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2331发布日期:2019-12-04 00:4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510485614.8,申请日是2015年08月10日,发明名称是:光学成像镜头。

本发明是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应用五片式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加上环境监视、行车纪录摄影等,且随着影像感测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更加提高。因此光学镜头的设计不仅需求好的成像质量、较小的镜头空间,对于因应行车与光线不足的环境,视场角与光圈大小的提升也是须考量的课题。

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过程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行车与光线不足环境的光学成像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并缩小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一直是业界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并以至少一个关系式控制相关参数,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且同时提供宽广的拍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并以至少一个关系式控制相关参数,而缩短镜头长度。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光圈、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而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为了便于表示本发明所指的参数,在本说明书及图示中定义:t1代表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12代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2代表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23代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g2a代表第二透镜与光圈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a代表光圈到下一个相邻透镜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负号表示该距离方向朝向物侧)、t3代表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34代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4代表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45代表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宽度、t5代表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5f代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一红外线滤光件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f代表红外线滤光件在光轴上的厚度、gfc代表红外线滤光件的像侧面至一保护片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c代表保护片在光轴上的厚度、gcp代表保护片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1代表第一透镜的焦距、f2代表第二透镜的焦距、f3代表第三透镜的焦距、f4代表第四透镜的焦距、f5代表第五透镜的焦距、n1代表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代表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3代表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4代表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5代表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f代表红外线滤光件的折射率、nc代表保护片的折射率、v1代表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2代表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代表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代表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代表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f代表表红外线滤光件的阿贝数、vc代表保护片的阿贝数、efl或f皆代表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代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lt代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五片透镜厚度总和(即t1、t2、t3、t4、t5之和)、aag代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宽度总和(即g12、g23、g34、g45之和)、bfl代表光学成像镜头的后焦距,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g5f、tf、gfc、tc、gcp之和)。

依据本发明的一面向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上并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上并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光学成像镜头只具备上述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g12/g23≧2.05关系式(1)。

依据本发明另一面向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上并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且其像侧面上包括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光学成像镜头只具备上述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g12/g23≧2.05关系式(1)。

本发明可选择性地控制前述参数,额外满足下列关系式:

10≧g12/g23≧2.05关系式(1');

g23/(g34+t4)≧0.53关系式(2);

t2/t3≧1关系式(3);

t2/t5≧1.65关系式(4);

aag/g34≧17关系式(5);

alt/g12≧2.7关系式(6);

g12/t1≦3关系式(7);

t1/g23≦3.4关系式(8);

t2/g23≦9关系式(9);

t4/g23≦2.4关系式(10);

aag/g23≦12关系式(11);及/或

|v1-v2|≧15关系式(12)。

前述所列的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中。

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并以至少一关系式控制相关参数,可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有效扩大拍摄角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附图示说明如下: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透镜面形与光线焦点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绘示范例一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图4是绘示范例二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图5是绘示范例三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1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1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1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2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2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2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2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2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3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3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3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3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3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3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3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图4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4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数据;

图4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以上九个实施例的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值的比较表;

图4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此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是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元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元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元件。

本篇说明书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为求附图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如图1所示,其是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来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多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是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来说,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

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为第一范例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图4为第二范例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为第三范例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是一定焦镜头,且是由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设置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所构成,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且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总共只有前述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通过设计各透镜的细部特征,而可提供宽广的拍摄角度及良好的光学性能。

在此设计的前述各镜片的特性主要是考量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特性与镜头长度,举例来说: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有助于使入射角度大的光进入镜头,可帮助收光,降低光圈值,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有助于修正因第一透镜负屈光率产生的各像差,光圈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有助于加大视埸角。结合各镜片的屈光率与镜片表面的凹凸配置,如:在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形成凸面部、在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形成凹面部、在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形成凸面部、在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形成凹面部、在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形成凸面部以及其像侧面的位于圆周附近区域形成凸面部等,通过以上特征搭配可有效减少系统像差、消除场曲,以促使提升成像质量。

其次,为了缩短成像镜头,选择将空气间隙适当的缩短,或可选择性地将aag缩短,在此提出藉由控制g12/g23参数满足前述关系式(1),并可选择性地使g23/(g34+t4)、aag/g34、aag/g23等满足前述关系式(2)、关系式(5)、关系式(11),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的光学成像镜头。较佳地,g12/g2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2.05~10之间,g23/(g34+t4)范围可更限定介于0.53~1.5之间,aag/g34范围可更限定介于17~35之间,aag/g2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3.2~12之间。

除了选择将空气间隙适当缩短以外,在考量过制造可行性之下适当的缩小透镜厚度也是一个选择,故在此提出可选择性地使t2/t3、t2/t5满足以下关系式(3)、关系式(4),使得整个光学成像镜头可以有较佳的配置,较佳地,t2/t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1~1.7之间,t2/t5范围可更限定介于1.65~2.8之间。

如同前述,为了在缩小镜头长度的过程中又要兼具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透镜厚度以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配置就显得重要,建议适当地调整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以达到兼顾拥有良好成像质量及缩短成像镜头长度的目标,因此透镜厚度以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与光学成像镜头焦距的比值也是一个可控参数,可选择性地使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满足关系式(6)、关系式(7)、关系式(8)、关系式(9)、关系式(10),较佳地,alt/g12范围可更限定介于2.7~3.6之间,g12/t1范围可更限定介于1.5~3之间,t1/g2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0.35~3.4之间,t2/g2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2.3~9之间,t4/g23范围可更限定介于0.55~2.4之间。

另外,也可藉着控制透镜的阿贝数差值,控制透镜的光学特性,如使|v1-v2|满足关系式(12),较佳地,|v1-v2|范围可更限定介于15~35之间。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的关系式时,能较佳地使本发明的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即光圈值缩小)、视场角增加、成像质量提升及/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上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的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当中,并不限于此。

为了说明本发明确实可在提供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增加视场角及降低光圈值,以下提供多个实施例以及其详细的光学数据。首先请一并参考图6至图9,其中图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110、一第二透镜120、一光圈(aperturestop)100、一第三透镜130、一第四透镜140及一第五透镜150。一滤光件160、一保护片170及一影像传感器的一成像面180皆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像侧a2。在本实施例中,滤光件160为红外线滤光件(ircutfilter)且设于第五透镜150与保护片170之间,滤光件160将经过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过滤掉特定波段的波长,例如过滤掉红外线波段,可使得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波段的波长不会成像于成像面180上。本实施例是以芯片尺寸封装(chipscalepackage,csp)为例,将保护片170设置在滤光件160与成像面180之间,保护片170可以一保护玻璃(coverglass)实施,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使用其他的封装方式,如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使影像传感器直接连接在一基板上而无需设置保护片。

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一透镜110在此示例性地以玻璃材质所构成,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及第五透镜150在此示例性地以塑料材质所构成,且形成细部结构如下: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1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12。物侧面111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2。像侧面112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122。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111与像侧面112皆为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2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22。物侧面121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2。像侧面122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222。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121与像侧面1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3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32。物侧面131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11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12。像侧面132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22。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131与像侧面1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41及具有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42。物侧面141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1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2。像侧面142为一凹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22。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141与像侧面1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光率,并具有一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151及一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152。物侧面151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11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12。像侧面152为一凸面,且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22。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151与像侧面152皆为非球面。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各透镜110、120、130、140、150、滤光件160、保护片170及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80之间皆存在空气间隙,如: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1、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2、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3、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4、第五透镜150与滤光件16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5、滤光件160与保护片17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6及保护片170与影像传感器的成像面18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d7,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不具有前述其中任一空气间隙,如:将两相对透镜的表面轮廓设计为彼此相应,而可彼此贴合,以消除其间的空气间隙。由此可知,空气间隙d1即为g12、空气间隙d2即为g23等于g2a加上ta、空气间隙d3即为g34、空气间隙d4即为g45,空气间隙d1、d2、d3、d4的和即为aag。

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8,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成像面1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4.570mm,像高为2.319mm,半视角为102度,光圈值(f-number,fno)为2.10。

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121及像侧面122、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141及像侧面142及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151及像侧面152,共八个非球面皆是依下列非球面曲线公式定义: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表示非球面的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k为锥面系数(conicconstant);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各个非球面的参数详细数据请一并参考图9。

图7(a)绘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的示意图,横轴为焦距,纵轴为视场。图7(b)绘示本实施例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的示意图,图7(c)绘示本实施例的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的示意图,横轴为焦距,纵轴为像高。图7(d)绘示本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的示意图,横轴为百分比,纵轴为像高。三种代表波长(470nm,555nm,650nm)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于的成像点附近,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3mm,明显改善不同波长的球差,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6mm内,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落在±0.14mm内,而畸变像差维持于±100%内,然而车用镜头主要是用作辨识近车处的各向来车,对于畸变像差较有耐受力,因此此处无需太在意畸变像差的影响。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1的各种光学特性已符合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据此说明本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故本第一较佳实施例能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的条件下,提供宽广的拍摄角度。

参考图10至图13,图1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2,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2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2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200、一第一透镜210、一第二透镜220、一第三透镜230、一第四透镜240及一第五透镜250。

第二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211、221、231、241、2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212、222、232、242、252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二实施例的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此为了更清楚显示图面,表面凹凸配置的特征仅标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而省略相同之处的标号,且以下每个实施例的透镜表面凹凸配置的特征,亦仅标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省略相同处的标号,并不再赘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12,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211至成像面2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4.451mm,像高为2.339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10。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镜头长度较短。

从图11(a)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45mm以内。从图11(b)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6mm内。从图11(c)的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9mm内。图11(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2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子午方向的畸变像差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2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10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4.451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参考图14至图17,其中图1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1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3,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3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3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300、一第一透镜310、一第二透镜320、一第三透镜330、一第四透镜340及一第五透镜350。

第三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311、321、331、341、3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312、322、332、342、352等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三实施例的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16。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311至成像面3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5.131mm,像高为1.932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10。

从图15(a)当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2mm以内。从图15(b)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3mm内。从图15(c)的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5mm内。图15(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3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纵向球差、畸变像差皆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3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10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5.131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18至图21,其中图1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4,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4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4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400、一第一透镜410、一第二透镜420、一第三透镜430、一第四透镜440及一第五透镜450。

第四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411、421、431、441、4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412、422、432、442、452等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四实施例的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0,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411至成像面4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4.771mm,像高为2.183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10。

从图19(a)可以看出纵向球差,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35mm以内。从图19(b)可看出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4mm内,从图19(c)可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9mm内。从图19(d)可看出光学成像镜头4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畸变像差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4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10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4.771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22至图25,其中图2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5,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5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5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500、一第一透镜510、一第二透镜520、一第三透镜530、一第四透镜540及一第五透镜550。

第五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511、521、531、541、5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512、522、532、542、5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五实施例的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次,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4,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511至成像面5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5.664mm,像高为1.875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10。

从图23(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4mm以内。从图23(b)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mm内。从图23(c)当中可以看出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4mm内。从图23(d)当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5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5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10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5.664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26至图29,其中图2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2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6,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6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6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600、一第一透镜610、一第二透镜620、一第三透镜630、一第四透镜640及一第五透镜650。

第六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611、621、631、641、6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612、622、632、642、6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28,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611至成像面6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8.361mm,像高为1.24mm,半视角为100度,fno为2.07。

从图27(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25mm以内。图27(b)的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35mm内。图27(c)的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2mm内。图27(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6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fno、纵向球差和像散像差皆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6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0度的半视角、2.07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8.361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30至图33,其中图3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32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3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7,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7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7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0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700、一第一透镜710、一第二透镜720、一第三透镜730、一第四透镜740及一第五透镜750。

第七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711、721、731、741、7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712、722、732、742、7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七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2,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711至成像面7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4.482mm,像高为1.952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09。

从图31(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4mm以内。从图31(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4mm内。从图31(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6mm内。图31(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7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镜头长度较短,像散像差和fno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7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09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4.482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34至图37,其中图34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5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36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37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8,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8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8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800、一第一透镜810、一第二透镜820、一第三透镜830、一第四透镜840及一第五透镜850。

第八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811、821、831、841、8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812、822、832、842、8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八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36,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811至成像面8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6.006mm,像高为1.661mm,半视角为100度,fno为2.08。

从图35(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18mm以内。从图35(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4mm内。从图35(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9mm内。图35(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8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八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fno、纵向球差和像散像差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8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0度的半视角、2.08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6.006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另请一并参考图38至图41,其中图38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五片式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9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40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图41是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元件,唯在此使用的标号开头改为9,例如第三透镜物侧面为931,第三透镜像侧面为932,其它元件标号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从物侧a1至像侧a2依序包括一光圈900、一第一透镜910、一第二透镜920、一第三透镜930、一第四透镜940及一第五透镜950。

第九实施例的朝向物侧a1的物侧面911、921、931、941、951及朝向像侧a2的像侧面912、922、932、942、952的透镜表面的凹凸配置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唯第九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非球面系数及后焦距等相关光学参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的各透镜的各光学特性及各空气间隙的宽度,请参考图40,关于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的值,请参考图4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911至成像面980在光轴上的长度为14.526mm,像高为2.234mm,半视角为102度,fno为2.10。

从图39(a)当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中,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45mm以内。从图39(b)当中可以看出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5mm内。从图39(c)当中可以看出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8mm内。图39(d)显示光学成像镜头9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第九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镜头长度较短,且像散像差较小。因此,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9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2.10的fno且更将镜头长度缩短至14.526mm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

图42统列出以上九个实施例的t1、g12、t2、g23、t3、g34、t4、g45、t5、g5f、tf、gfc、tc、gcp、alt、aag、v1、v2、g12/g23、g23/(g34+t4)、t2/t3、t2/t5、aag/g34、altg12、g12/t1、t1/g23、t2/g23、t4/g23、aag/g23、|v1-v2|值,可看出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确实可满足前述关系式(1)及/或关系式(1')~(12)。

请参阅图43,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20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摄像装置20包含一机壳21及一安装在机壳21内的影像模块22。在此仅是以行车记录仪为例说明摄像装置20,但摄像装置20的型式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摄像装置20还可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机、倒车摄影机、广角相机等。

如图中所示,影像模块22内具有一焦距为固定不变的光学成像镜头,其包括一如前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如在此示例性地选用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一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1设置的镜筒23、一用于供镜筒23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modulehousingunit)24、一供该模块后座单元24设置的基板182及一设置于该基板182且位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像侧的影像传感器181。成像面180是形成于影像传感器181。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虽显示滤光件16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滤光件160的结构,并不以滤光件160的必要为限,且机壳21、镜筒23、及/或模块后座单元24可为单一元件或多个元件组装而成,无须限定于此;其次,本实施例使用芯片尺寸封装的封装方式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封装方式,而或可无须装置保护片170,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整体具有屈光率的五片式透镜110、120、130、140、150示例性地是以相对两透镜之间分别存在一空气间隙的方式设置于镜筒23内。

模块后座单元24包括一用以供镜筒23设置的镜头后座2401及一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镜筒23是和镜头后座2401沿一轴线i-i'同轴设置,且镜筒23设置于镜头后座2401内侧,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位于该镜头后座2401和该影像传感器181之间,且该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和该镜头后座2401相贴合,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不一定存在影像传感器后座2406。

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中,从第一透镜物侧面111至成像面18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14.570mm,光圈值是2.10,并且可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hfov),如此可提供优良的成像质量。因此,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20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提供高达102度的半视角的同时,仍能有效提供较佳的成像质量,故能同时提供良好光学性能与宽广的拍摄角度。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三种代表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透镜的设计与相互搭配,能产生优异的成像质量。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来说,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