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327发布日期:2019-09-20 20:5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在“宽带中国”战略的指导下,“全光网”建设正有力向前推进,4G网络已全面深入发展,而5G网络也渐行渐近,中国正进入了信息发展的高速通道。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楼宇和物联网的应用,光纤通讯的核心干线网、局域网、接入网、机房对光缆的纤芯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大芯数光缆得到应用,以满足持续增长的信息传输量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宽带网络建设。而外径小、容纤量大、施工维护便捷且衰减损耗小的大芯数光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通信管网扩容引起的管道资源紧张,满足不断增长的高密度光纤芯数需求,极大地提高纤芯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降低光缆外径尺寸;极大地提高光缆纤芯密度;清洁环保,熔接效率高,大大降低光缆安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包括外护套、若干根光纤束单元、加强件和阻水纱;所述的光纤束单元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光纤束绞合而成;所述的光纤束由多根光纤固化而成;若干根所述的光纤束单元按照一定的结构绞合构成缆芯;所述的光纤束单元之间填充阻水纱;所述的外护套挤塑在缆芯外侧;所述的外护套内部沿光缆直径方向对称设置多个加强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若干根光纤束单元按照“1+X”的结构绞合构成缆芯,“1+X”的结构具体为1根中心光纤束单元和设置在中心光纤束单元外侧的X个外围光纤束单元;外围光纤束单元与中心光纤束单元中光纤的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X个外围光纤束单元包括自内而外依次排列的至少一层光纤束套,每层光纤束套为由多个外围光纤束单元构成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每层光纤束套中的多个外围光纤束单元结构相同,不同层次的光纤束套中外围光纤束单元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护套在挤塑时,在外护套内沿光缆直径方向对称嵌入2根或4根高模量加强件,所述的高模量加强件采用QFRP、GFRP或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纤束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光纤通过固化模具涂敷树脂后,经紫外光固化形成的圆形光纤束。

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纤采用G.652D光纤、G.657A1光纤、G.657A2光纤、G.654E光纤;光纤涂覆层直径为245μm~255μm。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束中光纤芯数为2芯~24芯。

进一步地,所述多根光纤采用全色谱着色或者着色环的全色谱着色方式进行区分;固化后的圆形光纤束表面印字标识。

进一步地,采用一定数量的填充绳取代一定数量的光纤束或光纤数单元,使光缆芯数在168芯~4152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固化成光纤束的方式替代松套管;先进行光纤束单元的绞合,再按照一定结构将光纤束单元绞合成缆。该光缆与相同结构的松套管层绞式带状光缆相比,光纤容量高,外径尺寸小。增加固化光纤芯数,可提高光缆纤芯密度;全干式结构,可使光纤接续时无需清理油膏,清洁环保,熔接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24芯光纤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68芯光纤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456芯光纤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光纤束结构的1176芯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5基于光纤束结构的3192芯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基于光纤束结构的3192芯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7基于光纤束结构的4152芯光缆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采用光纤束层绞式结构,包括外护套1、若干根光纤束单元2、加强件3和阻水纱4;多根光纤束绞合而成的光纤束单元2。若干根光纤束单元2按照一定的结构绞合构成缆芯;光纤束单元2之间填充阻水纱4,再挤塑外护套1。采用一定规格、数量的高模量加强件3,沿光缆直径方向对称放置,以满足光缆拉伸性能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束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光纤通过固化模具涂敷树脂后,经紫外光固化形成的圆形光纤束,具有柔韧性好、易剥离的特点。其中,常用光纤类型为G.652D光纤,涂覆层直径在245μm~255μm左右。如图1所示光纤束包含24芯G.652D光纤,为了方便区分,分别采用全色谱着色的12芯光纤和着色环的全色谱着色的12芯光纤,全色谱包括但不局限于蓝、橙、绿、综、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可允许本色光纤代替白色光纤。固化后光纤束外径在1.50mm~1.60mm。为了便于识别,在固化后的圆形光纤束表面进行印字标识。除了在每根光纤束进行印字识别,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色带对光纤束单元进行缠绕,可在色带上进行印字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束单元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光纤束绞合而成。如图2所示,为168芯光纤束单元,采用7根24芯光纤束7,按照“1+6”结构绞合;光纤束之间填充阻水纱4,并采用扎纱缠绕,保证缆芯结构的圆整性,绞合后光纤束单元包含光纤芯数168芯,外径4.7mm~4.8mm。

如图3所示,为456芯光纤束单元,采用19根24芯光纤束7,按照“1+6+12”结构绞合;光纤束之间填充阻水纱4,并采用扎纱缠绕,保证缆芯结构的圆整性,绞合后光纤束单元包含光纤芯数456芯,外径7.8mm~8.0mm。

缆芯是采用多根圆形光纤束单元按照一定结构绞合而成,光纤束单元2之间填充阻水纱4,并采用扎纱缠绕后进行阻水带纵包,保证缆芯结构的圆整性。外护套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可在护套内沿光缆直径方向对称嵌入一定规格、数量的高模量加强件3,以满足光缆拉伸性能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外护套1可采用低摩擦的聚乙烯护套料、低烟无卤材料、尼龙材料、氟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等,提高光缆护套的低摩擦、阻燃、耐磨损性能或柔韧性。

如图4所示,缆芯采用7根168芯光纤束单元02,按照“1+6”结构绞合而成,光纤束单元之间填充阻水纱4,并采用扎纱缠绕后进行阻水带纵包,缆芯尺寸14.5mm~15.0mm,光纤芯数1176芯。挤塑聚乙烯外护套,光缆壁厚为1.2mm~1.5mm,外径在17.0mm~18.0mm。

如图5所示,缆芯采用7根456芯光纤束单元03,按照“1+6”结构绞合而成,光纤束单元之间填充阻水纱,并采用扎纱缠绕后进行阻水带纵包,缆芯尺寸23.8mm~24.4mm,光纤芯数3192芯,光缆壁厚为2.0mm~2.5mm,外径在27.8mm~29.4mm。

如图6所示,缆芯采用19根168芯光纤束单元04,按照“1+6+12”结构绞合;光纤束单元之间填充阻水纱,并采用扎纱缠绕后进行阻水带纵包,缆芯尺寸24.0mm~24.5mm,光纤芯数3192芯,光缆壁厚为2.0mm~2.5mm,外径在28.0mm~29.5mm。

如图7所示,缆芯采用了1根456芯光纤束单元作为中心元件(中心光纤束单元21),按照“1+8+14”结构,外层绞合22根168芯光纤束单元(外围光纤束单元21);光纤束单元之间填充阻水纱,并采用扎纱缠绕后进行阻水带纵包,缆芯尺寸27.0mm~27.6mm,光纤芯数4152芯,光缆壁厚为2.5mm~3.0mm,外径在32.0mm~33.6mm。

本实用新型光纤束内的光纤可采用涂层直径在180μm~255μm的光纤,如常见的180μm和200μm的小尺寸光纤,可进一步减小光纤束尺寸。光纤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a)G.657A1、G.657A2光纤,提高光纤弯曲性能;b)G.654E光纤,提高光纤容量。

光纤束内光纤芯数包括但不局限于24芯,可以为2芯~24芯。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束单元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结构,绞合方式可采用“1+8”结构,8根光纤束围绕1根中心元件绞合成光纤束单元;或者采用“1+9+15”结构,采用24根光纤围绕1根中心元件绞合成光纤束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束单元绞合而成的缆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结构,可采用“1+9+15”结构,采用24根光纤束单元围绕1根中心元件绞合成缆芯;同时可采用相同规格的填充绳取代一定数量的光纤束或光纤数单元,使光缆芯数在168芯~4152芯。

本实用新型的缆芯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一定规格的FRP、钢丝或者套塑后的加强件取代光纤束单元中心元件或者光缆中心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在挤塑外护套时,在外护套内沿光缆直径方向对称嵌入2根或4根高模量加强件,如QFRP、GFRP、钢丝等。

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可采用半干式结构,在光纤束之间填充阻水缆膏。

光纤束结构的超大芯数光缆,在相同光纤芯数下光缆直径更小,相同管道或线槽中可以安装更多的光纤,全干式结构、布放效率高、生产安装更环保,适用于光纤通讯的核心干线网、局域网、接入网、机房等领域,能满足持续增长的信息传输量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宽带网络建设对高密度光纤芯数的需求。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