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5916发布日期:2020-02-22 03:3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虚拟实境(virtualreality,vr)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种类相当多。然而,在现有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用以接触面部的构件并不适合所有使用者,而使得某些使用者在穿戴此种头戴式显示装置时会感到不舒适。因此,如何在使头戴式显示装置更稳固地穿戴至使用者头部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使用者更舒适地使用感受,是本领域极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穿戴时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部以及一面部贴合架。面部贴合架具有可挠性,且与显示部局部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具有至少一对轴部。面部贴合架具有至少一对悬臂。悬臂枢接轴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悬臂为弧形。悬臂朝向彼此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部与悬臂的数量分别为两对。两对悬臂分别位于显示部的上侧与下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具有至少一对悬臂。面部贴合架锁固至悬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悬臂的数量为两对。两对悬臂分别位于显示部的上侧与下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区分为一左区、一右区与一中央区。中央区位于左区与右区之间。显示部位于中央区的部分连接面部贴合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位于中央区的上侧与下侧的部分分别连接面部贴合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具有一环状框。环状框位于中央区的部分连接面部贴合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环状框与面部贴合架一体成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部贴合架具有一束带部,用以使面部贴合架得以固定于一使用者的头部。束带部对应使用者的头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具有皱褶段。皱褶段的宽度朝远离显示部的方向递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束带,其两端分别枢接面部贴合架的左侧与右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束带包括一主带与两个枢接段。各个枢接段的一端枢接面部贴合架的左侧或右侧。主带的两端分别穿过各个枢接段的另一端的一扣环后可拆卸地附接于主带除了其两端的其他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束带,其三端分别枢接面部贴合架的左侧、右侧与显示部的上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部具有一缺口。面部贴合架具有朝缺口凸伸的一鼻贴合部。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具有可挠性的面部贴合架是局部地连接于显示部。当使用者穿戴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时,面部贴合架可以弹性变形而与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相互匹配,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穿戴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舒适性,并进而增加其穿戴在使用者头部时的稳固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d与图1e是不同使用者穿戴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50、60:使用者

100、100a、100b、100c、100d:头戴式显示装置

110、110a、110b:显示部

112:轴部

113:端面

114、122:悬臂

115:左区

116:右区

117:中央区

1171、t:上侧

1172:下侧

118:环状框

1181:延伸部

119:缺口

120、120a、120b、120c、120d:面部贴合架

121:软垫

123:锁孔

124、124c:束带部

126:皱褶段

127:脊部

129:鼻贴合部

130:束带

132:主带

134:枢接段

1341:第一端

1342:第二端

136:扣环

l:左侧

r:右侧

xy、xz:平面

y:前后方向

z: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a、图1b及图1c,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显示部110以及一面部贴合架120。面部贴合架120具有可挠性,且与显示部110局部相连。面部贴合架120适于与一使用者的面部接触。由于面部贴合架120与显示部110仅局部相连,因此在面部贴合架120未与显示部110相连的部分,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面部形状而弹性变形。

相对于此,传统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在与使用者的面部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固定而无法变形的,因此会发生头戴式显示装置在与使用者的面部仅于少数区域接触的现象,导致使用者的面部在接触区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产生不适。反之,当使用者穿戴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时,面部贴合架120可以弹性变形而与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相互匹配,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穿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舒适性,并进而增加其穿戴于使用者的头部时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110具有两对轴部112,此两对轴部112位于显示部110内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面部贴合架120具有两对悬臂122,此两对悬臂122分别位于显示部110的上侧与下侧。两对悬臂122的端部分别枢接两对轴部112,以支撑显示部110。举例而言,各个悬臂122为弧形,且每一对悬臂122朝向彼此弯曲。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轴部112与悬臂122的数量可以仅为一对。举例来说,此一对悬臂122可以设置在面部贴合架120的上侧而与位于显示部110上侧的轴部112枢接,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110具有一缺口119。面部贴合架120具有朝缺口119凸伸的一鼻贴合部129。鼻贴合部129适于与使用者的鼻部接触,有助于增加使用者配戴时的舒适性。

图1d与图1e是不同使用者穿戴图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为使附图简单易懂,图1d与图1e仅示意性地绘示出使用者配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状态。请参考图1d,当头围较小的使用者50穿戴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时,悬臂122能够以轴部112作为支点枢转,如图1d中箭头所示,使面部贴合架120的弧度缩小而能够服贴于使用者50的头部两侧,进而使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稳固地配戴于使用者50的头部。接着,请参考图1e,当头围较大的使用者60穿戴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时,悬臂122能够以轴部112作为支点枢转。此时,面部贴合架120受到使用者60的头部的抵推,会如图1e中箭头所示朝两侧产生扩大变形而增加弧度。如此,可确保面部贴合架120与使用者60的头部之间有较多的接触部分,防止接触部分过少而有力量较为集中的现象,造成使用者60的头部在接触部分受到过大压力。因此,可以让使用者获得更佳的体验。详细来说,面部贴合架120可以设有一软垫121,用以在穿戴式显示装置100穿戴至使用者的头部时接触使用者的头部,有助于使用者更稳固地将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穿戴至头部,且还能够提升使用者穿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舒适性。

图2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类似于图1a至图1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包括显示部110a及面部贴合架120a。面部贴合架120a具有可挠性,且与显示部110a局部相连。显示部110a具有两对悬臂114,分别位于显示部110a的上侧与下侧。面部贴合架120a上具有对应两对悬臂114的锁孔123,使面部贴合架120a锁固至悬臂114。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114的数量可以仅为一对且设置于显示部110a的上侧,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进一步而言,悬臂114是由显示部110a的一端面113延伸弯折,且对应面部贴合架120a的轮廓。在本实施例中,面部贴合架120a通过螺锁的方式固定至悬臂114,但本发明对悬臂114与面部贴合架120a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加以限制。由于显示部110a及面部贴合架120a仅由有两对悬臂114局部相连,且面部贴合架120a具有可挠性,因此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也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相互匹配,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穿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a的舒适性,并进而增加其穿戴于使用者的头部时的稳固性。

图3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类似于图1a至图1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包括显示部110b以及面部贴合架120b。面部贴合架120b具有可挠性,且与显示部110b局部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110b区分为一左区115、一右区116与一中央区117。中央区117位于左区115与右区116之间。显示部110b位于中央区117的部分连接面部贴合架120b。亦即,如图3b所示,面部贴合架120b仅与显示部110b位于中央区117的部分相连,而面部贴合架120b与显示部110b位于左区115及右区116的部分不相连。进一步而言,如图3c所示,显示部110b位于中央区117的上侧1171与下侧1172的部分分别连接面部贴合架120b。

在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中,由于面部贴合架120b仅固定于显示部110b的中央区117的部分,在面部贴合架120b没有连接显示部110b的部分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头围大小产生形变,使得面部贴合架120b在平面xz上具有可弯曲性,进而让不同使用者在配戴时都能获得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110b具有一环状框118,设置于显示部110b的内侧。环状框118位于中央区117的部分连接面部贴合架120b。环状框118与面部贴合架120b例如是一体成形。在本实施例中,环状框118具有朝面部贴合架120b凸伸的一延伸部1181。由图3b可见,显示部110b通过延伸部1181连接于面部贴合架120b抵靠使用者的前额的部分。面部贴合架120b具有朝显示部110b凸伸的一鼻贴合部129。鼻贴合部129连接环状框118。

在本实施例中,面部贴合架120b还具有一束带部124。束带部124在一垂直方向z上具有一定的强度,用以使面部贴合架120b得以稳定地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

当使用者穿戴好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时,头部所受到的压力会均匀地分布在面部贴合架120b上,以提升使用者的穿戴舒适性。此外,通过环状框118与鼻贴合部129的结构设置能够使显示部110b稳定地维持在使用者的眼部前方。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c类似于图3a至图3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两者的差异仅在于束带部。

在本实施例中,束带部124c对应使用者的头部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具有皱褶段126。皱褶段126的宽度朝远离显示部110b的一前后方向y递减。

如图4所示,皱褶段126具有沿前后方向y依序排列的多个脊部127。这些脊部127沿垂直于前后方向y的垂直方向z延伸。通过皱褶段126的结构设计,能够加强束带部124c在垂直方向z上的强度,使其在垂直方向z上不易弯折,进而增加面部贴合架120c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提高束带部124c在平面xy上的可挠性。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d类似于图3a至图3c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b,但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d具有一束带130,以取代束带部。

如图5所示,束带130的三端分别枢接面部贴合架120d的左侧l、右侧r与显示部110b的上侧t。通过束带130连接于面部贴合架120d,当使用者配戴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d时,面部贴合架120d能被束带130带动而更服贴于使用者的脸部。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束带130也可以仅枢接于面部贴合架120d的左侧l与右侧r,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详细而言,束带130包括一主带132与两个相对的枢接段134(图5中仅示出其中一个枢接段134)。每个枢接段134具有一第一端1341与相对第一端1341的一第二端1342。第一端1341枢接面部贴合架120d的左侧l或右侧r(图5绘示为左侧l)。主带132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端1342的一扣环136后可拆卸地附接于主带132除了其两端的其他部分。需说明的是,上述附接方式例如使用魔鬼沾或其他具有粘性的物质来达到固定效果,但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束带130的结构设计使其两端可以对应使用者的头围大小自由地拉紧或放松,便于调整松紧程度。此外,本实施例的面部贴合架120d同样与显示部110b仅局部相连,因此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相互匹配,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穿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d的舒适性,并进而增加其穿戴于使用者的头部时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中,面部贴合架具有可挠性且与显示部仅局部相连,通过此结构设计,有助于使面部贴合架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脸部形状,进而增加使用者穿戴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稳固性,同时提升穿戴时的舒适性。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