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624发布日期:2019-10-15 19: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带成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成像镜头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产品中,并且一直在被不断的改进和优化。随着成像产品向着轻薄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要求与其相匹配的成像镜头在保证成像品质的前提下减少部件数量简化工序,以降低镜头重量和生产成本。

现有的光学镜头都是以镜筒作为载体来承载各个光学组件构成的堆叠结构,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多个透镜组。由于对光学镜头的成像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在进行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中,不同透镜组之间的直径也不同,透镜组中透镜的直径变化大,导致镜头在径向尺寸较大。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组透镜组之间增加隔圈导致镜头在轴向尺寸也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不能满足全面屏手机对镜头的头部减小,头部深度增加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解决镜头体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设置于所述镜筒中的多个透镜组;

所述镜筒采用多个同轴的镜筒部分一体成型,且各所述镜筒部分分别设置有用于承靠所述透镜组的第一段差面;

所述透镜组与所述第一段差面相抵靠的透镜的支承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差面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透镜组的最后一个透镜的光学部分的半径a和该所述透镜的外形半径b之间满足:0.5<a/b<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段差面与所述镜筒的轴向相垂直设置,且其宽度c满足:0.2mm<c<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镜筒的最大口径与最小口径之差e和所述第一段差面的宽度c满足:0.02<c/e<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透镜组的内壁均为与所述镜筒轴向相平行的圆柱面和与所述镜筒轴向相垂直的第二段差面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的阶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段差面的宽度d满足:0.02mm<d<0.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相邻所述透镜组之间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多段式镜筒,并在镜筒各段的镜筒部分设置用于直接承靠透镜的第一段差面,第一段差面具有足够的宽度遮挡透镜的支撑部分,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镜头在不同透镜组之间设置隔圈的弊端,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中减少至少一个隔圈,不仅减小了镜头轴向的尺寸,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透镜组的最后一片透镜的光学部分半径和外形半径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保证了透镜整体结构的强度,而且有效减小透镜组中最后一片镜片的非光学结构部分。通过上述镜片的设置进而能够保证镜筒内部空间较小情况下容纳透镜组,使镜筒内部空间的径向变化小,尤其是对于缩小小头部镜头的镜筒的直径有利,增加了镜头沿轴向的深度。同时,通过上述设置,还有利于增加相邻两个镜筒部分之间的第一段差面的宽度,使得第一段差面具有足够的面积承靠透镜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第一段差面的宽度设置为0.2mm<c<1mm,不仅满足了对透镜的直接承靠,对透镜的支承部分实现完全遮挡,而且加工成型难度低,易于保证第一段差面的表面平整度和粗糙度,使得被承靠的透镜位置准确。另外,通过将第一段差面的宽度设置为0.2mm<c<1mm,还能够避免对镜筒结构强度的影响,若第一段差面的宽度过小则难以实现对透镜的稳定承靠,若第一段差面的宽度过大则容易导致镜筒内的结构强度变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第一段差面的宽度c与最小口径和最大口径之间的差值e满足0.02<c/e<1时,可以根据镜筒的镜筒部分的数量对第一段差面的宽度进行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满足第一段差面对透镜充分承靠,避免了在第一段差面和透镜之间添加遮光片,进而对缩小镜筒的轴向尺寸有利。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剖视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局部视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镜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1和设置于镜筒11中的多个透镜组12。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1的内部空腔为半径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增大的阶梯状空腔,透镜组12按照顺序依次在镜筒11内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1采用多个同轴的镜筒部分111一体成型,且各镜筒部分111分别设置有用于承靠透镜组12的第一段差面1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12与第一段差面112相抵靠的透镜121的支承部分1211的宽度小于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透镜组12中至少包含一片透镜121,并且每个透镜121均包括支承部分1211和光学部分121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镜筒11包括三个镜筒部分111,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镜筒部分111a、第二镜筒部分111b和第三镜筒部分111c。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透镜组12的数量与镜筒部分111的数量相同,透镜组12也具有三个且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透镜组12a、第二透镜组12b和第三透镜组12c。在第一镜筒部分111a中,第一透镜组12a具有三片透镜121,其第一片透镜121(即第一透镜121a)的支承部分1211a与第一镜筒部分111a的第一段差面112a相抵靠。第一段差面112a的宽度大于支承部分1211的宽度,从而实现对支承部分1211的稳定承靠和遮挡。在第二镜筒部分111b中,第二透镜组12b具有一片透镜121,该透镜121(即第四透镜121d)的支承部分1211d与第二镜筒部分111b的第一段差面112b相抵靠。第一段差面112b的宽度大于支承部分1211d的宽度,从而实现对支承部分1211d的承靠和遮挡。在第三镜筒部分111c中,第三透镜组12c具有一片透镜121,该透镜121(即第五透镜121e)的支承部分1211e与第三镜筒部分111c的第一段差面112c相抵靠。第一段差面112c的宽度大于支承部分1211e的宽度,从而实现对支承部分1211e的承靠和遮挡。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透镜组12之间间隔设置(即相邻两个透镜组12相互之间不接触),这样使得各透镜组12中透镜的支承部分1211的结构设计简单,避免了相邻透镜组12之间的影响,进而可以减少遮光片的使用,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透镜组12的最后一个透镜121的光学部分1212的半径a和该透镜121的外形半径b之间满足:0.5<a/b<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12a具有三片透镜121,其最后一片透镜121(即第三透镜121c)的光学部分1212c的半径为a,其外形半径为b,则0.5<a/b<1。当透镜组12中仅有一个透镜121时,该透镜也满足上述条件。例如,第二透镜组12b中的透镜121(即第四透镜121d)和第三透镜组12c中的透镜121(即第五透镜121e)。通过上述设置,将透镜组12的最后一片透镜121的光学部分半径和外形半径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保证了透镜121整体结构的强度,而且有效减小透镜组12中最后一片镜片的非光学结构部分。通过上述镜片的设置进而能够保证镜筒11内部空间较小情况下容纳透镜组12,使镜筒11内部空间的径向变化小,尤其是对于缩小小头部镜头的镜筒的直径有利,增加了镜头小头部的沿轴向深度。同时,通过上述设置,还有利于增加相邻两个镜筒部分111之间的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使得第一段差面112具有足够的面积承靠透镜组12。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段差面112与镜筒11的轴向相垂直设置,且其宽度c满足:0.2mm<c<1mm。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镜筒部分111中的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c均满足:0.2mm<c<1mm。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差面112包括第一镜筒部分111a的第一段差面112a,第二镜筒部分111b的第一段差面112b和第三镜筒部分111c的第一段差面112c。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设置为0.2mm<c<1mm,不仅满足了对透镜121的直接承靠,对透镜121的支承部分1211实现完全遮挡,而且加工成型难度低,易于保证第一段差面112的表面平整度和粗糙度,使得被承靠的透镜121位置准确。另外,通过将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设置为0.2mm<c<1mm,还能够避免对镜筒11结构强度的影响,若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过小则难以实现对透镜121的稳定承靠,若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过大则容易导致镜筒11内的结构强度变低。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镜筒11的最大口径与最小口径之差e和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c满足:0.02<c/e<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镜筒11的轴向,第一镜筒部分111a、第二镜筒部分111b和第三镜筒部分111c上的开口沿径向依次增大。因此,镜筒11相对的两端的开口则为最小口径和最大口径,并且最小口径和最大口径之间的差值为e。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c与最小口径和最大口径之间的差值e满足0.02<c/e<1时,可以根据镜筒11的镜筒部分111的数量对第一段差面112的宽度进行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满足第一段差面112对透镜121充分承靠,避免了在第一段差面112和透镜121之间添加遮光片,进而对缩小镜筒的轴向尺寸有利。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透镜组12的内壁122均为与镜筒11轴向相平行的圆柱面1221和与镜筒11轴向相垂直的第二段差面1222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的阶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圆柱面1221的宽度小于透镜121的支撑部分1211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在具有多个透镜121的透镜组12中,各透镜121之间相互稳定承靠,避免了内壁对透镜121安放位置的影响,保证了透镜组121的安装精度,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另外,在透镜组12的最后一个透镜121的位置,圆柱面1221的宽度小于透镜121的支撑部分1211可以在透镜121的侧面与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凹槽A,通过在形成的环形凹槽A中添加胶水即可实现透镜121与镜筒11的胶合。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段差面1222的宽度d满足:0.02mm<d<0.1mm。通过上述设置,不仅使得同一镜筒部分111的内部空间的径向变化小,留出足够的段差供相邻的镜筒部分11的第一段差面112支承透镜121的支承部分1211,而且能够保证了镜筒11内部空间对安装透镜121的位置留有充足的安装空间,尤其是保证了点胶位置的环形凹槽A具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透镜121与镜筒11的连接强度。另外,通过上述设置,镜筒部分111的内部空间径向变化小,还能够保证镜筒部分外部空间的径向变化小,可以增加镜筒11小头部的深度。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