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7971发布日期:2020-07-29 02:0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将最新的it技术、近眼显示技术与传统眼镜的功能相结合,以其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功能丰富等优点已日渐流行。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是未来主要的智能穿戴形。当下有两种形态的ar眼镜,一体式ar眼镜与分体式ar眼镜。

在满足舒适佩戴的前提下,又要满足各种应用场景,这样对眼镜的设计、眼镜重量的控制、眼镜与各智能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一体式眼镜设计单一,重量重。分体式眼镜与各个智能终端、游戏机之间的兼容性不足,无法兼顾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佩戴舒适性和体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用于解决重量过重、兼容性差、不能内视化的问题。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包括分别与第一镜腿和第二镜腿铰接的眼镜框体,所述眼镜框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偏光太阳镜片的眼镜外框,所述眼镜框体上还设有位于视频显示装置上方的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所述视频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光学透镜组;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和视频显示装置通过保持架固定在眼镜框体上;

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接收到音、视频信号后,将视频信号通过光学透镜组放大、放远后展示在显示屏上,同时将音频信号传输到设置到第一镜腿和第二镜腿上的音频喇叭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腿上设有数据线孔,数据线从数据线孔穿过镜腿上盖中的数据线槽并与视频显示电路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腿包括镜腿上盖和镜腿下盖,音频喇叭安装在开设在镜腿下盖的音腔中,音腔旁侧设有蓝牙模块卡槽中,其中设有一端连接音频喇叭的蓝牙模块,蓝牙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排线穿过数据线孔与视频显示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眼镜框体的一端开有音频线孔,用于音频排线的通过;另一端开有数据线孔,用于数据线与音频线的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盖,所述显示屏盖分别设有显示屏和透镜组,所述显示屏位于透镜组的正上方且与其中一个透镜的夹角呈45°,用于将显示屏的画面通过透镜组放大、放远。

进一步地,所述眼镜框体的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电路模块卡槽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所述第一电路模块卡槽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之间设有电路模块托台,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电路模块卡槽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内,且中间部位和电路模块托台相接触;经第一电路模块卡槽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的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眼镜框体上还对称设有显示装置内托台与显示装置外托台,视频显示装置安装在显示装置内托台与显示装置外托台上,并通过连接滑槽、连接圆台将视频显示装置与和眼镜框体相固定;

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和视频显示装置左右固定在眼镜框体上后,并通过保持架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和视频显示装置与眼镜框体前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眼镜外框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头,所述眼镜框体上设有与所述卡头相匹配的卡口,所述眼镜外框和眼镜框体通过卡头和卡口完成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头包括小卡口、外卡头、内卡头分别与眼镜框体上的内卡口、小卡头、外卡口连接,实现眼镜外框与眼镜框体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上上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限制所述视频显示装置在眼镜框体中的前后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品采取分体式设计,将产品的重量向信号连接装置转移,有效减轻了眼镜主体的重量;且本实用新型将手机、switch、xbox等装备的显示画面传输至近眼端,使得人眼可以内视化该显示画面,使得观看更加便捷,解决了必须通过手持才能观看画面的问题;而且眼镜主体多处采取卡扣连接,减少了螺丝钉的使用,提升了眼镜主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眼镜主体的重量,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丰富了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眼镜腿的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眼镜框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眼镜外框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中:11-眼第一镜腿;12-眼第二镜腿;13-眼镜框体;14-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5-视频显示装置;16-眼镜外框;17-保持架;18-太阳镜片;1101-镜腿上盖;1102-蓝牙模块;1103-镜腿铰链;1104-蓝牙模块卡槽;1105-音腔;1106-第一数据线孔;1107-镜腿下盖;1108-音频喇叭;1109-硅胶套;1301-音频线孔;1302-第一电路模块槽;1303-音频线槽;1304-第二电路模块槽;1305-电路模块托台;1306-第二数据线孔;1307-小卡头;1308-显示装置外托台;1309-显示装置内托台;1310内卡口;1311-连接滑槽;1312-螺纹孔;1313外卡口;1314-鼻托;1315-眼镜框体铰链;1501-显示屏与排线;1502-显示屏盖;1503-连接圆台;1504-透镜组;1601-小外卡口;1602-散热孔;1603-外卡头;1604-内卡头;1701-外螺纹孔;1702-公差槽;1703-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7,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包括分别与第一镜腿11和第二镜腿12铰接的眼镜框体13,眼镜框体13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偏光太阳镜片18的眼镜外框16,眼镜框体13上还设有位于视频显示装置15上方的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和视频显示装置15通过保持架17固定在眼镜框体13上;

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接收到音、视频信号后,将视频信号通过光学透镜组放大、放远后展示在显示屏上,同时将音频信号传输到设置到第一镜腿11和第二镜腿12上的音频喇叭1108上。

本实用新型产品采取分体式设计,将产品的重量向信号连接装置转移,有效减轻了眼镜主体的重量;且本实用新型将手机、switch、xbox等装备的显示画面传输至近眼端,使得人眼可以内视化该显示画面,使得观看更加便捷,解决了必须通过手持才能观看画面的问题;而且眼镜主体多处采取卡扣连接,减少了螺丝钉的使用,提升了眼镜主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眼镜主体的重量,使得用户佩戴更加舒适,丰富了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镜腿11上设有第一数据线孔1106,数据线204从第一数据线孔1106穿过镜腿上盖1101中的数据线槽并与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相连接。为了便于在镜腿上走线,提升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在第一镜腿11上设置第一数据线孔1106,便于数据线204的穿设。

第一镜腿11包括镜腿上盖1101和镜腿下盖1107,音频喇叭1108安装在开设在镜腿下盖1107的音腔1105中,音腔1105旁侧设有蓝牙模块卡槽中1104,其中设有一端连接音频喇叭1108的蓝牙模块1102,蓝牙模块1102的另一端通过排线穿过第二数据线孔1306与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连接。通过蓝牙模块1102的设置,可以解决本实用新型通过有线和无线连接的问题,且镜腿采用简单的扣合方式,提升了稳定性。

眼镜框体13的一端开有音频线孔1301,用于音频排线的通过;另一端开有第二数据线孔1306,用于数据线与音频线的通过,该音频线孔1301的设置,便于提升该眼镜的美观性。

视频显示装置15包括显示屏盖1502,显示屏盖1502分别设有显示屏1501和透镜组1504,显示屏1501位于透镜组1504的正上方且与其中一个透镜呈45°,用于将显示屏1501的画面通过透镜组1504放大、放远。

眼镜框体13的内壁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电路模块卡槽1302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1304,第一电路模块卡槽1302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1304之间设有电路模块托台1305,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的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一电路模块卡槽1302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1304内,且中间部位和电路模块托台1305相接触;经第一电路模块卡槽1302和第二电路模块卡槽1304的将音、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固定;

眼镜框体13上还对称设有显示装置内托台1309与显示装置外托台1308,视频显示装置15安装在显示装置内托台1309与显示装置外托台1308上,并通过连接滑槽1311、连接圆台1503将视频显示装置15与和眼镜框体13相固定;

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和视频显示装置15左右固定在眼镜框体13上后,并通过保持架17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和视频显示装置15与眼镜框体13前后固定。该眼镜通过一个保持架17就实现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和视频显示装置15与眼镜框体13前后固定,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通过多个外固定才能实现固定的问题,减少了眼镜本体的重量。

眼镜外框16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头,眼镜框体13上设有与卡头相匹配的卡口,眼镜外框16和眼镜框体13通过卡头和卡口完成固定。

卡头包括小卡口1601、外卡头1603、内卡头1604分别与眼镜框体13上的内卡口1310、小卡头1307、1313外卡口连接,实现眼镜外框16与眼镜框体13的连接,通过卡头卡口连接避免了需要通过其他专用装置才能固定的问题,减少了眼镜本体的重量。

保持架上17上设有限位台1703,限位台1703用于限制视频显示装置15在眼镜框体13中的前后位置,通过双重固定,提升了固定在眼镜框体13上装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1-7,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是: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包含第一镜腿11、第二镜腿12、眼镜框体13、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视频显示装置15、眼镜外框16、保持架17、太阳镜片18。

偏光太阳镜片18安装于眼镜外框16上,视频显示装置15安装于眼镜框体13,并位于太阳眼镜18后侧。视频显示装置15包括两块si-oled显示屏,尺寸为0.39英寸,以及包括用于放大、放远显示屏画面的光学透镜组。眼镜采取少螺丝的卡接连接方式,通过保持架17将视频显示装置15、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有效的固定在眼镜框体上,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在视频显示装置15的上侧,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与视频显示装置15共同安置在眼镜框体上。

手机、电脑、swtich、xbox、ps4以及具有视频输出的智能装置将音频与视频信号通过信号转换装置、信号连接装置、将信号传输至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经过处理,形成画面的显示以及音频的播放。视频显示电路包含电压调整电路,视频信号放大、信号差分电路的滤波和解调处理,以及包含音频信号放大、信号差分电路滤波和解调处理。

眼第一镜腿11与眼第二镜腿12内分别安装了两个音频喇叭,眼镜第二镜腿内部装有蓝牙模块,用于接收手机发出的蓝牙信号,音频的播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信号连接器以有线的方式传输音频信号,二是经过蓝牙模块获取音频信号,默认状态为有线连接,经过信号处理形成音频的播放。

参照图1-7,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

参照图2-4:数据线204穿过眼第一镜腿11的第一数据线孔1106,进入1101镜腿上盖中的数据线槽连接至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完成信号与电源的传输。第一镜腿11中的镜腿铰链1103与眼镜框体铰链1315连接,实现镜腿的折叠与打开动作。第一镜腿中设置有蓝牙模块1102,手机可以通过蓝牙协议完成连接,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蓝牙模块安装在第一镜腿11的蓝牙模块卡槽中1104,实现蓝牙模块的固定。蓝牙模块1102一端连接音频喇叭1108,实现音频的播放。一端通过排线穿过第二数据线孔1306连接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可以选择音频信号的有线选择。音频喇叭1108安装在镜腿下盖1107的音腔1105中,实现声音音质的增益,通过音腔1105中的定向孔完成声音的定向播放,有利于用户在获取优质的音乐的同时,避免了声音外放对他人的打扰。镜腿上盖1101上装有硅胶套,与音腔1105的位置对应,硅胶材质与人体皮肤接触更加舒适。

第二镜腿12上无第一数据线孔1106,其他结构与第一镜腿11相同。

参照图4-7: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放至在电路模块托台1305上,经由第一电路模块卡槽1302与第二电路模块卡槽1304以及保持架17的约束,从而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固定。眼镜框体13的一端开有音频线孔1301(第二镜腿侧),用于音频排线的通过。一端开有第二数据线孔1306(第一镜腿侧),用于数据线与音频线的通过。

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包含变压电路1401、视频信号转换电路1402、mcu微型控制电路1403。

信号连接装置2传输给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的hdmi制式信号经过视频信号转换电路1402转换至rgb制式信号,传输至显示装置15中的显示屏1501连接,完成显示。

显示装置15安装在显示装置内托台1309与显示装置外托台1308上,经由连接滑槽1311与连接圆台1503,以及保持架17的约束,从而将显示装置15固定。显示装置15包含显示屏1501,透镜组1504,显示屏盖1502,显示屏1501固定在透镜组之上,通过显示屏盖1502一级其他结构完成显示屏1501与透镜组1504的固定,显示屏1501的画面经过透镜组的放大、放远,实现画面的显示,保证当用户佩戴专利实用新型时,可以在近眼端看到清晰的画面。

眼镜外框16上的小卡口1601、外卡头1603、内卡头1604分别与眼镜框体13上的内卡口1310、小卡头1307、1313外卡口连接,实现眼镜外框16与眼镜框体13的连接。太阳镜片18安装在眼镜外框16上,实现了太阳镜片18在眼镜框体13上的安装。

保持架上17的限位台1703约束了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外螺纹孔1701与眼镜框体13的螺纹孔1312连接,采用螺钉连接,从而将音/视频显示电路模块14、视频显示装置15固定在眼镜框体13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