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154发布日期:2020-04-21 22:5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全面屏有了更高的追求,窄边框显示产品的设计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为了满足窄边框显示产品的设计需求,感光孔到面板显示区域的距离越来越小,为了防止液晶盒和背光模组漏出的光进入感光孔内而导致感光孔误判,通常采用贴附胶带的方式,但是贴附胶带时由于贴附精度不易控制,导致漏光不良率上升,从而影响了感光孔的透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因贴附精度不易控制而影响感光孔透光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的端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感光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

液晶盒,所述液晶盒设置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所述液晶盒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通孔;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盒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通孔;

第一遮光体,所述第一遮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遮光体用于防止所述液晶盒发出的光进入所述通孔;以及

第二遮光体,所述第二遮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遮光体用于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进入所述通孔。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第一透光面,所述第一遮光体覆盖所述第一透光面。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遮光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侧面。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二遮光体覆盖所述第二透光面。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主体和固定框,所述背光模组主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背光模组主体的侧面;所述固定框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体贴合于所述固定框。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遮光体为遮光胶或黑色油墨;所述第二遮光体为遮光胶。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同面设置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贴合于所述液晶盒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出光面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出光面裸露出所述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三遮光体,所述第三遮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光面上。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通孔于所述第二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出光面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液晶盒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盒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盒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侧面设置第一遮光体以及在第二侧面设置第二遮光体,第一遮光体用于防止液晶盒发出的光进入通孔,第二遮光体用于防止背光模组发出的光进入通孔,从而有效遮蔽了从液晶盒和背光模组侧面漏出的光;同时,相较于一次涂覆遮光体,通过两次涂覆的制程还可以提高遮光体的涂覆精度,进而降低了液晶盒和背光模组的漏光不良率,提高了感光孔的透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通孔可以位于盖板的上方、下方或两侧,本申请实施例仅以通孔位于盖板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盖板10、液晶盒11、背光模组12、第一遮光体13和第二遮光体14。盖板10的端部开设有一通孔10a。通孔10a用于供感光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液晶盒11设置在盖板10上且位于通孔10a的外侧。液晶盒11包括第一侧面11a。第一侧面11a靠近通孔10a。背光模组12设置在液晶盒11远离盖板10的一侧。背光模组12包括第二侧面12a。第二侧面12a靠近通孔10a。第一遮光体13设置在第一侧面11a。第一遮光体13用于防止液晶盒11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第二遮光体14设置在第二侧面12a。第二遮光体14用于防止背光模组12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在第一侧面11a设置第一遮光体13以及在第二侧面12a设置第二遮光体14,第一遮光体13用于防止液晶盒11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第二遮光体14用于防止背光模组12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从而有效遮蔽了从液晶盒11和背光模组12侧面漏出的光;同时,相较于一次涂覆遮光体,通过两次涂覆的制程还可以提高遮光体的涂覆精度,进而降低了液晶盒11和背光模组12的漏光不良率,提高了感光孔的透光效果。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感光器件可以为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其他光感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具体的,第一侧面11a包括第一透光面111a。第一遮光体13覆盖第一透光面111a。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面11a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也可以为不同面组合形成的组合面;第一透光面111a为能够透光的面,第一透光面111a为平面或曲面,或者为不同面形成的组合面。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第一侧面11a为平面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可选的,第一透光面111a靠近通孔10a或者远离通孔10a,此外,第一透光面11a的具体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面111a靠近通孔10a。进一步的,第一侧面11a均为第一透光面111a。

上述设置通过第一遮光体13来遮蔽第一透光面111a发出的光线,有效防止了液晶盒11侧面漏出的光进入通孔10a内,从而保证了射入感光孔的外界光不受液晶盒11漏出光线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体13完全覆盖第一侧面11a。具体的,第一侧面11a包括不透光的面,第一遮光体13覆盖第一透光面111a以及第一侧面11a上不透光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体13部分覆盖第一透光面111a。具体的,第一遮光体13覆盖第一透光面111a靠近通孔10a的部分。即当第一透光面111a未被第一遮光体13覆盖的区域漏出的光线不影响感光孔时,该部分的区域便可不用覆盖第一遮光体13,该设置可以节省工艺成本。

进一步的,第一遮光体13可以为遮光胶、黑色油墨或其它具有遮光效果的遮光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体13为黑色油墨。通过使用黑色油墨来遮蔽第一透光面111a发出的光线,在防止光线从液晶盒11侧面漏出的同时,相较于遮光胶带,使用黑色油墨为遮光材料可以提高第一遮光体13的涂覆精度,从而降低了液晶盒11侧面的漏光不良率。

进一步的,第二侧面12a包括第二透光面121a。第二遮光体14覆盖第二透光面121a。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侧面12a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也可以为不同面形成的组合面;第二透光面121a为能够透光的面,第二透光面121a为平面或曲面,或者为不同面形成的组合面。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第二侧面12a为平面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可选的,第二透光面121a靠近通孔10a或者远离通孔10a,此外,第二透光面121a的具体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透光面121a靠近通孔10a,且第二遮光体14完全覆盖第二透光面121a。背光模组12包括背光模组主体121和固定框122。背光模组主体121固定设置在固定框122内。固定框122设置在第二遮光体14远离通孔10a的一侧。

其中,第二侧面12a为背光模组主体121的侧面。第二透光面121a为背光模组主体121的透光面。第二侧面12a还包括位于第二透光面121a远离通孔10a一侧的连接面121b。第二遮光体14覆盖第二透光面121a且贴合于固定框122。固定框122连接于连接面121b。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体14部分覆盖第二透光面121a。具体的,第二遮光体14覆盖第二透光面121a靠近通孔10a的部分。即当第二透光面121a未被第二遮光体14覆盖的区域漏出的光线不影响感光孔时,该部分的区域便可不用覆盖第二遮光体14,该设置可以节省工艺成本。

具体的,连接面121b可以为透光面或遮光面。固定框122为不透光的胶框或铁框等。

由此,上述设置通过第二遮光体14来遮蔽第二透光面121a发出的光线,有效防止了背光模组12侧面漏出的光进入通孔10a内,从而保证了射入感光孔的外界光不受背光模组12漏出光线的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框122还设置在连接面121b的相对侧以及背光模组主体121远离液晶盒11的一面上。

进一步的,第二遮光体14为遮光胶。具体的,该遮光胶可以为遮光胶带,通过使用遮光胶带来遮蔽背光模组12侧面漏出的光线,可以简化工艺制程,进而节约工艺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体14可以为黑色油墨或其他液态胶,由此可以提高第二遮光体14的涂覆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12的漏光不良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包括同面设置的第一出光面121c和第二出光面121d。第一出光面121c和第二出光面121d为背光模组主体121的出光面。

第一出光面121c贴合于液晶盒11靠近背光模组12的一面。第二出光面121d位于第一出光面121c靠近通孔10a的一侧。第二出光面121d裸露出背光模组12。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三遮光体15。第三遮光体15设置在第二出光面121d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孔10a于第二出光面121d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部分位于第二出光面121d内。在不影响感光器件感光效果的前提下,上述设置可以满足窄边框显示产品的应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0a还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12的外侧,通孔10a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三遮光体15为遮光胶。由此,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二遮光体14来遮蔽第二透光面121a发出的光线,以及采用第三遮光体15来遮蔽第二出光面121d发出的光线,进而有效降低了背光模组12的漏光不良率。

背光模组12还包括除第一出光面121c和第二出光面121d之外的其他出光面,第三遮光体15可以设置于其他出光面上,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盒11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11、第二偏光片112和液晶面板113。第一偏光片111设置在液晶盒11靠近盖板1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112设置在液晶盒11远离盖板10的一侧。

具体的,第一遮光体13设置在第一偏光片111、第二偏光片112以及液晶面板113靠近通孔10a的侧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在第一侧面11a设置第一遮光体13以及在第二侧面12a设置第二遮光体14,第一遮光体13用于防止液晶盒11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第二遮光体14用于防止背光模组12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从而有效遮蔽了从液晶盒11和背光模组12侧面漏出的光;同时,相较于一次涂覆遮光体,通过两次涂覆制程还可以提高遮光体的涂覆精度,进而降低了液晶盒11和背光模组12的漏光不良率,提高了感光孔的透光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s1:提供一液晶盒11,液晶盒11包括第一侧面11a;

步骤s2:在第一侧面11a上形成第一遮光体13;

具体的,在第一侧面11a上涂覆或喷涂第一遮光材料,该第一遮光材料完全覆盖第一侧面11a;接着,固化第一遮光材料以形成第一遮光体13。

其中,第一遮光材料为遮光胶水、黑色油墨或者其他具有遮光效果的材料。

步骤s3:将形成有第一遮光体13的液晶盒11与盖板10进行组装;盖板10的端部开设有一通孔10a,通孔10a位于盖板10靠近第一遮光体13的一侧,通孔10a用于供感光器件所需的光线穿过;

步骤s4:将形成有第一遮光体13的液晶盒11以及盖板10与背光模组12进行组装;背光模组12包括第二侧面12a,第二侧面12a为背光模组靠近通孔10a的一面;

步骤s5:在第二侧面12a上形成第二遮光体14;其中,第一遮光体13用于防止液晶盒11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第二遮光体14用于防止背光模组12发出的光进入通孔10a。

具体的,在第二侧面12a上涂覆或喷涂第二遮光材料,第二遮光材料覆盖第二侧面12a;接着,固化第二遮光材料以形成第二遮光体14。

其中,第二遮光材料为遮光胶带、黑色油墨或其他具有遮光效果的遮光材料。

由此便完成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制备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侧面设置第一遮光体以及在第二侧面设置第二遮光体,第一遮光体用于防止液晶盒发出的光进入通孔,第二遮光体用于防止背光模组发出的光进入通孔,从而有效遮蔽了从液晶盒和背光模组侧面漏出的光;同时,相较于一次涂覆遮光体,通过两次涂覆制程还可以提高遮光体的涂覆精度,从而降低了液晶盒和背光模组的漏光不良率,提高了感光孔的透光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