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4835发布日期:2020-07-07 14:0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结构中,通常在导光板出光面一侧边沿设置双面胶使得导光板与光学膜粘贴固定,但双面胶需要预先成型,不同的背光结构需要的双面胶规格不尽相同,因此还需要开发多种制备双面胶的模具,无形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其次,双面胶难以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粘贴,需要人工拿取粘贴,直接限制了产品生产效率,产品良率也无法得到保证;双面胶也无法做的过小过薄,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日趋流行的窄边框、无边框的显示屏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使用双面胶粘贴固定光学膜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粘贴、效率低下、难以适应显示屏轻薄结构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背光结构。

一种背光结构,包括有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上的光学膜,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入光面,所述出光面的边沿设置有涂胶区,所述光学膜通过在涂胶区上设置涂胶粘贴固定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所述涂胶区的表面为粗糙面,使得光学膜与导光板粘贴更加均匀、牢固;所述涂胶区还设置有胶槽,所述涂胶设置于所述胶槽内,便于控制涂胶用量,同时有效防止涂胶溢出;本背光结构可直接使用自动化涂胶设备进行涂胶操作,无需人工,可大大的提高粘贴效率,增加产品良率,无需预先生产成型的双面胶,当然也无需开发生产双面粘所需要的模具,有效解决传统的双面胶粘贴陈本较高的问题,更加适应窄边框、无边框的显示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区采用全涂布、点状涂布、曲线状涂布的一种或多种涂胶方式设置涂胶。

进一步的,所述胶槽配合所述全涂布、点状涂布、曲线状涂布一种或多种涂胶方式设置为对应的矩形胶槽、圆形胶槽、或者曲线形胶槽;可适应多种产品结构,更加节省胶水用量,进一步节约产品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包括依次由下往上层叠设置的扩散膜、下增光片、上增光片。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在设置涂胶区的一侧配合所述扩散膜、下增光片、上增光片结构设置有至少三级阶梯,但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的高度由下往上依次对应所述扩散膜、下增光片、上增光片的厚度;使得背光结构整体更加轻薄。

进一步的,每级所述阶梯均设置有相互独立的胶槽,所述阶梯使得各层光学膜独立粘贴固定,互不干扰,保证显示屏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由下往上用于设置涂胶依次粘贴固定所述扩散膜、下增光片、上增光片,使得各层光学膜独立粘贴,与导光板粘贴更加均匀牢固,不易脱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背光结构,使用涂胶结构粘贴固定导光板与光学膜,并设置涂胶区,所述涂胶区为粗糙面,使得粘贴更加牢固,所述涂胶区还设置有胶槽,便于控制涂胶用量,同时可防止涂胶的溢出;上述涂胶结构可完美代替传统的双面胶结构,直接使用自动化涂胶进行涂胶操作,无需人工,无需预先生产成型的双面胶,当然也无需开发生产双面粘所需要的模具,可大大的提高粘贴效率,增加产品良率,涂胶结构还适应不同规格的导光板光学膜粘贴结构,有效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涂胶相对于双面胶结构没有厚度和大小限制,更加适应窄边框、无边框的背光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结构爆炸图;

图4为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点状涂布设置涂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曲线状涂布设置涂胶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光板-10;光学膜-20;出光面-11;入光面-12;涂胶区-13;胶槽-14;涂胶-30;扩散膜-21;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3;第一阶梯-31;第二阶梯-32;第三阶梯-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如图1、2、3所示,一种背光结构,包括有导光板10以及设置于导光板10上的光学膜20,所述导光板10包括出光面11与入光面12,所述出光面11的边沿还设置有涂胶区13,所述光学膜20通过在涂胶区13上设置涂胶30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出光面11上;参考图4和图5,所述涂胶区13表面为粗糙面,可使得光学膜20与导光板10粘贴更加均匀、牢固;所述涂胶区13还设置有胶槽14,所述涂30,设置于所述胶槽14内,便于控制涂胶30用量,同时有效防止涂胶30溢出;本背光结构可直接使用自动化涂胶设备进行涂胶操作,无需人工,可大大的提高粘贴效率,增加产品良率,无需预先生产成型的双面胶,当然也无需开发生产双面粘所需要的模具,有效解决传统背光使用双面胶粘贴陈本较高的问题,同时也更加适应窄边框、无边框的显示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区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全涂布方式设置涂胶30,也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点状涂布方式设置涂胶,也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曲线状涂布方式设置涂胶,或者以上多种方式组合使用,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胶槽14配合所述全涂布、点状涂布、曲线状涂布一种或多种涂胶方式设置为对应的矩形胶槽、圆形胶槽、或者曲线形胶槽;可适应多种产品结构,更加节省胶水用量,进一步节约产品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膜包括依次由下往上层叠设置的扩散膜21、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3,但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多层膜结构。

参考图2和图3,所述导光板10在设置涂胶区13侧配合所述扩散膜21、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3结构设置有至少三级阶梯,包括第一阶梯31、第二阶梯32、第三阶梯33,所述第一阶梯31、第二阶梯32、第三阶梯33的高度依次对应所述扩散膜21、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3的厚度,使得导光板10与光学膜20整体贴合更加平整,背光结构整体更加轻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31、第二阶梯32、第三阶梯33均设置有相互独立的胶槽14,通过在所述胶槽14内设置涂胶30,依次粘贴固定所述扩散膜21、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3,保证光学膜20与导光板10粘贴均匀牢固,不易分离,同时使得各层光学膜独立粘贴固定,互不干扰,保证背光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背光结构,使用涂胶结构粘贴固定导光板与光学膜,并在涂胶区设置粗糙面、胶槽,代替传统的双面胶结构,可直接使用自动化涂胶进行涂胶操作,无需人工,无需预先生产成型的双面胶,当然也无需开发生产双面粘所需要的模具,可大大的提高粘贴效率,增加产品良率,涂胶结构还适应不同规格的导光板光学膜粘贴结构,有效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涂胶相对于双面胶结构没有厚度限制,更加适应窄边框、无边框的背光结构设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