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6163发布日期:2020-02-22 03:3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49144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加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部分上的光源单元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部分上的光源单元的显示设备通常是已知的(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h7-94008号)。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h7-94008号公开了一种用作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的表面照明设备。该表面照明设备具有设置在内表面部分上的光源。此外,在该表面照明设备的内后表面上设置有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到前表面侧(显示面板侧)的不规则反射层。此外,在该表面照明设备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光扩散板,其中照射从不规则反射层反射的光和来自光源的光,并且该照射光被扩散到显示面板侧。此外,该表面照明设备具有设置在光源和光扩散板之间的半透明板,其中从光源向光扩散板的边侧照射的光被屏蔽。

然而,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h7-94008号描述的表面照明设备中,虽然由于来自光源的光的强度被半透明板衰减,抑制了光扩散板(和显示面板)上的亮度局部升高,但存在亮度过度降低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的亮度在有些时候局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能够在抑制显示面板上亮度局部降低的同时抑制亮度局部升高。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壳体,该壳体包括其中设置有显示面板的前面;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并且包括光源和覆盖所述光源的光学透镜;衰减板,该衰减板设置在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并且使从所述光源单元照射的光的强度衰减,所述光穿过所述衰减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和反射板,该反射板将已经穿过所述衰减板的光反射向所述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优点和特征,将从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得到更全面的理解,附图仅作为示例给出,因此并不旨在定义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200-200线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来自光源单元的光与液晶显示设备的扩散板之间的关系图。

图6a是用于描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扩散板和反射板对液晶面板亮度的影响的图,示出了其中未设置扩散板和反射板的比较例1。

图6b是用于描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扩散板和反射板对液晶面板亮度的影响的图,示出了其中仅设置扩散板的比较例2。

图6c是用于描述液晶显示设备的扩散板和反射板对液晶面板亮度的影响的图,示出了其中设置扩散板和反射板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图7a是用于描述反射板的反射率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v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

图7b是用于描述反射板的反射率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反射板的反射率与液晶面板平均亮度的关系。

图8a是用于描述反射板宽度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v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

图8b是用于描述反射板宽度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反射板宽度与液晶面板平均亮度的关系。

图9a是用于描述反射板的角度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v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

图9b是用于描述反射板的角度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反射板的角度与液晶面板平均亮度的关系。

图10a是用于描述扩散板的扩散率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v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

图10b是用于描述扩散板的扩散率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扩散板的扩散率与液晶面板亮度的不均匀度的关系。

图11a是用于描述扩散板的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v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

图11b是用于描述扩散板的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关系的图,说明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扩散板的位置与液晶面板亮度的不均匀度的关系。

图12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的扩散板的支撑结构的图。

图15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变化形式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变化形式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光源单元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100的配置将参照图1至图6进行描述。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液晶显示设备100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将分别描述为y1方向侧和y2方向侧。此外,当从前表面侧观察液晶显示设备100时,左侧和右侧将分别描述为x1方向侧和x2方向侧。此外,液晶显示设备100的上侧和下侧将分别描述为z1方向侧和z2方向侧。注意,液晶显示设备100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显示设备”的一个示例。

(液晶显示设备的配置)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设置有液晶面板1。液晶面板1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此外,液晶显示设备100设置有壳体2,在壳体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液晶面板1。壳体2包括用于容纳液晶面板1的前壳体2a和设置在前壳体2a的后表面侧(y2方向侧)上的后壳体2b。注意,液晶面板1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显示面板”的一个示例。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具有设置在壳体2(后壳体2b)的内表面部分2c上的光源单元3。内表面部分2c设置为沿着大致为矩形的液晶面板1的四个边中的每一个。在沿x方向延伸的两个内表面部分2c中,在设置在下侧(z2方向侧)的内表面部分2c上设置有光源单元3。

光源单元3包括发光二极管(led)3a和覆盖led3a的光学透镜3b。沿x方向从液晶显示设备100的x1方向侧的端部周边到x2方向侧的端部周边平行地设置多个led3a。此外,光学透镜3b设置为沿x方向延伸以覆盖所有的多个led3a。注意,led3a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光源”的一个示例。

这里,将参照图3描述光学透镜3b的配置。如图3所示,光学透镜3b包括设置为从z1方向侧覆盖led3a的发光表面3c。发光表面3c具有在led3a的上侧(z1方向侧)弯曲形成的部分3d和设置成在x方向上插入部分3d的部分3e。部分3e设置成从部分3d的端部向上侧倾斜(远离下文描述的表面3j侧的方向)。

此外,光学透镜3b包括与发光表面3c连续形成的侧表面3f,侧表面3f设置在发光表面3c下方(下文描述的表面3j侧)。从z1方向侧观察时,侧表面3f设置为在x方向上插入led3a。侧表面3f设置为随着与led3a远离而向上倾斜。

此外,发光表面3c的部分3e和侧表面3f在光学透镜3b的端部3g上连续形成。因为发光表面3c的部分3e和侧表面3f中的每一个都是倾斜的,所以光学透镜3b具有朝向端部3g逐渐变细的形状。

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具有设置在光源单元3和液晶面板1之间的扩散板4。扩散板4被配置为使从光源单元3照射的光的强度衰减并允许光穿透至液晶面板1侧。具体而言,扩散板4扩散从光源单元3照射的光并允许其穿透至液晶面板1侧。扩散板4的光透射率、光反射率和光扩散率分别为75%、25%和90%。注意,扩散板4的光透射率、光反射率和光扩散率不限于这些值。此外,扩散板4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衰减板”的一个示例。注意,透射率是指波通过物质之前的强度与通过之后的强度的比值。此外,反射率是指当波在介质的界面上反射时反射波的能量相对于入射波的能量的比值。此外,扩散率是指入射光扩散的程度。

此外,扩散板4大致为板形。此外,扩散板4设置为沿光学透镜3b在x方向上延伸。

此外,扩散板4设置成与液晶面板1基本平行。具体而言,当从x方向观察时,扩散板4设置为从壳体2的内表面部分2c延伸到上侧(z1方向侧)。

这里,如图5所示,在光学透镜3b上形成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其中光束比其它部分更集中并且发出具有相对高亮度的光的部分),用于局部地向液晶面板1发光。也就是说,从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发出的光是通过使液晶面板1的亮度成为高亮度而获得的光。

第一集中单元3h在光学透镜3b的端部3g上形成。第二集中单元3i在光学透镜3b的侧表面3f上形成。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主要向上侧(z1方向侧)朝液晶面板1侧发射。此外,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主要向下侧(z2方向侧)朝液晶面板1侧发射。注意,在图5中,局部照射到液晶面板1的光(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显示为实线箭头,非局部照射到液晶面板1的光(相对均匀照射的光)显示为虚线箭头。此外,为简便起见,在图5中省略了由扩散板4扩散的光的状态。注意,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集中单元)集中部分”的一个示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扩散板4设置为屏蔽从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向液晶面板1发射的光,即扩散板4设置在从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发出的光的光路上。这里,在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中,相对于液晶面板1(参见图2)的垂直线α(参见图4)的倾斜角(由垂直线α和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构成的锐角)的最大角度设置为角度θ1(例如,60°)。并且,在来自除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以外的地方的光(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光)中,相对于液晶面板1的垂直线α(参见图4)的倾斜角度(由垂直线α和来自除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以外的地方的光构成的锐角)的最小角度设置为角度θ2(例如,80°)。此外,从扩散板4到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的距离设置为距离d1。此外,从安装有led3a的表面3j到扩散板4的高度设置为高度h1。此外,从安装有led3a的表面3j到端部3g的高度设置为高度h2。注意,在如下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距离d1接近零,但是在图5中将距离d1示例为大于零来进行描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高度h1大于h2+d1×tanθ1。因此,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被扩散板4屏蔽。注意,即使高度h1小于h2+d1×tanθ2,来自除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以外的地方的光(由虚线箭头所示的光)不被扩散板4屏蔽。

注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设置扩散板4距内表面部分2c为高度h3(参见图4,例如,大约14mm),使得高度h1大于h2+d1×tanθ1。此外,扩散板4距内表面部分2c的高度h3大于端部3g距内表面部分2c的高度h4(参见图4)。注意,高度h3可以是不同于14mm的尺寸。例如,如果高度h3为2mm或更大,则实现恒定的效果。

而且,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扩散板4设置在更靠光学透镜3b侧,而不是在垂直于液晶面板1的方向(y方向)上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与液晶面板1的中心。

具体而言,扩散板4设置在光学透镜3b的周边。具体而言,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与扩散板4接触。也就是说,此后描述的光学片6与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之间的距离以及光学片6和扩散板4之间的距离具有基本相等的尺寸(距离d2)。例如,距离d2约为8.7mm。注意,例如,led3a的中心与光学片6之间的距离d3(参见图4)是20mm。注意,光源单元3中的每一个和扩散板4可以设置为进一步远离光学片6,使得距离d2和d3更大。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设备100设置有反射板5,用于将已经穿过扩散板4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具体而言,反射板5主要将从第二集中单元3i(参见图5)发出的已经由扩散板4扩散的光反射(参见图4中的虚线箭头)到液晶面板1侧。此外,反射板5将从第一集中单元3h(参见图5)发出的已经由扩散板4扩散的至少一部分光反射(参见图4中的虚线箭头)到液晶面板1侧。此外,反射板5将从光学透镜3b中除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之外的地方发出的已经由扩散板4扩散的至少一部分光反射(参见图4中的虚线箭头)到液晶面板1侧。注意,反射板5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反射板”的一个示例。

反射板5大致呈板形。反射板5设置成沿光学透镜3b和扩散板4延伸,即反射板5设置为沿x方向延伸,与光学透镜3b和扩散板4类似。

此外,扩散板4和反射板5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反射板5的光透射率、光反射率和光扩散率分别为75%、25%和90%。注意,反射板5的反射率不限于此。反射板5的反射率可以在10%至100%的范围内。

此外,扩散板4和反射板5一体形成。具体而言,扩散板4和反射板5通过弯曲单个板状构件而形成。

由于反射板5由内表面部分2c支撑,所以扩散板4和反射板5被固定(保持)。

此外,几乎整个反射板5设置比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a更靠外周侧。具体而言,当从x方向观察时,几乎整个反射板5设置在显示区域a的下侧。即,虽然在图中被省略,但是当从正面观察液晶面板1(从y1方向侧观察)时,几乎整个反射板5与液晶面板1中的在显示区域a更下侧的区域(所谓的框架区域)重叠。此外,当从正面观察液晶面板1(从y1方向侧观察)时,几乎整个扩散板4与显示区域a重叠。

此外,反射板5相对于液晶面板1的垂直线α(即,沿y方向延伸的线部分)向液晶面板1侧倾斜。具体而言,反射板5以反射板5的端部5a(将在下文描述)作为其支点向液晶面板1侧倾斜。即,反射板5从端部5a向上侧(z1方向侧)朝扩散板4(朝y2方向侧)倾斜。具体而言,液晶显示面板1的垂直线α与反射板5之间的角度θ3(由垂直线α和反射板5形成的锐角)例如是30°。注意,角度θ3不限于30°。例如,角度θ3可以是-30°至70°范围内的角度。注意,-30°的角度是指反射板5在与液晶面板1相对的方向上倾斜30°。

此外,反射板5设置成使得反射板5在液晶面板1侧(y1方向侧)的端部5a位于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a的周边。具体而言,设置在液晶面板1的后表面上的光学片6设置在液晶显示设备100中。反射板5设置成使得反射板5的端部5a与光学片6接触。

此外,液晶显示设备100设置有反射片7,反射片7设置成与液晶面板1相对。反射片7设置为覆盖壳体2(后壳体2b)的底表面部分2d。从光源单元3发出的光被反射片7反射并照射到液晶面板1。注意,在液晶显示设备100中没有设置导光板。因此,从光源单元3发出的光穿过液晶显示设备100中的空气层并照射到反射片7。

具体而言,后壳体2b具有倾斜部分2e(参见图2),该倾斜部分2e设置成向前壳体2a侧(y1方向侧)突出。当垂直观察设置有光源单元3的内表面部分2c时,倾斜部分2e设置成与光源单元3重叠。因此,从光源单元3的发光表面3c(参见图3)发射的光被设置在倾斜部分2e上的反射片7反射(参见图2中的虚线箭头)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反射板5将从光源单元3发出的已经由反射片7反射的至少一部分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具体而言,经反射片7反射的已经传播到扩散板4的背面侧(液晶面板1侧)的光被反射板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接下来,将参照图6a至图6c描述当设置有扩散板4和反射板5时液晶面板1的亮度。注意,在图6a至图6c中,纵轴表示液晶面板1的亮度,横轴表示与壳体2的内表面部分2c(参见图4)的距离(以下称为v位置)。

首先,将参考图6a描述未设置扩散板4和反射板5的情形作为比较例1。在这种情况下,在v位置较小的位置(在图6a中,v位置约为4mm和约为20mm的位置),液晶面板1上出现亮线(亮度局部高的位置)。此外,由于液晶面板1的整体亮度降低,v位置为0mm至约为20mm的区域变暗。

接下来,将参考图6b描述仅设置扩散板4(未设置反射板5)的情形作为比较例2。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图6a的结果中的亮线并未出现,但由于液晶面板1的整体亮度降低,v位置为0mm至约18mm的区域变暗。

接下来,将参照图6c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配置(同时设置扩散板4和反射板5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出现亮线,在v位置较小的区域(v位置为0mm至约20mm的区域)亮度整体增加,并且与图6a和图6b的情形相比,液晶面板1亮度的不均匀度降低。因此,在液晶面板1上不会出现暗线(亮度局部低的位置)。

(实验结果)

接下来,将参考图7a和图7b描述当改变反射板5的反射率时的实验结果。注意,在该实验中没有设置扩散板4。

如图7a和图7b所示,以四种模式进行实验,其中反射板5的反射率为5%、17%、25%和97%。如图7a所示,确认当反射率为97%时,液晶面板1的亮度在0mm至约10mm范围内的v位置处相对较高。此外,如图7b所示,得到的结果为反射板5的反射率越高,液晶面板1的平均亮度越高。

接下来,将参照图8a和图8b描述当改变反射板5的宽度时的实验结果。注意,反射板5的宽度是指从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到反射板5的端部5a(参见图4)在y方向的宽度(长度)。注意,在该实验中,测量在反射板5的反射率为97%的情形下进行。此外,在不设置扩散板4的情形下进行该实验。

如图8a和图8b所示,以四种模式进行实验,其中反射板5的宽度为0mm、2mm、5mm和10mm。如图8a所示,确认当反射板5的宽度越大,液晶面板1的亮度在0mm至约10mm范围内的v位置处越高。此外,如图8b所示,得到的结果为反射板5的宽度越大,液晶面板1的平均亮度越高。注意,反射板5的宽度为0mm是指不设置反射板5。

接下来,将参照图9a和图9b描述当改变反射板5的角度(角度θ3,参见图4)时的实验结果。注意,在扩散板4的光透射率、反射率和扩散率分别为75%、25%和90%,反射板5的反射率为97%以及从光学片6到扩散板4的距离d2(参见图4)为9mm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

如图9a和图9b所示,以四种模式进行实验,其中反射板5的角度θ3为0°、15°、30°和45°。如图9a所示,确认当反射板5的角度θ3为15°时,液晶面板1的亮度在0mm至约10mm范围内的v位置处相对较高。此外,如图9b所示,得到的结果为当反射板5的角度θ3为15°时,液晶面板1的平均亮度最高。

接下来,将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当改变扩散板4的扩散度时的实验结果。注意,在不设置反射板5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此外,在扩散板4的光透射率、光反射率和光扩散率分别为75%、25%和90%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

如图10a所示,以四种模式进行实验,其中扩散板4的扩散率为0%(无扩散)、88%、92%和99%。鉴于图10a的结果,当将亮度的不均匀度量化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时(如图10b所示),得到的结果为扩散板4的亮度越高,r的平方值越高(液晶面板1亮度的不均匀度低)。

接下来,将参照图11a和图11b描述当改变从扩散板4到光学片6的距离d2(参见图4)时的实验结果。注意,在不设置反射板5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此外,在扩散板4的光透射率、光反射率和光扩散率分别为75%、25%和90%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

如图11a所示,以三种模式进行实验,其中距离d2为0mm、4mm和9mm。鉴于图11a的结果,当将亮度的不均匀度量化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时(如图11b所示),得到的结果为距离d2越大,r的平方值越大(液晶面板1亮度的不均匀度低)。注意,距离d2为0mm意味着扩散板4和光学片6紧贴在一起。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了由于扩散板4的扩散功能,液晶面板1的亮度不均匀度降低,并且由于反射板5反射功能,液晶面板1的亮度提高。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说通过组合扩散板4的扩散功能和反射板5的反射功能,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局部降低的同时抑制亮度局部升高,如图6c所示。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设备100配置有设置在光源单元3和液晶面板1之间的用于使从光源单元3发射的光的强度衰减并且使所述光穿透到液晶面板1侧的扩散板4,和用于将穿过扩散板4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的反射板5。因此,通过用扩散板4使从光源单元3照射的光的强度衰减,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升高。此外,即使从光源单元3向液晶面板1侧照射的光的强度因为扩散板4而变得太低,通过用反射板5将穿过扩散板4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可以有效地将光照射到液晶面板1。因此,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降低。基于这些结果,可以在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局部降低的同时抑制亮度的局部升高。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几乎整个反射板5比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a更靠近外周侧。因此,可以通过反射板5将穿过扩散板4并被引导至显示区域a的外周侧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来自光源单元3的光照射到液晶面板1,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降低。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反射板5具有几乎为平板的形状,同时相对于液晶面板1的垂直线α向液晶面板1侧倾斜。因此,照射到反射板5的光容易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光从反射板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反射板5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5a位于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a的周边。因此,可以抑制光从反射板5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5a和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a之间泄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用反射板5将穿过扩散板4的光发射(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设置扩散板4以阻挡光从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向液晶面板1发射。因此,可以更有效地用扩散板4使从第一集中单元3h和第二集中单元3i照射的光衰减,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增加。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4设置为比液晶面板1和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在与液晶面板1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更靠近光学透镜3b。因此,与扩散板4设置为比液晶面板1和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之间的中心更靠近液晶面板1侧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光学透镜3b(第一集中单元3h)与扩散板4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利用扩散板4容易地阻挡来自光学透镜3b(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扩散板4和液晶面板1之间的距离变得相对更大,因此,可以更广泛地扩散穿过扩散板4的光。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4设置在光学透镜3b的周边。因此,可以利用扩散板4容易地阻挡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4和反射板5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与扩散板4和反射板5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类型。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4和反射板5一体形成。因此,可以抑制扩散板4和反射板5的位置相互脱离。因此,当使用反射板5对穿过扩散板4的光进行反射时,可以抑制光的反射角等的变化。此外,通过将扩散板4与反射板5一体形成,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00被配置为使得反射板5将从光源单元3发射的并被反射片7反射的光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因此,与从反射片7反射的光不能被反射板5反射的情形相比,可以提高液晶面板1的亮度。因此,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降低。

接下来,将参考图1和图12描述实施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扩散板4由单一材料形成的配置不同,扩散板14由多种材料形成。注意,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配置,在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进行标记和说明,因此省略其解释。

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设备300(参见图1)设置有扩散板14和反射板15。扩散板14和反射板15均单独形成并且在两端连接。此外,反射板15在液晶面板1侧的的端部15a连接到光学片6。注意,扩散板14和反射板15分别是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衰减板”和“反射板”的示例。

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扩散板14的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光透射率。具体而言,扩散板14由扩散部分14a和比扩散部分14a具有更高透射率的透明部分14b通过双色模塑(两种类型的树脂被热焊的成型方法)形成。扩散部分14a设置在透明部分14b的上侧(z1方向)。注意,扩散部分14a的光透射率和光反射率分别为3%和97%。此外,例如,透明部分14b由pet树脂形成。例如,透明部分14b的光透射率和光反射率分别为90%和10%。此外,反射板15由与扩散部分14a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反射板15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注意,扩散部分14a和透明部分14b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示例。

此外,反射板15可以由与反射片7相同的材料形成。注意,反射板15和反射片7是分离的,并且两者都是单独设置的。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光学透镜3b的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照射到扩散部分14a。另外,照射到扩散部分14a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到液晶显示设备300的后侧(y2方向侧)。此外,照射到扩散部分14a的光的剩余部分被扩散部分14a扩散。被扩散部分14a扩散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反射板1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来自光学透镜3b的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透过透明部分14b。透过透明部分14b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反射板1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种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3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14针对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光透射率。因此,可以针对每个部分改变从扩散板14发射的光的强度。因此,可以针对每个部分改变照射到液晶面板1的光的强度,因此可以容易地调节液晶面板1中的每个部分的亮度。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300被配置为使得扩散板14包括被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照射且使该照射光扩散的扩散部分14a,和具有比扩散部分14a更高光透射率的、透射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且用反射板15将其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的透明部分14b。因此,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被具有相对低透射率的扩散部分14a屏蔽,因此光相对大幅地衰减,因此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的亮度由于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而局部升高。此外,可以通过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透过具有相对高透射率的透明部分14b的光来减少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的衰减量,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降低。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300被配置为使得反射板15由与反射片7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与反射片7和反射板15用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类型。

注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其他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接下来,将参考图1、图13和图14描述实施例。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设置有透明部分14b的配置不同,没有设置透明部分14b。注意,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配置,在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进行标记和说明,因此省略其解释。

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设备400(参见图1)设置有扩散板24。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均单独形成。具体而言,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彼此分开设置。此外,扩散板24由与反射板15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扩散板24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扩散板24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衰减板”的一个示例。

这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来自光学透镜3b的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照射到扩散板24。而且,照射到扩散板24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到液晶显示设备400的后侧(y2方向侧)。此外,照射到扩散板24的光的剩余部分被扩散板24扩散。扩散板24扩散的至少一部分光被反射板1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来自光学透镜3b的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从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之间透过。在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之间透过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被反射板1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

此外,如图14所示,扩散板24通过附接到引导件2f来保持,引导件2f在将后壳体2b附接到前壳体2a时使用。具体而言,扩散板24附接到引导件2f的延伸到扩散板24侧的部分2g。注意,图14是示意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另一种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上所示,液晶显示设备400被配置为使得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被扩散板24扩散,并且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在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之间透过并被反射板15反射到液晶面板1侧。因此,通过利用扩散板24阻挡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使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衰减,因此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的亮度由于来自第一集中单元3h的光而局部升高。此外,通过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在扩散板24和反射板15之间穿过,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未衰减,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降低。

此外,通过使具有高透射率的分开设置的构件使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透过(扩散),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注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其他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修改例

注意,当前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方面都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对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给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

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扩散板4(衰减板)和反射板5(反射板)都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设置与扩散板4(衰减板)的材料不同的反射板。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扩散板4由具有比反射板25更高的光扩散率的材料形成。此外,反射板25由具有比扩散板4更高的光反射率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扩散板4和反射板25的光反射率分别为25%和97%。此外,扩散板4的扩散率为90%,反射板25的扩散率为低于9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扩散板4和反射板25在其端部连接。注意,反射板25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反射板”的一个示例。

因此,与扩散板4的扩散率等于或小于反射板25的扩散率的情形相比,可以利用扩散板4有效地使光强衰减。因此,可以抑制液晶面板1亮度的局部升高。此外,与反射板25的反射率等于或小于扩散板4的反射率的情形相比,更高强度的光被反射板25反射并照射到液晶面板1上。因此,在通过利用来自反射板25的反射光照射液晶面板1,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在光强被扩散板4过度减小的情形下液晶面板1亮度的急剧下降(亮度的局部降低)。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反射板5(15)(反射板)由壳体2的内表面部分2c从下方支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反射板和内表面部分2c可以分离。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反射板35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5a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与内表面部分2c仅以距离d4分离。例如,距离d4约为9mm。反射板35的端部35a定位为比显示区域a更靠外周侧(z2方向侧)。注意,反射板35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反射板”的一个示例。

此外,反射板35相对于液晶面板1的垂直线α仅以角度θ4向液晶面板1侧倾斜。例如,角度θ4约为35°。

此外,扩散板34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具有高度h5,例如,大约4mm。此外,反射板35的端部35a到扩散板34的顶端34a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d5例如约为10mm。注意,扩散板34和反射板35彼此一体形成,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扩散板34和反射板35的光透射率和反射率分别为3%和97%。此外,扩散板34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衰减板”的一个示例。

此外,扩散板34在y方向上的位置与光学透镜3b在液晶面板1侧的端部3g在y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光学透镜3b的端部3g和扩散板4(14,24)(衰减板)接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光学透镜3b的端部3g和扩散板4(14,24)(衰减板)可以分离。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反射板5(15)(反射板)的端部5a(15a)与光学片6接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端部5a(15a)和光学片6可以分离。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扩散板14(衰减板)具有不同材料的两部分(扩散部分14a和透明部分14b),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扩散板14(衰减板)可以具有不同材料的三部分或更多部分。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扩散板24(衰减板)和反射板15(反射板)相互分离,并且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在扩散板24(衰减板)和反射板15(反射板)之间穿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配置为使得扩散板24(衰减板)和反射板15(反射板)相互接触,使得来自第二集中单元3i的光穿过设置在扩散板24(衰减板)中的孔或狭缝。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反射板15(反射板)和反射片7都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反射板15(反射板)和反射片7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反射板15(反射板)和反射片7相互分离,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反射板15(反射板)和反射片7可以一体形成。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液晶显示设备100(300,400)(显示设备)未设置导光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液晶显示设备100(300,400)(显示设备)可以设置有导光板。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光源单元3设置在沿着大致为矩形的液晶面板1的四个边中的每一个设置的仅一个内表面部分2c上,但是本发明是不限于此。例如,光源单元3可以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内表面部分2c上。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扩散板4(14,24)(衰减板)和反射板5(15)(反射板)中的每一个具有基本为平板的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扩散板4(14,24)(衰减板)和反射板5(15)(反射板)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其中扩散板4(衰减板)具有扩散功能,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衰减板可以是仅具有用于减弱和传输光强的透射功能的构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设备中,如上所述,通过衰减板使从光源单元照射的光的强度衰减,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升高。此外,由于衰减板使光衰减,即使从光源单元照射到显示面板侧的光的强度过度减少时,也可以通过反射板将已经穿过衰减板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侧来提高显示面板上的亮度。由此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降低。因此,可以在抑制显示面板上亮度局部降低的同时抑制亮度局部升高。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反射板可以将穿过衰减板之后朝向显示区域的外周侧行进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侧。因此,由于来自光源单元的光可被有效地照射到显示面板,可以有效地抑制显示面板上亮度的局部降低。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由于照射到反射板的光更容易被反射到显示面板侧,来自反射板的光可被有效地反射到显示面板侧。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抑制光在反射板在显示面板侧的端部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之间泄漏。注意,显示区域周边包括显示区域本身的位置和显示区域周围。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由于衰减板可以使从集中单元照射的光衰减,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由于来自集中单元的光而局部升高。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将衰减板设置为比光学透镜在显示面板侧的端部和显示面板之间的中心更靠近显示面板侧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小光学透镜(集中单元)和衰减板之间的距离。因此,衰减板可以容易地屏蔽来自光学透镜(集中单元)的光。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衰减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当衰减板具有扩散功能时,已经通过衰减板的光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朝向显示面板侧扩散。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衰减板可以更容易地屏蔽来自集中单元的光。注意,光学透镜周边包括光学透镜本身的位置和光学透镜周围。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使用不同材料形成衰减板和反射板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类型。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衰减板的扩散率等于或小于反射板的扩散率的情形相比,衰减板可以更有效地扩散光。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升高。此外,与反射板的反射率等于或小于衰减板的反射率的情形相比,反射板可以以相对有效的方式将光照射到显示面板。因此,当光强度被衰减板过度减小时,通过将来自反射板的反射光照射到显示面板,可以有效地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过度降低(亮度局部降低)。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针对每个部分改变从衰减板发出的光强。因此,可以容易地调节显示面板的每个部分的亮度,因为可以针对每个部分改变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强。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抑制显示面板的亮度由于来自第一集中单元的光而局部升高,因为具有相对低的透射率且屏蔽来自第一集中单元的光的第一部分相对大地使光衰减。此外,通过利用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降低,因为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的衰减量可以由于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通过透射率相对较高的第二部分而减少。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衰减板和反射板的位置可以相互移动。因此,当通过衰减板的光被反射板反射时,由反射板引起的光的反射角的变化可被抑制。此外,通过一体地形成衰减板和反射板,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抑制显示面板的亮度由于来自第一集中单元的光而局部升高,因为来自第一集中单元的光被衰减板屏蔽而衰减。此外,通过利用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降低,因为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未衰减,这是因为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穿过了衰减板并被反射板反射。

此外,与使用具有高透射率的单独设置构件来扩散来自第二集中单元的光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组件的数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从反射片反射的光未被反射板反射的情形相比,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因此,可以抑制显示面板亮度的局部降低。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使用不同材料形成反射片和反射板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如上所述,可以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能够在抑制显示面板上亮度局部降低的同时抑制亮度局部升高。

尽管本公开仅针对有限数量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受益于本公开的情况下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