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5421发布日期:2019-09-21 01:0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五片透镜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加。例如手机从单摄发展到多摄,多摄的手机中往往搭载一个广角式的成像系统。而且手机成像系统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尺寸、高像素CMOS芯片的普及,使得手机厂商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另外,随着CCD与CMOS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对于相配套的成像系统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小型化需求并满足成像要求,需要一种能够兼顾小型化和超广角、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系统。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光阑;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45.0°≤Semi-FOV<6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2.5≤f2/CT2≤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1.0<f23/f≤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8≤f4/R8≤-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可满足0.9≤R2/R3≤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1.0<R9/R10≤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3.6<(f1/CT1)/4<-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2.2<(CT2/T23)/2≤4.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2.0<(T23+T34)/T45<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1.4<CT4/CT5<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ΣCT可满足1.6<TTL/ΣCT<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ΣAT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可满足1.2<ΣAT/T12<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ΣCT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2.7<ΣCT/CT4≤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1.2<ET3/CT3≤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可满足1.6<CT4/ET4<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顶点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可满足1.8<SAG42/SAG22<4.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可满足1.0<SAG12/SAG11≤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可满足1.6<n3,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可满足1.6<n5。本申请采用了五片透镜,通过不同材料的透镜的合理搭配以及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大像面、大视角、高分辨率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例如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的各个组元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和镜片面型曲率,可以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将第一透镜设置为负光焦度,同时设置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能够对光线起到较好的汇聚作用,进而使得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大的最大视场角,以实现同时具有广角以及结构小型化的特点的光学成像系统。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45.0°≤Semi-FOV<65.0°,其中,Semi-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更具体地,Semi-FOV可满足45.0°≤Semi-FOV<64.5°。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可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广角特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2.5≤f2/CT2≤3.0,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2与CT2可满足2.51≤f2/CT2≤2.83。控制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使第二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此外,还可以减小第二透镜对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的贡献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0<f23/f≤1.6,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23与f满足1.15<f23/f<1.59。通过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可以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对光学成像系统贡献的像差,并且使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贡献的像差与第二透镜物侧方向的光学元件贡献的像差平衡,进而使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处于较理想的水平,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8≤f4/R8≤-1.3,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f4和R8可满足-1.79≤f4/R8≤-1.32。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有利于使第四透镜的光焦度及其它透镜的光焦度相互间匹配,并且使位于第四透镜的物侧方向的光学元件产生的像散量与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方向的光学元件产生的像散量平衡,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0.9≤R2/R3≤1.7,其中,R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2与R3可满足0.92≤R2/R3≤1.69。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有利于控制位于光学成像系统边缘区域的光线的偏转角,进而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0<R9/R10≤2.2,其中,R9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9与R10可满足1.05<R9/R10≤2.15。控制第五透镜的两个镜面的曲率半径,有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边缘视场的光线角度(CRA),可以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更好的与感光芯片匹配,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3.6<(f1/CT1)/4<-1.6,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1与CT1可满足-3.55<(f1/CT1)/4<-1.6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使第一透镜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并且降低第一透镜对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的贡献率,进而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2.2<(CT2/T23)/2≤4.2,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控制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及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距离,使二者的比值的一半满足前述条件式,有利于降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产生的鬼像的强度,并且有利于减短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长度,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2.0<(T23+T34)/T45<5.8,其中,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更具体地,T23、T34以及T45可满足2.05<(T23+T34)/T45<5.79。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之间任意相邻的两透镜之间具有空气间隔,控制靠近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两个空气间隔的总和与靠近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空气间隔的比值,有利于调整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使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视场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4<CT4/CT5<2.5,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CT4与CT5可满足1.45<CT4/CT5<2.48。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和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各视场对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贡献量,进而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2<ET3/CT3≤1.6,其中,ET3为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ET3与CT3可满足1.24<ET3/CT3≤1.58。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使第三透镜在光轴的径向上薄厚均衡匹配,避免局部过薄或过厚,使第三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且得到的第三透镜具有较低的成型应力,此外便于对该第三透镜进行镀膜处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6<TTL/ΣCT<2.0,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ΣCT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示例性的,ΣCT=CT1+CT2+CT3+CT4+CT5。更具体地,TTL与ΣCT可满足1.65<TTL/ΣCT<1.92。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与各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总和的比值,有利于限制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范围,具有较小畸变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2<ΣAT/T12<1.7,其中,ΣAT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示例性的,ΣAT=T12+T23+T34+T45。更具体地,ΣAT与T12可满足1.21≤ΣAT/T12≤1.67。通过控制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使二者的比值满足前述条件式,有利于使各相邻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匹配,可以有效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间隙敏感性,并且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2.7<ΣCT/CT4≤3.6,其中,ΣCT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ΣCT与CT4可满足2.73<ΣCT/CT4≤3.6。通过控制全部透镜的中心厚度之和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使第四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此外可以进一步限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小型化的特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6<CT4/ET4<3.1,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4为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更具体地,CT4与ET4可满足1.61≤CT4/ET4<3.04。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比值,使第四透镜在光轴的径向上薄厚均衡匹配,使第四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且得到的第四透镜具有较低的成型应力,此外便于对该第四透镜进行镀膜处理。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8<SAG42/SAG22<4.9,其中,SAG42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更具体地,SAG42与SAG22可满足1.83<SAG42/SAG22<4.84。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矢高与第二透镜的矢高的比值,可以有效控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倾角,有利于减小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产生的鬼像的强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0<SAG12/SAG11≤2.2,其中,SAG1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更具体地,SAG12与SAG11满足1.01≤SAG12/SAG11≤2.2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两个镜面的矢高之间的比值,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的加工张角,使第一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进而使工艺加工、成型及镀膜等工序易于进行。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设置与第一透镜的物侧方向的滤色片,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滤色片与第一透镜之间的鬼像强度较弱,该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6<n3,其中,n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更具体地,n3可满足1.67<n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6<n5,其中,n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更具体地,n5可满足1.67≤n5。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可以控制第三透镜的光焦度,控制第五透镜的折射率可以控制第五透镜的光焦度。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各个组元的光焦度匹配,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系统的低阶像差,并且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像差,进而降低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公差敏感性,可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并且有利于维持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成像系统的体积、降低成像系统的敏感度并提高成像系统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同时,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具备大像面、大视角、高分辨率等优良光学性能。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1.45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6,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93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59.5°。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7877E+00-6.3014E+002.0239E+01-5.0915E+019.1593E+01-1.1296E+028.9896E+01-4.1298E+018.2792E+00S22.1572E+00-4.8311E+007.8418E+005.0386E+01-4.3513E+021.6470E+03-3.6451E+034.3269E+03-2.1000E+03S3-1.2377E-01-2.7503E+001.1736E+02-3.0471E+034.4039E+04-3.8179E+051.9630E+06-5.5228E+066.5454E+06S4-7.5595E-01-3.3045E+008.3971E+01-1.0341E+037.4954E+03-3.4015E+049.4291E+04-1.4617E+059.6856E+04S5-9.7507E-01-7.9346E-012.4308E+01-1.6406E+024.3494E+024.2833E+02-5.9096E+031.4367E+04-1.1889E+04S6-3.1561E-01-3.4531E+003.7727E+01-2.0353E+026.8013E+02-1.4152E+031.7285E+03-1.0657E+032.1606E+02S76.0691E-01-4.6479E+002.3173E+01-7.7776E+011.7271E+02-2.4070E+021.8981E+02-6.5036E+011.0677E+00S81.8952E-01-5.0986E-017.8952E+00-4.4845E+011.4821E+02-2.9748E+023.5717E+02-2.3497E+026.5321E+01S9-1.2315E+007.8957E-011.0256E-01-1.1766E-01-3.4684E+007.2779E+00-6.7199E+003.4408E+00-8.2597E-01S10-1.3137E+002.8447E+00-4.7303E+005.7719E+00-5.0314E+003.0037E+00-1.1557E+002.5675E-01-2.4923E-02表2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1.46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94mm,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50.0°。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3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3354E+00-3.8753E+001.1613E+01-2.7586E+014.6715E+01-5.3153E+013.7899E+01-1.5116E+012.5433E+00S21.9831E+00-4.5299E+004.0979E+01-4.0335E+023.6491E+03-2.1684E+047.7089E+04-1.4792E+051.1554E+05S35.0685E-02-3.5964E+001.0923E+02-2.1836E+032.5190E+04-1.7518E+057.1036E+05-1.5174E+061.2600E+06S4-1.8014E+004.3559E+007.6506E+00-3.7143E+023.3649E+03-1.6864E+045.0009E+04-8.2074E+045.7308E+04S5-1.9687E+005.4961E+00-5.6827E+016.6839E+02-5.7012E+033.0245E+04-9.6754E+041.7086E+05-1.2721E+05S6-6.8289E-01-1.6325E+002.0755E+01-9.1971E+011.8736E+021.2360E+01-9.4608E+021.9360E+03-1.3081E+03S75.4237E-02-3.3923E+002.1108E+01-8.5576E+012.6528E+02-5.9168E+028.4823E+02-6.8289E+022.3253E+02S8-1.3435E-011.9002E+00-1.0276E+013.8425E+01-9.1932E+011.4621E+02-1.4562E+027.9154E+01-1.7179E+01S9-1.6036E+002.6911E+00-1.1657E+014.7224E+01-1.2350E+022.0444E+02-2.0839E+021.1796E+02-2.8058E+01S10-1.0584E+002.0106E+00-2.8946E+003.1821E+00-2.5208E+001.3586E+00-4.6964E-019.4867E-02-8.6746E-03表4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1.37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93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62.3°。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5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4554E+00-4.3793E+001.2827E+01-2.9725E+015.0322E+01-5.9303E+014.5435E+01-2.0173E+013.9200E+00S22.2002E+00-6.0506E+007.4650E+01-9.2617E+027.9491E+03-4.1405E+041.2821E+05-2.1889E+051.5710E+05S31.2392E-01-1.2621E+015.0585E+02-1.1483E+041.5372E+05-1.2585E+066.1812E+06-1.6719E+071.9108E+07S4-1.8294E+004.6744E+004.8488E+00-3.6875E+023.3811E+03-1.6563E+044.7531E+04-7.5676E+045.1502E+04S5-2.0668E+001.0357E+01-1.5737E+021.8219E+03-1.3730E+046.3972E+04-1.7832E+052.7238E+05-1.7518E+05S6-7.5177E-019.2012E-027.8897E+00-2.9047E+01-4.9602E+016.5397E+02-1.9675E+032.6454E+03-1.3696E+03S7-2.5478E-02-2.4087E+001.7185E+01-6.7746E+011.6939E+02-2.6713E+022.4856E+02-1.1941E+022.1225E+01S8-2.1893E-012.5446E+00-1.4591E+015.5964E+01-1.3302E+021.9864E+02-1.7812E+028.5352E+01-1.6039E+01S9-1.6011E+003.2283E+00-1.7614E+017.2958E+01-1.8264E+022.7834E+02-2.5419E+021.2780E+02-2.7151E+01S10-1.0601E+001.7192E+00-1.9814E+001.5982E+00-9.2728E-014.0229E-01-1.3319E-013.0201E-02-3.2647E-03表6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1.51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82mm,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5.0°。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7表8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1.08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39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57.5°。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9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6696E+00-6.2545E+002.2194E+01-5.8043E+011.0729E+02-1.3698E+021.1587E+02-5.9081E+011.3748E+01S23.1127E+00-4.2004E+016.2869E+02-5.0407E+032.1696E+04-4.6454E+043.8567E+040.0000E+000.0000E+00S3-1.3548E-012.9344E+01-1.8009E+035.6614E+04-1.0806E+061.2653E+07-8.8776E+073.4027E+08-5.4436E+08S4-1.5852E+001.3377E+01-6.8272E+011.0199E+023.1968E+02-1.5436E+031.7842E+030.0000E+000.0000E+00S5-3.0365E+002.7912E+01-3.1033E+022.6078E+03-1.7053E+047.9551E+04-2.4667E+054.5888E+05-3.8549E+05S6-6.9314E-01-9.6168E+001.7210E+02-1.3662E+036.3567E+03-1.8235E+043.1731E+04-3.0694E+041.2651E+04S76.6158E-01-1.5688E+011.4183E+02-7.4485E+022.4407E+03-5.0705E+036.4765E+03-4.6313E+031.4182E+03S8-7.0504E-01-4.9670E-014.0689E+01-2.5854E+028.6465E+02-1.7119E+032.0127E+03-1.2994E+033.5485E+02S9-2.6682E+007.2885E+00-3.7505E+011.7549E+02-5.4587E+021.0449E+03-1.1856E+037.3015E+02-1.8750E+02S10-7.8708E-011.0143E+00-2.9648E-01-1.1544E+001.9600E+00-1.5035E+006.3419E-01-1.4230E-011.3296E-02表10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0.93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14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64.3°。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1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6696E+00-6.2545E+002.2194E+01-5.8043E+011.0729E+02-1.3698E+021.1587E+02-5.9081E+011.3748E+01S23.1127E+00-4.2004E+016.2869E+02-5.0407E+032.1696E+04-4.6454E+043.8567E+040.0000E+000.0000E+00S3-1.3548E-012.9344E+01-1.8009E+035.6614E+04-1.0806E+061.2653E+07-8.8776E+073.4027E+08-5.4436E+08S4-1.5852E+001.3377E+01-6.8272E+011.0199E+023.1968E+02-1.5436E+031.7842E+030.0000E+000.0000E+00S5-3.0365E+002.7912E+01-3.1033E+022.6078E+03-1.7053E+047.9551E+04-2.4667E+054.5888E+05-3.8549E+05S6-6.9314E-01-9.6168E+001.7210E+02-1.3662E+036.3567E+03-1.8235E+043.1731E+04-3.0694E+041.2651E+04S76.6158E-01-1.5688E+011.4183E+02-7.4485E+022.4407E+03-5.0705E+036.4765E+03-4.6313E+031.4182E+03S8-7.0504E-01-4.9670E-014.0689E+01-2.5854E+028.6465E+02-1.7119E+032.0127E+03-1.2994E+033.5485E+02S9-2.6682E+007.2885E+00-3.7505E+011.7549E+02-5.4587E+021.0449E+03-1.1856E+037.3015E+02-1.8750E+02S10-7.8708E-011.0143E+00-2.9648E-01-1.1544E+001.9600E+00-1.5035E+006.3419E-01-1.4230E-011.3296E-02表12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在实施例7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的值是0.89mm,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no是2.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08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1.82mm,以及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64.3°。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3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4014E+00-3.7904E+006.3292E+008.9986E-01-2.8086E+016.0351E+01-6.3169E+013.3935E+01-7.4797E+00S24.1917E+00-5.9410E+017.1479E+02-4.8704E+031.8315E+04-3.4637E+042.5430E+040.0000E+000.0000E+00S32.6800E-01-1.7154E+013.1943E+02-2.1610E+03-7.7460E+041.8533E+06-1.7859E+078.4845E+07-1.6233E+08S4-9.0939E-01-9.4570E+002.3286E+02-1.9051E+037.6256E+03-1.5421E+041.2536E+040.0000E+000.0000E+00S5-1.8329E+00-2.4981E+017.5781E+02-1.1050E+049.8139E+04-5.5105E+051.8829E+06-3.5372E+062.7856E+06S6-7.0485E-01-7.8713E+001.0652E+02-5.9625E+021.8157E+03-2.9436E+031.8054E+031.0663E+03-1.5059E+03S73.9210E-01-9.4429E+007.5901E+01-3.1410E+027.2510E+02-9.3087E+025.6196E+02-2.2233E+01-9.2887E+01S8-4.1243E+004.8800E+01-3.2556E+021.3607E+03-3.5615E+035.7906E+03-5.6378E+032.9914E+03-6.6110E+02S9-3.9312E+002.8477E+01-1.6536E+026.0395E+02-1.4318E+032.2180E+03-2.1730E+031.2164E+03-2.9423E+02S10-1.4272E-01-2.0408E+006.3678E+00-9.8879E+009.3024E+00-5.5139E+002.0132E+00-4.1317E-013.6388E-02表14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表15中所示的关系。表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以成像,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