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310发布日期:2019-10-19 04:0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行业的发展,灯源2'已由传统的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变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如图1所示,灯源2'的放置方式也已经由直下式变为侧入光式,由于灯源2'的变化和灯源2'放置方式的变化,为了保证显示器件画面品质的均一性和亮度,对导光结构1'的光利用率和网点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的导光结构1'为一个整体,并在导光结构1'的一表面设计多个第一网点124',导光结构1'的导光原理图如图1所示,光从LED中发射出来进入导光结构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为传导路径1和传导路径2,传导路径1为当光在导光结构内部进行几次反射后,光打到个第一网点124'上面发生散射,光由水平传播方向变为垂直方向,传导路径1是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传导途径2为光经过多次反射后损失大量的光能,传导途径2为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情况,这将大大降低光的利用率。

因此如何减少光能的损失,提成光的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主要目的是减少了光在导光结构中传导过程中光能造成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

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导光件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导光件远离所述第二导光件的一侧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网点,每个所述第一网点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光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光件的一侧为第二面,所述第二导光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光件的一侧为第三面;

所述第二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所述第三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网点,每个所述第二网点的位置与一个所述第三网点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网点的朝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网点的朝向相同,每个所述第三网点伸入一个所述第二网点内或每个所述第二网点伸入一个所述第三网点内,所述第三网点与所述第二网点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二网点均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

多个所述第三网点均为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二网点均为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

多个所述第三网点均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二网点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和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凸型网点;

多个所述第三网点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和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导光件设置凹型网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网点的位置交错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光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导光件的折射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结构的厚度小于1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反射胶带,所述第一反射胶带设置在第一导光件中远离灯源的一侧;和

第二反射胶带,所述第二反射胶带设置在第二导光件中远离灯源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如前所述的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其中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第一导光件上层叠设置有第二导光件,第一导光件远离第二导光件的一侧为第一面,第一导光件靠近第二导光件的一侧为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完全贴合,即第一导光件为导光结构的底座,第二导光件设置在第一导光件上方,灯源设置在导光结构的侧方位,光的入射方式为侧入光式,第一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网点,第一网点为远离第二导光件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从而射入到第一网点的光会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朝着远离第一网点凸起方向发生散射。

现有技术中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具有以下两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射入到第一网点上,光线在第一网点上直接发生散射;以及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发生反射,而发生多次反射的过程中会导致光在导光结构中发生损失,降低光的利用率。而本申请限定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光件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第二导光件的折射率,从而入射光射入导光结构中后,原本经过多次反射后会发生损失的光会由于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即进入第二导光件中的光线会经过折射传导到第一导光件中,折射后的光线改变了进入第一导光件中的角度,改变了光的传导路径,从而使得进入导光结构的光更容易射入第一网点上完成散射,射入到第一网点的光会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朝着远离第一网点凸起方向发生散射,减少了光在导光结构中的反射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减少了光能在导光结构中传导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射光射入导光结构的传导路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结构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结构和显示器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

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上设置有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第一导光件12远离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一面122,第一面122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网点124,每个第一网点124为朝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导光结构1,包括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上层叠设置有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远离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一面122,第一导光件12靠近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二面126,第一面122与第二面126完全贴合,即第一导光件12为导光结构1的底座,第二导光件14设置在第一导光件12上方,灯源2设置在导光结构1的侧方位,光的入射方式为侧入光式,第一面12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网点124,第一网点124为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从而射入到第一网点124的光会朝着远离第一网点124凸起方向发生散射。

现有技术中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具有以下两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射入到第一网点上,光线在接触的网点上直接发生散射;以及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在多次反射的过程中导致光能发生损失,降低光的利用率。而本申请限定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光件12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即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入射光射入导光结构1中后,原本经过多次反射后会发生损失的光会由于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即进入第二导光件14中的光线会经过折射传导到第一导光件12中,折射后的光线改变了进入第一导光件12中的角度,从而改变了光的传导路径,使得进入导光结构1的光更容易射入第一网点124上完成散射,入射光在进入导光结构1后由于传导路径的改变,使得光线在导光结构1中能够进行折射,减少了在射入第一网点124前的反射,减少了光在导光结构1中反射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减少了光在导光结构1中传导过程中造成的光能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保证了画面品质的均一性和亮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2靠近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二面126,第二导光件14靠近第一导光件12的一侧为第三面142;

第二面126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128,第三面142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网点144,每个第二网点128的位置与一个第三网点144的位置对应,第二网点128的朝向与对应的第三网点144的朝向相同,每个第三网点144伸入一个第二网点128内或每个第二网点128伸入一个第三网点144内,第三网点144与第二网点128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面126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128,第三面142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网点144,即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均在相互贴合处间隔设置多个网点,且每个第二网点128与一个第三网点144的位置对应,每个第三网点144伸入一个第二网点128内或每个第二网点128伸入一个第三网点144内,第三网点144与第二网点128相适配,即第二网点128与第三网点144的大小和位置均完全相等和对应,具有第二网点128的第一导光件12与具有第三网点144的第三导光件完全适配贴合。

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1,包括层叠设置的折射率不同的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以及在第一面122间隔设置的第一网点124,在第二面126间隔设置第二网点128,在第三面142上设置第三网点144,从而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后,如图5所示,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多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直接射入第一导光件12中的第一网点124,从而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中,光线直接射入第二网点128或第三网点144后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中经过折射和反射后,进入第一网点124、第二网点128或第三网点144中后发生散射。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结构能够通过导管结构的结构使得光线具有多种散射方式,减少光在导光结构1中传导时的损失,提高光的利用率。且第一网点124散射后的光向上射出后会与第二网点128或三网点接触,从而在第二网点128或第三网点144对散射后的光的作用下使光进一步进行扩散,增加了导光结构1的均一性。

另外,第二导光件14中远离第一导光件12一侧为第四面146,在导光结构1外,第四面146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中后,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第四面146出射,从而出射的光为第二导光件14上方的显示面板提供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网点128均为朝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多个第三网点144均为朝向靠近第一导光件12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面126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128,第三面142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128,多个第二网点128均为朝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多个第三网点144均为朝向靠近第一导光件12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第二网点128与第三网点144相适配。

导光结构1中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之间相对设置的网点均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的方向凹陷,从而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后,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多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直接射入第一导光件12中第一网点124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进入第二导光件14,光线直接射入第三网点144后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射入第四面146后发生反射,而后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射入第一网点124中完成散射;灯源2入射到第二面126,经过折射进入第二导光件14,而后经过第四面146的反射射入第三网点144中,完成散射;入射光射到第二网点128上,经过凹陷的第二网点128的反射到达第一网点124,完成散射。从而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1,通过入射光的多种散射方式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率。经过模拟测试,现有技术中导光结构1的背光亮度为5020nit,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导光结构1,背光亮度则为5500nit,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结构1与现有技术的导光结构1相比光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另外,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中后,入射光射入第一面122发生反射,再经过折射进入第二导光件14中,之后从第四面146出射;入射光射入第二面126,经过折射进入第二导光件14中,从第四面146出射;入射光射到第二网点128上,经过凹陷的第二网点128的反射到达第一面122,而后再经反射和折射进入第二导光件14中,从第四面146出射,从而为第二导光件14上方的显示面板提供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网点128均为朝向靠近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凸型网点;

多个第三网点144均为朝向远离第一导光件12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

在该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中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之间相对的网点均向靠近第二导光件14的方向凸起,从而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后,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多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直接射入第一导光件12中第一网点124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进入第一导光件12,光线直接射入第二网点128后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射入第四面146发生反射,而后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射入第一网点124中完成散射;灯源2入射到第三面142,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而后经过第一面122的反射射入第二网点128中,完成散射。从而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1,通过多种对入射光的散射方式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网点128包括朝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凹型网点和朝向靠近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凸型网点;

多个第三网点144包括朝向远离第一导光件12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和朝向靠近第一导光件12设置凹型网点。

在该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中包括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之间具有相对的网点向远离第二导光件14的方向凹陷,以及第一导光件12与第二导光件14之间相对的网点均向靠近第二导光件14的方向凸起。从而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1后,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多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直接射入第一导光件12中第一网点124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进入第二导光件14,光线直接射入第三网点144后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射入第四面146发生反射,而后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中的第一网点124中完成散射;灯源2入射到第二面126,经过折射进入第二导光件14,而后经过第四面146的反射射入第三网点144中,完成散射;入射光射到第二网点128上,经过凹陷的第二网点128的反射到达第一网点124,完成散射;入射光进入第一导光件12,光线直接射入第二网点128后直接发生散射;入射光射入第四面146发生反射,而后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中的第一网点124中完成散射;灯源2入射到第三面142,经过折射进入第一导光件12,而后经过第一面122的反射射入第二网点128中,完成散射。从而本申请提供的导光结构1,通过多种对入射光的散射方式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率。

优选地,第一导光件12中的多个凸型第二网点和多个凹型第二网点间隔设置;

第二导光件14中的多个凹型第三网点和多个凸型第三网点间隔设置。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网点124的位置与第二网点128的位置交错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网点124的位置与第二网点128或第三网点144的位置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第一网点124与第二网点128使得入射的光射入到网点上的概率增大,从而使得入射光能够更加容易地射入网点中,完成散射,进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2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2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全反射只能够从光密到光疏,从而当满足全反射条件时只能由第一导光件12向第二导光件14发生折射,从而可以减少全反射的路径,进而减少光在导光结构1中的消耗和光程,提高光的透过率。且当达到全反射的条件时,入射光从光密的第二导光件14到光疏的第一导光件12后,由于全反射的作用,光线能够全部被反射回到第二导光件14中,为第二导光件14上方的显示面板提供亮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面126为斜面,第三面142为斜面。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面126与第三面142均为斜面,第一面122与第二面126相适配,相比于水平面,斜面具有角度,入射光能够更加容易地射斜面上,而第二面126与第三面142上均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网点128和多个第三网点144,从而入射光也就更加容易射到斜面上的网点上了,从而完成散射,进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第一导光件1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二端的厚度,第二导光件14的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的厚度小于第四端的厚度,第一端与第三端对应,第二端与第四端对应,从而第一导光件12的第二面126与第二导光件14的第三面142完全贴合后,形成的导光结构1为矩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2的第一端厚度为0.5mm,第二端的厚度为0.1mm,第二导光件14的第三端的厚度为0.1mm,第四端的厚度为0.5mm,从而导光结构1的两端的厚度均为0.6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的厚度小于1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反射胶带16,第一反射胶带16设置在第一导光件12中远离灯源2一侧;和第二反射胶带18,第二反射胶带18设置在第二导光件14中远离灯源2一侧。

优选地,灯源2为LED灯源2。

在该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在远离灯源2一侧设置有反射胶带,反射胶带包括设置在第一导光件12中的第一反射胶带16和设置在第二导光件14中第二反射胶带18,从而当光线经过折射或反射到达反射胶带的位置时,能够发生反射,使得光线能够继续在导光结构1中发生反射,从而一部分光线能够在反射后进入网点,从而完成散射,提高光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作本实用新型中导光结构1的工艺如图6所示,共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注塑成型技术,通过模具1和模具2注塑形成第一导光件12,模具1和模具2上对应设置使得第一导光件12能够注塑形成第一网点124和第二网点128。

第二步,除去多余的模具2,将第一导光件12仍保留在磨具1内。

第三步,将模具3与模具1对合,以第一导光件12上表面的第二网点128做为第二导光件14的网点。

第四步,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已经完成融合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包括如前所述的导光结构1,从而该显示器件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导光结构1,包括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上层叠设置有第二导光件14,第一导光件12远离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一面122,第一导光件12靠近第二导光件14的一侧为第二面126,第一面122与第二面126完全贴合,即第一导光件12为导光结构1的底座,第二导光件14设置在第一导光件12上方,灯源2设置在导光结构1的侧方位,光的入射方式为侧入光式,第一面12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网点124,第一网点124为远离第二导光件14方向设置的凸型网点,从而射入到第一网点124的光会朝着远离第一网点124凸起方向发生散射。

现有技术中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具有以下两种入射和传导方式,入射光射入到第一网点上,光线在第一网点上直接发生散射;以及入射光进入导光结构后在发生多次反射的过程中导致光在导光结构中发生损失,降低光的利用率。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结构中第一导光件12的折射率大于或小于第二导光件14的折射率,从而入射光射入导光结构1中后,原本经过多次反射后会发生损失的光会由于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折射,即进入第二导光件14中的光线会经过折射传导到第一导光件12中,折射后的光线改变了进入第一导光件12中的角度,从而改变了光的传导路径,当光射到第一导光件12和第二导光件14的结合面时将发生折射,从而使得光更容易射到导光结构内部的第一网点、第二网点或第三网点上,使光发生散射向上传播。入射光在进入导光结构1后由于传导路径的改变,使得光线在导光结构1中能够进行折射,减少了在射入第一网点124前的反射,减少光在导光结构1中的反射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减少了光在导光结构1中传导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光的利用率,与传统的导光结构1相比光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保证了显示器件画面品质的均一性和亮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