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8806发布日期:2019-12-06 21:0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29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8-0061410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8年9月5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8-010617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上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本公开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移动通信终端已经提供有相机模块,使视频通话和图像拍摄成为可能。另外,随着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中的相机模块的利用率的增加,逐渐要求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相机模块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性能。因此,包括在相机模块中的透镜的数量增加。然而,由于安装有相机模块的移动通信终端趋向于小型化,很难将透镜布置在相机模块中。因此,正在研究能够执行像差校正以实现高分辨率并且在有限空间中布置多个透镜的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提供本
发明内容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发明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发明构思。本
发明内容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在一个总的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从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沿着光轴彼此间隔开,以及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4<l1tr/l7tr<1.9,其中,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tr和l7tr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4<l1tr/l7tr<0.7。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1<l1w/l7w<0.3,其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并且l1w和l7w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隔圈,并且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s6d/f<1.2,其中,s6d是隔圈的内径,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s6d和f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l1234travg/l7tr<0.75,其中,l1234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234travg和l7tr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5<l12345travg/l7tr<0.76,其中,l12345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并且l12345travg和l7tr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1<(1/f1+1/f2+1/f3+1/f4+1/f5+1/f6+1/f7)×f<0.8,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并且f1、f2、f3、f4、f5、f6、f7和f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之后并具有成像面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1<(1/f1+1/f2+1/f3+1/f4+1/f5+1/f6+1/f7)×ttl<1.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ttl是沿着光轴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距离,并且f1、f2、f3、f4、f5、f6、f7和ttl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2<td1/d67<0.8,其中,td1是第一透镜沿着光轴的厚度,d67是沿着光轴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并且td1和d67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之后并具有成像面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ttl≤6.00mm和0.6<ttl/(2×imght)<0.9,其中,ttl是沿着光轴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距离,imght是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的一半,并且ttl和imght以mm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2<σsd/σtd<0.7,其中,σsd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之间沿着光轴的空气间隙的总和,σtd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沿着光轴的厚度的总和,并且σsd和σtd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min(f1:f3)/max(f4:f7)<0.4,其中,min(f1:f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小值,max(f4:f7)是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并且min(f1:f3)和max(f4:f7)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之后并具有成像面的图像传感器,并且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4<σtd/ttl<0.7,其中,σtd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沿着光轴的厚度的总和,ttl是沿着光轴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距离,并且σtd和ttl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81<f12/f123<0.96,其中,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并且f12和f123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0.6<f12/f1234<0.84,其中,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并且f12和f1234以相同的计量单位表示。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者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以凹入或凸出。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以凹入或凸出。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以凹入或凸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可以凹入。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视图。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视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视图。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视图。图16示出了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视图。图18示出了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视图。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视图。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视图。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视图。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视图。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视图。图30示出了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视图。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视图。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视图。图36示出了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视图。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视图。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视图。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视图。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视图。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4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四示例的视图。图48示出了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4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五示例的视图。图50示出了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5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六示例的视图。图52示出了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5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七示例的视图。图54示出了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5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八示例的视图。图56示出了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图57和图58是示出彼此联接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透镜镜筒的示例的剖视图。图59是示出透镜的肋部的形状的示例的剖视图。图60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剖视图。在整个附图和详细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出于清楚、说明和方便的目的,附图可能未按照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能被夸大。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本申请中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且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不限于在本申请中所阐述的顺序,而可以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做出显而易见的改变。另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可省略对本领域公知的特征的描述。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被理解为受限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提供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实施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些方式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该元件与该另一元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可不存在介于该元件与该另一元件之间的其它元件。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何一项以及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尽管在本申请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措辞来描述各种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措辞的限制。更确切地,这些措辞仅用于将一个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些示例中引述的第一构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以被称作第二构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诸如“在……之上”、“较上”、“在……之下”和“较下”的空间相对措辞可以在本申请中为了描述便利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个元件的关系。除了涵盖附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这些空间相对措辞旨在还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的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描述为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相对于另一元件“较上”的元件将位于该另一元件“之下”或相对于该另一元件“较下”。因此,根据装置的空间定向,措辞“在……之上”涵盖“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定向。该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定向上),并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措辞应被相应地解释。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冠词“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措辞“包括”、“包含”和“具有”说明所陈述的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为了便于解释,附图中示出的透镜的厚度、大小和形状可能略微夸大。另外,在详细描述中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仅仅是示例。也就是说,透镜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不限于本申请描述的示例。曲率半径、透镜厚度、包括透镜或表面的元件之间的距离、透镜的有效半径、各种元件的直径、厚度和长度的数值以毫米(mm)表示,而角度以度表示。透镜的厚度和包括透镜或表面的元件之间的距离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测量。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有效半口径”是指光实际通过的表面(物侧面或像侧面)的部分的半径。有效半口径等于面的光轴与光实际通过的面上的最外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因此,有效半口径可以等于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半径,或者如果光不通过透镜的光学部分的边缘部分,则有效半口径可以小于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半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具有不同的有效半口径。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透镜表面的形状的引述是指透镜的近轴区域的形状。透镜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围绕透镜表面的光轴的透镜表面的中心部分,其中,入射到透镜表面的光线与光轴形成小角度θ,并且以下近似有效:sinθ≈θ、tanθ≈θ和cosθ≈1。例如,透镜的物侧面凸出的表述意味着至少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透镜的像侧面凹入的表述意味着至少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因此,即使透镜的物侧面可以被描述为凸出的,但透镜的整个物侧面也可以不凸出,并且透镜的物侧面的边缘区域可以凹入。同时,即使透镜的像侧面可以被描述为凹入的,但透镜的整个像侧面可以不凹入,并且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区域可以凸出。图57和图58是示出彼此联接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透镜镜筒的示例的剖视图。参考图57和图58,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设置的多个透镜。另外,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在其中容纳多个透镜的透镜镜筒200。多个透镜沿光轴彼此间隔开确定的距离。光学成像系统的每个透镜包括光学部分和肋部。透镜的光学部分是透镜折射光的部分,并且通常形成于透镜的中心部分。透镜的肋部是透镜的边缘部分,该边缘部分使得透镜能够安装在透镜镜筒中并且透镜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透镜的肋部从光学部分径向向外延伸。透镜的光学部分通常彼此不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安装在透镜镜筒中,使得它们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彼此隔开预定距离。透镜的肋部可以彼此选择性地接触。例如,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肋部、或者第二透镜至第四透镜的肋部可以彼此接触,使得这些透镜的光轴可以容易地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对准。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包括如图57和58所示的自对准结构。如图57所示,作为示例,光学成像系统100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四个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的光轴通过四个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之间的联接彼此对准。在图57所示的一个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其中,通过将四个连续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彼此联接,这四个透镜1000、2000、3000和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设置的第一透镜1000设置成与透镜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联接到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联接到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以及第四透镜4000联接到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四透镜4000可设置成不与透镜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尽管图57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四透镜4000彼此联接,但是彼此联接的四个连续透镜可以被改变成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第三透镜3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者第四透镜4000至第七透镜7000。在图58所示的另一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自对准结构,其中,通过将五个连续透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彼此联接,这五个透镜1000、2000、3000、4000和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设置的第一透镜1000设置成与透镜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以使第一透镜1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联接到第一透镜1000,以使第二透镜2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三透镜3000联接到第二透镜2000,以使第三透镜3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四透镜4000联接到第三透镜3000,以使第四透镜4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以及第五透镜5000联接到第四透镜4000,以使第五透镜5000的光轴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对准。第二透镜2000至第五透镜5000可设置成不与透镜镜筒200的内表面接触。尽管图58示出了第一透镜1000至第五透镜5000彼此联接,但是彼此联接的五个连续透镜可以被改变成第二透镜2000至第六透镜6000或者第三透镜3000至第七透镜7000。第一透镜1000是最靠近物体(或对象)的透镜,而第七透镜7000是最靠近图像传感器(图57和图58中未示出,但是例如参见图1)的透镜。另外,透镜的物侧面是透镜的面向物体的面,而透镜的像侧面是透镜的面向图像传感器的面。本申请中公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包括七片透镜。例如,参见图57和图58,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从物侧按数字顺序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000、第二透镜2000、第三透镜3000、第四透镜4000、第五透镜5000、第六透镜6000和第七透镜7000。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形成成像面,并将由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滤光片设置在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并且阻挡由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的光中的红外线入射到成像面上。另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以调整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的光量。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1000与第二透镜2000之间,或者在第二透镜2000与第三透镜3000之间。光阑可相对靠近第一透镜1000设置,以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ttl)。在图57和图58所示的示例中,隔圈设置在每对相邻透镜之间。每个透镜的肋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隔圈接触。隔圈保持透镜之间的间隔,并阻挡不必要的光。隔圈包括从物侧朝向图像传感器布置的第一隔圈sp1、第二隔圈sp2、第三隔圈sp3、第四隔圈sp4、第五隔圈sp5和第六隔圈sp6。在图58所示的示例中,隔圈还包括第七隔圈sp7。第一隔圈sp1设置在第一透镜1000与第二透镜2000之间,第二隔圈sp2设置在第二透镜2000与第三透镜3000之间,第三隔圈sp3设置在第三透镜3000与第四透镜4000之间,第四隔圈sp4设置在第四透镜4000与第五透镜5000之间,第五隔圈sp5设置在第五透镜5000与第六透镜6000之间,以及第六隔圈sp6设置在第六透镜6000与第七透镜7000之间。当包括第七隔圈sp7时,第七隔圈sp7设置在第六透镜6000与第六隔圈sp6之间。第七隔圈sp7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大于第六隔圈sp6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一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一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二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二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凸出。具体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凸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二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三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三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凸出。具体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凸出。可选地,第三透镜可具有像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凹入,并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凸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三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四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四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凸出。具体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凸出。可选地,第四透镜可具有像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凹入,并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凸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四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五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五透镜可具有像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凹入,并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凸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五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六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六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凸出。具体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凸出。可选地,第六透镜可具有像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凹入,并且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凸出。可选地,第六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凹入。具体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凹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六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另外,第七透镜可具有物侧面凸出的弯月形状。具体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凸出,并且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凹入。可选地,第七透镜的两个面可以凹入。具体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以凹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例如,第七透镜的两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另外,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可形成至少一个反曲点。例如,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以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以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图59是示出透镜的肋部的形状的示例的剖视图。从物体(或对象)反射的光可以被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折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光的非预期反射。光的非预期反射(其是与图像的形成无关的光)可能在所拍摄的图像中引起闪烁现象。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示例可包括用于防止闪烁现象和反射的结构。例如,如图59所示,构成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和7000的肋部可进行部分表面处理,以使肋部的表面粗糙。表面处理的方法可包括化学蚀刻和物理研磨,但不限于此。因此,即使可能发生光的非预期反射,也能够防止反射光在一点处集中,并因此可抑制闪烁现象的发生。表面处理区域ea可以形成在从透镜的光学部分的边缘至肋部的端部的整个区域中,其中,光实际通过光学部分。然而,如图59所示,包括凹入部分e11、e21和e22的非处理区域nea可以不进行表面处理,或者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具有与表面处理区域ea的粗糙度不同的粗糙度。当在光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在透镜的一个面上的第一非处理区域nea和形成在透镜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非处理区域nea可以重叠。形成在透镜的一个面上的第一非处理区域nea的宽度g1可以与形成在透镜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非处理区域nea的宽度g2不同。在图59所示的示例中,g1大于g2。具有宽度g1的第一非处理区域nea包括第一凹入部分e11,并且具有宽度g2的第二非处理区域nea包括第二凹入部分e21和第三凹入部分e22。从肋部的端部到第二凹入部分e21的距离g4小于从肋部的端部到第一凹入部分e11的距离g3。另外,从肋部的端部到第三凹入部分e22的距离g5小于从肋部的端部到第一凹入部分e11的距离g3。如上所述并且如图59所示的形成非处理区域nea和凹入部分e11、e21和e22的位置可有利于测量透镜的同心度。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可以由具有高透光率的光学材料制成。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然而,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材料。另外,多个透镜可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表面。即,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非球面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通过下面的等式1表示:在等式1中,c是透镜表面的曲率,并且等于透镜表面在透镜表面的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y是从透镜的非球面的表面上的某个点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到透镜的光轴的距离,a至h是非球面常数,z(或sag)是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距离光轴为y处的某个点与和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交的、垂直于光轴的切面之间的距离。本申请中公开的一些示例包括非球面常数j。附加项jy20可以添加到等式1中以反映非球面常数j的影响。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至5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表达式:0.1<l1w/l7w<0.4(条件表达式1)0.5<s6d/f<1.4(条件表达式2)0.4<l1tr/l7tr<1.9(条件表达式3)0.5<l1234travg/l7tr<0.9(条件表达式4)0.5<l12345travg/l7tr<0.9(条件表达式5)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以mg表示),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以mg表示),s6d是第六隔圈的内径(以mm表示),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以mm表示)。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以mm表示),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以mm表示),l1234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以mm表示),以及l12345travg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以mm表示)。透镜的总外径是透镜(包括透镜的光学部分和透镜的肋部)的直径。条件表达式1是涉及第一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重量比的条件表达式,并且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时,通过各透镜之间的接触以及透镜与透镜镜筒之间的接触,光轴可容易地彼此对准。条件表达式2是涉及第六隔圈(设置在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与总焦距之间的比例的条件表达式,并且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时,可以抑制由于光的非预期反射引起的闪烁现象。条件表达式3是涉及第一透镜的总外径与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之间的比例的条件表达式,并且当满足条件表达式3时,通过各透镜之间的接触以及透镜与透镜镜筒之间的接触,光轴可容易地彼此对准。条件表达式4是涉及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与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之间的比例的条件表达式,并且当满足条件表达式4时,可以容易地校正像差以提高分辨率。条件表达式5是涉及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总外径的平均值与第七透镜的总外径之间的比例的条件表达式,并且当满足条件表达式5时,可以容易地校正像差以提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6至10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表达式:0.1<l1w/l7w<0.3(条件表达式6)0.5<s6d/f<1.2(条件表达式7)0.4<l1tr/l7tr<0.7(条件表达式8)0.5<l1234travg/l7tr<0.75(条件表达式9)0.5<l12345travg/l7tr<0.76(条件表达式10)条件表达式6至10与条件表达式1至5相同,只是条件表达式6至10指定了更窄的范围。光学成像系统还可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1至32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表达式:0.01<r1/r4<1.3(条件表达式11)0.1<r1/r5<0.7(条件表达式12)0.05<r1/r6<0.9(条件表达式13)0.2<r1/r11<1.2(条件表达式14)0.8<r1/r14<1.2(条件表达式15)0.6<(r11+r14)/(2×r1)<3.0(条件表达式16)0.4<d13/d57<1.2(条件表达式17)0.1<(1/f1+1/f2+1/f3+1/f4+1/f5+1/f6+1/f7)×f<0.8(条件表达式18)0.1<(1/f1+1/f2+1/f3+1/f4+1/f5+1/f6+1/f7)×ttl<1.0(条件表达式19)0.2<td1/d67<0.8(条件表达式20)0.1<(r11+r14)/(r5+r6)<1.0(条件表达式21)sd12<sd34(条件表达式22)sd56<sd67(条件表达式23)sd56<sd34(条件表达式24)0.6<ttl/(2×imght)<0.9(条件表达式25)0.2<σsd/σtd<0.7(条件表达式26)0<min(f1:f3)/max(f4:f7)<0.4(条件表达式27)0.4<σtd/ttl<0.7(条件表达式28)0.7<sl/ttl<1.0(条件表达式29)0.81<f12/f123<0.96(条件表达式30)0.6<f12/f1234<0.84(条件表达式31)ttl≤6.00(条件表达式32)在以上条件表达式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13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d57是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ttl是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距离,td1是第一透镜沿着光轴的厚度,d67是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12是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34是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56是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sd67是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距离,imght是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的一半,σsd是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的总和,σtd是透镜沿着光轴的厚度的总和,min(f1:f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小值,max(f4:f7)是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最大值,sl是从光阑至成像面的距离,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以及f1234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1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和像散场曲的校正效果,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2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和像散场曲的校正效果,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3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和像散场曲的校正效果,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4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的校正效果,并且可以防止闪烁现象。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5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的校正效果,并且可以抑制成像面弯曲现象。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6时,可以改善纵向球面像差的校正效果,可以抑制成像面弯曲现象,并且可以防止闪烁现象。因此,可以提高分辨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7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18时,可以提高每个透镜的敏感度以提高批量生产率。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0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2时,可以改善色差校正效果。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5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6时,可以提高每个透镜的批量生产率,并且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7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8时,可以提高每个透镜的批量生产率,并且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29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30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当满足条件表达式31时,可以实现纤薄的光学成像系统。第一示例图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示出了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第七透镜170、滤光片180、图像传感器1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29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示出了构成图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示出了图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除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之外,图1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表2第二示例图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示出了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和第七透镜270、滤光片280、图像传感器2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210与第二透镜2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23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2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2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2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2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七透镜2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2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54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示出了构成图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示出了图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除第二透镜220的物侧面之外,图3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3表4第三示例图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6示出了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包括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滤光片380、图像传感器3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320与第三透镜3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3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3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3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3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3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3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34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3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3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3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3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3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3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3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3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3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3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3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3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3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3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3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77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3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5示出了构成图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6示出了图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5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5表6第四示例图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的视图,并且图8示出了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包括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滤光片480、图像传感器4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420与第三透镜4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4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4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4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4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4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4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4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4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4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4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4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4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4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4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4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4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4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4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4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4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4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4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7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4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06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4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7示出了构成图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8示出了图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7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7表8kabcdefghs10.055002-0.008620.019719-0.048780.061416-0.047380.021289-0.005240.000528s2-26.0973-0.042920.055554-0.075360.066566-0.036180.01155-0.002070.000165s3-36.1351-0.041620.048893-0.078640.079391-0.043370.014109-0.002970.000356s4-7.66553-0.01650.01116-0.032920.043974-0.052630.056504-0.03040.005911s53.337325-0.046520.049134-0.10380.167627-0.190240.165026-0.077930.014471s6-0.02412-0.052070.0197640.012674-0.00403-0.042060.094388-0.065040.015741s7-66.3047-0.07065-0.029080.041965-0.116790.174957-0.122580.040671-0.00488s819.54898-0.060490.012663-0.104260.186276-0.227070.175833-0.073140.012434s9-5.93087-0.02712-0.001510.063515-0.125870.092909-0.029910.0032920s1033.02479-0.094130.026610.047806-0.072020.04396-0.012370.0013040s11-51.37850.001924-0.108040.11432-0.082520.035053-0.007980.0007530s12-31.504-0.00904-0.005610.001398-0.000399.31e-05-1.2e-055.9e-070s13-0.47616-0.196170.090781-0.027080.005169-0.000614.35e-05-1.7e-062.73e-08s14-0.78006-0.149420.059181-0.019810.004571-0.000675.95e-05-2.9e-065.85e-08第五示例图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0示出了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包括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和第七透镜570、滤光片580、图像传感器5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520与第三透镜5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5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5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5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三透镜5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5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5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5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四透镜5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5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5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5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5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5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5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5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5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5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5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5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5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5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5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5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425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5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9示出了构成图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10示出了图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9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9表10kabcdefghjs1-7.51960.0476-0.0390.0108-0.0002-0.0060.0045-0.00120.00010s2-19.661-0.0106-0.04810.01830.0105-0.01090.0039-0.00063e-050s30.042-0.0249-0.01960.00940.00410.0108-0.0140.0056-0.00080s400.0098-0.05070.03410.0229-0.05180.0341-0.01030.00120s5-5.6502-0.04760.0152-0.03980.11-0.13270.082-0.02520.00310s60.5327-0.0670.0583-0.07050.0922-0.08540.0499-0.01610.00240s70-0.0158-0.0083-0.03050.0756-0.07360.035-0.00770.00050s80-0.0099-0.04270.00770.0285-0.02720.01-0.001300s9-44.3950.1048-0.12510.08-0.04370.0187-0.00580.001-7e-050s10-4.0715-0.01750.0211-0.03680.0252-0.010.0024-0.00032e-050s11-1.12110.0034-0.07420.0637-0.03810.0134-0.00260.0003-1e-050s120.0464-0.0920.0339-0.01680.0044-0.00051e-053e-06-2e-070s13-0.795-0.29870.11-0.02590.0046-0.00077e-05-5e-062e-07-5e-09s14-1.3233-0.1990.0846-0.02850.0073-0.00130.0002-1e-055e-07-9e-09第六示例图1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2示出了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示例包括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和第七透镜670、滤光片680、图像传感器6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620与第三透镜6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6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6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6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三透镜6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6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6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6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四透镜6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6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6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6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6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6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6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6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6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6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6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6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6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6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6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169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6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1示出了构成图1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12示出了图1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1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1表12kabcdefghjs1-7.52790.0857-0.1050.0528-0.0256-0.02210.0379-0.01660.00230s2-19.893-0.0142-0.13370.06820.0621-0.07830.0306-0.0031-0.00060s3-0.0142-0.0449-0.0418-0.01470.11360.012-0.13330.0892-0.01930s400.0281-0.1890.276-0.0808-0.22970.2908-0.13820.0240s5-6.2325-0.0763-0.0054-0.07950.6054-1.18751.107-0.50470.09120s60.4782-0.1150.1396-0.26760.5637-0.79910.6898-0.3250.06820s70-0.0188-0.07720.07170.0184-0.0810.02250.0277-0.01390s80-0.0127-0.13560.08370.0781-0.15020.0847-0.016300s9-49.080.1815-0.32050.2837-0.21610.1317-0.05950.0158-0.00170s10-5.4303-0.02050.025-0.10030.1046-0.06240.0222-0.00430.00030s11-1.1360.0314-0.26150.3261-0.26950.133-0.03690.0053-0.00030s120.0272-0.12930.02415e-05-0.01230.0085-0.00240.0003-2e-050s13-0.8-0.52470.2994-0.12270.0414-0.01080.002-0.00022e-05-4e-07s14-1.3207-0.36660.2425-0.12480.0468-0.01210.002-0.00021e-05-3e-07第七示例图1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4示出了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示例包括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第六透镜760和第七透镜770、滤光片780、图像传感器7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710与第二透镜7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710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7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7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7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7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7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7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7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7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7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7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7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7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7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7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7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7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7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7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7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7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7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7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7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7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7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383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7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3示出了构成图1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14示出了图1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3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3表14kabcdefghs1-3.57150.00050.0011-0.01810.00250.0107-0.00840.0026-0.0003s2-9.1496-0.0513-0.00550.01160.0161-0.02070.0078-0.0010s3-2.5622-0.08790.1115-0.12040.1625-0.13250.0578-0.01180.0006s4-90-0.0780.2103-0.43840.6397-0.61530.3736-0.12880.0189s50-0.11330.2975-0.54470.7496-0.71990.4525-0.16420.0257s64.6946-0.07050.1434-0.21440.1998-0.0956-0.01420.0399-0.0137s70-0.09720.1221-0.33030.5457-0.62220.4555-0.19950.0405s80-0.15960.2027-0.32810.3412-0.24720.1212-0.03850.0064s9-18.27-0.0564-0.00690.0518-0.05660.0228-0.0011-0.00190.0004s10-15.127-0.0603-0.01450.0594-0.06010.0318-0.00960.0015-1e-04s1100.0027-0.03980.025-0.01370.005-0.0011e-04-4e-06s12-1.16930.1224-0.10060.0535-0.01950.005-0.00088e-05-3e-06s13-4.4446-0.097-0.01370.0358-0.01410.0028-0.00032e-05-5e-07s14-8.7431-0.09060.0342-0.0090.0017-0.00022e-05-1e-063e-08第八示例图1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6示出了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八示例包括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第六透镜860和第七透镜870、滤光片880、图像传感器8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810与第二透镜8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810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8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8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8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8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8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8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8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8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8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8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8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8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8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8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8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8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8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8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8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8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8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8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8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8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8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336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8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5示出了构成图1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16示出了图1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5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5表16kabcdefghs1-3.5658-0.00010.0048-0.03380.00580.0258-0.0240.0087-0.0012s2-8.9286-0.0617-0.00720.0190.0308-0.04580.0196-0.00290s3-2.4366-0.1180.178-0.21270.3039-0.26130.1138-0.0182-0.0012s4100-0.09320.2737-0.67521.2227-1.46551.1-0.46210.0813s50-0.14010.3995-0.81031.2941-1.47871.1095-0.47750.0877s64.6754-0.09130.2084-0.35030.3957-0.28540.0670.0558-0.0336s70-0.11910.1586-0.52411.0591-1.48261.3333-0.71550.1765s80-0.20120.3026-0.60330.8015-0.75470.4799-0.19030.0367s9-18.968-0.0705-0.0170.0854-0.0950.03720.0031-0.0070.0016s10-15.615-0.0761-0.01140.0715-0.0830.0509-0.01820.0035-0.0003s110-0.0083-0.03550.0253-0.02450.0145-0.00450.0007-5e-05s12-1.16090.1552-0.15130.1068-0.05710.0215-0.0050.0006-3e-05s13-4.7786-0.1272-0.00550.0492-0.02320.0053-0.00074e-05-1e-06s14-8.9618-0.11840.0565-0.01950.0048-0.00091e-04-6e-062e-07第九示例图1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8示出了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九示例包括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第六透镜960和第七透镜970、滤光片980、图像传感器9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910与第二透镜9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910具有负屈光力,第一透镜9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9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9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9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9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9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9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9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9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9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9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9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9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9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9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9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9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9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9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9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9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9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9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9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7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9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423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9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7示出了构成图1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18示出了图1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7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7表18第十示例图1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0示出了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第五透镜1050、第六透镜1060和第七透镜1070、滤光片1080、图像传感器10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010与第二透镜10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0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0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0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0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0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0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0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0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0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0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0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0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0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0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0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0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0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0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0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0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0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0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0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0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0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19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0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73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0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19示出了构成图1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0示出了图1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19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19表20第十一示例图2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2示出了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一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110、第二透镜1120、第三透镜1130、第四透镜1140、第五透镜1150、第六透镜1160和第七透镜1170、滤光片1180、图像传感器11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110与第二透镜11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1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1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1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1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1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1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1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1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1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1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1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1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1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1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1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1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1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1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1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1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1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1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1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1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1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2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1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73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1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21示出了构成图2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2示出了图2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1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21表22第十二示例图2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4示出了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二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210、第二透镜1220、第三透镜1230、第四透镜1240、第五透镜1250、第六透镜1260和第七透镜1270、滤光片1280、图像传感器12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210与第二透镜12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2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2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2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2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2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2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2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2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2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2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2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2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2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2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2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2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2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2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2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2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2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2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2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2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2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2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2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727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2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23示出了构成图2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4示出了图2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3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23表24kabcdefghjs1-0.76330.015270.010190.0604-0.22580.35306-0.28450.11676-0.01960s236.2518-0.08570.28623-0.64780.9663-0.91840.52698-0.16540.021470s3-2.2692-0.16190.40214-0.70240.86766-0.71040.37031-0.10940.013640s4-0.5501-0.07820.078420.32154-1.21531.98953-1.74970.81604-0.15650s50-0.06370.03982-0.18640.37638-0.50820.40475-0.16980.029980s60-0.0990.020.02036-0.16350.24341-0.21570.1109-0.02380s725.107-0.1211-0.21110.49819-0.73820.7709-0.58440.26919-0.05230s8-990.00624-0.39950.51975-0.47220.40416-0.26070.09371-0.01330s9-69.2650.08083-0.1563-0.28240.61355-0.44910.15873-0.02720.001810s103.042380.24647-0.50890.39539-0.16410.04036-0.0060.00051-2e-050s11-990.12569-0.23160.18601-0.09990.03252-0.00590.00056-2e-050s12-3.6630.14498-0.15750.09504-0.03830.01029-0.00170.00015-6e-060s13-2.6499-0.0877-0.09680.12134-0.05350.01276-0.00170.00013-4e-060s14-1.0624-0.31850.22606-0.12960.05544-0.01670.00337-0.00043.1e-05-1e-06第十三示例图2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6示出了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三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310、第二透镜1320、第三透镜1330、第四透镜1340、第五透镜1350、第六透镜1360和第七透镜1370、滤光片1380、图像传感器13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1320与第三透镜13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3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3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3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3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13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三透镜13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3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3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3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13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3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3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13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13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13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13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13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13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3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13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3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3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3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3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3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3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2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3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158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3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25示出了构成图2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6示出了图2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5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25表26kabcdefghjs1-8.0380.07067-0.07970.033390.00722-0.04910.04654-0.01860.00318-0.0002s2-20.594-0.0019-0.14940.20409-0.29220.37549-0.30850.14861-0.03870.0042s3-0.0908-0.0339-0.06410.13679-0.28210.49215-0.48150.26054-0.07460.00881s4-0.4822-0.04360.17605-0.32560.199890.1916-0.42910.32034-0.11410.01622s5-1.1841-0.10730.25445-0.46830.49912-0.28630.056510.03245-0.02290.00442s60.87331-0.06930.035690.20478-0.88331.73278-1.97421.34645-0.51060.08302s7-0.4999-0.03140.01347-0.28940.97164-1.71811.79234-1.11520.38365-0.0563s8-1e-06-0.0273-0.11770.21199-0.25440.21565-0.12640.04694-0.00930.0007s9-41.8430.16235-0.34870.40163-0.31050.13962-0.027-0.00380.00264-0.0003s10-5.14240.03971-0.13640.15688-0.12290.06333-0.02120.0044-0.00052.6e-05s11-2.16660.03558-0.18090.19853-0.14380.06411-0.01730.00275-0.00029e-06s12-0.0207-0.10430.02386-0.0063-0.00070.00066-3e-06-4e-057.3e-06-4e-07s13-0.7948-0.41280.18634-0.05160.01005-0.00150.00016-1e-056.2e-07-1e-08s14-1.3226-0.31050.17125-0.07120.02129-0.00430.00058-5e-052.3e-06-5e-08第十四示例图2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四示例的视图,并且图28示出了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第十四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1410、第二透镜1420、第三透镜1430、第四透镜1440、第五透镜1450、第六透镜1460和第七透镜1470、滤光片1480、图像传感器14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1420与第三透镜14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4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4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4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4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14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4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4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4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4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4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4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4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4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14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14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14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14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14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14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4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14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4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4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4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4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4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4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27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4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08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4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27示出了构成图2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28示出了图2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7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27表28kabcdefghjs1-1-0.01360.02467-0.08110.09254-0.0456-0.01390.02747-0.01180.0017s2-13.2220.01839-0.091-0.08560.30551-0.34210.22925-0.09760.02376-0.0025s3-1.2237-0.02550.01296-0.29940.64916-0.6620.40893-0.15670.03316-0.0029s4-7.0515-0.0180.09424-0.46841.19648-1.77851.59837-0.85430.24924-0.0305s58.98852-0.06060.14701-0.54761.41458-2.27932.23564-1.29760.41058-0.0546s61.65557-0.0530.06637-0.17240.48815-0.94611.10918-0.75630.27857-0.0429s7-4.3409-0.0524-0.00670.12439-0.37110.55033-0.47010.22801-0.05610.0052s85.85886-0.08660.12995-0.43610.91566-1.21631.00858-0.5060.14047-0.0165s9-43.5210.08526-0.17550.22567-0.22340.15386-0.07320.02213-0.00380.00029s10-3.10470.0435-0.14270.1592-0.11090.05004-0.01530.00308-0.00041.9e-05s11-16.1990.12636-0.24350.25714-0.21820.11759-0.03810.00724-0.00073.2e-05s120.17584-0.07670.07339-0.07450.03369-0.0080.00106-7e-052.3e-06-1e-08s13-0.8173-0.42720.20439-0.04890.002040.00211-0.00068.5e-05-6e-061.6e-07s14-1.397-0.35150.23363-0.11980.04471-0.01130.00187-0.00021.1e-05-3e-07第十五示例图2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0示出了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五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510、第二透镜1520、第三透镜1530、第四透镜1540、第五透镜1550、第六透镜1560和第七透镜1570、滤光片1580、图像传感器15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1520与第三透镜15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5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5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5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5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15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5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5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5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5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5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5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5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5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15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15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15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15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15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15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5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15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5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5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5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5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5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5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29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5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178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5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29示出了构成图2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30示出了图2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29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29表30kabcdefghjs1-1-0.006-0.0037-0.0120.011970.01356-0.03510.02669-0.0090.00115s2-13.1010.01484-0.0546-0.04520.12694-0.11110.05601-0.01750.00311-0.0002s3-1.2472-0.02050.01627-0.14880.25175-0.21710.12177-0.0450.00972-0.0009s4-7.0515-0.02050.10486-0.38050.75149-0.87920.62566-0.26560.06174-0.006s58.9156-0.0324-0.00450.06384-0.10030.056650.00724-0.02340.01032-0.0015s61.66379-0.0267-0.11250.59826-1.35431.7261-1.31930.59994-0.14940.01566s7-4.619-0.0378-0.00490.06442-0.15110.17871-0.12250.04791-0.00960.00073s85.61159-0.06670.14302-0.48690.93128-1.05710.72412-0.29380.06506-0.006s9-44.1240.05707-0.07580.04539-0.01450.000875.3e-050.00022-8e-059.1e-06s10-4.98130.03529-0.09990.10243-0.06470.02598-0.00680.0011-0.00014e-06s11-15.420.09903-0.16490.14824-0.10030.04259-0.01090.00165-0.00014.7e-06s120.17905-0.05850.05308-0.04510.01769-0.00380.00049-4e-051.5e-06-3e-08s13-0.825-0.3030.11661-0.02280.001140.00047-0.00011.2e-05-7e-071.5e-08s14-1.3872-0.29370.18771-0.08630.0269-0.00550.00073-6e-052.7e-06-5e-08第十六示例图3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2示出了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六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610、第二透镜1620、第三透镜1630、第四透镜1640、第五透镜1650、第六透镜1660和第七透镜1670、滤光片1680、图像传感器1690以及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1610之间的光阑。第一透镜16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6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6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6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6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6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6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16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6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6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6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6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6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6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6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6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16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16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16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6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16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6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6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6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6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6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6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6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25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6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1示出了构成图3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32示出了图3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1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31表32第十七示例图3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4示出了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七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710、第二透镜1720、第三透镜1730、第四透镜1740、第五透镜1750、第六透镜1760和第七透镜1770、滤光片1780、图像传感器17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710与第二透镜17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7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7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7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7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7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7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7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17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7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74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174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17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7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7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7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7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7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7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7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7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7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17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7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7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7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624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7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3示出了构成图3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34示出了图3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3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33表34第十八示例图3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6示出了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八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810、第二透镜1820、第三透镜1830、第四透镜1840、第五透镜1850、第六透镜1860和第七透镜1870、滤光片1880、图像传感器18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1810与第二透镜18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8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8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8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8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8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8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8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8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8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8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8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18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18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18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8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8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8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18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18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8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8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8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8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64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8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5示出了构成图3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36示出了图3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表35表36第十九示例图3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的视图,并且图38示出了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十九示例包括第一透镜1910、第二透镜1920、第三透镜1930、第四透镜1940、第五透镜1950、第六透镜1960和第七透镜1970、滤光片1980、图像传感器19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1920与第三透镜19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19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9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19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19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9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19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19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19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19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194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194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19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9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19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19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19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19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19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9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19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9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9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9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19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19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19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7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19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5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19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7示出了构成图3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38示出了图3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7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37表38第二十示例图3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0示出了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010、第二透镜2020、第三透镜2030、第四透镜2040、第五透镜2050、第六透镜2060和第七透镜2070、滤光片2080、图像传感器20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020与第三透镜20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0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0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0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0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0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0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0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20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0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04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204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五透镜20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0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20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2060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20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20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0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20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0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0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0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0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0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0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0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39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0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4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0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39示出了构成图3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0示出了图3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39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39表40kabcdefghs1-0.08750.00430.0051-0.01070.0157-0.01160.0042-0.00060s225.239-0.06490.2073-0.41370.472-0.31960.119-0.0190s3-1.7461-0.10410.3118-0.55080.6169-0.41290.1566-0.02640s4-0.0238-0.06850.11-0.0081-0.21370.4018-0.29210.08750s50.8405-0.08230.0538-0.0046-0.07650.1601-0.12990.04210s66.608-0.10860.0588-0.05070.048-0.01680.0010.00030s721.918-0.0385-0.00110.0112-0.01770.0301-0.01630.00270s825.736-0.0248-0.0082-0.00470.0083-0.00290.0004-2e-050s91.6857-0.02670.0322-0.10340.0865-0.03780.0096-0.00120s1069.409-0.02980.003-0.03340.0256-0.00760.001-5e-050s11-52.8360.0057-0.05730.0402-0.01830.0046-0.00063e-050s12-34.09-0.0239-0.00950.0073-0.00280.0006-6e-053e-060s13-0.9427-0.24170.0607-0.0015-0.00240.0006-7e-054e-06-8e-08s14-1.0048-0.21020.0796-0.02360.0052-0.00087e-05-3e-067e-08第二十一示例图4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2示出了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一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110、第二透镜2120、第三透镜2130、第四透镜2140、第五透镜2150、第六透镜2160和第七透镜2170、滤光片2180、图像传感器21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120与第三透镜21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1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1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1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1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21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1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1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21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1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1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21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1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1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21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1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16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21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21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21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1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1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1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21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1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1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4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1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00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1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41示出了构成图4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2示出了图4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41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41表42kabcdefghs1-1.59840.022010.00112-0.00950.00713-0.00760.00279-0.00020s20-0.0267-0.080.12037-0.10850.07767-0.03610.007410s300.01852-0.09440.1151-0.08770.07128-0.04330.010410s493.0315-0.08330.30018-0.65640.78727-0.56970.2292-0.03920s5-11.518-0.21150.48742-0.80740.95087-0.72040.32387-0.06440s6-4.4222-0.09990.19853-0.0999-0.09750.27732-0.22460.07430s70-0.0315-0.15010.44969-1.09581.44445-1.00930.29570s80-0.1532-0.0840.36754-0.59860.47504-0.19860.036590s9-76.367-0.2472-0.10380.53081-0.65280.42248-0.15030.022650s100-0.1927-0.10150.31685-0.31630.19124-0.07030.011530s1100.02452-0.0539-0.06740.10823-0.06250.01679-0.00170s12-1.50990.20226-0.14510.000410.04309-0.01940.00346-0.00020s13-6.00020.00897-0.19140.15961-0.05930.01227-0.00159.7e-05-3e-06s14-0.8696-0.19010.07654-0.02290.00487-0.00088.7e-05-6e-062.5e-07第二十二示例图4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二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4示出了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第二十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2210、第二透镜2220、第三透镜2230、第四透镜2240、第五透镜2250、第六透镜2260和第七透镜2270、滤光片2280、图像传感器2290以及设置在第一透镜2210与第二透镜222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2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2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2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2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2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2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2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22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2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2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2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2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2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22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22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22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2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六透镜22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22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22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2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2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2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4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2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745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2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43示出了构成图4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4示出了图4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43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43表44kabcdefghjs1-0.94740.015320.01685-0.0370.06054-0.06090.03661-0.01230.00170s2-30.447-0.14190.43283-0.7980.97201-0.78040.38946-0.10780.012440s36.01402-0.17770.51041-0.96031.25601-1.09840.60482-0.18530.023730s4-0.421-0.05970.1562-0.25120.29455-0.20970.07608-0.0015-0.00420s60-0.04690.01011-0.0076-0.03950.08831-0.08780.04425-0.00870s70-0.1160.09293-0.22020.37209-0.39820.24503-0.07970.010430s8-7.5-0.18620.04273-0.0355-0.04470.21236-0.26030.13349-0.02490s9-43.343-0.11720.01330.00326-0.01260.03781-0.04040.01766-0.00260s10-44.496-0.08910.14043-0.14690.09433-0.03470.005170.00026-0.00010s11-1.65060.07781-0.06050.03731-0.01720.00587-0.00130.00015-7e-060s122.038960.16692-0.18250.11151-0.04560.01136-0.00160.00012-4e-060s13-0.43470.15501-0.15440.08127-0.02710.00578-0.00085.4e-05-2e-060s14-2.5068-0.0042-0.09080.05928-0.0170.00273-0.00031.3e-05-3e-070s15-1.4448-0.12790.04264-0.01090.00223-0.00044e-05-3e-061.2e-07-2e-09第二十三示例图4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6示出了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三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310、第二透镜2320、第三透镜2330、第四透镜2340、第五透镜2350、第六透镜2360和第七透镜2370、滤光片2380、图像传感器23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320与第三透镜23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3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3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3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320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232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三透镜23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23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3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3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3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3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3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3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3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3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3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23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3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23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3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3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3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3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3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3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3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4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3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25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3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45示出了构成图4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6示出了图4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45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45表46kabcdefghjs1-10.00124-0.06310.08838-0.0759-0.01830.08244-0.06020.01898-0.0023s2-11.0560.038020.1354-0.98711.56411-1.09950.326520.01084-0.02870.00476s3-0.7436-0.08070.57903-1.97252.93458-2.21150.82233-0.0859-0.03170.00756s4-7.2488-0.12450.58766-1.65442.89527-3.24152.31185-1.01270.24733-0.0257s512.3372-0.16010.47507-0.91191.14181-0.90590.42126-0.0904-0.00210.0031s6-0.7614-0.09250.17494-0.23490.22825-0.16660.07717-0.0124-0.00540.00212s7-12.0180.04701-0.7342.69199-5.89828.06267-6.93183.6331-1.05920.13158s85.83969-0.0550.02382-0.1780.4679-0.67320.58024-0.29830.08447-0.0101s9-43.4670.02077-0.02980.06441-0.11570.10183-0.04880.0125-0.00167.1e-05s10-10.152-0.03920.014630.02558-0.07490.06753-0.03050.00743-0.00094.7e-05s11-16.190.09146-0.15940.2045-0.22820.1461-0.05410.01173-0.00146.9e-05s12-0.0871-0.19850.32772-0.33090.18662-0.06470.01412-0.00190.00014-4e-06s13-0.8728-0.4620.28732-0.13310.04466-0.01040.00163-0.00029.4e-06-2e-07s14-1.5388-0.30360.18437-0.08070.02315-0.00420.00046-3e-051e-06-1e-08第二十四示例图47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四示例的视图,并且图48示出了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四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410、第二透镜2420、第三透镜2430、第四透镜2440、第五透镜2450、第六透镜2460和第七透镜2470、滤光片2480、图像传感器24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420与第三透镜24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4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4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4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4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4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4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4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24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4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4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4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4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4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4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4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46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246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4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24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4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4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4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4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24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4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4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47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4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51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4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47示出了构成图4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48示出了图47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47中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47表48kabcdefghjs1-0.30290.000340.02484-0.06450.08868-0.07570.0373-0.01090.001390s20.99973-0.03850.05948-0.06390.005210.0552-0.06240.02956-0.00540s3-1.759-0.05590.07693-0.0840.09591-0.07110.03087-0.0026-0.00120s4-0.2233-0.022-0.01530.13577-0.26480.33105-0.21670.050990.009760s5-0.8179-0.0092-0.0103-0.16070.63034-1.18811.27457-0.74490.184680s6-0.00050.01997-0.13120.11419-0.00140.0632-0.17610.13356-0.03350s7-31.7170.02656-0.0935-0.01040.2126-0.20490.05410.02004-0.00980s8-1.0151-0.03150.02884-0.07140.09345-0.13940.17678-0.13440.05241-0.0076s90.382-0.10940.03271-0.08260.21377-0.31620.24272-0.09620.015640s10-27.524-0.0394-0.1170.16282-0.12380.05513-0.01440.00227-0.00020s1123.20310.18019-0.27930.22076-0.12580.0475-0.01130.00159-0.00010s12-49.9480.03358-0.03620.00983-0.0011-0.00017.6e-05-1e-056.1e-070s13-1.8504-0.24370.10759-0.0310.00661-0.0010.0001-6e-061.5e-070s14-0.8299-0.1730.06293-0.01960.00438-0.00065.8e-05-3e-066.1e-080第二十五示例图49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五示例的视图,并且图50示出了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五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510、第二透镜2520、第三透镜2530、第四透镜2540、第五透镜2550、第六透镜2560和第七透镜2570、滤光片2580、图像传感器25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520与第三透镜25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5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5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5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5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5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5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5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25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三透镜25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四透镜2540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25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5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550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25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五透镜25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六透镜25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5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六透镜25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七透镜2570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七透镜2570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每个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5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5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5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49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5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872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5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49示出了构成图4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50示出了图49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表49表50kabcdefghjs1-1.00540.022460.02216-0.06960.16036-0.22380.18065-0.07910.014120s2-1.5097-0.12750.3975-0.69820.68012-0.3220.028750.02904-0.00760s36.02943-0.1630.45041-0.85141.05249-0.82030.42351-0.1380.02130s4-0.8846-0.04490.039290.15739-0.69341.31707-1.30690.67995-0.1430s50-0.0513-0.0193-0.0160.004290.00341-0.01550.03192-0.01280s60-0.1089-0.05690.35761-0.92551.19468-0.86040.33221-0.05470s7-7.5-0.2139-0.01070.17878-0.1827-0.11590.3046-0.18970.040490s8-43.341-0.1402-0.0610.2777-0.41230.3523-0.18570.05641-0.00710s9-35.081-0.06020.07357-0.10460.10843-0.07260.02553-0.00410.000220s10-1.57340.16205-0.21970.18955-0.1070.03959-0.00910.00113-6e-050s110.515330.21373-0.31670.23989-0.12170.03837-0.00690.00066-3e-050s12-1.14660.19671-0.25650.15417-0.05320.01146-0.00150.00012-4e-060s13-0.9056-0.0077-0.20940.18829-0.07490.01671-0.00220.00015-5e-060s14-1.2797-0.21920.10065-0.03380.00878-0.00180.00026-2e-051.3e-06-3e-08第二十六示例图51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六示例的视图,并且图52示出了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六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610、第二透镜2620、第三透镜2630、第四透镜2640、第五透镜2650、第六透镜2660和第七透镜2670、滤光片2680、图像传感器26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620与第三透镜26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6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6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6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6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6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6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6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26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三透镜26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四透镜26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6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6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6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6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6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6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6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26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6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26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6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6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6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6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26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6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6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51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6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866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6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51示出了构成图5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52示出了图51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51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51表52kabcdefghjs1-0.15250.003460.00541-0.02380.05874-0.09250.08078-0.03760.006870s2-36.188-0.05540.19103-0.49540.90918-1.11940.84898-0.35460.061680s3-0.1164-0.08830.22642-0.52730.9947-1.2741.01042-0.43430.075960s40.3326-0.04620.09702-0.23160.5455-0.8480.78539-0.37590.070820s551.7577-0.0119-0.09110.36173-0.90671.38454-1.30140.68351-0.14930s642.16370.0924-0.52691.35579-2.25842.50931-1.81070.76109-0.1390s7-4.75790.13357-0.59381.26101-1.81151.7924-1.16660.44267-0.07280s8-3.43930.04714-0.18420.28859-0.35750.32734-0.19710.06695-0.00930s9-8.5449-0.0502-0.05880.15989-0.20270.13981-0.05420.01046-0.00070s10-18.064-0.044-0.07340.14254-0.13030.06906-0.02170.00378-0.00030s11-4.64970.06328-0.11930.08822-0.04260.01348-0.00280.00037-2e-050s12-500.03403-0.04970.02457-0.00720.00126-0.00016.9e-06-2e-070s13-2.4291-0.12010.016670.00224-0.00090.00011-6e-061.3e-078.8e-100s14-1.0032-0.11110.02485-0.0032-0.00010.00013-2e-051.9e-06-8e-081.4e-09第二十七示例图53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七示例的视图,并且图54示出了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七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710、第二透镜2720、第三透镜2730、第四透镜2740、第五透镜2750、第六透镜2760和第七透镜2770、滤光片2780、图像传感器27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720与第三透镜27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7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7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7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720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7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7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730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27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并且第三透镜27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第四透镜27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7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7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7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7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7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7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7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27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770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27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7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7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两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7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在近轴区域外侧的区域变成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7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另外,在第七透镜27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7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7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53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7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0.904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7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53示出了构成图5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54示出了图53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53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53表54第二十八示例图55是示出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八示例的视图,并且图56示出了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十八示例包括第一透镜2810、第二透镜2820、第三透镜2830、第四透镜2840、第五透镜2850、第六透镜2860和第七透镜2870、滤光片2880、图像传感器2890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820与第三透镜2830之间的光阑(未示出)。第一透镜2810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81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一透镜281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二透镜2820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282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二透镜282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三透镜2830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283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三透镜283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四透镜2840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84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四透镜284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五透镜2850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85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五透镜285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六透镜2860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286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六透镜286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第七透镜2870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2870的物侧面的近轴区域凸出,并且第七透镜2870的像侧面的近轴区域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870的物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870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域凸出,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870的物侧面的边缘变成凹入。另外,在第七透镜2870的像侧面上形成一个反曲点。具体地,第七透镜2870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凹入,并且朝向第七透镜2870的像侧面的边缘变成凸出。尽管图55中未示出,但光阑设置在从第一透镜2810的物侧面朝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的1.250mm的距离处。该距离等于ttl-sl,并且可以由本申请中稍后呈现的表57中列出的示例28的ttl和sl的值来计算。下面的表55示出了构成图5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和其他元件的物理特性,并且下面的表56示出了图55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图55的所有透镜的两个面都是非球面的。表55表56下面的表57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ttl(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距离)、从光阑至成像面的距离sl、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fno.)(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f除以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其中,f和入瞳直径均以mm表示)、成像面上的像高(imght)(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的一半)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fov)。f、ttl、sl和imght的值以mm表示。fno.的值是无量纲值。fov的值以度表示。表57下面的表58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表示的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第四透镜的焦距f4、第五透镜的焦距f5、第六透镜的焦距f6以及第七透镜的焦距f7。表58下面的表59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表示的第一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1edget)、第二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2edget)、第三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3edget)、第四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4edget)、第五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5edget)、第六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6edget)以及第七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7edget)。表59下面的表60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表示的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部分的远端处的sag值(l5s1sag)、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光学部分的远端处的sag值(l5s2sag)、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上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1)、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上的第二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2)、以及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2p1)。表60下面的表61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第一隔圈至第七隔圈中的每个隔圈的内径。s1d是第一隔圈sp1的内径,s2d是第二隔圈sp2的内径,s3d是第三隔圈sp3的内径,s4d是第四隔圈sp4的内径,s5d是第五隔圈sp5的内径,s6d是第六隔圈sp6的内径,以及s7d是第七隔圈sp7的内径。表61下面的表62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3表示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每个透镜的体积。l1v是第一透镜的体积,l2v是第二透镜的体积,l3v是第三透镜的体积,l4v是第四透镜的体积,l5v是第五透镜的体积,l6v是第六透镜的体积,以及l7v是第七透镜的体积。表62下面的表63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g表示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重量。l1w是第一透镜的重量,l2w是第二透镜的重量,l3w是第三透镜的重量,l4w是第四透镜的重量,l5w是第五透镜的重量,l6w是第六透镜的重量,以及l7w是第七透镜的重量。表63下面的表64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表示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总外径(包括肋部)。l1tr是第一透镜的总外径,l2tr是第二透镜的总外径,l3tr是第三透镜的总外径,l4tr是第四透镜的总外径,l5tr是第五透镜的总外径,l6tr是第六透镜的总外径,以及l7tr是第七透镜的总外径。表64下面的表65示出了针对本申请所描述的示例1至28中的每一个示例的以mm表示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肋部的最大厚度是肋部与隔圈接触的部分的厚度。l1rt是第一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l2rt是第二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l3rt是第三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l4rt是第四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l5rt是第五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l6rt是第六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以及l7rt是第七透镜的肋部的最大厚度。表65图60是示出第七透镜的示例的剖视图。图60示出了第七透镜的总外径(l7tr)、第七透镜的肋部的平坦部分的厚度(l7rt)、第七透镜的边缘的厚度(l7edget)、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上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1)、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上的第二反曲点处的厚度(yc71p2)以及第七透镜的在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反曲点处的厚度(yc72p1)。上述示例能够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地校正像差。虽然本公开包括了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示例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意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相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它部件或它们的等同件替换或增补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部件,也可以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通过该详细描述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应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