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770发布日期:2020-09-23 01:1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众所周知,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能发光,而是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进行发光以达到显示目的。背光模组中根据光源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直下式光源和侧入式光源。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210’。背光模组从下至上依次包含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以及光学膜片组140’。一光源161’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侧面,光源161’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130’的时候,部分光线会从光源161’的顶面漏出,从而在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时出现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背板的底部及侧壁所围绕的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一灯条,在所述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正对着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在多个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防漏光结构,所述防漏光结构与至少一个光源相对设置;所述防漏光结构包括第一挡光件、第二挡光件以及光学百叶窗膜,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相对平行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光源的两侧,所述光学百叶窗膜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上,且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光件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挡光件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光学百叶窗膜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和所述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的面积大于单个光源的侧面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百叶窗膜的防窥角度为6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光件的厚度的1/2,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挡光件的厚度的1/2。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百叶窗膜贴附在所述第一挡光件和所述第二挡光件靠近导光板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设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无机发光二极管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的侧壁设置在背板的侧壁外侧,胶框的上部抵靠于所述背板朝向光源的顶部延伸部上,并与导光板的上部以及光学膜片组的部分上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和铁框,所述铁框位于中框和胶框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特征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灯条上设置多个防漏光结构,使得防漏光结构和光源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关系,将光源出射的光源通过光学百叶窗膜进行角度限制,可以使得正对着光源的光线进入至导光板中,而侧面小于一定角度的光线由于光学百叶窗膜的收光特性,直接被阻止无法漏出,从而达到防止显示装置漏光的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光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显示装置;

110’/110,背板;120’/120,反射片;

130’/130,导光板;140’/140,光学膜片组;

150’/150,胶框;160’/160,灯条;

170’/170,铁框;180’/180,中框;

210’/210,显示面板;161,光源;

162,防漏光结构;1621、光学百叶窗膜;

1622,第一挡光件;1623,第二挡光件;

16221,第一凹槽;1623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10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10、反射片120、导光板130以及光学膜片组140。背板110包含底部和四个侧壁,底部和四个侧壁共同围绕成一个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反射片120、导光板130以及光学膜片组140。其中光学膜片组140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而设计不同的功能,比如说,光学膜片组140中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等,其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为多层,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该容置空间的一侧还设置有灯条160,灯条160上设置有多个光源161。导光板130包括朝向反射片120的反射面、背向反射片的出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和反射面的入光面,多个光源161正对着导光板130的入光面设置。靠近光源161的位置的背板110弯曲朝向光源161的顶部平行延伸,在延伸的该部分背板110上涂布有反光材料,用于将漏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30。

背光模组上还设置有胶框150,胶框150的侧壁设置在背板110的侧壁的外侧,用于为背板110水平方向提供支撑和限位。胶框150的上部抵靠于所述背板110朝向光源161的顶部延伸部上,并与导光板130及光学膜片组140的其中一部分相接触,用于为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组140垂直方向进行限位。

胶框150的外侧还设置有中框180和铁框170,中框180将胶框150和背板110固定为一个整体,铁框170进一步将显示面板210和中框180固定为一个整体。这里仅是示例性地列出来背光模组的一种设计,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设置为其他的结构,这里并不以此为限。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灯条160上设置有多个光源161。光源161可设置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无机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一种,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光源,这里不以此为限。光源161的数量可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进行匹配设计,具体为要满足显示面板的最强的亮度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光源161与导光板130的入光面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防漏光结构162,防漏光结构162数量的设置,可根据光源161之间的间距依情况具体设置。在图3中,每3个光源161对应设置一个防漏光结构162。当然这里并不依此为限,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产品的光源的间距,每个光源161对应设置一个防漏光结构162或者多个光源161对应设置一个防漏光结构162。

防漏光结构162包括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相对平行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光源161的两侧,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的底部设置在灯条上,第一挡光件162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6221,第二挡光件162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6231,光学百叶窗膜1621垂直设置于第一挡光件1621和第二挡光件1623上,且与光源161的出光面平行设置。具体地,光学百叶窗膜1621的两端插入至第一凹槽16221和第二凹槽16231中。优选地,第一凹槽16221的深度小于第一挡光件1622的厚度的1/2,第二凹槽16231的深度小于第二挡光件1623的厚度的1/2,这样设计的优点为:在更好地固定光学百叶窗膜的同时,保证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的强度。

光学百叶窗膜也称为防窥膜,采用超微细百叶窗光学专利技术,在正视的方向上可以透光,在侧面无法使得光线漏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光线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源161的发光角度为a,a约为60度;经过光学百叶窗膜1621时,光线角度变为b,b为30度。也就是说通过光学百叶窗膜1621将光源161发出的光线角度改变了约30度,从而在垂直方向上,角度b以外的光线大部分被阻止不会漏出到导光板的上侧和下侧。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光学百叶窗膜的材料特性,b的角度可以取值为30度~60度。为了使得光线能更多地进入导光板,也满足不漏光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将光学百叶窗膜的防窥角度设置为60度,即角度b的取值为3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学百叶窗膜设置在光源的出光的正面,可以使得正对着光源的光线进入至导光板中,而侧面小于一定角度的光线由于光学百叶窗膜的收光特性,其直接被阻止,无法漏出,从而达到防止显示装置漏光的效果。

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为金属件,可以在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的内侧表面涂覆反射材料,使得光线在射到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的时候在其表面形成反射,提高光源的光线利用率。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的面积大于单个光源161的侧面的面积,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阻止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外漏。

在图4中,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上各设置凹槽,将光学百叶窗膜1621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光学百叶窗膜1621的一侧设置黏胶,将光学百叶窗膜1621直接贴附在第一挡光件1622和第二挡光件1623靠近导光板130的入光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列出了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的两种不同的配合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将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设计为其他的结构,只要是通过第一挡光件和第二挡光件将光学百叶窗膜进行固定的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灯条上设置多个防漏光结构,使得防漏光结构和光源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关系,将光源出射的光源通过光学百叶窗膜进行角度限制,从而实现防止液晶显示装置漏光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