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2113发布日期:2020-09-15 19:3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带来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和具有驱动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感光鼓作为图像承载体。作为向感光鼓传递驱动力的装置,通常的结构是在电机侧的驱动带轮与感光鼓侧的从动带轮上卷绕金属带(例如,不锈钢带),但作为成本最低且刚性高的结构,已知一种直接将带卷绕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结构。为了防止带的蛇行(大幅度摆动),虽然在至少一方的带轮上设置凸起形状有效,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带会伸长而使带的稳定位置偏离中央,据此,在带上作用偏负荷而对带轮、带的耐久性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进行了对抑制带的蛇行的技术的研究。例如,存在以下的技术:通过在带轮宽度方向上使线膨胀系数不同,在带偏移时调整膨胀量来校正蛇行。另外,存在以下的技术:通过对带进行冷却来控制在由带长时间使用时因热膨胀而引起的周长变化的蛇行控制。

但是,当在带轮的宽度方向上使线膨胀系数不同时,会导致带轮的价格变高。另外,在对带进行冷却的情况下,无法对应因长时间的使用而产生的塑性变形所导致的带的伸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带在带轮的中央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抑制对带产生偏负荷的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具有以彼此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以及卷绕于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带。在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上,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向径向的外侧凸起呈鼓出形状的鼓出部。所述鼓出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中至少一方的端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鼓出部在所述轴向上的中央部的曲率半径。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和通过所述驱动传递装置而旋转的感光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动带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从动带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和驱动传递装置31。

首先,参照图1,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图1是示意地表示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下面,将图1中的纸面近前侧作为打印机1的正面侧(前侧),左右朝向以从正面观察打印机1的方向为基准来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u、lo、l、r、fr、rr分别表示上、下、左、右、前、后。

在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3中具有:供纸盒5,其收容纸张s(片材的一例);供纸装置7,其从供纸盒5将纸张s送出;图像形成部9,其在纸张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11,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纸张s;排纸装置13,其对纸张s进行排出;以及排纸托盘15,其装载排出的纸张s。而且,在装置主体3中,形成有从供纸装置7经过图像形成部9、定影装置11并且朝向排纸装置13的纸张s的输送路径17。

在图像形成部9中,具有感光鼓19、充电装置21、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5、转印辊27和清洁装置29。感光鼓19通过后述的驱动传递装置31(参照图2)被驱动,而沿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装置21、显影装置25、转印辊27和清洁装置29在感光鼓19的周围,沿着感光鼓19的旋转方向配置。

通过供纸装置7被从供纸盒5供纸的纸张s沿着输送路径17向图像形成部9输送。在图像形成部9中,感光鼓19一边通过驱动传递装置31被驱动而旋转,一边通过充电装置21而带规定的表面电位。之后,通过曝光装置23被曝光,而在感光鼓19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装置25来使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27被转印于纸张s。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沿着输送路径17被送至定影装置11,通过定影装置11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纸张s。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通过排纸装置13被堆叠于排纸托盘15。残留于感光鼓19的表面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29除去。

接着,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驱动传递装置31。图2是驱动传递装置31的侧视图。图3是从动带轮37的侧视图。

驱动传递装置31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机33、通过电机33被驱动的驱动带轮35、从动带轮37和卷绕于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的带39。

电机33被固定于装置主体3的侧板3a。电机33的输出轴33a贯穿侧板3a而向装置主体3的内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33的输出轴33a兼用作驱动带轮35。驱动带轮35由非磁性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代替输出轴33a兼用作驱动带轮35的结构,而在输出轴33a上设置与输出轴33a不同的驱动带轮35。

从动带轮37被固定于感光鼓19的旋转轴19a的端部。旋转轴19a与输出轴33a平行,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以彼此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动带轮37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具有大于驱动带轮35的直径。在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上,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向径向的外侧凸起(crowning)呈鼓出形状的鼓出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从动带轮37上形成有鼓出部41,但也可以在驱动带轮35上形成有鼓出部41。

鼓出部41在驱动带轮35与从动带轮37的旋转轴的轴向上具有右侧的第1端部411、左侧的第2端部412和中央侧的中央部41c。鼓出部41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的右侧的第1端部411的曲率半径r1小于鼓出部41在轴向上的中央部41c的曲率半径rc。图3所示的c为中央部41c的凸起的曲率中心。中央部41c以在轴向上对称的形状凸起。鼓出部41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的左侧的第2端部412的曲率半径r2与中央部41c的曲率半径rc相等。在此,中央部41c在轴向上的宽度与带39在轴向上的宽度相等,第1端部411和第2端部412是在轴向上比中央部41c靠外侧的部分。

带39为无缝的环状带。带39由sus304(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带39卷绕于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

接着,说明驱动传递装置31的动作。当电机33使驱动带轮35旋转时,带39回转,向从动带轮37传递驱动力,感光鼓19旋转。在从动带轮37的鼓出部41中,通过外径越大则圆周速度越快而产生使带39回到中央的力,因此抑制带39的蛇行。

在此,由于带39被赋予了张力,因此有时驱动带轮35在向从动带轮37侧倾斜的方向(图2的a方向)上产生微小的挠曲,即产生所谓的轴倾斜。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而使带39伸长并且张力下降,会使带39向右方向偏移而在带39上作用偏负荷,因此担忧会在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上产生磨损,或者对带39的耐久性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担忧带39从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脱落。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41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的右侧的第1端部411(在带39被驱动时,带39侧移一侧的端部的一例)的曲率半径r1小于中央部41c的曲率半径rc。通过该结构,在第1端部411上,与中央部41c相比,使带39回到中央的力变强。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31,能够使带39在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的中央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抑制对带39产生偏负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31,由于第1端部411(鼓出部41的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在带39被驱动时带39偏移一侧的端部的一例)的曲率半径r1小于中央部41c的曲率半径rc,因此,在带39偏移的方向为第1端部411侧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获得使带39在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的中央稳定运行,并且抑制对带39产生偏负荷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31,由于中央部41c在轴向上的宽度与带39在轴向上的宽度相等,并且第1端部411和第2端部412是在轴向上比中央部41c靠外侧的部分,因此,在带39从中央部41c偏移的情况下,能够使带39回到中央部41c。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31,由于中央部41c以轴向对称的形状凸起,因此能够使带39在中央部41c稳定运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传递装置31,由于第2端部412(鼓出部41的在轴向上的两端部中,在带39被驱动时带39不偏移一侧的端部的一例)的曲率半径r2与中央部41c的曲率半径rc相等,因此能够减少从动带轮37的加工的工作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形。

图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从动带轮37的侧视图。该例是第2端部412的曲率半径r2与第1端部411的曲率半径r1相等的例子。除了在驱动带轮35向从动带轮37侧倾斜的方向上的轴倾斜以外,当发生在驱动带轮35向前侧或者后侧倾斜的方向上的轴倾斜的情况下(换言之,在驱动带轮35的轴向与从动带轮37的轴向处于扭曲的位置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左右两方向上产生带39的偏移。根据本变形例,即使带39的偏移在任意的方向上产生,也能够使带39在驱动带轮35和从动带轮37的中央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抑制对带39产生偏负荷。

在带39的偏移在右方向上产生的情况下,第2端部412也可以不凸起。在带39的偏移在左方向上产生的情况下,第1端部411也可以不凸起。

中央部41c的宽度可以比带39的宽度宽,也可以比带39的宽度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