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影盒及其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9720发布日期:2019-08-09 21:3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影盒及其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中的传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及其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设有一个显影盒,该显影盒能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拆卸出来,以便于用户能够对显影盒系统中的装置进行维护。

显影盒分为只包含有显影辊等显影组件或感光鼓组件的分体盒和将显影组件与感光鼓组件整合为一体的处理盒。分体盒的例子有只包含显影辊等显影组件但不包括鼓组件的显影盒,只包括感光鼓组件却不包含显影辊等组件的鼓盒等。显影盒通常包括壳体和显影辊,壳体形成有可以容纳显影剂的粉仓,粉仓的一侧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显影剂出口,在显影剂出口设有送粉辊,在送粉辊的外侧设有显影辊。送粉辊、显影辊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的两端。根据粉仓的大小及显影剂的种类,粉仓内还可能设有显影剂搅拌装置。此外,显影盒还设有调解显影辊表面显影剂厚度的调解装置等。感光鼓组件通常设置具有感光鼓的鼓单元及其它清洁感光鼓、固定显影盒的功能组件。显影盒能够可旋转地装配在鼓盒上,并通过成像设备内的一施力部件相对于鼓盒在第一位置旋转偏移至第二位置间移动,通常鼓盒与成像设备本体设计成一体,也有鼓盒设计成相对成像设备本体可拆卸安装。

现有一种显影盒,在显影盒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与成像设备内的导向槽配合的引导部,在显影辊与感光鼓的进行清洁分离的过程中,显影盒以引导部与导向槽配合的支点做偏转。现有技术中,在该显影盒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相对于壳体活动的存储介质安装部,在该存储介质安装部的一个侧面上安装有存储介质,储介质上设置有电接触面。在显影盒安装进成像设备后,成像设备上感应芯片的弹性触点会和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接触,使成像设备能够与存储介质电连接的信号感应连接。在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清洁过程中,为防止显影盒移动时造成存储介质的位置同时发生改变,以保证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与成像设备的触点始终保持电连接,现有技术中有将存储介安装部设置成可相对于壳体移动,且在电接触面上设置一个回弹机构与成像设备中的触点接触,当显影盒因为清洁分离发生移动的时候,存储介质可相对于显影盒移动以保证存储介质的位置相对成像设备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进而使成像设备仍然保持与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电连接。另外,也有采用分体的存储介质上设有与成像设备接触通过弹性导通部件来实现,即使存储介质位置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导通部件因为拥有弹性,成像设备上用于感应存储介质的弹性触点仍能根据位移变化自适应形变的接触到导通部件,因而成像设备也可以电感应到存储介质。

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上设置回弹机构的技术,其分体电接触面上的连接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采用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上设置弹性导通部件方式,其分体电接触面上的连接结构复杂,造成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存在使用过程中导通不良的情况出现。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有效提高显影盒在成像设备移动过程中保持存储介质的电接触面与成像设备电接触点始终保持电连接的显影盒及其显影盒。

解决以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中,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设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粉仓;显影辊,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存储介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一电接触面,所述电接触面面对所述成像设备的电接触点设置;第一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对所述电接触面的一侧,当所述显影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所述成像设备内的第一导向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显影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部接受所述第一导向部抵压的力使所述电接触面与成像设备上的电接触点始终保持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还设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成像设备内的导向槽相配合;

当所述显影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过程中,所述显影盒以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处的支点为主支撑点,以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配合处为副支点发生偏转,使所述电接触面与所述成像设备上的所述电接触点始终保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影盒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引导部,在所述显影盒装入所述成像设备后、所述显影盒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成像设备内与所述第二引导部配合的导向槽;

当所述显影盒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过程中,所述显影盒以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处为支点旋转,使所述第一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相抵接,使所述显影盒以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处的支点为主支撑点并以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滑动触接点为副支点偏转,使所述存储介质上的电接触面始终保持与所述成像设备上的所述电接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感光鼓彼此相接触以将静电潜像显影,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彼此相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为设在所述壳体的背对所述电接触面的一侧的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部为设在所述壳体背对所述电接触面的一侧的弹性凸块或硬质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显影盒还包括:

存储介质安装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存储介质固定安装在所述存储介质安装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介质安装部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所述电接触面位于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二侧。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中,所述处理盒包括上述的一种显影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显影盒的第一引导部设置在壳体的背对电接触面的一侧,当显影盒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过程中,第一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第一导向部相抵接并接受第一导向部向其施加的抵压的力,使显影盒发生偏转进而使存储介质上的电接触面始终保持与所述成像设备上的电接触点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可避免成像设备的电接触面与成像设备的电接触点在显影盒移动过程中出现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多个显影盒装入成像设备后的显影盒与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清洁分离前显影盒与成像设备的局部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图3的A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显影盒以及成像设备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清洁分离后显影盒与成像设备的局部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显影盒与鼓组件的装配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5所示,成像设备200内部设有多个容纳腔2,对应的每个容纳腔2当中设有电接触点201和作为施力部件的拨杆202,其中电接触点201一端设有第一螺旋弹簧203,电接触点201通过第一螺旋弹簧203与成像设备200的本体形成弹性连接,使得成像设备200的电接触点201与设置在显影盒100上的电接触面121形成弹性电接触;容纳腔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的腔室,显影盒100可拆卸的安装到成像设备200的容纳腔2中;成像设备200的容纳腔2内设有感光鼓21、清洁部件(图中未示)、推压块22、第一侧壁23、第二侧壁(未示出)以及连接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未示出)的第一顶壁24,其中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未示出)位于显影盒100装入成像设备200后显影盒100长度方向的两侧,感光鼓21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未示出)之间并位于容纳腔2的封闭端;在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未示出)上各设有一个导向槽231,导向槽231为直线状设置的敞口槽,其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未示出)上靠近导向槽231的一侧还各设置有一个摆臂232,摆臂232具有力接收部2321、转轴支撑部2322和力传递部2323,其中转轴支撑部2322便于力接收部2321与力传递部2323之间偏转驱动,在成像设备200的拨杆202发生移动时,力接收部2321与拨杆202相抵接并接收来自拨杆202的作用力,摆臂232在拨杆202的力的作用下,以转轴支撑部2322为旋转中心沿w方向转动,进而推动显影盒100向远离感光鼓21的方向移动,使得感光鼓21和设置在显影盒100上的显影辊11彼此分离,以便设置在成像设备200上的清洁机构对感光鼓21进行充分清洁;在第一侧壁23上远离导向槽231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导向部233,第一导向部233为一倾斜面并与导向槽231的引导面成一角度;第一顶壁24位于靠近成像设备200门盖204的一侧;推压块22设在第一顶壁24一侧,推压块22在靠近第一顶壁24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旋弹簧221,使得推压块22与第一顶壁24之间形成弹性连接,在显影盒100通过导向槽231装入成像设备200的容纳腔2后,推压块22用于将显影盒100压向容纳腔2的感光鼓21一端,从而限制显影盒100在成像设备200内移动。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盒100包括壳体12、存储介质13、显影辊11、送粉辊(未示出)等,其中壳体12设有容纳显影剂粉仓,壳体12包括第三侧壁121、第四侧壁122以及连接上述两个侧壁的第二顶壁123,显影辊11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并支撑在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之间,显影辊11的一部分表面暴露在壳体12外部;其中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设在壳体12长度方向的两端,在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上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引导部1211,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导部1211为一凸柱,位于第三侧壁121上和位于第四侧壁122上的凸柱1211基本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该轴线平行于显影辊11;凸柱1211从显影辊11的端部在显影盒100的长度方向上向远离显影辊11端部的方向延伸,凸柱1211可与设置在成像设备200上的导向槽231配合,并可沿导向槽231移动,当凸柱1211沿导向槽231移动时,显影盒100能够以凸柱1211为第一动支点发生转动;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还各设置有一个凸筋1223,凸筋1223分别从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在显影盒100的长度方向上向远离显影辊11端部的方向延伸,该凸筋1223可与摆臂232的力传递部2323接触、接收来自摆臂232的力传递部2323的力,从而使得显影盒100相对成像设备200发生移动。

在第三侧壁121上还设置有存储介质安装部14、第一引导部15,其中,存储介质安装部14固定设置在第三侧壁121上,存储介质安装部14具有方向相反的第一侧141和第二侧142,其中第一侧141为当显影盒100装入成像设备200后面对成像设备200的电接触点201的一侧,第二侧142为与第一侧141相背对的一侧,存储介质安装部14的第一侧141设有存储介质安装槽143,存储介质安装槽143的宽度和长度与存储介质13的宽度和长度相适配,存储介质13可稳定固定在存储介质安装槽143上;存储介质13具有电接触面131,在将存储介质13安装进存储介质安装槽143上后,电接触面131暴露在存储介质安装槽143外部,存储介质13的电接触面131在显影盒100装入成像设备200后、直接触接成像设备200的电接触点201,使得存储介质13的电接触面131与成像设备200的电接触点201弹性电接触;第一引导部可设在壳体12的背对电接触面131的一侧的任一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15为设在存储介质安装部14第二侧142的凸块,凸块15从第三侧壁121外表面向远离电接触面131的方向延伸、并在显影盒100装入成像设备200时、触接成像设备200的第一导向部233,在显影盒100在成像设备中移动时,凸块15接受第一导向部233抵压的力,使得显影盒以凸块15与第一导向部233的配合处为支点发生偏转。

第二顶壁12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突起1231,在显影盒通过导向槽221装入成像设备200后,推压块22抵压在突起1231上,进而将显影盒100压向感光鼓21一端,从而限制显影盒100在成像设备200内移动。

如图2至图5所示,上述显影盒100装入成像设备200时,显影盒100通过设置在第三侧壁121上的凸柱1211导入成像设备200的导向槽231中,并最终定位于该导向槽231的封闭端处;相应的,显影盒100的第三侧壁121上的凸柱1211也导入第四侧壁(未示出)的上导向槽(未示出)中,并定位于该导向槽(未示出)的封闭端处。在将显影盒100插入成像设备200的容纳腔2之后,存储介质13的电接触面131与成像设备200上的电接触点201弹性电连接,壳体12可相对于成像设备200关于显影辊11转动,成像设备200上的推压块22抵压在显影盒100第二顶壁123上的突起1231上,对显影盒100向着感光鼓21施压,使得显影辊11被压在感光鼓21上,同时,突起1231通过与推压块22的配合限制显影盒100向上运动,从而实现显影盒100在成像设备200容纳腔2内的定位。

下面参考图2至图6介绍显影盒100在成像设备200清洁分离过程中,显影盒100的电接触面131与成像设备200的电接触点201的稳定接触过程,图2是清洁分离前显影盒100与成像设备200的局部位置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影辊11与感光鼓21彼此接触以将静电潜像显影,本实施例中将此时显影盒100相对成像设备200抵靠触接所处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图6是清洁分离后显影盒100与成像设备200的局部位置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影辊11和感光鼓21彼此间隔开以便成像设备200对感光鼓21进行清洁,本实施例中将此时显影盒100相对成像设备200分离状态下所处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参照图2,清洁分离前,成像设备200中的拨杆202不动作,显影盒100在推压块22施压力作用下,显影辊11被压在感光鼓21上,显影辊11与感光鼓21彼此接触以将静电潜像显影,此时显影盒100相对成像设备处于第一位置。当清洁分离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装换过程中,成像设备200中的拨杆202与摆臂232的力接收部2321相抵接并推动力接收部2321,摆臂232在拨杆202力的作用下,以转轴支撑部2322处为旋转中心沿w方向转动,进而摆臂232的力传递部2313与显影盒100的凸筋1223相抵接并推动显影盒100上的凸筋1223,使得显影盒100向远离感光鼓21的方向移动;在显影盒100移动过程中,显影盒100以凸柱1211与导向槽231的配合处为支点旋转,使得凸块15与第一导向部233相抵接,凸块15接受第一导向部233抵压力,偏转的显影盒100继续以凸柱1211与引导槽231的配合处的支点为主支撑点、并以凸块15与第一导向部233的滑动触接点为副支点偏转,显影辊11相对于感光鼓21不断的远离运动,存储介质13上的电接触面131始终保持与成像设备200上的所述电接触点201稳定电连接。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实施例2的显影盒100'与实施例1中的显影盒100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设置有可拆卸的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鼓组件2',对应的感光鼓21'、第一导向部223'、导向槽231'、摆臂232'以及推压块22'等设置在鼓组件2'上,显影盒100'可通过导向槽231'与鼓组件2'组合装配成处理盒100'再安装于成像设备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例如,第一引导部不一定设置在存储介质安装部上,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对电接触面的一侧的任一位置,另外第一引导部与盒体可以分体设置,第一引导部可以是弹性凸块或硬质凸块;当然,盒体上也可以设置动力部、并以成像设备内壁为支撑点来推动盒体自身偏转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还有诸多变换,因此,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变换和修改,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