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1968发布日期:2020-04-21 22: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更特定来说,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光学性能的恶化的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有具备扫描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作为打印机的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以及服务器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多功能复合机)、传真装置、复印机、打印机等。

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从光写入装置使光束扫描像担载体上来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显影器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像,并在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后,通过定影器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进行彩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光写入装置具备输出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各色用的激光输出的光源;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偏转来进行扫描的偏转器(多面反射镜);使经偏转器偏转的光在被扫描面上成像的成像单元;以及保持成像单元的框体。成像单元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的扫描光学部件。光写入装置通过进行向ymck各色用的像担载体照射激光的曝光处理而在ymck各色用的像担载体形成静电潜像。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的扫描光学部件150和框体160的粘接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在附图中,x轴方向是光轴方向。y轴方向是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是扫描光学部件的延伸方向,扫描光学部件是具有光焦度的方向。z轴方向是副扫描方向。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

参照图15,框体160通过向光轴方向(x轴方向)突出的两个定位部162a以及162b与扫描光学部件150接触,并通过定位部162a以及162b进行扫描光学部件150的x轴方向的定位。定位部162a设置于比扫描光学部件150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cl更靠一侧(图15中左侧)。定位部162b设置于比扫描光学部件150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的中心位置cl更靠另一侧(图15中右侧)。另外,扫描光学部件150通过粘接剂158粘接到框体160。扫描光学部件150在粘接位置(粘接剂)151a、151b、151c以及151d粘接到框体160。粘接位置151a以及151b与定位部162a接近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定位部162a。粘接位置151c以及151d与定位部162b接近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定位部162b。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偏差给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光学性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设置定位部162a以及162b来将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固定。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150以及框体160的热膨胀而产生的拉伸力的图。

参照图16,若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周围的温度变成高温,则扫描光学部件150以及框体160的各个如箭头f1所示膨胀(箭头f1的长度表示热膨胀量)。此时,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150和框体160的线膨胀系数的差,而在扫描光学部件150与框体160之间产生热膨胀量的差,对粘接剂158施加拉伸力。为了抑制由该拉伸力引起的粘接剂158的剥离、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变形,而通过厚膜粘接将扫描光学部件150和框体160粘接,由此通过粘接剂缓和热膨胀量的差。

以往的光写入装置的结构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等中被公开。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长的透镜在2点粘接到透镜支架的技术。在该技术中,设置有三个用于进行副扫描方向的定位的座面。三个座面设置于两端部和中央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7081号公报

图17是表示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的定位部162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此外,定位部162相当于图15中的定位部162a或者162b。

参照图17,以光写入装置的小型化为目的,一般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和粘接剂158彼此接近配置。若定位部162和粘接剂158接近,则由于涂布时的粘接剂158的位置的偏差、粘接剂158的固化前的变形等,固化前的粘接剂158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如图17(a)所示,有时接触(到达)到定位部162。在粘接剂158接触到定位部162的情况下,存在于该接触部分的粘接剂成为薄膜。

在光写入装置进行动作时,由于多边马达的旋转、发光元件的发光,或者来自周围的热传递等,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周围的温度变成高温。若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周围的温度变成高温,则扫描光学部件150和框体160的热膨胀量产生差。由于因热膨胀量的差而施加到粘接剂158的拉伸力(只要是主扫描方向的剪切力),如图17(b)所示,粘接剂158的薄膜部进入到扫描光学部件150与定位部162之间。结果存在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光写入装置的光学性能恶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光学性能的恶化的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写入装置具备光源、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偏转来进行扫描的偏转器、使经偏转器偏转的光在被扫描面上成像的成像单元;以及保持成像单元的框体,其中,成像单元包括扫描光学部件,扫描光学部件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并具有与框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线膨胀系数,框体包括光轴方向定位部,光轴方向定位部向扫描光学部件的光轴方向突出,并在光轴方向上与扫描光学部件接触,光轴方向定位部包括:二点的一侧定位部,存在于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更靠一侧;以及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存在于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更靠另一侧,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存在于二点的一侧定位部的各个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之间,扫描光学部件在粘接位置粘接到框体,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和光轴方向定位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彼此重复,还具备主扫描方向定位部,主扫描方向定位部相对于框体规定扫描光学部件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主扫描方向定位部存在于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更靠另一侧。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粘接位置包括:二点的一侧粘接位置,在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更靠一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二点的一侧定位部;以及二点的另一侧粘接位置,在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更靠另一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二点的一侧定位部的各个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与一侧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不同。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二点的一侧定位部的各个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不与一侧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重复。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存在于比另一侧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更远离框体的一侧。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主扫描方向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和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彼此重复。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主扫描方向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比一点的另一侧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更靠近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主扫描方向定位部包括凸部,凸部是形成于框体的凸部,并与设置于扫描光学部件的凹部卡合。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主扫描方向定位部包括凸部,凸部是形成于扫描光学部件的凸部,并与设置于框体的凹部卡合。

在上述光写入装置中优选,不具备将扫描光学部件朝向光轴方向定位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光写入装置;将对由光写入装置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得到的调色剂像形成于纸张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使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的定影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抑制光学性能的恶化的光写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光写入装置2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x轴的正侧观察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写入装置2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和框体60的粘接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沿着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定位部62a以及62b附近的布局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写入装置2中,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50以及框体60的热膨胀而产生的拉伸力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固化前的粘接剂的平面形状随时间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固化前的粘接剂的平面形状随时间变化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粘接剂158的涂布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粘接剂158的薄膜部进入到扫描光学部件与定位部162之间的量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且是表示从x轴的正侧观察的情况下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a以及62b附近的布局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的扫描光学部件150和框体160的粘接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150以及框体160的热膨胀而产生的拉伸力的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光写入装置中的定位部162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1a…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光写入装置(光写入装置的一个例子);10…纸张输送部;11…供纸托盘;12…供纸辊;13…输送辊;14…排纸辊;15…排纸托盘;20…调色剂像形成部(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20a…图像形成单元;22…中间转印带;22a…旋转辊;23…一次转印辊;24…二次转印辊;25…感光鼓;26…带电辊;28…显影装置;29…清洁装置;30…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一个例子);31…控制部;41…光源(光源的一个例子);42…偏转器(偏振光器的一个例子);43…成像部(成像单元的一个例子);44、47c、47k、47m、47y…透镜;45c、45k、45m、45y…反射镜;49c、49m、49y…辅助反射镜;50、150…扫描光学部件(扫描光学部件的一个例子);51a、51b、51c、51d、151a、151b、151c、151d…粘接位置(粘接位置的一个例子);51az、51bz、51cz、51dz…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7…凹部;58、158…粘接剂;60、160…框体(框体的一个例子);62a、62b、62c、162、162a、162b…光轴方向的定位部(光轴方向定位部的一个例子);62az、62bz、62cz…光轴方向的定位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62cy…光轴方向的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3…主扫描方向的定位部(主扫描方向定位部的一个例子);63y…主扫描方向的定位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4…副扫描方向的定位部;65…台座部;cl…扫描光学部件的主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cp2、cp3…光轴方向的定位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1、cp12、cp13、cp14…粘接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lc、lk、lm、ly…激光;m…纸张;tr…输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装置为mfp的情况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除了是mfp之外,还可以是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复印机等。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主要具备光写入装置2(光写入装置的一个例子)、纸张输送部10、调色剂像形成部20(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定影装置30(定影单元的一个例子)以及控制部31。

纸张输送部10沿着输送路径tr一张一张地输送纸张m。纸张输送部10包括供纸托盘11、供纸辊12、多个输送辊13、排纸辊14以及排纸托盘15。供纸托盘11收容用于形成图像的纸张m。供纸托盘11也可以是多个。供纸辊12设置于供纸托盘11与输送路径tr之间。多个输送辊13的各个沿着输送路径tr设置。排纸辊14设置于输送路径tr的最下游的部分。排纸托盘15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a的最上部。

调色剂像形成部20将对由光写入装置2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得到的ymck4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在输送来的纸张m上。调色剂像形成部20包括ymck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20a、中间转印带22、ymck各色的一次转印辊23以及二次转印辊24。

ymck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20a按照该顺序沿水平方向排列,光写入装置2配置在ymck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20a的下部。ymck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20a包括感光鼓25、带电辊26、显影装置28以及清洁装置29等。感光鼓25沿图1中箭头α所示的方向被旋转驱动。在感光鼓25的周围设置有带电辊26、显影装置28以及清洁装置29。

中间转印带22设置于ymck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a的上部。中间转印带22是环状,架设在旋转辊22a上。中间转印带22沿图1中箭头β所示的方向被旋转驱动。一次转印辊23的各个隔着中间转印带22与感光鼓25的分别对置。二次转印辊24在输送路径tr上与中间转印带22接触。

定影装置30通过一边把持担载有调色剂像的纸张一边沿着输送路径tr进行输送,从而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m。

控制部31由按照控制程序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控制程序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构成cpu的工作区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使感光鼓25旋转,通过带电辊26使感光鼓25的表面带电。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光写入装置2对带电的感光鼓25的表面进行按照图像形成信息的曝光,在感光鼓25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接下来,图像形成装置1从显影装置28对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5供给调色剂来进行显影,在感光鼓25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使用一次转印辊23将形成在感光鼓25上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一次转印)。在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在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形成将ymck各色的调色剂像合成的调色剂像。

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清洁装置29除去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而残留在感光鼓25上的调色剂。

紧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旋转辊22a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输送到与二次转印辊24对置的位置。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供纸辊12供给在供纸托盘11中收容的纸张m,通过多个输送辊13的各个沿着输送路径tr引导到中间转印带22与二次转印辊24之间。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二次转印辊24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m。

图像形成装置1将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m引导至定影装置30,通过定影装置30将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m。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排纸辊14将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m排出到排纸托盘1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写入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光写入装置2的结构的侧视图。

参照图2,光写入装置2具备光源41(光源的一个例子)、偏转器42(偏转器的一个例子)、成像部43(成像单元的一个例子)以及框体60(框体的一个例子)。

框体60收容光源41、偏转器42以及成像部43,并保持光源41、偏转器42以及成像部43。

光源41例如是半导体激光装置,发出ymck各色用的激光。从光源41出射的激光透过准直透镜或柱面透镜(未图示)等向偏转器42的反射面入射。

偏转器42由多面反射镜构成,使从光源41发出的光偏转来进行扫描。偏转器42通过马达使侧面具有多个反射面的多面反射镜旋转,使入射到反射面的激光偏转来进行扫描。

成像部43使经转器42偏转的四个光分别在四个感光鼓25的各个的表面上成像。成像部43包括透镜44、反射镜45y、45m、45c以及45y、透镜47y、47m、47c以及47k、辅助反射镜49y、49m、以及49c。透镜47y、47m、47c以及47k分别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

反射镜45y、透镜47y以及辅助反射镜49y是黄色(y)用的光学元件。反射镜45y对由偏转器42偏转并通过了透镜44的黄色用的激光ly进行反射。透镜47y以及辅助反射镜49y分别使被反射镜45y反射的激光ly透过,使该激光ly朝向黄色用的感光鼓25的表面反射。

反射镜45m、透镜47m以及辅助反射镜49m是品红色(m)用的光学元件。反射镜45m对由偏转器42偏转并通过了透镜44的品红色用的激光lm进行反射。透镜47m以及辅助反射镜49m分别使被反射镜45m反射的激光lm透过,使该激光lm朝向品红色用的感光鼓25的表面反射。

反射镜45c、透镜47c以及辅助反射镜49c是青色(c)用的光学元件。反射镜45c对由偏转器42偏转并通过了透镜44的青色用的激光lc进行反射。透镜47c以及辅助反射镜49c分别使被反射镜45c反射的激光lc透过,使该激光lc朝向青色用的感光鼓25的表面反射。

反射镜45k以及透镜47k是黑色(k)用的光学元件。反射镜45k对由偏转器42偏转并通过了透镜44的黑色用的激光lk进行反射。透镜47m使被反射镜45k反射的激光lk透过,朝向黑色用的感光鼓25的表面照射。

以下,有时将透镜47y、47m、47c以及47k中的任意的透镜记载为扫描光学部件50(扫描光学部件的一个例子)。扫描光学部件50只要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即可,可以是具备透镜来代替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另外,扫描光学部件50可以是曲面反射部件,也可以是副扫描方向上也具有光焦度的部件。

接着,对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从x轴的正侧观察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写入装置2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和框体60的粘接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沿着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实际没有出现定位部62a、62b以及62c、粘接剂58,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虚线示出。在图4中实际没有出现定位部62a以及62b,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虚线示出。

参照图3以及图4,扫描光学部件50和框体60使用粘接剂58进行厚膜粘接。厚膜粘接意味着利用0.5mm以上的厚度(光轴方向的长度)的粘接剂的粘接。粘接剂58具有在固化时收缩的性质。通过利用粘接剂58将扫描光学部件50和框体60进行厚膜粘接,由此即使不设置在光轴方向上对扫描光学部件50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也能够容易地固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置施力部件而稳固地固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

粘接剂58可以是热固化性的粘接剂,也可以是光固化性的粘接剂。特别是通过使用杨氏模量较低的紫外线固化粘接剂作为粘接剂58,由此即使在热膨胀时变形也不会产生大的剪切力,能够抑制粘接剂58的剥离、扫描光学部件50的变形。

扫描光学部件50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在主扫描方向上较长。扫描光学部件50在光轴方向上利用粘接剂58粘接到框体60。粘接剂58具有通过紫外线或者热等而固化的性质。扫描光学部件50在四个粘接位置51a、51b、51c以及51d(粘接位置的一个例子)上粘接到框体60。粘接位置51a、51b、51c以及51d分别具有任意的平面形状,例如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为了抑制主扫描方向的空间,确保粘接强度,优选粘接位置51a、51b、51c以及51d的各个具有与主扫描方向相比副扫描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扫描光学部件50例如由树脂构成。扫描光学部件50具有与框体60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线膨胀系数。

此外,有时将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的中心位置记载为中心位置cl。

框体60在xz平面切开的剖面观察的情况下具有l字形状,从x轴的负侧以及z轴的负侧支承扫描光学部件50。框体60包括定位部62a、62b以及62c(光轴方向定位部的一个例子)、定位部63(主扫描方向定位部的一个例子)、定位部64以及台座部65。框体60由与扫描光学部件50不同的材料(例如与扫描光学部件50不同的树脂)构成。

定位部62a、62b以及62c是用于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部件。定位部62a、62b以及62c向光轴方向(x轴的正的方向)突出,在光轴方向上与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x轴的负侧的平面接触。定位部62a以及62b存在于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粘接位置51a以及51b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定位部62a以及62b。定位部62c存在于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正侧。粘接位置51c以及51d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正侧在主扫描方向上夹着定位部62c。

在将定位部62a、62b以及62c的各个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分别设为中心位置cp1、cp2、cp3的情况下,定位部62c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3存在于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与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之间。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扫描光学部件50。

此处,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的数量是三个有如下的理由。在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为两个的情况下,扫描光学部件50和定位部的接触位置过少,扫描光学部件50的位置有可能不稳定。在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为四个的情况下,起因于四个定位部的各个的x轴方向的长度的偏差,扫描光学部件50的位置有可能不稳定。因此,通过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为三个,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扫描光学部件50。

定位部63是用于相对于框体60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部件。定位部63存在于比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正侧。定位部63包括凸部,该凸部是形成于框体60的凸部,与设置于扫描光学部件50的凹部57卡合。

定位部64是用于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的部件。定位部64向副扫描方向(z轴的正的方向)突出,与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z轴的负侧的平面在副扫描方向上接触。定位部64存在于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

台座部65是四个,设置于与粘接位置51a、51b、51c以及51d分别对应的框体60的表面。台座部65分别在z轴方向上略微突出,在台座部65的每个上涂布粘接剂58。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定位部62a以及62b附近的布局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扫描光学部件50中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参照图5,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的各个和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62az彼此重复。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的各个和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62bz彼此重复。

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和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1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2彼此不同。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和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1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2彼此不同。

另外,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以及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的各个与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重复。

此外,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的各个在此处相同,但也可以彼此不同。

参照图6,粘接位置51c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cz以及粘接位置51d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dz的各个和定位部62c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62cz彼此重复。

另外,定位部63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3y和定位部62c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2cy彼此重复。

并且,定位部62c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3与粘接位置51c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3以及粘接位置51d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4相同。

此外,粘接位置51c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cz以及粘接位置51d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dz的各个在此处相同,但也可以彼此不同。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写入装置2中,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50以及框体60的热膨胀而产生的拉伸力的图。在图7中实际没有出现定位部63,但为了便于说明而用虚线示出。

参照图7,对于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光焦度的扫描光学部件50而言,若主扫描方向的位置从设计值偏离,则影响光学性能。因此,通过设置定位部63来过程主扫描方向的位置。

若扫描光学部件50的周围的温度变成高温,则扫描光学部件50以及框体60的各个如箭头f1所示膨胀(箭头f1的长度表示热膨胀量)。此时,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50和框体60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在扫描光学部件50与框体60之间产生热膨胀量的差。

此处,由于定位部63与扫描光学部件50卡合,所以定位部63的位置成为扫描光学部件50以及框体60的各个的热膨胀的主扫描方向的起点。换言之,随着沿着主扫描方向远离定位部63,扫描光学部件50以及框体60的各个的热膨胀量的差变大。即使在扫描光学部件50与框体60之间产生热膨胀量的差,施加到在定位部63的附近存在的粘接位置51c以及51d的粘接剂58的拉伸力变小。由此,即使由于图17中说明的现象而固化前的粘接剂58接触(到达)到定位部62c,粘接剂58的薄膜部也不会进入到扫描光学部件50与定位部62c之间。结果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正侧(设置有定位部62c的一侧),能够抑制扫描光学部件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变化,并能够抑制光写入装置2的光学性能的恶化。特别是在定位部63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3y和定位部62c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2cy彼此重复的情况下(图6),能够使施加到在定位部63的附近存在的粘接位置51c以及51d的粘接剂58的拉伸力几乎为零。

图8以及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固化前的粘接剂158的平面形状随时间变化的图。

参照图8,粘接剂具有在从涂布到粘接位置到固化前为止的期间中由于粘接剂自身的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变形的性质。具体而言,粘接剂158具有按照图8(a)→图8(b)→图8(c)这样的顺序变形到接近圆的平面形状的性质。结果粘接剂趋于在涂布时的粘接位置的中央的位置膨胀。

参照图9,还假设也在不同的2点的粘接位置涂布粘接剂158的情况下,粘接剂158按照图9(a)→图9(b)→图9(c)这样的顺序从两个合并成一个后,按照图9(c)→图9(e)→图9(e)这样的顺序变形成接近圆的平面形状,与图8的情况同样地趋于在涂布时的粘接位置的中央的位置膨胀。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粘接剂的涂布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和粘接剂的薄膜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与定位部之间的量的关系的图。

参照图10,箭头f2表示起因于扫描光学部件以及框体的各个的热膨胀量的差的拉伸力引起的粘接剂的移动方向。

当粘接剂158的涂布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中心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接近的情况下(图10(a)的情况下),由拉伸力引起的粘接剂158移动后的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重复量变大。因此,粘接剂158的薄膜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与定位部162之间的量变多。

另一方面,当粘接剂158的涂布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中心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分离的情况下(图10(b)的情况下),由拉伸力引起的粘接剂158移动后的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重复量变小。因此,粘接剂158的薄膜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与定位部162之间的量变少。

特别是在粘接剂158的涂布位置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中心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分离较大的情况下(图10(c)的情况下),完全没有由拉伸力引起的粘接剂158的移动后的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162的重复。因此,粘接剂158的薄膜部不会进入到扫描光学部件与定位部162之间。

参照图5,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设置二点的光轴方向定位部62a以及62b的一侧),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以及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的各个和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1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2的各个趋于分离。由此,涂布到粘接位置51a或者51b的粘接剂58由于拉伸力而显示出图10(b)或者图10(c)的举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50与定位部62c之间的量变少。结果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能够抑制扫描光学部件150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变化,并能够抑制光写入装置2的光学性能的恶化。

[变形例]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且是表示从x轴的正侧观察的情况下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1,在第一变形例中,用于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63包括凸部,该凸部是形成于扫描光学部件50的凸部,与设置于框体60的凹部57卡合。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参照图12,在第二变形例中,用于规定扫描光学部件50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的定位部63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3y与定位部62c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62cy相比,更靠近主扫描方向上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中心位置cl(图12中左侧)。此时,施加到在定位部63的附近存在的粘接位置51c以及51d的粘接剂58的拉伸力不再是零,但能够减少施加到在比中心位置cl更靠y轴的负侧的粘接位置51a以及51b涂布的粘接剂58的拉伸力。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a以及62b附近的布局的图。

参照图13,在第三变形例中,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以及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的各个不与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的各个重复。定位部62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存在于比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更远离框体60的一侧(z轴的正侧)的位置。定位部62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2存在于比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az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51bz更靠近框体60的一侧(z轴的负侧)的位置。

根据第三变形例,粘接位置51a以及51b的由粘接剂58的拉伸力引起的移动后的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62a以及62b的重复量变小,能够进一步减少粘接剂58的薄膜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50与定位部62a以及62b之间的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中的扫描光学部件50的定位部62c附近的布局的图。

参照图14,在第四变形例中,定位部62c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3存在于比粘接位置51a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3以及粘接位置51b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cp14更远离框体60的一侧(z轴的正侧)的位置。

根据第四变形例,粘接位置51c以及51d的由粘接剂58的拉伸力引起的移动后的位置和光轴方向的定位部62c的重复量变小,能够进一步减少粘接剂58的薄膜部进入扫描光学部件50与定位部62c之间的量。

[其它]

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

应该理解为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示出而非由上述的说明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