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8965发布日期:2019-09-06 20:0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多功能复合机(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MFP)、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使转印在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作为定影装置,存在回旋的定影带被加热装置加热,并且按压辊被按压在该定影带的外表面上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的定影带的外表面与按压辊之间是作为定影对象的记录介质通过的定影用夹持部。调色剂相对于记录介质的定影在记录介质通过定影用夹持部期间进行。

加热装置例如构成为卤素加热器等热源被收容在加热辊的内部。定影带的内侧表面与加热辊的外周表面接触。加热辊一边将热源的热向定影带传递,一边从内侧来保持定影带。

在上述那样的定影装置中需要合适地管理定影带的温度。例如,不希望定影带的温度高于所需温度,因此,靠近定影带而配置有恒温器。恒温器根据定影带附近的温度来断开和连接加热装置的热源的通电。另外,不同于上述的恒温器,靠近定影带而配置有热电堆式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上的温度,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给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部。温度控制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适宜地控制加热装置的输出。

但是,上述定影装置被配置于恒温器与温度传感器在定影带的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在恒温器的检测动作位置和由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定影带上的温度有时产生差异。定影带中的、在定影用夹持部同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和不与记录媒体接触的区域,表面温度产生差异。因此,根据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尺寸、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供给位置,产生在恒温器的检测动作位置和由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定影带上的温度不同的现象。

因此,期望得到一种与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尺寸、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供给位置无关,能够减小定影带上的由恒温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的定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减小恒温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部分的温度偏差的定影装置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具有:加热装置;定影带,其被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并且进行回旋;按压辊,其向所述定影带的外表面方向按压,并且在与所述定影带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作为定影对象的记录介质通过的定影用夹持部;恒温器,其靠近所述定影带而配置,根据所述定影带附近的温度来断开和接通所述加热装置的通电;温度传感器,其靠近所述定影带而配置,检测所述定影带的温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给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部,垫片,其与加热辊架设所述定影带,所述按压辊隔着所述定影带而被按压在所述垫片的外表面;所述恒温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同一表面侧、且所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

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打印部,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和定影装置,其对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热来使调色剂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装置;定影带,其被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并且进行回旋;按压辊,其向所述定影带的外表面方向按压,并且在与所述定影带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作为定影对象的所述记录介质通过的定影用夹持部;恒温器,其靠近所述定影带而配置,按照所述定影带附近的温度来断开和接通所述加热装置的通电;温度传感器,其靠近所述定影带而配置,检测所述定影带的温度并将检测信号输出给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控制部,垫片,其与加热辊架设所述定影带,所述按压辊隔着所述定影带而按压在所述垫片的外表面;所述恒温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于所述定影带的同一表面侧、且所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与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尺寸、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供给位置无关,能够减小定影带上的由恒温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的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是多功能复合机。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等。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扫描仪部12、控制面板13、主体部14、以及控制部100。主体部14具有供纸盒部16、打印部18、定影装置34等。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例如,控制装置100控制扫描仪部12、控制面板13、供纸盒部16、打印部18,定影装置34等的动作。

扫描仪部12读取原稿图像。控制面板13具有输入键13a和显示部13b。例如,输入键13a受理由用户进行的输入。例如,显示部13b是触摸屏式。显示部13b受理用户进行的输入,并向用户进行显示。

供纸盒部16具有盒主体16a和搓纸辊16b。盒主体16a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P。搓纸辊16b从盒主体16a取出薄片P。从盒主体16a取出的薄片P被输送路径33供给。

打印部18进行图像形成。打印部18例如进行由扫描仪部12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形成。打印部18具有中间转印带21。打印部18由支承辊40、从动辊41、以及张力辊42来支承中间转印带21。支承辊40具有驱动部(未图示)。打印部18使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m方向旋转。

打印部18具有四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分别用于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沿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并列配置。

打印部18在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的上方,具有各墨盒23Y、23M、23C、以及23K。各墨盒23Y、23M、23C、以及23K分别收容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补给用的调色剂。

以下,列举各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中的Y(黄色)的图像形成站22Y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图像形成站22M、22C、以及22K具有与图像形成站22Y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像形成站22Y具有带电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带电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被配置在沿箭头n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4的周围。

图像形成站22Y具有一次转印辊30。一次转印辊30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4相向。

图像形成站22Y在由带电充电器26使感光鼓24带电之后,由曝光扫描头27进行曝光。图像形成站22Y在感光鼓2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8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双成分的显影剂,使感光鼓2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30将形成于感光鼓24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1上。图像形成站22Y、22M、22C、以及22K通过一次转印辊30,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彩色调色剂图像将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而形成。感光体清洁器29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24上的调色剂。

打印部18具有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辊32隔着中间转印带21而与支承辊40相向。二次转印辊32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一并二次转印在薄片P上。薄片P沿输送路径33被从供纸盒部16或手动供给托盘17的搓纸轮17a供给。

打印部18具有隔着中间转印带21而与从动辊41相向的带清洁器43。带清洁器43在二次转印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

在输送路径33上设置有套准调节辊33a、定影装置34、以及排纸辊36。在输送路径33的定影装置34的下游侧设置有分支部37、以及反转输送部38。分支部37将定影后的薄片P向排纸部20或反转输送部38输送。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反转输送部38使从分支部37输送来的薄片P向套准调节辊33a的方向反转输送。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打印部18在薄片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像排纸部20排出。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于串联显影方式,显影装置28的数量也没有被限定。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4直接转印在薄片P上。

以下,对定影装置34详细地进行叙述。

图2是定影装置34的俯视图。图3是定影装置34的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定影装置34具有:定影带50,其是回旋的环形带;加热辊51,其从内侧来保持定影带50;垫片材料52;和按压辊53,其隔着定影带50而被按压在垫片材料52的外表面。

加热辊51在圆筒状的芯体51a的内部,收容有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54。卤素加热器54将热向加热辊51的外表面侧传递,并通过该热来对定影带50进行加热。被定影装置34的加热辊51加热后的部分,通过定影带50的回旋移动而向由垫片材料52支承的支承部方向移动。

在此,针对加热辊51,将配置有垫片材料52一侧称为“前侧”,将配置垫片材料52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后侧”。在加热辊51的夹着定影带50的后侧位置,配置有恒温器60、热电堆式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和一对热敏电阻62。

恒温器60根据定影带50的附近的温度来断开和接通加热辊51的卤素加热器54的通电。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是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在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检测定影带50的外表面的温度,在此,将宽度方向定义为,从图3所示的方向观察,朝向里侧的方向,从图2所示的方向观察,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宽度方向是与薄片P沿输送路径33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是在后述的定影用夹持部56中,薄片P一定通过的(接触的)位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的检测信号被输出给卤素加热器54的温度控制部66。温度控制部66控制卤素加热器54的通电电路65,以使定影带50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

热敏电阻62是与定影带50的外表面接触来检测温度的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62在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检测定影带50的外表面的温度。由热敏电阻62检测温度的定影带50的侧部区域是在后述的定影用夹持部56中,薄片P不通过(不接触)的区域。热敏电阻62的检测信号被输出给卤素加热器54的温度控制部66。温度控制部66控制卤素加热器54的通电电路65,以使定影带50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

另外,对定影带50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并不限定于卤素加热器54,例如,也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器、碳加热器等。

加热辊5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和轴承而被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未图示的框架部件上。驱动马达使加热辊51向与按压辊53的驱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但是,加热辊51以比按压辊53略慢的旋转速度被驱动。

垫片材料52由硬质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保持于未图示的支架。支架被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未图示的框架部件。垫片材料52在沿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在垫片材料52的面向按压辊53的一侧,形成具有大致沿按压辊53的外表面的圆弧面的凹部52a。定影带50架设在加热辊51和垫片材料52上。加热辊51和垫片材料52的宽度形成为比定影带50的宽度长。定影带50在垫片材料52的凹部52a,抵接于按压辊53的外周面。按压辊53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旋转操作。定影带50在垫片材料52的凹部52a上,受到按压辊53的旋转力,向与按压辊5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回旋。此时,定影带50在垫片材料52的外表面上滑动。

另外,在位于面向垫片材料52的凹部52a的位置的定影带50与按压辊5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允许薄片P通过的定影用夹持部56。通过定影用夹持部56的薄片P被垫片材料52和按压辊53夹持并被加压,并且通过被加热辊51加热后的定影带50赋予热能。形成在薄片P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该期间定影在薄片P上。

另外,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与定影带50中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相向配置,其中,恒温器60反应于定影带50附近的温度而进行动作,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检测定影带50的表面温度。即,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另外,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与定影带50的内侧或外侧的相同侧的表面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外侧表面)相向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与定影带50中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相向配置,但只要是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不是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但是,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的配置优选为,位于定影带50中的、在定影用夹持部56中,最小尺寸的薄片P通过的宽度方向区域A1(参照图2)内。图2中的符号A2是定影带50中的、在定影用夹持部56中最大尺寸的薄片P通过的宽度方向区域。

另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比加热辊51的轴心位置靠后侧且靠下方(下方是指相对于加热辊51的轴心位置更靠近薄片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朝向加热辊51的轴心方向向斜上方倾斜。与此相对,恒温器60被配置于比加热辊51的轴心位置靠后侧且上方(上方是指相对于加热辊51的轴心位置更靠近薄片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恒温器60朝向加热辊51的轴心方向向斜下方倾斜。恒温器60被配置在比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靠上方位置的位置。另外,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于靠近定影带50中的加热辊51的加热装置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恒温器60和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定影带50的同一表面侧,且配置在定影带5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定影用夹持部56中同样地与薄片P接触的定影带50上的宽度方向位置,能够进行由恒温器60进行的温度检测和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进行的温度检测。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能够减小定影带50上的由恒温器60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与定影带50的外表面侧相向配置。因此,在定影用夹持部56中,能够通过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实际上与薄片P接触的部分的温度接近的温度。

另外,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器还能够以与定影带50的内表面侧相向的方式配置在定影带50的内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定影装置的紧凑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定影带50中的、在定影用夹持部56中,最小尺寸的薄片P通过的宽度方向区域A1。因此,与薄片P的尺寸无关,能够减小定影带50上的由恒温器60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

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恒温器60和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定影带50中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则即薄片P的宽度方向上供给位置略微偏移,也能够可靠地减小定影带50上的由恒温器60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检测定影带50的中央区域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由作为非接触式的传感器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构成,因此,不会对定影带50施加不必要的阻力,不会改变定影带50的表面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作为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但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以外的方式的温度传感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恒温器60被配置在比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靠上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恒温器60比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敏感地检测到定影带50的过热状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恒温器60与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被配置在靠近定影带50中的加热辊51的加热装置的位置。因此,能够灵敏地检测定影带50上的温度变化的状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构成为定影带50与加热辊51的外表面相接触来张紧,因此,能够使定影带50的被架设部分紧凑化。因此,能够减小包括恒温器60、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的定影装置34整体的占有空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1可以为多个。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定影带50上的温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与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尺寸、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供给位置无关,能够至少减少定影带上的由恒温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部位的温度的偏差。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