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9499发布日期:2020-11-20 09:4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是一种可以输出图像或感触信息的设备,包括电视机、显示器及广告机等。显示模组作为显示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包含:模组背板、导光板(lightguideplate,lgp)、光学膜片和灯条等,导光板、光学膜片和显示面板依次叠放在背板上,导光板的正面为出光面,灯条发出的线性光线通过导光板内部全反射后于导光板的出光面形成面光源,并通过光学膜片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投射在显示面板上,以达到显示目的。

近几年,在显示器行业中,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背光模组使位于屏幕正后方的光源向液晶面板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位于屏幕边缘处,使屏幕侧边的光源引向液晶面板,并向显示器面板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侧入式产品外观上更加超薄,占比也越来越大。侧入式导光板制作成本较高,如何降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成本,使其大规模普及,是当前比较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第一灯条,所述第一灯条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灯条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板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有上述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第一灯条,所述第一灯条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灯条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板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如此,第一导光板的侧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为第一导光板提高光源的第一灯条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导光板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对应,使得第一灯条提供的光能够摄入第一导光板的同时,降低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减少导光板所需的材料,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可选结构示意图;

部分附图标记说明:100,背光模组;101,第一导光板;1011,第一侧面;1012,第一下表面;1013,第一夹角;1014,第一上表面;1015,第一相对面;1016,第二夹角;102,第一灯条;103,第二导光板;1031,第二下表面;1032,第二侧面;1033,第二相对面;1034,第三夹角;1035,第三侧面;104,第二灯条;105,第三灯条;106,反射片;107,背板;1071,支架侧;1072,第一表面;1073,第二表面;1074,第四夹角;108,光学膜片;109,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包括: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一灯条102,第一导光板101的侧面为第一侧面1011,第一导光板101的下表面为第一下表面1012,第一侧面1011与第一下表面1012的夹角为第一夹角1013,第一夹角1013为锐角;第一灯条102位于第一导光板101的侧部并与第一侧面1011相对设置,第一灯条102靠近第一上表面1014的一端向第一导光板101倾斜,且倾斜的角度1021与第一夹角1013的角度相同,第一上表面1014为第一导光板101的上表面。

这里,如图1所示,对应第一导光板101的第一侧面1011设置有第一灯条102,第一灯条上可设置灯源,其中,灯源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灯。

第一灯条102可设置有多个led灯,使得第一侧面1011为第一导光板101的入光面。倾斜的角度1021和第一夹角1013的角度相同,使得第一灯条的光线垂直入射到第一导光板的入光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第一灯条作为第一导光板的入射光源通过入射面将光线射入第一导光板,入射至第一导光板的光线经过第一导光板的全反射从作为出光面的第一上表面射出,从而形成面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的入光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相对于入射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的情况,在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相同情况下,入射面的面积更大,从而提高入射光的量,在要求的背光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减小灯条的功率;在入射面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导光板的厚度更小,从而节省第一导光板所需的材料且整机的厚度可以更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光板101的第一侧面1011的相对面为第一相对面1015,第一相对面1015与第一导光板101的下表面即第一下表面1012的夹角为第二夹角1016,第二夹角1016为直角或钝角。

在图2中,第二夹角1016为直角,第一导光板为入射面倾斜的平板。

在图3中,第二夹角1016为钝角。第一导光板为入射面倾斜的楔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导光板可为平板,也可为楔形板。

在图2至图3所示的第一导光板中,第一相对面与第一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如图7所示,第一相对面与第一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

第二导光板103,第二导光板103叠放于第一导光板101上,第二导光板的下表面为第二下表面1031,第二下表面1031与第一上表面1014平行;第二导光板103的与第一侧面1011对应的侧面为第二侧面1032,第二侧面1032与第一侧面1011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4所示,在图2所示的第一导光板上叠放有第二导光板。如图5所示,在图3所示的第一导光板上叠放有第二导光板。在图4至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中,以第二导光板为平板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图6至图7所示的背光模组中,以第二导光板为楔形板进行示例性说明。

当背光模组中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为双层导光板堆叠而成。这里,第二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平行,使得第二导光板叠放于第一导光板上时,第二下表面与第一上表面之间不存在空隙,从第一上表面射出的光线能够沿着在第一导光板中的传播方向在第二导光板中继续传播,从第二导光板的出光面即第二导光板的上表面射出。

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导光板103的第二侧面1032的相对面为第二相对面1033,第二相对面1033与第二下表面1031的夹角为第三夹角1034,第三夹角1034为直角或钝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可包括两个导光板,且两个导光板可叠放,且可以为平板叠放在平板上、平板叠放在楔形板上或楔形板叠放在楔形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灯条104。第二灯条104位于第二导光板103的侧部并与第二侧面1032相对设置,且第二灯条104与第一灯条102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图4至图7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第二侧面1032为第二导光板的入光面。此时,作为第一导光板的光源的第一灯条与作为第二导光板的光源的第二灯条位于背光模组中的同一侧边上,构成双排灯条,能够基于两个光源来控制背光模组的背光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a和8b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三灯条105。第三灯条105位于第二导光板103的侧部并与第三侧面1035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035与第二侧面1032垂直。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二导光板103叠放在一起,第一侧面1011和第二侧面1032位于同一平面。第三侧面为第二导光板103的与第二侧面垂直的侧面。

这里,可将图7所示的第三灯条所在的位置称为背光模组的地侧端,将图8所示的第三灯条所在的位置称为背光模组的天侧端。在实际应用中,可在地侧端设置第三灯条,可在天侧端设置第三灯条,也可在地侧端和天侧端同时设置第三灯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灯条和第三灯条作为双层导光板的光源。这里,第一灯条为第一导光板的光源,第三灯条为第二导光板的光源,即通过控制第一灯条中的led灯控制入射到第一导光板的光线,通过控制第三灯条中的led灯控制入射到第二导光板中的光线。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中可设置将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进行分区的网点,并对应第一导光板网点所在的行设置第一灯条中的led灯,对应第二导光板中的网点所在的列设置第三灯条中的led灯,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背光的分区控制。其中,分区的数量为行数与列数的乘积。

在一示例中,第一导光板对应的第一灯条设置有4个led灯,则背光模组在横向划分为4个通道,第二导光板对应的第三灯条设置有12个led灯,则背光模组在纵向划分为12个通道,如图9所示,此时,将背光模组划分为48个分区。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一分区,可通过调节相应的行和列所在的led灯的电流的占空比来控制该分区的背光的亮度。如图9所示,当调节第一灯条的第3个led的电流的占空比和第三灯条的第6个led的电流的占空比,能够调节第3行第6列的分区的背光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灯条102的发光区域沿第一导光板101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第一侧面1011的高度;第三灯条105的发光区域沿第二导光板102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第三侧面1035的高度。

这里,第一灯条作为双层导光板的第一侧面所在的侧面提供光源,且第一灯条仅作为第一导光板的光源,第一灯条的管线不会射入第二导光板,第三灯条作为双层导光板的第三侧面所在的侧面提供光源,且第三灯条仅作为第二导光板的光源,第三灯条的管线不会射入第一导光板。此时,第一导光板的光源和第二导光板的光源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在对背光模组的各个分区的背光强度进行控制时,能够对各分区的背光强度进行精确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106;反射片106位于第一导光板101的相对于第二导光板103的一侧,且反射片106与第一下表面1012平行。

这里,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分别位于第一导光板的两侧。反射片能够将射入第一导光板且从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第一导光板。在一示例中,背光模组的光路图如图12所示,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的光线射入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基于光源发出的光线向四周发射,因此,部分光线的从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射出,此时,发射片能够对从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将这部分光线发射入第一导光板,从而保证背光模组的漏光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107;

第一灯条101位于背板107的支架侧1071,支架侧1071远离所述第一灯条101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072,支架侧1071对应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上表面的表面为第二表面1073;第一表面1072与第二表面1073的夹角为第四夹角1074,第四夹角1074为直角或为与第一夹角1013之和为180°的钝角。

如图13所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为直角。如14所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为和第一夹角的角度之和为180°的钝角。

在一示例中,第一夹角为60°,则第四夹角为120°,在又一示例中,第一夹角为30°,则第四夹角为1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可为单排灯条,也可为双排灯条。在单排灯条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相互垂直的灯条分别控制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所射出的光线的强度,从而实现背光的分区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5所示,在出光面的上方设置有光学膜片108,从而将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均匀处理,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投射在显示面板上,以达到显示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图1至图15所示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中,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下表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第一灯条,所述第一灯条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灯条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的一端向所述导光板倾斜,且倾斜的角度与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如此,第一导光板的侧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为第一导光板提高光源的第一灯条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导光板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对应,使得第一灯条提供的光能够摄入第一导光板的同时,降低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减少导光板所需的材料,降低背光模组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