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体积大,并且耗电多,已经被市场淘汰。而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两个部分,通过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使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加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通常由背板、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组成,由下至上,背板上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但是导光板组装后并没有进行固定,并且导光板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因此导光板与背板侧板之间会预留有间隙,导致液晶显示装置在振动时导光板会与背板直接碰撞产生异音,甚至造成导光板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模组在振动时,导光板直接与背板碰撞并产生异音的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板和围设在所述背板底板上的多个背板侧板,至少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对应的一所述背板侧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光板的第一侧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缓冲结构,且部分所述缓冲结构伸出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背板侧板围成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侧板上开设有两个所述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位于该背板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一侧、第二侧及第三侧对应的三个所述背板侧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为弹性块。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背板侧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所述通孔的封口件,所述通孔和所述封口件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件包括单面胶,所述单面胶粘贴于对应的所述背板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对应于所述背板侧板上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的一侧向上翻折形成反射挡片,所述反射挡片位于对应的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缓冲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背板底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反射挡片的顶端所在的高度低于所述安装槽的顶侧所在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两端均向外凸设有凸耳,所述凸耳抵接于所述背光模组内的灯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侧板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缓冲结构,且部分缓冲结构伸出安装槽外位于背板侧板围成的腔体内,缓冲结构不仅能够在导光板受到振动时对导光板进行缓冲,避免导光板直接撞击背板侧板而产生异音,对导光板进行保护,而且缓冲结构伸出安装槽的部分占用的也只是预留的用于供导光板膨胀的空间,因此不会影响到导光板的尺寸,从而避免该背光模组的漏光程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背光模组,能够避免导光板在受到振动时直接撞击背板侧板产生异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
10、背光模组;20、显示面板;
1、背板;11、背板底板;12、背板侧板;121、安装槽;2、反射片;21、反射挡片;3、导光板;31、凸耳;4、光学膜片组;41、下扩散片;42、下棱镜片;43、上棱镜片;44、上扩散片;5、缓冲结构;6、封口件;7、灯条;71、电路板;72、灯珠;8、胶框;81、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其中,显示面板20设置在背光模组10上方,背光模组10提供的光打到显示面板20上实现图像在显示面板20的显示。
具体而言,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灯条7、反射片2、导光板3、光学膜片组4以及作为支撑组件的胶框8。其中,背板1包括背板底板11和围设在背板底板11上的多个背板侧板12,胶框8环绕背板侧板12设置,其上设置有支撑部81,显示面板20设置在胶框8的支撑部81上,胶框8的支撑部81在背板底板11的上方,且与背板底板11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灯条7包括电连接的电路板71和灯珠72,灯珠72设置在容纳空间中,通过胶框8的支撑部81的遮挡作用,防止灯珠72发出的光未经过显示面板20便从显示装置漏出,使显示装置有较好的显示亮度以及色彩鲜艳度。此外,在容纳空间中,由背板底板11朝显示面板2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反射片2、导光板3以及光学膜片组4,光学膜片组4由背板底板11朝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扩散片41、下棱镜片42、上棱镜片43以及上扩散片44,灯珠72位于导光板3的入光侧,从灯珠72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3的导向以及反射片2的反射,依次经过下扩散片41、下棱镜片42、上棱镜片43以及上扩散片44,从显示面板20的正面打出。
传统的背光模组10中在组装后,并未对导光板3进行固定,并且导光板3在受热后会发生膨胀,因此导光板3与背板侧板12之间预留有间隙,导致在背光模组10振动时,导光板3会直接与背板侧板12产生碰撞而产生异音,并且容易损坏导光板3。
为了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为了便于描述,将与导光板3的入光侧相对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连接于导光板3的入光侧和第一侧之间的另外两侧分别定义为第二侧和第三侧,第二侧和第三侧相对。如图1所示,与导光板3的第一侧对应的背板侧板12上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内设置有缓冲结构5,且部分缓冲结5构伸出安装槽121位于背板侧板12围成的腔体内。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5为弹性块,弹性块可由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对应的两个背板侧板12上也可开设有上述安装槽121,安装槽121内设置有上述缓冲结构5。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5与导光板3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一预设间隙为导光板3的自由膨胀提供一部分空间。沿安装槽121的槽深方向,缓冲结构5伸出安装槽121外的长度与第一预设间隙之和等于导光板3的最大膨胀量。以缓冲结构5为弹性块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弹性块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当弹性块直接设置在导光板3和背板侧板12之间时,当导光板3达到最大膨胀量时,弹性块的厚度为h;当将弹性块设置在安装槽121内,且部分弹性块伸出安装槽121外,当导光板3达到最大膨胀量时,弹性块可完全或部分回缩到安装槽121内,导光板3此时可直接抵在背板侧板12上,相比于弹性块直接设置在导光板3和背板侧板12之间的情况,将弹性块设置在安装槽121内,且部分弹性块伸出安装槽121的设计方式能够使得导光板3的尺寸增加h,h小于等于h。
因此,通过在背板侧板12上开设安装槽121,缓冲结构5设置在安装槽121内,部分缓冲结构5伸出安装槽121位于背板侧板12围成的腔体内,不仅能够对导光板3的振动进行缓冲,避免导光板3直接撞击背板侧板12,同时缓冲结构5不会影响到导光板3的尺寸,从而避免该背光模组10的漏光程度增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5与安装槽121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第二预设间隙为缓冲结构5在受到导光板3的挤压时向安装槽121内移动提供空间,具体地,第一预设间隙为0.1mm,第二预设间隙为0.2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间隙和第二预设间隙的大小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但是需保证第一预设间隙小于缓冲结构5伸出安装槽121外的长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背板侧板12与缓冲结构5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该背板侧板12背离导光板3的一侧设置有封堵通孔的封口件6,通孔和封口件6之间形成上述安装槽121,但是本实施例对安装槽121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为背板侧板12上开设有盲孔,盲孔的内部空间形成上述安装槽12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封口件6为单面胶,单面胶粘贴在该背板侧板12上。通过采用通孔和单面胶封堵通孔的方式,单面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缓冲结构5可在一定范围内向外挤压单面胶,因此可以适当的降低对弹性块的弹性系数的要求,选材范围更广,并且单面胶将通孔封住,也避免了从通孔向外漏光。
为了避免导光板3在受到振动时发生倾斜而撞击背板侧板12,在本实施例中,与导光板3的第一侧对应的背板侧板12上开设有两个上述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背板侧板12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设置两个安装槽121,能够在导光板3受到振动时对导光板3的两端进行缓冲,使得导光板3不会发生倾斜,从而避免导光板3与背板侧板12撞击产生异音。
此外,为了使得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显示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2对应于背板侧板12上设置有缓冲结构5的一侧向上翻折形成反射挡片21,具体地,反射片2与导光板3的第一侧对应的一侧向上翻折形成反射挡片21,导光板3位于三个反射挡片21围成的空间内。通过反射挡片21,能够将导光板3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漏出的光再次反射到导光板3内,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或第三侧也设置有缓冲结构5时,反射片2与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或第三侧对应的侧边也向上翻折形成反射挡片21,反射挡片21位于对应的导光板3和缓冲结构5之间。
当然,为了避免反射挡片21对导光板3的膨胀产生阻挡,在本实施例中,在背板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反射挡片21的顶端所在高度低于安装槽121所在的高度,也就是说,当导光板3进行膨胀时,反射挡片21能够压缩缓冲结构5而进入安装槽121内,从而避免对导光板3的膨胀产生影响。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图。如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10的灯条7设置于与导光板3的入光侧对应的背板侧板12上,导光板3在入光侧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形成凸耳31,凸耳31抵接在电路板71上,也就是说灯珠72均位于两个凸耳31之间,实现在导光板3的入光侧对导光板3进行限位。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通过在至少与导光板3的第一侧对应的背板侧板12上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内设置有缓冲结构5,且部分缓冲结构5伸出安装槽121外位于背板侧板12围成的腔体内,缓冲结构5不仅能够对导光板3的振动进行缓冲,避免导光板3直接撞击背板侧板12产生异音,对导光板3进行保护,而且缓冲结构5伸出安装槽121的部分占用的也只是预留的用于供导光板3膨胀的空间,因此不会影响到导光板3的尺寸,从而避免该背光模组10的漏光程度增加。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背光模组10,能够避免导光板3在受到振动时直接撞击背板侧板12产生异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与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对应的背板侧板12上也均开设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内设置有缓冲结构5。
通过在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也设置缓冲结构5,与导光板3的第一侧的缓冲结构5及导光板3的凸耳31相配合,对在导光板3的四个侧面对导光板3进行缓冲限位,避免导光板3振动时与背板侧板12直接撞击产生异音,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增加导光板3的尺寸,降低漏光程度。此时,反射片2与导光板3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对应的侧边也向上翻折形成反射挡片21,反射挡片21位于对应的导光板3和缓冲结构5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背光模组1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背光模组10,能够避免导光板3在受到振动时直接撞击背板侧板12产生异音。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