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幕及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9114发布日期:2021-06-22 17:1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幕及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幕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投影设备主要包括投影主机和显示屏幕。其中,投影主机主要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屏幕,显示屏幕固定在安装面上,且用于接收投影主机出射的光束,以实现画面的显示。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显示屏幕1的背面设置挂槽11,同时在安装面2上设置挂架21,进而通过挂槽11和挂架21的配合,将显示屏幕1固定在安装面2上。然而,在通过挂槽11和挂架21的配合实现显示屏幕1的固定时,很容易因挂槽11和挂架21的厚度造成显示屏幕1与安装面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从而很容易因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显示屏幕1的晃动,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幕及投影设备,可以解决显示屏幕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包括:

背板和光学膜片;

所述光学膜片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背板上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背板用于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安装面上对应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嵌入式固定连接,且每个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后,所述背板上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mm。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中存在至少一个凹槽,相应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凸台。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中存在至少一个凸台,相应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凸台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凹槽。

可选地,每个凹槽均为环状结构。

可选地,每个凹槽均为条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位于同一直线,且每个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凹槽沿所述背板的高度方向分布,且每个凹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

可选地,每个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矩形,且每个凹槽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幕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包裹所述背板的边缘,或者包裹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

另一方面,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投影主机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屏幕;

所述投影主机位于所述显示屏幕上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投影主机的出光口朝向所述显示屏幕;

所述投影主机用于出射光束至所述显示屏幕,所述显示屏幕用于接收所述投影主机出射的光束,进行画面显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显示屏幕的背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安装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显示屏幕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嵌入式固定在安装面上。由于每个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后,背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因而显示屏幕只能在1mm范围内产生轻微晃动,或者直接稳定地贴合在安装面上,这样,避免了显示屏幕的大幅度晃动,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另外,背板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微小,因而可以减小显示屏幕侧面的可视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幕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相关技术:

1:显示屏幕;2:安装面;

11:挂槽;21:挂架。

本申请实施例:

1:显示屏幕;2:安装面;3:投影主机;

11:背板;12:光学膜片;13:第一连接部;14:边框;21: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屏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屏幕包括:背板11和光学膜片12(图中未示出);光学膜片12固定在背板11上;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3,背板11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3与安装面2上对应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1嵌入式固定连接,且每个第一连接部13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1固定连接后,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一侧与安装面2之间的距离小于1mm。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的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安装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显示屏幕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1嵌入式13固定在安装面2上。由于每个第一连接部13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1固定连接后,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一侧与安装面2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因而显示屏幕1只能在1mm范围内产生轻微晃动,或者直接稳定地贴合在安装面2上,这样,避免了显示屏幕1的大幅度晃动,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幕1的显示效果光学膜片12;另外,背板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微小,因而可以减小显示屏幕侧面的可视厚度。

其中,光学膜片12可以通过黏胶或磁条固定在背板11上光学膜片12。

其中,安装面2可以是固定支架组成的平面或者墙体的墙面等,只要可以实现背板11的固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安装面2与背板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每个第一连接部13可以与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无缝粘结。

其中,每个第一连接部13和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可以通过黏胶粘结在一起。示例地,第一连接部13和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当然,也可以选用带有缓冲吸振能力的黏胶粘接,这样可以避免显示屏幕1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示例地,第一连接部13和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之间可以通过泡棉胶粘接。

当然,每个第一连接部13与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部21之间除了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外,还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以便于背板11与安装面2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3中存在至少一个凹槽,相应地,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1中上存在与至少一个凹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凸台,每个凸台能够伸入对应的一个凹槽。

其中,每个凹槽的深度可以位于背板11的厚度的0.5倍到0.75倍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凹槽深度过浅,导致固定不牢固,以及凹槽深度过深,导致背板11的强度不足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幅度调整每个凹槽的深度,只要能保证屏幕的平稳固定,以及背板11的强度合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凸台可以预先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面2上,示例地,固定件可以为沉头螺钉。当然,凸台也可以和安装面2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保证凸台能够有更强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装配的步骤。

其中,凹槽和对应的凸台可以分别在深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倾斜布置。也即是凹槽的底端可以高于凹槽的开口端,相应地凸台的顶端可以高于凸台的底端。这样,凸台可以施加给凹槽一个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撑力,此支撑力存在一个指向第二连接部21的分力,此分力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显示屏幕1与安装面2的贴合效果,进而可以使显示屏幕1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安装面2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3中存在至少一个凸台,相应地,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21中上存在与至少一个凸台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凹槽,每个凸台能够伸入对应的一个凹槽。

其中,凸台沿背板11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位于高度阈值范围内,此高度阈值范围可以为保证凸台在对显示屏幕1进行支撑时,可以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凸台不易从凹槽中脱出的阈值范围。

示例地,该高度阈值范围可以为背板11厚度的0.5倍至1.5倍之间。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幅度调整凸台的深度,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强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凸台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背板11上,示例地,固定件可以为沉头螺钉。当然,凸台也可以和背板1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保证凸台能够有更强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装配的步骤。

其中,凹槽和对应的凸台可以分别在深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倾斜布置。也即是凹槽的底端可以低于凹槽的开口端,相应地凸台的顶端可以低于凸台的底端。这样,凹槽可以施加给凸台一个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撑力,此支撑力存在一个指向第二连接部21的分力,此分力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显示屏幕1与安装面2的贴合效果,进而可以使显示屏幕1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安装面2上。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11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凹槽,或者一个或多个凸台,当然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凹槽和一个或多个凸台的组合布置,只要能实现对背板11的固定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以上两个实施例中,每个凸台沿背板11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略小于对应的一个凹槽沿背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这样,在每个凸台伸入对应的一个凹槽后,凸台可以完全隐藏在凹槽内,从而可以保证背板11能够贴合在安装面2上。另外,与每个凹槽对应的每个凸台的宽度可以略小于对应的凹槽的宽度,这样可以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每个凹槽沿水平方向的宽度可以位于一定宽度阈值范围内,此宽度阈值范围可以为凸台和凹槽固定显示屏幕1时,能够保证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具有较高的强度的阈值范围。示例地,该阈值范围可以为凹槽深度的1倍至2倍之间。当然,每个凸台和每个凹槽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要能保证对显示屏幕1进行支撑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凹槽均可以为柱状结构。

其中,至少一个凹槽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且至少一个凹槽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当然,至少一个凹槽也可以沿竖直方向分布,或者阵列成多行多列的凹槽方阵。

其中,至少一个凹槽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多个凹槽可以将显示屏幕1上的应力进行分散,且凹槽的数量越多,应力分散的效果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柱状凹槽的底面和侧壁的拐角处均可以设置有圆弧倒角,这样,圆弧倒角可以将拐角处的应力进行小范围的分散,进而避免拐角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凹槽均可以为条状结构。

其中,条状的第一连接部13可以增大背板11与安装面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将背板11上的应力进行均匀地分散,这样,可以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发生。

其中,为了使应力分散的效果更加显著,条状凹槽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背板1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的0.5倍。当然,条状凹槽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要可以达到分散应力的效果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相应地,为了方便安装,每个凸台的长度可以略小于对应的凹槽的长度。

另外,条状凹槽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背板11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的0.5倍。这样,至少一个凹槽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且每个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从而同样可以在背板11的水平面方向上实现应力的均匀分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凹槽也可以沿背板11的高度方向分布,且每个凹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这样,可以同时在背板11的水平面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实现应力的均匀分散。当然,多个凹槽可以在沿水平面方向分布的同时,沿背板11高度方向分布,也即是多个凹槽可以阵列成多行多列的凹槽方阵。

其中,每个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可以为矩形,当然,每个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可以为l形。当每个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时,与凹槽对应的安装面2上的凸台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这样,凹槽和凸台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当每个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l形时,与凹槽对应的安装面2上的凸台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l形,为了方便安装,凹槽的开口端的竖直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凸台的整体高度。这样,第二连接部21可以给第一连接部13同时施加竖直向上和水平朝向安装面2的支撑力,从而在第二连接部21和第一连接部13的配合下,可以更加稳定地对显示屏幕1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条状凹槽与对应的凸台固定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条状凹槽和凸台的横截面的形状,以增大凸台与背板11之间在背板11所在平面上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通过凸台实现作用力分散的现象。

还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条状凹槽的每个相邻侧壁的拐角处,以及对应的一个凸台的每个相邻侧壁的拐角处均可以设置有圆弧倒角,这样,圆弧倒角可以将拐角处的应力进行小范围的分散,进而避免拐角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凹槽均可以为环状结构。

其中,环状结构可以为圆环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为方形环状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环状结构。

当凹槽为圆环状结构时,若凹槽的直径较大时,凹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即是背板11上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圆环状凹槽。

示例地,较大的圆环状凹槽的圆环直径可以为背板11水平方向的长度的0.75倍,这样,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应力分散,当然,圆环状凹槽的圆环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可以实现应力的分散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若凹槽的直径较小时,凹槽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此时多个凹槽以阵列的方式设置在背板11上,这样,可以实现对背板11上应力的均匀分散。另外,多个凹槽也可以设置成多个同心圆的分布形式,只要可以对背板11上的应力进行均匀分散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环状凹槽的每个相邻侧壁的拐角处,以及对应的一个凸台的每个相邻侧壁的拐角处均可以设置有圆弧倒角,这样,圆弧倒角可以将拐角处的应力进行小范围的分散,进而避免拐角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当然,至少一个凹槽除了设置成柱状、条状、环状结构之外,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只要可以达到支撑显示屏幕1和应力分散的目的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部13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3均为凸台时,凸台的形状可以与上述论述的凹槽的结构和形状相似,当然,凸台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上远离背板11的表面凸出框架,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表面凸出框架,或者与框架平齐。也即是,框架的厚度小于光学膜片12和背板11的厚度之和,换句话说,框架不会影响该显示屏幕的整体厚度,因此,通过单独减小光学膜片12和背板11的厚度即可实现该显示屏幕的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固定在背板11上,第一投影覆盖第二投影,且第一投影的边缘与第二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其中,第一投影是指背板11和框架在背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第二投影是指光学膜片12在背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光学膜片12上远离背板11的表面凸出框架,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表面凸出框架,或者与框架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还可以包括边框14,边框14包裹背板11的边缘,或者包裹背板11和光学膜片12的边缘。

当边框包括背板的边缘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框架的边框14的横截面可以呈u形。当边框14的横截面呈u形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背板11的边缘的两侧均呈台阶状,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也即是,背板11上靠近光学膜片12的表面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台阶,背板11上远离光学膜片12的表面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台阶,边框14通过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换句话说,可以首先将横截面呈u形的边框14扣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进而实现将边框14通过第一台阶的台阶面的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边框14可以通过双面胶分别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进而实现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当然,边框1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边框14的横截面呈u形时,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框14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边框14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夹紧在背板11的边缘。换句话说,边框14能够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也即是,边框14是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进而实现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上的。这样,就避免了当背板11较薄时,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上带来的边框14松动、进而引起的框架在背板11上松动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框架能够更好地固定在背板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与光学膜片12之间可以填充粘接剂,其中,第一弹性部件是指位于背板11与光学膜片12之间的弹性部件。这样,除了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来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的边缘之外,还可以通过粘接剂将第一弹性部件粘结在背板11上,使得框架更牢靠地固定在背板11上。

当边框14的横截面呈u形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边框14可以包括第三弹性部件和第一刚性部件。边框14通过第一刚性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夹紧在背板11的边缘,第一刚性部件位于背板11与光学膜片12之间。换句话说,第一刚性部件位于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边框14能够通过第一刚性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边框14除了通过第一刚性部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之外,还在第三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刚性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也即是,同样起到双重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上的作用,进而避免边框14容易松动带来的框架松动的问题。

其中,第一刚性部件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当然,第一刚性部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当边框14的横截面呈u形时,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框14可以包括第四弹性部件和第四刚性部件。第四弹性部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边框14能够通过第四刚性部件和第四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边框14除了通过第四弹性部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之外,还在第四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通过第四刚性部件和第四弹性部件夹紧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也即是,同样起到双重将边框14固定在背板11上的作用,进而避免边框14容易松动带来的框架松动的问题。

其中,第四弹性部件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当然,四弹性部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当边框14的横截面呈u形时,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边框14可以包括第二刚性部件和第三刚性部件。边框14通过第二刚性部件和第三刚性部件夹紧在背板11的边缘,第二刚性部件位于背板11与光学膜片12之间。换句话说,第二刚性部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第三刚性部件固定在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其中,第二刚性部件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当然,第二刚性部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第三刚性部件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当然,第三刚性部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的内壁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背板11的边缘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背板11的台阶面与框架的台阶面固定连接。

当框架的内壁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框架的台阶面朝向光学膜片12的方向,那么相应地,背板11的台阶面可以朝向远离光学膜片12的方向,之后,背板11的台阶面与框架的台阶面可以固定连接。

当框架的内壁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时,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框架的台阶面朝向远离光学膜片12的方向,那么相应地,背板11的台阶面可以朝向光学膜片12的方向,之后,背板11的台阶面与框架的台阶面可以固定连接。

当边框包裹背板和光学膜片的边缘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框架的内壁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以形成两个内环面。第一内环面与背板11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内环面是指两个内环面中远离框架的外壁的一个内环面。第二内环面与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内环面是指两个内环面中靠近所述框架的外壁的一个内环面。

其中,第一内环面可以通过双面胶与背板11的侧面固定连接,当然,第一内环面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背板11的侧面固定连接,比如,背板11的侧面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一内环面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当背板11的侧面通过螺钉与第一内环面固定连接时,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1的侧面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孔,框架的第一内环面相背的面上可以设置有沉头孔,这样,螺钉可以穿过与框架固定在背板11的螺纹孔中,螺钉的头部可以沉入沉头孔内。

另外,第二内环面可以通过双面胶与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当然,第二内环面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框架的内壁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以形成两个内环面,背板11的边缘沿厚度方向呈台阶状结构,以形成两个外环面。第一内环面与第一外环面固定连接,第一内环面是指两个内环面中远离框架的外壁的一个内环面,第一外环面是指两个外环面中靠近背板11的中心的一个外环面。第二内环面分别与第二外环面和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内环面是指两个内环面中靠近框架的外壁的一个内环面,第二外环面是指两个外环面中远离背板11的中心的一个外环面。

其中,第一内环面与第一外环面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当然,第一内环面与第一外环面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第二内环面可以通双面胶分别与第二外环面和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当然,第二内环面也可以通其他方式分别与第二外环面和光学膜片12的边缘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的限定。

另外,上述光学膜片12的面积可以等于框架的第二内环面围成的区域的面积。换句话说,光学膜片12的边沿刚好能够抵接在第二内环面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光学膜片12的侧面和第二内环面之间出现间隙,使得灰尘等异物通过该间隙进入光学膜片12和背板11之间的间隙中,进而影响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

更进一步地,光学膜片12侧面和第二内环面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光学膜片12的侧面和第二内环面之间出现间隙,进而更好地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该显示屏幕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框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两个表面中的第一表面呈锥形结构,第一表面是指与光学膜片12上远离背板11的表面位于同一侧的表面。这样,当观众在该显示屏幕的光学膜片所在的一侧正视该显示屏幕时,可以看到第一表面是呈锥形渐渐收缩至光学膜片12的侧面的,弱化了第一表面的存在感,从而形成一种“无边框”的视觉感受,提高了该显示屏幕的观影效果。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上远离背板11的表面与第一交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0.1mm-0.6mm的范围内,第一交线是指第一表面与框架的外壁之间的交线。当然,光学膜片12上远离背板11的表面与第一交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位于其他的距离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除了第一表面与框架的外壁之间会形成第一交线之外,第一表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也会形成第二交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形成的第二交线可以与光学膜片12远离背板11的表面平齐,这样,整个显示屏幕将看着更加工整。当然,第一表面与光学膜片12之间形成的第二交线也可以不与光学膜片12远离背板11的表面平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对整个显示屏幕来说,框架通常起到保护背板11和光学膜片12,增加整个显示屏幕的强度,避免显示屏幕断裂的作用。也即是,框架的强度影响着整个显示屏幕的强度。

因此,框架的强度对显示屏幕的强度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框架的强度是由框架的剪切模量和重量之比决定的,剪切模量和重量之比越大,框架的强度越高。可见,适当的减小框架的重量可以增大剪切模量和重量之比,进而增大框架的强度。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的边框14可以为中空结构。通过将框架包括的边框14设置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框架的重量,进而增大剪切模量和重量之比、增强框架的强度。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的内腔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矩形。当然,内腔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框架的台阶面上设置第一凹槽环的方式来减轻框架的重量,具体地,可以在框架的台阶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环,相对应地,可以在背板11的台阶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环匹配的凸台环,凸台环卡紧在第一凹槽环内。这样,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环的方式可以减轻框架的重量,增大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背板11的台阶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环匹配的凸台环,第一凹槽环和凸台环相互匹配,这样,还可以增大背板11与框架的接触面积,使得框架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在背板11上。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与框架的台阶面相背的框架的表面上设置第二凹槽环35,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轻框架的重量,进一步地增大框架的强度。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轻框架的重量,框架的第一内环面沿厚度方向可以设置有第一锯齿状结构3,相对应地,背板11的侧面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锯齿状结构,第一锯齿状结构3和第二锯齿状结构相互匹配。这样,同样除了可以减轻框架的重量增大框架的强度之外,还可以增大背板11与框架的接触面积,使得框架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在背板11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增大框架的强度的方式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几种可能的增大框架的强度的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其他方式增大框架的强度,也即是,只需能够增大框架的强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增大框架的强度的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的边框14包括插入部。插入部垂直固定在第二内环面上,插入部夹紧在光学膜片12和背板11之间,且能够对光学膜片12与背板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这样,当细小的灰尘进入到框架与背板11之间、框架与光学膜片12之间的微小缝隙时,在插入部的作用小并不能够继续进入到光学膜片12与背板11之间的缝隙中,因此可以避免细小的灰尘严重影响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在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大于0.1mm,当然,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插入部在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也可以为其他的数值,只需能够对光学膜片12与背板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此外,插入部的材料可以为弹性橡胶,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密封光学膜片12与背板11之间的间隙的作用。当然,插入部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幕的背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安装面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显示屏幕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嵌入式固定在安装面上。由于每个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后,背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因而显示屏幕只能在1mm范围内产生轻微晃动,或者直接稳定地贴合在安装面上,这样,避免了显示屏幕的大幅度晃动,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幕的显示效果;另外,背板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微小,因而可以减小显示屏幕侧面的可视厚度。

图8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投影设备包括投影主机3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幕1;投影主机3位于显示屏幕1上靠近光学膜片12(图中未示出)的一侧,投影主机3的出光口朝向显示屏幕1;投影主机3用于出射光束至显示屏幕1,显示屏幕1用于接收投影主机3出射的光束,进行画面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显示屏幕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背板上远离光学膜片的一侧与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因而显示屏幕只能在1mm范围内产生轻微晃动,或者直接稳定地贴合在安装面上,这样,避免了显示屏幕的大幅度晃动,也即是保证了显示屏幕的稳定性。这样,在投影主机出射光束至显示屏幕,并通过显示屏幕进行画面显示时,提高了投影设备的投影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