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42861发布日期:2020-06-02 19: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印刷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通过给印刷介质提供热及压力而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在印刷介质上的定影器。定影器是热法定影装置。定影器具备:定影部件,使印刷介质移动;加压部件,与定影部件紧贴,形成定影辊隙;以及加热部件,具备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构成,并通过定影部件加热印刷介质。定影器根据在印刷介质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区域(图像形成区域)通过定影辊隙的定时使加热部件的发热体产生热量。

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对各种印刷介质进行印刷。然而,在各种印刷介质中,即使加热部件给出的热量相同,有时温度的上升程度也会不同。因此,根据印刷介质的不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可能无法在印刷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区域通过定影辊隙的定时获得用于定影色调剂图像的温度即定影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加热部件和处理器。定影部件接触具有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印刷介质,并且通过旋转使所述印刷介质移动。加压部件紧贴所述定影部件,形成定影辊隙。加热部件具备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并通过所述定影部件对通过所述定影辊隙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加热。处理器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信息,以所述图像形成区域到达所述定影辊隙的定时所对应的第一定时和早于所述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切换开始向所述发热体通电的定时。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周边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例的说明图。

图像形成装置1是例如在输送印刷介质等记录介质的同时,进行图像形成等各种处理的多功能打印机(mfp)。图像形成装置1是例如固体扫描方式的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其在输送印刷介质等记录介质的同时,对进行图像形成等各种处理的led阵列进行扫描。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通过彩色色调剂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构成。彩色色调剂是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等颜色的色调剂。彩色色调剂在大于等于预定定影温度的温度下熔化,定影。定影温度是例如18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由单色(例如黑色的色调剂)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构成。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箱体11、图像读取部12、通信接口13、系统控制器14、显示部15、操作界面16、多个纸张托盘17、排纸托盘18、输送部19、图像形成部20以及定影器21。

箱体1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箱体11容纳图像读取部12、通信接口13、系统控制器14、显示部15、操作界面16、多个纸张托盘17、排纸托盘18、输送部19、图像形成部20以及定影器21。

图像读取部12是用于从原稿读取图像的构成。图像读取部12具备例如扫描仪。扫描仪根据系统控制器14的控制,取得原稿的图像。

通信接口13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接口。通信接口13例如用于与上位装置(外部设备)的通信。通信接口13例如作为lan连接器(局域网连接器)等而被构成。另外,通信接口13也可以根据蓝牙(注册商标)或wi-fi(注册商标)等标准与其他器械进行无线通信。

系统控制器14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例如,系统控制器14具备处理器31以及存储器32。另外,系统控制器14经由总线等与图像读取部12、输送部19、图像形成部20以及定影器21等连接。

处理器31是执行运算处理的运算元件。处理器31例如是cpu。处理器31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程序等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处理器3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程序,作为能够执行各种动作的控制部而发挥作用。

存储器32是存储程序以及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等的存储介质。另外,存储器32也能够作为工作存储器而发挥作用。即,存储器32暂时存储处理器31的处理中的数据以及处理器31所执行的程序等。

处理器3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程序,控制图像读取部12、输送部19、图像形成部20以及定影器21。

显示部15具备显示器,其根据系统控制器14或图中没示出的图形控制器等显示控制部输入的影像信号来显示画面。例如,在显示部15的显示器上,显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设定的画面。

操作界面16连接至图中没示出的操作部件。操作界面16将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14。操作部件例如是触摸传感器、数字小键盘、电源键、进纸键、各种功能键或键盘等。触摸传感器取得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指定的位置的信息。触摸传感器通过与显示部15一体地构成为触摸面板,而将表示在显示部15上显示的画面上的触摸位置的信号输入系统控制器14。

多个纸张托盘17分别是容纳印刷介质p的盒。纸张托盘17被构成为能够从箱体11的外部供应印刷介质p。例如,纸张托盘17被构成为能够从箱体11中拉出。

排纸托盘18是支承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印刷介质p的托盘。

输送部19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输送印刷介质p的机构。如图1所示,输送部19具备多个输送路径。例如,输送部19具备进纸输送路径41以及排纸输送路径42。

进纸输送路径41以及排纸输送路径42分别由图中没示出的多个马达、多个辊以及多个引导件构成。多个马达基于系统控制器14的控制使轴旋转,从而使与轴的旋转联动的辊旋转。多个辊通过旋转使印刷介质p移动。多个引导件控制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

进纸输送路径41从纸张托盘17中取入印刷介质p,将取入的印刷介质p供应给图像形成部20。进纸输送路径41具备对应于各纸张托盘的拾取辊43。各拾取辊43分别将纸张托盘17的印刷介质p取入进纸输送路径41。

排纸输送路径42是将形成有图像的印刷介质p从箱体11排出的输送路径。由排纸输送路径42排出的印刷介质p由排纸托盘18支承。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部20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部20是基于系统控制器14的控制,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构成。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20基于由处理器31生成的印刷任务,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20具备多个处理单元51、多个曝光器52、一次转印带53、二次转印相对辊54、多个一次转印辊55以及二次转印辊56。

首先,对图像形成部20的图像制作的构成进行说明。

处理单元51是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构成。例如,多个处理单元51按照每种色调剂的种类而设置。例如,多个处理单元51分别对应于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等彩色色调剂。另外,由于多个处理单元51除了要填充的显影剂以外,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一个处理单元51进行说明。

处理单元51具备感光鼓、带电充电器以及显影器。

感光鼓是具备圆筒状的鼓和在鼓的外周面形成的感光层的感光体。感光鼓通过图中没示出的驱动机构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带电充电器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带电。例如,带电充电器使用带电辊,使感光鼓带电至同样负极性的电位。带电辊是在对感光鼓施加预定压力的状态下,通过感光鼓的旋转而旋转。

显影器是使色调剂附着在感光鼓上的装置。显影器具备显影剂容器、显影套筒以及刮墨刀。

显影剂容器是容纳包含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的容器。显影剂从色调剂盒填充。显影套筒通过在显影剂容器内旋转,使显影剂附着在表面。刮墨刀是以预定的间隔与显影套筒隔开配置的部件。刮墨刀调整附着在显影套筒表面的显影剂的厚度。

多个曝光器52分别设置为与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相对应。曝光器52具备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led)等发光元件。曝光器52通过发光元件,对带电的感光鼓照射激光,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上述构成中,如果形成在显影套筒表面的显影剂层与感光鼓表面接触,则显影剂中包含的色调剂就会附着在形成于感光鼓表面的潜像上。由此,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接下来,对与图像形成部20的转印有关的构成进行说明。

一次转印带53是卷绕在二次转印相对辊54及多个卷绕辊上的环形带。一次转印带53的内侧的表面(内周面)与二次转印相对辊54以及多个卷绕辊接触,外侧的表面(外周面)与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相对。

二次转印相对辊54通过图中没示出的马达而旋转。二次转印相对辊54通过旋转而使一次转印带53移动。多个卷绕辊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构成。多个卷绕辊随着基于二次转印相对辊54的一次转印带53的移动而旋转。

多个一次转印辊55是使一次转印带53接触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的构成。多个一次转印辊55以与多个处理单元51对应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多个一次转印辊55与各自对应的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隔着一次转印带53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上。一次转印辊55接触一次转印带53的内周面侧,使一次转印带53移位到感光鼓侧。由此,一次转印辊55使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与感光鼓接触。

二次转印辊56设置在与一次转印带53相对的位置。二次转印辊56接触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并施加压力。由此,形成二次转印辊56和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紧贴的转印辊隙。二次转印辊56在印刷介质p通过转印辊隙时,将通过转印辊隙的印刷介质p按压到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

二次转印辊56及二次转印相对辊54通过旋转,以夹持状态输送从进纸输送路径41供给的印刷介质p。由此,印刷介质p通过转印辊隙。

在上述构成中,如果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与感光鼓接触,则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移到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转印到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带53移动到二次转印辊56和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紧贴而得的转印辊隙。转印辊隙中存在印刷介质p时,转印在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转印辊隙中被转印到印刷介质p上。即,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转印辊隙的印刷媒体p上。

接下来,对定影器21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定影器21的构成的说明图。

定影器21通过给形成了色调剂图像的印刷介质p提供热及压力,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定影器21是热法定影装置。定影器21基于系统控制器14的控制进行动作。定影器21具备定影部件61、加压部件62以及加热部件63。

定影部件61是通过与印刷介质p接触并旋转而使印刷介质p移动的定影用旋转体。定影部件61例如构成为通过图中没示出的驱动机构旋转的膜状部件。具体而言,定影部件61具有:由厚度50um的sus(不锈钢)基材或70um的为耐热树脂的聚酰亚胺形成的芯部件、在芯部件的外侧由硅橡胶形成的200μm左右的硅橡胶层、在硅橡胶层的外周由全氟烷氧基烷烃(pfa)形成的50μm左右的pfa层。

加压部件62是与定影部件61形成定影用的定影辊隙的构成。加压部件62具备加压辊64及图中没示出的加压机构。

加压辊64设置在与定影部件61相对的位置。加压辊64通过图中没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加压辊64具有以预定外径由金属形成的芯棒和在芯棒的外周上形成的弹性层。加压辊64通过加压机构朝定影部件61侧移位。由此,加压辊64紧贴定影部件61的表面。其结果,形成加压部件62的加压辊64和定影部件61紧贴的定影辊隙。

定影部件61以及加压辊64通过旋转,在夹持状态下使通过转印辊隙的印刷媒体p移动。由此,印刷介质p通过定影辊隙。

加热部件63通过定影部件61对通过定影辊隙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加热。加热部件63是具备驱动器ic65和多个发热体66的热敏头。加热部件63也可以具备防止发热体66露出的保护层。

驱动器ic65是基于系统控制器14的控制进行向各发热体66的通电的电路。驱动器ic65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4指示的定时,对每个发热体66进行通电。

发热体66是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电阻。发热体66例如由tasio2构成。发热体66形成在由陶瓷形成的基板上。多个发热体66在相邻的发热体66彼此绝缘的状态下排列在主扫描方向(与加压辊64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另外,各发热体66分别连接一对电极(正极及负极)。各发热体66的一对电极连接到驱动器ic65。各发热体66通过驱动器ic65,从一个电极通过发热体66向另一个电极流过电流时发热。即,各发热体66分别独立地发热。

根据上述构成,加热部件63对于通过定影辊隙的印刷介质p通过定影部件61加热。由此,在通过了定影辊隙的印刷介质p上定影色调剂图像。通过定影辊隙的印刷介质p导入排纸输送路径42,排出到箱体11的外部。

接着,对由系统控制器14的处理器31进行的定影器21的控制进行说明。处理器31通过向驱动器ic65输入控制信号,控制加热部件63的发热体66的发热。

加热部件63加热的印刷介质p上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被分割。被分割的区域分别由对应的发热体66加热。在图2的示例中,加热部件63具备八个发热体66。八个发热体66是发热体66a、发热体66b、发热体66c、发热体66d、发热体66e、发热体66f、发热体66g以及发热体66h。驱动器ic65分别独立切换对发热体66a、发热体66b、发热体66c、发热体66d、发热体66e、发热体66f、发热体66g以及发热体66h的通电。因此,加热部件63能够在排列在主扫描方向的八个区域的每一个中加热印刷介质p。另外,加热部件63加热的印刷介质p上的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的长度,由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和驱动器ic65朝发热体66的通电时间决定。另外,驱动器ic65朝发热体66的通电时间例如由输入到驱动器ic65的时钟决定。如上所述,加热部件63加热的印刷介质p上的区域被分割为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另外,将印刷介质p上的区域在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被分割的区域称为分割区域71。另外,将印刷介质p上的分割区域71中的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分割区域71称为图像形成区域72。即,图像形成区域72是包括色调剂图像的印刷介质p上的分割区域71。在图2中,用阴影线表示图像形成区域72。

处理器31能够根据印刷介质p的输送定时以及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预先把握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另外,处理器31对于每个印刷介质p上的分割区域71判断是否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由此,处理器31识别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

处理器31基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的位置选择由驱动器ic65通电的发热体66。另外,处理器31基于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控制由驱动器ic65对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

另外,处理器31基于印刷中使用的印刷介质p的信息控制让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更具体而言,估算用于印刷的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

在各种印刷介质p中,即使从加热部件63被付与的热量相同,也有温度上升的程度不同的情况。温度上升的程度因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或比热)而异。例如,热容量小的印刷介质p与热容量大的印刷介质p相比,付与相同热量时的温度上升变大。因此,处理器31将用于印刷的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作为数值估算,根据估算结果,控制由加热部件63进行的印刷介质p的加热。

热容量根据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厚度以及材质等而不同。也就是说,通过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厚度以及材质等,能够估算出热容量。

例如,在热定影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部件63瞬时将印刷介质p加热到定影温度。然而,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可能使得印刷介质p的温度变化变得缓慢。另外,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可能使得印刷介质p中的温度上升过高。因此,处理器31根据热容量的估算结果,调整通过驱动器ic65让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具体而言,当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第一阈值)时,处理器31控制驱动器ic65以使驱动器ic65让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变早。并且,当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比小于第一阈值的阈值(第二阈值)更小时,处理器31控制驱动器ic65以使驱动器ic65让各发热体66间歇性地通电。

例如,处理器31根据存储器32中存储的信息,估算用于印刷的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在存储器32中,彼此相关联地存储有例如纸张托盘17和用于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信息。例如,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信息是表示容纳在每个纸张托盘17中的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或厚度的信息。

基重是表示每个预定面积的重量的信息。基重例如是g/m2。令重是表示某个尺寸的印刷介质在预定张数重叠时的重量的信息。令重表示例如四六开的印刷介质重叠1000张时的重量。厚度是单纯地表示印刷介质厚度的信息。基重、令重以及厚度相互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另外,印刷介质的基重、令重以及厚度与印刷介质的热容量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处理器31能够根据用于印刷的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或者厚度,来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

另外,例如,存储于存储器32中的信息可以包含表示每个纸张托盘17所容纳的印刷介质的材质的信息。处理器31根据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或者厚度和印刷介质p的材质,能够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在上述构成中,系统控制器14的处理器31通过执行存储器32中存储的程序,进行在印刷介质p上生成用于形成图像的印刷任务的处理。例如,处理器31基于通过通信接口13从外部设备获取的图像或者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2取得的图像生成印刷任务。处理器31将所生成的印刷任务存储在存储器32中。

印刷任务包括表示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既可以是用于在一张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数据,也可以是用于在多张印刷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数据。并且,印刷任务也可以包含表示使用哪个纸张托盘17的印刷介质p进行印刷的信息。

当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接通时,处理器31判断有无印刷任务(act11)。处理器31在生成印刷任务之前继续进行act11的判断。在act11中判断为有印刷任务的情况下(act11的“是”),处理器31根据印刷任务确定用于印刷的纸张托盘17(act12)。即,处理器31选择由印刷任务指定的纸张托盘17。另外,在印刷任务中指定了印刷介质p的尺寸,处理器31也可以构成为基于印刷任务所指定的尺寸选择纸张托盘17。

处理器31控制输送部19,以便从所选择的纸张托盘17中将印刷介质p取入进纸输送路径41(act13)。由此,处理器31将所选择的纸张托盘17的印刷介质p提供给图像形成部20。

另外,处理器31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act14)。也就是说,处理器31估算从所选择的纸张托盘17中取入进纸输送路径41的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如上所述,处理器31从例如存储器32获取与所选择的纸张托盘17对应的基重、令重或厚度等信息。处理器31根据取得的基重、令重或厚度等信息,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

处理器31根据印刷任务控制图像形成部20,由此在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act15)。具体而言,处理器31使感光鼓旋转,接通带电充电器,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并且,处理器31通过曝光器52,在处理单元51的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由此,处理器31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与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并且,处理器31利用显影器将色调剂附着在感光鼓的静电潜像上。由此,处理器31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与印刷任务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色调剂图像。

处理器31通过控制图像形成部20,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印刷媒体p(act16)。具体而言,处理器31通过使二次转印相对辊54以及二次转印辊56旋转,而使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在与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下移动。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与感光鼓接触时,在感光鼓表面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向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转移。转印在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带53而移动到二次转印辊56和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紧贴的转印辊隙。处理器31在转印到一次转印带53上的色调剂图像接触从进纸输送路径41供给的印刷介质p的状态下,使印刷介质p通过转印辊隙。由此,一次转印带53的外周面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转印辊隙的印刷介质p上。

处理器31判断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act17)。处理器31在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不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act17的“否”),在第一定时(基准定时)开始加热(act18),进入后述的act20的处理。第一定时是基于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而确定的定时。例如,第一定时也可以是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本身。这种情况下,处理器31识别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在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控制驱动器ic65,以使对应于图像形成区域72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发热体66通电。

图4是用于对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和向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表示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在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开始加热的例子,即在第一定时开始加热的例子。图4中的横轴表示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将通过哪个发热体66的位置。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向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

在图4的例子中,在定时t1,印刷介质p的前端到达定影辊隙,在定时t12,印刷介质p的后端到达定影辊隙。另外,在定时t3,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c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处理器31在定时t3控制驱动器ic65,以开始向发热体66c通电。

接着,在定时t4,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d对应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处理器31在定时t4控制驱动器ic65,以开始向发热体66d通电。同样,处理器31控制驱动器ic65,以在定时t6开始向发热体66e通电,在定时t7开始向发热体66f通电。

另外,在定时t8,图像形成区域72通过定影辊隙的与发热体66d以及发热体66e相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处理器31在定时t8控制驱动器ic65,以结束对发热体66d和发热体66e的通电。如此地,处理器31根据定影辊隙与图像形成区域72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由驱动器ic65对发热体66的通电。由此,通过加热部件63,对印刷介质p的图像形成区域72施加热。

另外,在图3的act17中,处理器31在判断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为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act17的“是”),在第二定时(比基准早的定时)开始加热(act19),并进入后述的act22的处理。第二定时是基于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而确定的定时,并且是比第一定时早的定时。例如,第二定时是印刷介质p上的比图像形成区域72更靠近定影辊隙的分割区域71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更具体而言,第二定时是印刷介质p上的比图像形成区域72距定影辊隙近一个分割区域71的扩展图像形成区域73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

图5是用于对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和向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示出在印刷介质p上的扩展图像形成区域73在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开始加热的例子,即在第二定时开始加热的例子。图5中的横轴表示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将通过哪个发热体66的位置。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向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

在图5的例子中,在定时t1中,印刷介质p的前端到达定影辊隙,在定时t12中,印刷介质p的后端到达定影辊隙。另外,在定时t2,扩展图像形成区域73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c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处理器31在定时t2控制驱动器ic65以开始向发热体66c通电。

接着,在定时t3,扩展图像形成区域73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d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处理器31在定时t3控制驱动器ic65,以开始向发热体66d通电。同样,处理器31在定时t5开始对发热体66e的通电,在定时t6控制驱动器ic65以开始向发热体66f通电。如此地,处理器31基于扩展图像形成区域73及图像形成区域72和定影辊隙的位置关系,控制由驱动器ic65对发热体66的通电。由此,通过加热部件63对印刷介质p的图像形成区域72给予足够的热。

另外,处理器31在图3的act18中,当开始第一定时中的加热时,判断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是否不足相比于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act20)。处理器31在判断为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为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act20的“否”),进入后述act22的处理。

处理器31在判断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不足第二阈值时(act20的“是”),控制驱动器ic65,以间歇性地进行向发热体66的通电(act21)。即,处理器31在估算出的热容量不足第一阈值且大于等于相比于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时,以第一长度进行对发热体66的通电。另外,处理器31在估算出的热容量不足第二阈值时,以小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进行对发热体66的通电。由此,控制使得在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施加热的总时间变短。其结果是,控制印刷介质p的温度以使其不会过度上升。另外,将为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的、间歇性地向发热体66通电的区域称为间歇控制区域74。

图6是用于对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和向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表示在印刷介质p上的间歇控制区域74通过定影辊隙时,间歇地进行向发热体66的通电的例子。图6中的横轴表示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在图6中,示出了印刷介质p上的各分割区域71将通过哪个发热体66的位置。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向各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

在图6的例子中,在定时t1,印刷介质p的前端到达定影辊隙,在定时t12,印刷介质p的后端到达定影辊隙。另外,在定时t3,间歇控制区域74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c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处理器31控制驱动器ic65,以从定时t3间歇性地进行向发热体66c的通电。

接着,在定时t4,间歇控制区域74到达与定影辊隙的发热体66d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处理器31在时机t4控制驱动器ic65,以间歇性地进行向发热体66d的通电。同样,处理器31控制驱动器ic65,以在定时t6开始向发热体66e间歇性通电,在定时t7开始对发热体66f间歇性地通电。处理器31在间歇控制区域74通过定影辊隙之后,使向发热体66的通电恢复正常。即,控制驱动器ic65,以使预定电流持续流过发热体66,而不是间歇的通电。由此,通过加热部件63对印刷介质p的图像形成区域72给予适当的热。

另外,间歇控制区域74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处理器31可以将图像形成区域72的整个区域作为间歇控制区域74,间歇性地进行向发热体66的通电。由此,即在热容量极端低的情况下,或者在发热体66的温度高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部件63也能够对印刷介质p的图像形成区域72施加适当的热。

通过上述处理,用于使色调剂定影的热被施加到印刷介质p上的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72。其结果,色调剂图像定影在印刷介质p上。通过了定影辊隙的印刷介质p被供给到排纸输送路径42。

处理器31通过控制输送部19,使供给到排纸输送路径42的印刷介质p排出到排纸托盘18(act22),结束处理。由此,使用色调剂形成图像的印刷介质p被装载到排纸托盘18上。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定影部件61、加压部件62、加热部件63以及处理器31。定影部件61被构成为接触具有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区域72的印刷介质p,并且通过旋转使印刷介质p移动。加压部件62被构成为紧贴定影部件61,形成定影辊隙。加热部件63被构成为具备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66,并通过定影部件61对通过定影辊隙的印刷介质p进行加热。处理器31被构成为: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并基于热容量的估算结果,以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到达定影辊隙的定时所对应的第一定时和早于第一定时的第二定时切换开始向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根据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来调整加热印刷介质p的定时。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在印刷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区域72通过定影辊隙期间,能够对印刷介质p施加适当的热量。

另外,例如,在估算出的热容量不足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时,处理器31在第一定时开始对发热体66的通电,在估算出的热容量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时,在第二定时开始对发热体66的通电。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对于热容量比基准大的印刷介质p,能够在比基准更早的定时开始加热。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对热容量比基准大的印刷介质p施加足够的热量。

另外,例如,处理器31在估算的热容量不足第一阈值且大于等于相比于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时,以第一长度进行对发热体66的通电,在估算的热容量不足第二阈值时,以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进行对发热体66的通电。具体而言,处理器31在估算出的热容量不足第二阈值时,通过间歇地进行对发热体66的通电,控制对印刷介质p施加的热量。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对于热容量比基准小的印刷介质p能够施加适当的热量。

处理器31根据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或者厚度,估算热容量。具体而言,处理器31根据针对每个纸张托盘17设定的印刷介质p的基重、令重或者厚度,估算热容量。另外,处理器31根据印刷介质p的材质,估算热容量。具体而言,处理器31根据针对每个纸张托盘17设定的印刷介质p的材质,来估算热容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还可以具备厚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从纸张托盘17取入进纸输送路径41中的印刷介质p的厚度。根据该构成,处理器31能够基于从纸张托盘17取入进纸输送路径41中的印刷介质p的厚度的检测结果,估算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没有针对每个纸张托盘17设定基重、令重或者厚度等的情况下,处理器31也能够基于印刷介质p的热容量的估算结果,控制对发热体66通电的定时。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不限于使用硬件构成,还可以使用软件将记载了各功能的程序读入计算机来实现。另外,各功能也可以适当选择软件、硬件中的任一种来构成。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