶显示装置1外逸出。

[3]在上述[1]或者[2]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上述液晶面板10是具备一对基板11、12、和封入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10,

还具备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20,该背光源装置20配设于上述液晶面板10中显示有图像的图像显示面的反面侧(背面侧),并对上述液晶面板10照射光,

在上述背光源装置20配设有作为光源的led26、和控制上述led26的驱动的光源基板即led基板27,

上述控制基板是上述光源基板。

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作为显示装置而经常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能够利用作为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0所必需的部件的光源基板(led基板27)而抑制光学部件13、23、24、25的带电。led基板27通常与在液晶面板的反面侧层叠的背面侧偏振板(光学部件)13、配设于背光源装置20内的多个光学部件23、24、25接近配设,因此能够缩短从光学部件13、23、24、25至接地部gnd的导电路径,从抑制制造工序的复杂化的观点优选。

[4]在上述[3]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至少一个上述光学部件是在上述液晶面板10的下表面侧层叠的偏振板即背面侧偏振板13,

至少一个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于上述背面侧偏振板13,并将上述液晶面板10与上述背光源装置20固定。

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将液晶面板10与背光源装置20固定的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30,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于在液晶面板10的反面侧层叠的背面侧偏振板(偏振板)13、和例如作为背光源装置20的壳体的框架21而将两者固定。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利用该现有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将光学部件与接地部gnd连接,从而能够不使液晶显示装置1的部件数量增加而实现光学部件的带电抑制,能够减少液晶显示装置1的牛顿环的产生。

[5]在上述[4]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上述液晶面板10被划分为显示有图像的显示区域、和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将上述液晶面板10与上述背光源装置20固定的上述液晶面板固定带30具有遮光性,在上述背面侧偏振板13,固定于与上述液晶面板10的上述非显示区域重叠的周缘部的整个周长上。

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30固定于背面侧偏振板13的周缘部的整个周长上,将液晶面板10与背光源装置20固定,并且具有抑制光从液晶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出入的功能等。通过将这样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作为导电性的部件,用于带电抑制,从而能够使偏振板13所带电的电从该整个周长上经由液晶面板固定带30而导出,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带电。通过遍及液晶面板10的偏振板13的周缘部的整个周长上而固定液晶面板固定带30,另一方面也固定于背光源装置20的框架21,从而提高显示图像的对比度并且将液晶面板10(背面侧偏振板13)与背光源装置20可靠地固定,而且有效地抑制背面侧偏振板13的带电。

[6]在上述[3]~[5]任一个液晶显示装置1中,至少一个上述光学部件是配设于上述背光源装置20的一个或者多个光学部件23、24、25,

至少一个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于在上述背光源装置20配设的上述光学部件24、25。

在背光源装置20配设有透镜片25、扩散板24、导光板23等多个光学部件。根据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使这样的光学部件23、24、25与led基板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能够抑制光学部件23、24、25的带电而减少牛顿环的产生。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将液晶面板10的背面侧偏振板13与背光源装置20固定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固定配设于背光源装置20的光学片24、25,能够通过一个固定部件(液晶面板固定带30)一并抑制液晶面板10的背面侧偏振板13和背光源装置20的光学部件24、25的带电。并且,使与扩散板24电连接的导光板23所带电的电间接地向液晶装置1外逸出,也能够抑制向导光板23的带电。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根据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1在作为固定部件,除了具备将液晶面板10固定于背光源装置120的框架21的液晶面板固定带130之外,还具备将液晶面板固定带130与扩散板24固定的扩散板固定带131这点,以及在导光板123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23c这点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不同。以下,在针对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导光板123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123c,使导光板123俯视时的中央部的厚度比端部的厚度(即,与led26对置的端面的高度)薄。导光板123的端部的前表面与比其位于靠背面侧的位置的中央部的前表面通过形成于前表面的边缘附近的曲面而相连。此外,从确保出射光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构成凹部123c的底面的中央部的前表面成为与导光板123的背面平行的平面。在这样形成的凹部123c的内部,优选为在形成于平面的底面之上载置有扩散板24以及透镜片25。

另外,本变形例的液晶面板固定带130将液晶面板10固定于背光源装置120的框架21,该液晶面板固定带130的背面固定于led基板27以及透镜片25。作为液晶面板固定带130,使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薄壁地形成的部件。因此,难以使液晶面板固定带130追随由透镜片25和扩散板24形成的台阶而与两部件紧贴,因此以填埋该台阶的方式另外配设有扩散板固定带132。液晶面板固定带130以及扩散板固定带132均使用在双面形成有粘着剂层的双面粘性胶带且具有导电性的结构。

[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简单的结构便能够获得实现带电抑制的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01。

即,通过在导光板123形成凹部123c,并将光学片24、25配设为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123c内,从而能够使背光源装置120以与凹部123c的台阶对应的量轻薄化。并且,通过使用薄壁的双面导电性带作为液晶面板固定带130,能够缩小背光源装置120与液晶面板10的固定所需要的厚度,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1整体的轻薄化。在本变形例中,构成为伴随着液晶面板固定带130薄壁化,配置扩散板固定带132,将透镜片25、扩散板24所有的光学片固定于导电性带,可有效地进行带电抑制。此外,不一定需要将所有的光学片固定于导电性带,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形成于各光学片的带电层e相互接触,从而形成导电路径。

本变形例的结构特别适于用于谋求轻薄化的智能手机等。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5以及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1在除了记载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之外,将导光板固定于led基板的导光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231也使用导电性的双面粘性胶带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不同。导光板固定带2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固定带31相同,固定于导光板23的前表面和扩散板24以及led基板227的背面。此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针对第三实施方式也相同)。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固定带231能够使用与液晶面板固定带30相同的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导光板固定带231,使用比液晶面板固定带30薄壁地形成的柔软的导电性双面粘性胶带。

如图5所示,对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led基板227而言,在安装部227m的背面,且在对形成于led基板227的导体图案28进行覆盖的绝缘性基材设置有背面侧导通开口229b。此外,图5示出在从背光源装置220除去了反射板22、导光板23、扩散板24、透镜片225的状态下,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结构。配设于led基板227的导体图案228中的构成接地部gnd的一部分从背面侧导通开口229b露出。此外,如图5等所示,在安装部227m的前表面也设置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导通开口229a,导体图案228中的构成接地部gnd的其他一部分露出。

如图6所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同,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30,将液晶面板10固定于背光源装置220。

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前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与背面侧偏振板13的导电层13e接触的方式固定。另一方面,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背面固定于透镜片225的导电层225e以及框架21。对于背光源装置220中配设有led26的侧缘部(图5中的左侧的边缘部)而言,如图6所示,除了这些之外,也固定于led基板227的安装部227m前表面。此外,本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片225具有与扩散板24几乎相同的大小。在安装部227m前表面,液晶面板固定带30以覆盖导通开口29并与露出的接地部gnd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固定。由此,透镜片225以及背面侧偏振板13经由液晶面板固定带30而与led基板2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1中,还经由导光板固定带231而将导光板23以及扩散板24、与led基板2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导光板固定带231的背面在导光板固定带231的端面与扩散板24的导电层24e接触的状态下,以与导光板23的导电层23e接触的方式固定。另一方面,导光板固定带231的前表面固定于led基板227的安装部227m背面。在安装部227m背面,导光板固定带231以与从背面侧导通开口229露出的接地部gnd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固定。由此,导光板23以及扩散板24经由导光板固定带231而与led基板2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以上那样,本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有下述[7]所记载的结构。

[7]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6]的结构中,在作为上述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220,配设有使来自led26的光入射而朝向上述液晶面板10作为面状的光而射出的导光板23,

至少一个上述光学部件是上述导光板23,

至少一个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导光板固定带231固定于上述导光板23和作为上述光源基板的led基板227,而将上述导光板23与上述led基板227固定。

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20具备导光板23,为了使光稳定地从导光板23射出而限制led(光源)26与导光板23的相对位置,从而使用导光板固定带(固定部件)231将led基板(光源基板)227与导光板23固定。根据上述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除了向导光板23入射的光稳定化而显示品质稳定之外,还通过对导光板固定带231赋予导电性而用于带电抑制,从而可有效地抑制导光板23、与其邻接配设的扩散板24的带电。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一个液晶显示装置201具备:将液晶面板10的偏振板13以及背光源装置220的光学部件225与背光源装置220的框架21固定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以及将背光源装置220的导光板23以及扩散板24与led基板227固定的导光板固定带231等多个固定部件30、231。通过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使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备的多个光学部件13、23、24、225所带电的电向液晶显示装置201外逸出。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7以及图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1在led基板327配设于比导光板23靠背面侧且led26安装于安装部327m的前表面这点、以及具备将导光板固定于led基板的导光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331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不同。

如图8所示,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320中,配设为led基板327的安装部327m位于前后方向(z轴方向)上导光板23与反射板22之间。通过成为这样的配置,在光射出的背光源装置320的前侧(光出射侧)的开口中,能够缩小由led基板327等遮挡的区域,在实现窄边框化上有利。

如图7所示,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led基板327中,在安装部327m的前表面,且在对形成于led基板327的导体图案328进行覆盖的绝缘性基材设置有导通开口329,接地部gnd的一部分露出。此外,导通开口329设置于靠近安装部327m的内侧的区域(图7的靠近上侧,图8中的靠右),在其外侧安装有led26。

如图8所示,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1中,通过液晶面板固定带30,将液晶面板10固定于背光源装置320。

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前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与背面侧偏振板13的导电层13e接触的方式固定。另一方面,液晶面板固定带30的背面固定于透镜片225的导电层225e以及框架321。由此,背面侧偏振板13与透镜片225经由液晶面板固定带30而相互电连接。而且,如图8所示,透镜片225的导电层225e与扩散板24的导电层24e抵接,而且导电层24e由于自重而与导光板23的导电层23e抵接,由此上述的各光学部件13、225与扩散板24进而导光板23电连接。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1中,导光板23经由导光板固定带331而固定于led基板227。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导光板固定带331的前表面以与导光板23的导电层23e接触的方式固定,导光板固定带331的背面固定于led基板327的安装部327m。在安装部327m中,导光板固定带331以与从导通开口329露出的接地部gnd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固定。由此,导光板23经由导光板固定带331而与led基板3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led基板327配置于背光源装置320中比导光板23更靠背面侧,由此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301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光学部件13、23、24、225经由作为固定部件的液晶面板固定带30以及导光板固定带331而与led基板327的接地部gnd电连接,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各光学部件所带电的电向液晶显示装置301外逸出。

如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以及本第三实施方式可知的那样,本技术能够与背光源装置的led基板的配设位置无关地应用。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根据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技术范围。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遍及各光学部件的表面整个面而形成导电层e,但不限定于此。导电层e不限定于设置于各光学部件的表面,也可以使构成光学部件、光学片的基材本身具有导电性。或者,也可以以使形成于前表面和背面的导电层在厚度方向上导通的方式设置导电路径。另外,例如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反射板22的至少前表面也设置导电层22e,导电层22e与导电层23e抵接,则也能够抑制导光板23的背面与反射板22的前表面的静电吸附。

另外,优选遍及各光学部件的全域设置,但不限定于此。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导电层e以实体状设置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例如也可以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幕那样以条纹状设置,也可以以网眼状等规定的图案配设。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固定部件而使用双面带的示例进行记载,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成为导电性的粘合剂等。或者,也可以在于背光源装置固定液晶面板的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外框等的一部分设置与光学部件以及控制基板的接地部接触的结构。

(3)照明装置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导光板的背面侧配置有光源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另外,也可以取代框状的框架,或者除了框架之外,还具有具备层叠配置有反射板的底面(背面)的箱状的机壳(壳体)。作为光学片,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扩散板、透镜片,也可以取代这些或除了这些之外,还具备棱镜片、偏振光反射板等其他各种光学片。另外,也可以具备与led不同的荧光管等光源。在使led成为光源的情况下,led、led基板的数量以及形状未被限定。也可以以与导光板的多个端面对置的方式配设led。在配设有多个led基板的情况下,固定部件与一个led基板的接地部连接即可,但从更加有效地进行带电抑制的观点出发,优选多个led基板的接地部经由固定部件而与光学部件电连接。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光学部件所带电的电通过作为控制基板的led基板的接地部而逸出,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有接地部的控制基板,则能够用于本技术,例如也可以是用于对液晶面板的液晶层施加电场的液晶面板基板、用于进行附属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触摸面板的位置检测、控制的触摸面板基板等。

(5)显示装置以及/或者显示面板的形状也未特别限定。例如,在具备俯视时为圆形、椭圆形状、不确定形状等任意形状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应用本技术,也可以立体地弯曲,或弯曲。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具备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应用本技术的情况,但也能够在具备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pdp(等离子显示器面板)、epd(电泳显示器面板)、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显示面板等)等的显示装置中应用本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30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10…液晶面板(显示面板的一个示例);11…像素电极基板(阵列基板、tft基板);12…对置基板(cf基板);13…背面侧偏振板(偏振板、光学部件的一个示例);20、120、220、320…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一个示例);21…框架;22…反射板;23、123…导光板(光学部件的一个示例);24…扩散板(光学部件的一个示例);25、225…透镜片(光学部件的一个示例);26…led(光源的一个示例);27、227、327…led基板(光源基板、控制基板的一个示例);28…导体图案;29、229、329…导通开口;229b…背面侧导通开口;30、130…液晶面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31、231、331…导光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132…扩散板固定带(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e…导电层(导电部的一个示例);gnd…接地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