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983发布日期:2020-03-27 13:2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成像效果的显影装置,以及采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办公场所,一般使用图像形成装置(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作为日常办公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原稿供给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由扫描单元通过曝光来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然后发送至图像形成单元使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将调色剂吸附到感光鼓上使静电潜像变成调色剂图像,再利用转印带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纸张供给装置输送的纸张上,最后由定影装置对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后排出到排纸部,至此完成原稿的转印工作。

现有的显影装置包括与感光鼓接触并输出显影剂的显影辊,和分别容纳调色剂和载体的容纳仓,在两个容纳仓内分别设置有搅拌调色剂和载体的调色剂辊和载体辊,在显影辊的一侧设置有将显影辊上多余调色剂刮入容纳仓的刮板。

显影装置的连续转印会导致机体内温度上升,尤其是低转印率下的持续转印工作方式,而高温会使调色剂软化,最后粘接在与显影辊接触的刮板上,粘接的调色剂会降低刮板与显影辊之间的距离,导致显影辊上相应位置处的调色剂层变薄或消失,从而使最终转印出的图像上出现白线或白带。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这种情况,通过控制显影装置在驱动停止前反转,来利用反向运动的调色剂将刮板背面粘附的调色剂清除掉,但这种方式对于在刮板顶端使用了磁性板的结构没有效果,依然会产生白线、白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提高成像效果的显影装置,以及采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活动安装在所述显影辊一侧且设置有磁性板的刮板,以及将所述刮板压向所述显影辊的弹性件,还包括:调节件,安装在所述刮板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隔的距离;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显影辊的端部,用于随所述显影辊的反转控制所述调节件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原稿供给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扫描单元,获取原稿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将所述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调色剂图像,包括承载由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转换后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和将所述静电潜像转换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定影装置,将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后排出至排纸托盘;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活动安装在所述显影辊一侧且设置有磁性板的刮板,以及将所述刮板压向所述显影辊的弹性件,还包括:调节件,安装在所述刮板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隔的距离;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显影辊的端部,用于随所述显影辊的反转控制所述调节件动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件增加刮板与显影辊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刮板上磁性板的感应磁力,进而减小或消除磁性板对粘附的软化显影剂的吸附力,使其能够轻易被清除掉,防止了图像上白线或白带的产生,同时还延长了显影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刮板与显影辊的间隔距离对显影剂输送量的影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安装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调节件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上方”和“下方”是指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正常放置于地面时候的上和下方向。而“左侧”、“右侧”是面向各图时的左侧和右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打印机或复印机等设备。以下的说明中以mfp为例来进行说明。

mfp100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各部件的本体11,在本体11的上部设置有输送待转印原稿的原稿供给装置12,和提供图像转印过程中各种功能控制按键的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包括由各种键构成的操作部14以及触摸板式的显示部15。

在原稿供给装置12的下部设置有扫描并读取原稿单面或双面图像信息的扫描单元16,扫描单元16通过反射镜组将光源照射的原稿上的图像信息,通过光束的形式反射至光电转换元件ccd上形成光学模拟图像信号。

在本体11内还安装有转印装置17和容纳各种尺寸介质的多个供纸盒18构成的纸张供给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提供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盒28(28y、28m、28c、28k),和根据扫描单元16的光学模拟图像信号生成调色剂图像的感光显影部,感光显影部分别由显影装置20和感光鼓22构成,其中,20y、20m、20c、20k分别表示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感光显影部;每个感光显影部中的感光鼓22上先生成静电静潜像,然后由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20使静电潜像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最后一次转印至转印带21上。在感光显影部20y、20m、20c、20k处安装有清理感光显影部上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器。

转印带21架设在驱动辊32以及从动辊33、34上,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相对配置。介质s(纸张)通过驱动辊32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时,二次转印辊35施加转印电压将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介质s(纸张)上。在转印带21的从动辊34附近设置有清理转印带21转印后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器36。

在纸张供给装置到二次转印辊35之间,设有取出供纸盒18内的介质s(纸张)的分离辊37,和将取出的纸张进行输送并防止卡纸的输送导件19,在二次转印辊35的下游设置有对介质s(纸张)上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39。在定影装置39的下游设置有将介质s(纸张)向排纸托盘41排出的传送辊40。

进一步,在定影装置39的下游还可以设置双面传送路径42。双面传送路径42使介质s(纸张)反转后向二次转印辊35方向引导,以对介质s(纸张)进行双面转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公开公开一种具体的显影装置20结构,该显影装置20包括一个壳体201,壳体201内分成容纳载体的载体腔2011和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腔2012,在载体腔2011和调色剂腔2012内分别设置有用于搅拌的载体辊202和调色剂辊203,在壳体201的出口处设置有显影辊204,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载体和调色剂混合后形成的显影剂的浓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浓度不足,则自动向调色剂腔2012中添加载体或调色剂(从调色剂盒28),调配后的显影剂通过调色剂腔2012供给显影辊204。

如图3所示,在显影辊204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刮板205,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的距离可根据待转印图像的浓度大小进行调整,刮板205在显影辊204旋转时将设定量外的显影剂刮回调色剂腔2012内。在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相对的另一侧安装有对刮板205施加弹性推力的弹性件206。

在刮板205靠近显影辊204的一端安装有磁性板2051,磁性板2051通过吸收显影辊204的磁力而具备磁性,进而吸附一定量的显影剂2052,并可在显影辊204工作时为其补充显影剂2052。该磁性板2051上的磁性随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的距离变大而逐步减小,因此,本实施方式在显影装置20上安装调节刮板205与显影辊204之间间隔距离的调节件207,同时设置控制调节件207工作的驱动装置208。调节件207与已有调整显影辊204上显影剂浓度大小的调节结构无关,因此驱动装置208仅在显影装置20反转时被激活去驱动调节件207工作。

调节件207能够克服弹性件206的弹力将刮板205调整至不受显影辊204上磁力影响的距离处,使磁性板2051上吸附或粘接的显影剂2052失去磁力吸引后,在显影辊204反转时能够被轻易的清理掉;完成反转程序后,驱动装置208再控制调节件207使刮板205复位,重新回到弹性件206的控制下。

刮板205一般是通过两端被活动固定在显影装置20的壳体201上,因此,调节件207可以分别安装在与刮板205两端安装点对应的位置处。具体的调节件207可以是在驱动装置208控制下直接将刮板205向弹性件206方向推动或拉动的结构,如,与刮板205两端固定的弹性杆(图中未示出);还可以是相应的挤压结构,如,安装在刮板205与显影辊204之间的楔形块(图中未示出),通过插入的深度来控制刮板205相对显影辊204的距离。驱动装置208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100或显影装置20的电机,其通过链条或齿轮带动调节件207工作。

图4为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的间隔距离对吸附的显影剂量的影响示意,当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的距离超过0.75mm后,显影剂输送量线性增加,然后呈二次曲线增加。这表明磁性板2051与显影辊204分离的距离使得其从显影辊204接收的磁力开始降低,对显影剂2052的吸引力降低,由此,显影剂输送量从0.75mm后急剧增加。本实施方式即根据该原理,通过调节件207调整刮板205与显影辊204的距离大于该变化点,来达到清除磁性板2051上吸附的软化后调节剂2052,其中调节件207对刮板205相对显影辊204的调节距离在0.6-1.5mm之间。

本实施方式通过调节件增加刮板与显影辊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刮板上磁性板的感应磁力,进而减小或消除磁性板对粘附的软化显影剂的吸附力,使其能够轻易被清除掉,防止了图像上白线或白带的产生,同时还延长了显影辊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调节件207可以是分别设置在刮板205和显影辊204两端处的偏心轮2071,显影辊204的两端通过轴承2041安装在壳体201上,偏心轮2071的外圆周分别与刮板205和显影辊204两端的轴承2041接触。

在显影辊204正转时,偏心轮2071以离圆心最近的位置卡在刮板205与轴承2041之间,此状态下不影响刮板205相对显影辊204的正常距离调节。如图6所示,当需要清理时,驱动装置208驱动偏心轮2071旋转至其离圆心最远的位置,将刮板205向远离显影辊204的方向推动,从而降低或消除显影辊204施加至磁性板2051上的磁力,使显影辊204在反转时能够轻易将磁性板2051上吸附的软化显影剂2052清理掉。

偏心轮2071除非对称的偏心结构外,还可以是径向截面为椭圆对称形状,显影辊204正常工作时,偏心轮2071以直径最短的两个相对面分别与刮板205和显影辊204接触,当显影辊204反转时,驱动装置208则将偏心轮2071旋转至直径最大的两个相对面与刮板205和显影辊204接触。

如图7所示,为方便控制偏心轮207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的驱动装置208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显影辊204两端且随显影辊204同步转动的同步齿轮2081,和分别与两个偏心轮2071固定连接的调节齿轮2083,以及连接同步齿轮2081和调节齿轮2083的单向齿轮2082,其中,单向齿轮2082在同步齿轮2081正转时保持空转,并不将动力传递至调节齿轮2083,仅在显影辊204反转时带动调节齿轮2083转动。

其中,显影辊204反转时的转动范围仅从偏心轮2071距离其轴心线最近的点至距离其轴心线最远的点处即可。

如图5所示,当显影辊204正转时,偏心轮2071保持不动,如图6所示,当显影辊204反转清理时,同步齿轮2081则通过单向齿轮2082带动调节齿轮2083转动,使偏心轮2071由直径最小的接触位置变成直径最大的接触位置。具体偏心轮2071的直径尺寸可根据显影辊204对磁性板2051的磁性影响范围确定。

本实施方式通过上述结构拉大清理时刮板205与显影辊204之间的距离,消除或降低显影辊204对刮板205上磁性板2051的磁性影响,使粘附的显影剂2052失去磁性吸力而能够被轻易除掉。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