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2185发布日期:2021-05-21 08:4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电泳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小尺寸的广告看板已应用电子纸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荧幕。电子纸显示装置的电子墨水层主要是由电泳液以及掺于电泳液中的白色、黑色或是彩色粒子所构成。透过施加电压于显示介质层,可以驱动粒子移动,以使各个像素分别显示黑色、白色、灰阶或彩色。

一般而言,显示装置的像素阵列与扇出式走线之间都具有线路桥接结构,且线路桥接结构会需要通过接触通孔将像素阵列的线路连接至外部装置,例如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然而,电子墨水层中的微胶囊(microcapsule)或是微杯(microcup)可能具有破裂风险而导致电泳液渗出。接触通孔的金属材料(例如:ito)若接触到电泳液则可能产生电化学反应,进而导致接触通孔被倾蚀,且造成显示装置的边缘产生缺陷而无法显示画面。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显示装置,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避免线路桥接结构中的金属材料被电泳液侵蚀而导致显示画面产生缺陷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像素阵列、线路桥接结构、第一走线区、第二走线区以及显示膜层。像素阵列位于基板上。线路桥接结构位于像素阵列的边缘。第一走线区位于像素阵列与线路桥接结构的第一侧之间。第二走线区位于线路桥接结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显示膜层位于像素阵列上,且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走线区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走线区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的边缘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与线路桥接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桥接结构包含接触通孔,接触通孔电性连接第一走线区与第二走线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桥接结构电性连接第一走线区与第二走线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含连接垫,其中第二走线区位于连接垫与线路桥接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垫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具有缺口,连接垫从缺口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具有缺口,线路桥接结构从缺口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具有缺口,第二走线区从缺口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桥接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像素阵列的相邻两边缘,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三走线区,其中第一走线区与第三走线区分别位于两线路桥接结构与像素阵列的两边缘之间,且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两线路桥接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的相邻两边缘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像素阵列的两边缘与两线路桥接结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膜层包含电泳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膜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开,可使得线路桥接结构避开显示膜层。如此一来,当显示膜层中的电泳材料的微胶囊或是微杯破裂导致电泳液外漏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降低线路桥接结构被电泳液侵蚀的风险。换句话说,通过两段式的扇出式走线设计(即第一走线区与第二走线区),可避免线路桥接结构中的金属材料(例如接触通孔的金属层)被电泳液侵蚀而导致显示画面产生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显示装置的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显示装置,110-基板,112、114-扇出式走线区,120-像素阵列,122-第一边缘,124-第二边缘,130、230-线路桥接结构,132-第一侧,134-第二侧,136-接触通孔,140-第一走线区,150-第二走线区,160-显示膜层,162、262-边缘,164、264-缺口,170、270-连接垫,240-第三走线区,250-第四走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且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层和区域的厚度可能被夸大,并且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显示装置100包含基板110、像素阵列120、扇出式走线区112以及显示膜层160。像素阵列120位于基板110上。扇出式走线区112位于像素阵列120的第一边缘122,可用以电性连接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显示装置100可为电泳式显示装置,例如电子纸(electronicpaperdisplaydevice)。显示膜层160包含电泳材料,例如微胶囊(microcapsule)或是微杯(micocup)。

如图2所示,扇出式走线区112包含线路桥接结构130、第一走线区140以及第二走线区150。线路桥接结构130以及第一走线区140位于像素阵列120的第一边缘122。第一走线区140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130的第一侧132之间。第二走线区150位于线路桥接结构130相对于第一侧132的第二侧134。

如图2所示,显示膜层160位于像素阵列120上,且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走线区14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走线区15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

如图2所示,线路桥接结构130包含接触通孔136,接触通孔136可电性连接第一走线区140与第二走线区150。具体来说,线路桥接结构130例如可为共用电极(vcom)、静电防护元件(esdprotectiondiode)电路或者任何具有接触通孔的线路桥接装置。换句话说,显示膜层160无覆盖接触通孔136。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包含连接垫170,其中第二走线区150位于连接垫170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之间。连接垫17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连接垫17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也与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

显示膜层160还具有边缘162。边缘162位于扇出式走线区112,且边缘1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之间。也就是说,边缘1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走线区140重叠,而不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与第二走线区150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膜层160具有缺口164,且缺口164由边缘162定义。如图2所示,连接垫170、线路桥接结构130以及第二走线区150从缺口164裸露。换句话说,显示膜层160仅覆盖部份第一走线区140,而无覆盖线路桥接结构130与第二走线区150。

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阵列120包含多个像素区。以图2为例,显示装置100包含纵向的多条数据线以及横向的多条扫描线,且数据线与扫描线交错并围绕出多个像素区。纵向的数据线直接连接位于第一边缘122第一走线区140。横向的扫描线可从像素阵列120的第二边缘124弯折至像素阵列120的第一边缘122并连接至第一走线区140(图未示),再通过另一连接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只要显示装置100是通过两段式的走线区域,使线路桥接结构130远离显示膜层160的边缘162,并使得具有接触通孔的线路桥接结构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即可。

根据上述可知,由于显示膜层160的边缘1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之间,且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可使得线路桥接结构130的接触通孔136避开显示膜层160。如此一来,当显示膜层160中的电泳材料的微胶囊破裂导致电泳液外漏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降低接触通孔136被电泳液侵蚀的风险。换句话说,通过两段式的扇出式走线设计(即第一走线区140与第二走线区150),使线路桥接结构130远离显示膜层160的边缘162,可避免接触通孔136被电泳液侵蚀而导致显示装置100产生缺陷而无法显示出完整画面的问题。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显示装置200的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包含基板110、像素阵列120、扇出式走线区112、扇出式走线区114以及显示膜层160。像素阵列120具有相邻的第一边缘122与第二边缘124。扇出式走线区112位于像素阵列120的第一边缘122,扇出式走线区114位于像素阵列120的第二边缘124。

在本实施例中,扇出式走线区114具有与扇出式走线区112相似的结构。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线路桥接结构230位于像素阵列120的第二边缘124。第三走线区240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230之间。第四走线区250位于线路桥接结构230的另一侧。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2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走线区24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四走线区25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桥接结构230也包含接触通孔(图未示),线路桥接结构230的接触通孔可电性连接第三走线区240与第四走线区250。

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包含连接垫270,其中第三走线区240位于连接垫270与线路桥接结构230之间。连接垫27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2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连接垫27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

显示膜层160还具有边缘262。边缘262位于扇出式走线区114,且边缘2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230之间。也就是说,边缘2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走线区240重叠,而不与线路桥接结构230与第四走线区250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膜层160还具有缺口264,且缺口264由边缘262定义。如图4所示,连接垫270、线路桥接结构230以及第四走线区250从缺口264裸露。换句话说,显示膜层160仅覆盖部份第三走线区240,而无覆盖线路桥接结构230与第四走线区250。

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包含纵向的多条数据线以及横向的多条扫描线。纵向的数据线直接连接第一走线区140。横向的多条扫描线直接连接第三走线区240。连接垫170与连接垫270则可分别连接对应的集成电路。

根据上述可知,由于显示膜层160的边缘1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之间,显示膜层160的边缘26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阵列120与线路桥接结构230之间,且显示膜层16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线路桥接结构130以及线路桥接结构2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分开,可使得线路桥接结构130以及线路桥接结构230的接触通孔避开显示膜层160。如此一来,当显示膜层160中的电泳材料的微胶囊破裂导致电泳液外漏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降低接触通孔被电泳液侵蚀的风险。换句话说,通过两段式的扇出式走线设计,可避免接触通孔被电泳液侵蚀而导致显示装置产生缺陷而无法显示出完整画面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