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1699发布日期:2020-04-10 15: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下式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led背光源根据光源的位置分为直下式led背光源和侧入式led背光源;对于大尺寸lcd显示器,由于侧入式led背光源的光源是设置在侧面的,明亮度不足,因此一般是采用直下式led背光源。

如图6所示,一般的直下式led背光源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底板1’、led光源模块2’、反射板3’、扩散板4’、增亮膜5’和固定支架6’;其中反射板3’为平板,led光源模块2’的led灯珠2.1’穿过该反射板3’;扩散板4’为含有扩散粒子的半透明板,led光源模块2’发出的光通过扩散板4’扩散后变为均匀光,要得到比较均匀的光需要扩散板4’具有较大的厚度,会降低亮度。此外,现今的lcd显示器日益追求轻薄化,要求扩散板4’也进行轻薄化,但直接减薄扩散板4’会导致出光不均匀。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亮度较高且出光均匀的直下式背光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底板、led光源模块、反射板、扩散板、增亮膜和固定支架;所述led光源模块包括pcb板和呈矩阵排布在pcb板上表面的led灯珠,所述反射板折弯成多个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槽,各个等腰梯形槽的底部正对各列led灯珠并开设有过孔,各列led灯珠穿设在对应的过孔中,各个等腰梯形槽的侧壁的上表面为散射面;所述扩散板包括扩散板主体和覆盖在扩散板主体上下表面的扩散层,扩散板主体中不含扩散粒子,扩散层中含有扩散粒子。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等腰梯形槽中位于每个led灯珠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块倾斜的反射隔板,该两块反射隔板与等腰梯形槽的侧壁共同围成一个下小上大的反光杯。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反射隔板朝向对应led灯珠的面为光滑反射面。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扩散板主体为pc板,所述扩散层为pc层,所述扩散粒子为氧化硅;扩散层的厚度为60微米-80微米,扩散粒在扩散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4%。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凸棱。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凸棱相互错位。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led光源模块的pcb板的上下表面均覆有银层,pcb板上正对每个led灯珠的位置均开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通孔,该通孔中填充有银;所述底板为金属板,pcb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相贴合。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所述pcb板的下表面与底板之间涂有导热硅油。

所述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每个led灯珠与pcb板的上表面之间均设置有一个铜块或铅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led灯珠穿设在等腰梯形槽的过孔中,led灯珠发出的角度较小的部分光线会直接朝上传播,角度较大的部分光线会照射在等腰梯形槽的侧壁上被散射,从而使光线进入扩散板前先进行了一次匀光处理,再通过扩散板的扩散作用,出光的均匀性大大地提高,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相比,在出光均匀性相同的情况下可采用更薄的扩散板;而采用更薄的扩散板又可提高亮度,此外,扩散板只有上下表面的扩散层中设置有扩散粒子,在同样的扩散效果下含有的扩散粒子含量更少,可进一步提高亮度。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相比,该背光源结构的亮度更高、出光均匀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一种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另一种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中,led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方便描述,本文中,上是指使用时正面朝向用户的方向,即图1中的上侧,下与上反向。

见图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亮度匀光背光源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底板1、led光源模块2、反射板3、扩散板4、增亮膜5和固定支架6;

所述led光源模块2包括pcb板2.1和呈矩阵排布在pcb板上表面的led灯珠2.2,所述反射板3折弯成多个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槽3.1,各个等腰梯形槽的底部正对各列led灯珠并开设有过孔3.2,各列led灯珠2.2穿设在对应的过孔3.2中,各个等腰梯形槽3.1的侧壁的上表面为散射面(该表面均布有凸点、凸纹、凹点或凹纹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图1、2所示;

所述扩散板4包括扩散板主体4.1和覆盖在扩散板主体上下表面的扩散层4.2,扩散板主体中不含扩散粒子,扩散层中含有扩散粒子,如图4所示。

该背光源结构中,由于led灯珠2.2穿设在等腰梯形槽的过孔3.2中,led灯珠发出的角度较小的部分光线会直接朝上传播,角度较大的部分光线会照射在等腰梯形槽的侧壁(散射面)上被散射,从而使光线进入扩散板4前先进行了一次匀光处理,再通过扩散板4的扩散作用,出光的均匀性大大地提高,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相比,在出光均匀性相同的情况下可采用更薄的扩散板;而采用更薄的扩散板又可提高亮度,此外,扩散板4只有上下表面的扩散层4.2中设置有扩散粒子,在同样的扩散效果下含有的扩散粒子含量更少,可进一步提高亮度。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相比,该背光源结构的亮度更高、出光均匀性更好。

其中,所述增亮膜5可以是微棱镜膜、多功能增亮膜、微透镜增亮膜或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为现有技术,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得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见图3,所述反射板3的等腰梯形槽3.1中位于每个led灯珠2.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块倾斜的反射隔板3.3,该两块反射隔板3.3与等腰梯形槽3.1的侧壁共同围成一个下小上大的反光杯3.4。通过反光杯3.4可把led灯珠2.2沿周向发出的所有光线均进行反射,从而提高亮度。

较优的,所述反射隔板3.3朝向对应led灯珠2.2的面为光滑反射面。通过反射隔板3.3反射的光线的减弱程度较小,与等腰梯形槽3.1的侧壁共同作用下,不但可对光线进行有效散射,且能够使明亮度较高。

为了使散射效果和明亮度的综合效果较优,所述反射隔板3.3和等腰梯形槽3.1的侧壁与pcb板2.1的夹角范围为30°-60°,优选为45°。

本实施例中,见图4,所述扩散板主体4.1为pc板(即聚碳酸酯树脂板),所述扩散层4.2为pc层,所述扩散粒子为氧化硅;扩散层4.2的厚度为60微米-80微米,扩散粒在扩散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4%。该扩散板4的扩散效果较优,最优地,扩散层4.2的厚度为68微米,扩散粒在扩散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4%。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等腰梯形状的凸棱4.3(即凸棱4.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光线穿过凸棱4.3时,部分光线会从凸棱4.3的平面直接穿过,部分光线会被凸棱4.3的斜面折射,从而可大大地提高出射光的均匀性;而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凸棱4.3使光线经过两次散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均匀性。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相比,在出光均匀性相同的情况下可进一步采用更薄的扩散板。

优选的,所述扩散板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凸棱4.3相互错位,如图4所示,可进一步提高出射光的均匀性。

为了提高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明亮度,一般可通过增加led灯珠的分布密度来实现,但是随着分布密度的提高,背光源的散热问题会变得凸出,散热速度不足会限制分布密度的提高。

见图5,为了提高散热速度,可在所述led光源模块2的pcb板2.1的上下表面均覆银层2.3,并在pcb板2.1上正对每个led灯珠2.2的位置均开设贯通上下表面的通孔2.1a,在该通孔2.1a中填充银;所述底板1可为金属板,pcb板2.1的下表面与底板1相贴合。led灯珠2.2产生的热量可依次通过上层的银层2.3、通孔2.1a中的银、下层的银层2.3直接传递到底板1,并由金属的底板1对外进行散热,可大大地提高散热速度。

为了提高下层的银层2.3与底板1之间的热传递速度,可在所述pcb板2.1的下表面与底板之间涂导热硅油(即在下层的银层2.3与底板1之间涂导热硅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见图5,每个led灯珠2.2与pcb板2.1的上表面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热沉块2.4,该热沉块2.4可为铜块、铅块或其他密度和比热容较大的金属块。热沉块可吸收大量热量,降低升温速度,可改善背光源结构的发热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