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2906发布日期:2020-06-05 21:5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于家用电器设备的各式电子产品之中,应用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薄膜晶体管式的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薄膜晶体管阵列、彩色滤光层和液晶层所构成,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包含多个以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且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会对应地配置画素电极。

当透过薄膜晶体管驱动画素电极时,画素电极会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转向,从而控制液晶层对光束的旋光性。对此,液晶层的配方将会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因此,如何藉由调整液晶层的配方来提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已成为所属领域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电极层以及显示介质层。电极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显示介质层设置在电极层之上,并包含填充物及液晶胶囊,其中液晶胶囊分布于填充物之中,且填充物的双折射率差值△n介于0.02至0.175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含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于显示介质层之上,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各自具有可挠性。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含个间隙物,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第二基板系由加入至显示介质层内的聚合物单体经固化而成,且固化后的第二基板的至少一部份系位在间隙物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极层包含立体电极。立体电极各自包含突出结构以及电极垫,其中突出结构自第一基板朝显示介质层突出,而电极垫设置在突出结构上,且电极垫的厚度介于3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液晶胶囊各自包含胶囊薄膜以及液晶分子,胶囊薄膜包覆液晶分子,其中液晶分子为杆状结构或盘状结构。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液晶分子为盘状结构,且胶囊薄膜系由具有棒状结构的聚合物单体所形成的光学散热胶。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包含透光基板、阵列层以及彩色滤光层,透光基板具有可挠性,且阵列层系位在透光基板与彩色滤光层之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填充物的短轴向折射率n⊥介于1.45至1.5之间,而长轴向折射率n∥介于1.5至1.55之间。

本揭露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电极层以及显示介质层。电极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显示介质层设置在电极层之上,并包含填充物及液晶胶囊,其中液晶胶囊分布于填充物之中,且填充物的材料至少包含1,4申环己基衍生物、1,4申环苯基衍生物、1,3申茚环基衍生物或其组合,其中a:1,4申环己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1,4申环苯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而1,3申茚环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显示介质层还包含界面活性剂,均匀混合并分布于填充物之中。

藉由上述配置,可由调整填充层的材料配置来实现其双折射率差值△n为介于0.02至0.175之间,如此一来,可使填充物的双折射率差值△n能匹配于电极层的折射率,藉以避免显示面板在暗态发生漏光,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揭露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1b至图1d分别绘示图1a的立体电极于不同实施方式的上视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绘示图1a的显示面板于制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侧视示意图。

图3a至图3c分别绘示电极层于不同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揭露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d分别绘示图4的显示面板于制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a、100b显示面板

102第一承载基板

104第二承载基板

110第一基板

112透光基板

114阵列层

116彩色滤光层

118保护层

120电极层

122立体电极

124突出结构

126电极垫

130显示介质层

132填充物

134液晶胶囊

136胶囊薄膜

138液晶分子

139界面活性剂

140间隙物

150第二基板

160光启始剂

162聚合物单体

dl资料线

l线宽

p线距

pa画素区域

sl扫描线

t1、t2厚度

tft薄膜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揭露内容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内容。也就是说,在本揭露内容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为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与第三等等的词汇,来描述各种元件、层与/或区块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些词汇是用来辨别单一元件、层与/或区块。因此,在下文中的第一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脱离本揭露内容的本意。本文使用的「约」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例如,「约」或「实质上」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

请参照图1a,图1a为根据本揭露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100a的侧视示意图。显示面板100a包含第一基板110、电极层120、显示介质层130、间隙物140以及第二基板150。

第一基板110可包含透光基板112、阵列层114以及彩色滤光层116,其中阵列层114及彩色滤光层116系依序形成在透光基板112上,亦即阵列层114系会位在透光基板112与彩色滤光层116之间。

透光基板112具有可挠性,例如透光基板112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基板。阵列层114可包含由多个薄膜晶体管(未绘示)排列而成的阵列。彩色滤光层116可包含遮光层(未绘示)以及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层(未绘示),像是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及蓝色色阻层,其中遮光层可形成为黑色矩阵,从而定义出各色阻层的形成位置。透过此配置,第一基板110可实现阵列上彩色滤光层(colorfilteronarray;coa)的配置,且其中会具有多个画素区域。

此外,第一基板110可还包含保护层118,其中保护层118设置在彩色滤光层116上,从而避免彩色滤光层116的上表面受到破坏。保护层118与彩色滤光层116的色阻层可共同具有接触洞(未绘示),以使阵列层114的薄膜晶体管可透过接触洞连接至形成在保护层118之上的层体。

电极层12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保护层118之上,而显示介质层130设置在电极层120之上。电极层120可包含多个立体电极122,且立体电极122各自包含突出结构124以及电极垫126。突出结构124可自第一基板110朝显示介质层130突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突出结构124与第一基板110的保护层118可以是在同一道光掩模制程中形成,例如可先在彩色滤光层116上形成光阻层,并接着使用半调式光掩模对光阻层进行曝光,从而在显影后形成相连接的突出结构124与保护层118。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突出结构124与保护层118也可以是依序形成的。电极垫126设置在突出结构124上,并与突出结构124的突出外观共形。电极垫126可透过接触洞至阵列层114的薄膜晶体管,使得其可由阵列层114的薄膜晶体管驱动。换言之,立体电极122可作为画素电极使用,其可耦合出电场,并改变显示介质层130的旋光性。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极垫126的厚度t1可介于3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当电极垫126的材料为金属时,如此厚度的电极垫126可具有折射率,例如,例如当电极垫126的材料为银,则电极垫126将会具有介于0.1至0.2的折射率。此外,电极垫126的材料也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像是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氧化铟镓锌或其它合适的材料。透过此配置,可使电极垫126的光学性质能匹配显示介质层130的光学性质,此将于后述说明。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突出结构124的厚度t2可以是介于1微米至4微米之间,或者亦可是介于1微米至3微米之间。由于突出结构124的形貌与电极垫126耦合出的电场的电力线有相关性,因此可透过调整突出结构124的厚度t2,来调整电极垫126所耦合出的电场的电力线,以利降低驱动电极垫126的操作电压。此外,对于每一对相邻的电极垫126来说,其可于显示面板100a显示影像时,被施予不同的电压,例如正电压与负电压。

图1a的立体电极122的突出形貌在上视视角(即俯视显示面板100a)中,可以是呈现为多个长条状图案,且此些长条状图案在不同方向上会呈现大角度或小角度的夹角。举例来说,请参照图1b、图1c及图1d,其分别绘示图1a的立体电极122于不同实施方式的上视示意图。

如图1b、图1c及图1d所示,阵列层114可还包含扫描线sl、资料线dl以及薄膜晶体管tft,其中扫描线sl与资料线dl可交错形成画素区域pa。薄膜晶体管tft位在画素区域p内,其中薄膜晶体管tft的闸极可连接扫描线sl,而其源极可连接资料线dl。立体电极122可位在画素区域p内,且电性连接至薄膜晶体管tft的汲极,以作为画素电极使用。立体电极122的突出形貌可设计成长条状图案,且立体电极122各自的线宽l可以是介于4微米至6微米之间,而相邻的立体电极122的线距p可以是介于7微米至9微米之间。立体电极122于画素区域p内的配置方式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立体电极122的突出形貌设计为其他样式的长条状图案外观。

请再回到图1a。显示介质层130可包含填充物132及液晶胶囊134,其中液晶胶囊134均匀混合并分布于填充物132之中。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2的填充厚度可以是2微米至4微米之间,或者亦可是介于2微米至3微米之间,而每一个液晶胶囊134的直径可以介于100纳米至320纳米之间。

填充物132的双折射率差值△n可介于0.02至0.175之间,如此一来,可使填充物132的双折射率差值△n能匹配于电极垫126的折射率,藉以避免显示面板100a在暗态发生漏光,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a的对比度。

具有如此双折射率差值△n的填充物132可由调整其材料配置来实现,具体而言,填充物132的材料至少可包含1,4申环己基衍生物、1,4申环苯基衍生物、1,3申茚环基衍生物、1,4申环联苯基衍生物或其组合,其中1,4申环己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1,4申环苯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1,3申茚环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而1,4申环联苯基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对此,1,4申环己基衍生物a的双折射率差值系介于0.02至0.054之间;1,4申环苯基衍生物的双折射率差值系介于0.097至0.106之间;1,3申茚环基衍生物的双折射率差值可趋近于约0.085、1,4申环联苯基衍生物的双折射率差值可趋近于约0.175。由于1,4申环己基衍生物、1,4申环苯基衍生物、1,3申茚环基衍生物、1,4申环联苯基衍生物之中的最小双折射率差值可趋近0.02,而其之中的最大双折射率差值为趋近0.175,故透过调整这些材料于填充物132中的比例,即可将填充物132的双折射率差值△n调整至0.02~0.175之间。进一步来说,可将填充物的短轴向折射率n⊥调整为介于1.45至1.5之间,而填充物的长轴向折射率n∥则可调整为介于1.5至1.55之间。或者,可省略使用1,4申环联苯基衍生物,而使得填充物132的双折射率差值△n可被调整至0.02~0.1之间。此外,于此配置下,填充物132会是混合物。

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将其他材料混入至填充物132之中,从而进一步地调整填充物132的双折射率差值△n。举例来说,填充物132的材料可还包含申环苯基衍生物,像是分子结构式为其中分子结构式中的末端基「r」可以是氢、卤素、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其组合,且分子结构式中的数值「n」可以是1至12的整数,其中分子结构式中的「b」可以是环烷类或芳香烃。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填充物的材料可还包含:1-乙烯4-丙烷双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1-2丙烯4-丙烷双环己环,分子结构式为1-乙烯-4甲苯双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1-丙烯-4甲苯双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1-戊烷4-丙烷双环己环,分子结构式为1-戊烷4-戊烷双环己环,分子结构式为1-己烷4-戊烷双环己环,分子结构式为1-丙烷-4甲苯双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1-乙烯-4氧氟烷甲苯三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1-庚烷4-己烷双环己环,分子结构式为1-辛烷氧杂环-4-庚烷环己烷,分子结构式为或以上组合。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填充物132可以是由上述材料组成,且1-乙烯4-丙烷双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18.44%;1-2丙烯4-丙烷双环己环的配方比例为9.31%;1-乙烯-4甲苯双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9.12%;1-丙烯-4甲苯双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25.66%;1-戊烷4-丙烷双环己环的配方比例为5.28%;1-戊烷4-戊烷双环己环的配方比例为4.86%;1-己烷4-戊烷双环己环的配方比例为5.12%;1-丙烷-4甲苯双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5.88%;1-乙烯-4氧氟烷甲苯三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6.18%;1-庚烷4-己烷双环己环的配方比例为5.30%;1-辛烷氧杂环-4-庚烷环己烷的配方比例为4.86%。

在填充物132是由上述材料调整比例而配制而成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材料为油性物,故不易与水气产生反应,例如可使填充物132具有低吸水性,从而避免填充物132因吸收环境中的水气而致使显示面板100a的可靠度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液晶胶囊134各自可包含胶囊薄膜136以及液晶分子138,且胶囊薄膜136包覆液晶分子138。虽图1a是将液晶胶囊134绘示成一个胶囊薄膜136包覆一个液晶分子138,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胶囊薄膜136也可包覆超过一个液晶分子138。

液晶分子138可选用为杆状结构或盘状结构,其中杆状结构指的可以是其三轴折射率关系为nz>nx=ny,而盘状结构指的可以是其三轴折射率关系为nx=ny>nz。而当液晶分子138选用为盘状结构时,胶囊薄膜136的表面系由具有棒状结构的聚合物单体所形成的光学散热胶,其中棒状结构指的可以是其三轴折射率关系为nz>nx=ny,从而使胶囊薄膜136与液晶分子138的结构能相匹配,以呈现出更佳的光学性质,例如可提升光学视角。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双折射率差值、折射率、三轴折射率、短轴向折射率及长轴向折射率皆一般于可见光波段测量,且无单位。

除此之外,显示介质层130还包含界面活性剂139,其均匀混合并分布于填充物132之中。界面活性剂139可包含直链状分子,其中直链状分子的结构可以是一端为亲水性基团,像是氢氧根离子团,而另一端则为疏水基团,像是烷类基团。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界面活性剂139至少可包含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聚氧乙烷衍生物、脂肪醇聚乙烯醚衍生物或其组合,其中聚氧乙烷的分子结构式为而脂肪醇聚乙烯醚的分子结构式为透过在显示介质层130之中加入界面活性剂139,可使液晶胶囊134能更均匀地混合在填充物132之中,以避免液晶胶囊134群聚在填充物132的部分区域之中。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界面活性剂尚可包含surynol-104h、surfynol-420、surfynol-440、surfynolse-f、dynol-360、dynol-604、pluronic-10r5、plu-25r5、pluronicf127、pluronic-l44或其组合。

间隙物140可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50之间定义出超过一个的容置空间,从而避免显示介质层130的液晶胶囊134移动成为分布不均匀。第二基板150设置于显示介质层130之上,并具有透光性及可挠性,例如第二基板150可以是聚酰亚胺基板。

请再看到图2a至图2d,其分别绘示图1a的显示面板100a于制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侧视示意图。如图2a所示,可先在第一承载基板102上形成第二基板150,其中第一承载基板102可以是玻璃基板。接着,可在第二基板150上形成间隙物140,从而透过间隙物140在第二基板150上定义出超过一个的容置空间。此外,间隙物140相对第二基板150可形成为梯形。

如图2b所示,可将显示介质层130填充于间隙物140定义出的容置空间内,且其可藉由滴下式入法(onedropfill;odf)来实现。此外,于此阶段中,可将界面活性剂139加入至显示介质层130之中。

如图2c所示,可在第二承载基板104上形成第一基板110,其中第二承载基板104可以是玻璃基板,而形成第一基板110的步骤包含依序形成透光基板112、阵列层114以及彩色滤光层116。接着,可在彩色滤光层116上依序形成保护层118及电极层120,其中电极层120系形成为包含多个立体电极122,且立体电极122包含突出结构124及电极垫126。同前所述,保护层118及突出结构124可以是同时形成或是依序形成,在此不再赘述。在形成突出结构124后,可形成接触洞(未绘示),使得接续所形成的电极垫126可连接至阵列层114的薄膜晶体管。形成电极垫126的步骤可包含图案化流程,例如可先在保护层118及突出结构124上形成一层导体层,并透过曝光及显影来图案化此导体层,从而形成如图2c所示的电极垫126。

如图2d所示,可将图2b及图2c所示的结构对组,以形成图2d的结构,其中第二基板150系可位在第一基板110之上,且间隙物140相对第一基板110会是倒梯形。对此,在对组过程中,可在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50的周边配置框胶,并对框胶加热或提供光照,以使框胶固化,以利将第二基板150固定在第一基板110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在对组过程中,也可将其他胶体,像是紫外光胶,涂布在间隙物140的顶面,从而提升第二基板150相对第一基板110的固定强度,此将利于避免显示面板100a因受力弯曲而造成第二基板150自第一基板110脱落。于对组完成后,可将第二承载基板104自第一基板110脱离,并也将第一承载基板102自第二基板150脱离,从而得到如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100a。此外,于得到显示面板100a后,可再将偏光膜(未绘示)贴附至显示面板100a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本揭露内容中,前述电极层的立体电极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貌,像是如图3a至图3c所示,其分别绘示电极层120于不同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在电极层120中,立体电极122的突出结构124相对保护层118可以是梯形,而每一个梯形的突出结构124上可形成两个分离的电极垫126。对于每一个梯形的突出结构124上的两个分离的电极垫126来说,其可于显示面板显示影像时,被施予不同的电压,例如正电压与负电压。如图3b所示,在电极层120中,立体电极122电极垫126可完全形成在突出结构124的顶面上,即电极垫126不会延伸至突出结构124的侧壁。对于每一对相邻的电极垫126来说,其可于显示面板显示影像时,被施予不同的电压,例如正电压与负电压。

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极层120也可以省略突出结构,使得电极垫126是形成在平面层体上,如图3c所示,而对于每一对相邻的电极垫126来说,其可于显示面板显示影像时,被施予不同的电压,例如正电压与负电压。

请再看到图4,图4为根据本揭露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100b的侧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基板150为由加入至显示介质层130内的聚合物单体经固化后形成,从而可省略对组流程。

具体来说,第二基板150在固化前可以是均匀混合于显示介质层130内的聚合物单体,在经相分离后,此聚合物单体可悬浮在显示介质层130的液面处。接着,于聚合物单体固化后,即可形成为第二基板150,而由于第二基板150是自显示介质层130的液面处经固化后形成,故固化的第二基板150除了会覆盖间隙物140与显示介质层130以外,固化的第二基板150的至少一部份系会位在间隙物140之间。如此的配置可省略设置额外的基板,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b的可挠性或可挠程度。

请再看到图5a至图5d,其分别绘示图4的显示面板100b于制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可先在第二承载基板104上依序形成第一基板110的透光基板112、阵列层114以及彩色滤光层116,并在彩色滤光层116上依序形成保护层118及电极层120,此些步骤可同于图2a所绘的阶段,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b所示,可在保护层118上形成间隙物140,从而透过间隙物140在第一基板110上定义出超过一个的容置空间,其中间隙物140可以是透过光掩模制程形成或是以压印微结构的方式形成。此外,虽本实施方式是将间隙物140绘示成直立于保护层118上的条状物,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图5b的间隙物140形成为如前述呈梯形的间隙物。

如图5c所示,可将填充物132、液晶胶囊134、界面活性剂139、光启始剂(photoinitiator)160与聚合物单体162均匀混合,使得液晶胶囊134、界面活性剂139、光启始剂160与聚合物单体162可分布于填充物132之中,以形成显示介质层130,且显示介质层130系填充于间隙物140定义出的容置空间内,其可藉由滴下式入法(odf)来实现。

具体来说,光启始剂160可包含氧苯酮、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硼咔唑衍生物、苯基咔唑衍生物、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能吸收红外光的物质,像是购自spectragrouplimitedincorporation的产品h-nu-ir780、h-nu-ir815或其组合,其中h-nu-ir780的分子结构式为而h-nu-ir815的分子结构式为然而本揭露内容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光启始剂160也可包含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或是包含能吸收红外光的物质与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的组合,其中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例如可以是cibaproductirganox11076、irgacure651或是其组合。此外,光启始剂160的添加比例可以是0.1%至1%。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比例%,较佳地,系以重量百分比(wt.%)为范例。

聚合物单体162可以是单压克力官能基或多压克力官能基,像是丙烯酸脂基或者丙烯酸甲脂,其中丙烯酸脂基的分子结构式为而丙烯酸甲脂的分子结构式为例如其中分子结构式中的「x」可以是单键、参键、双键或是如-o-、-coo-、-oco-、-o-co-o-或-ch2o的键结,分子结构式中的「y」可以是如-(ch2)n的键结,且数值n为介于0至12的整数,而分子结构式中的末端基「r」可以是可聚合单元,像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丁烷、环氧乙烯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丙烯基醚、如-o-co-ch=ch的键结或是苯乙烯族类。

除了可使用上述分子结构作为聚合物单体162之外,亦可使用盘状或棒状的聚合物单体162。举例来说,盘状的聚合物单体162可以是六炔苯压克力分子、六亚氧甲基压克力分子、六苯甲酸酯压克力分子、六苯甲醚压克力分子等或2-萘甲醚压克力分子,例如其分子结构式可为或是其中分子结构式中的「x」可以是单键或是如-o-、-coo-、-oco-、-c≡c-、-o-co-o-或-ch2o的键结,分子结构式中的「y」可以是如-(ch2)n的键结,且数值n介于0至12的整数,而分子结构式中的末端基「r」可以是可聚合单元,像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丁烷、环氧乙烯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丙烯基醚、如-o-co-ch=ch的键结或是苯乙烯族类。而棒状的聚合物单体162可以是压克力基乙炔苯甲酸酯,其分子结构式可为其中分子结构式中的「x」可以是单键、参键、双键或是如-o-、-coo-、-oco-、-o-co-o-或-ch2o的键结,分子结构式中的「y」可以是如-(ch2)n的键结,且数值n介于0至12的整数,分子结构式中的数值「m」及「p」各自可以是1~12的正整数,分子结构式中的末端基「r」可以是可聚合单元,像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丁烷、环氧乙烯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丙烯基醚、如-o-co-ch=ch的键结或是苯乙烯族类,而分子结构式中的末端基「r’」可以是氢、卤素、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其组合,且在末端基「r’」之中,至少一个的-ch2-可以是被如–o-、-s-、-ch=ch-、-cn的键结取代,并且其中的氢也可以由氟取代。此外,于此阶段中,可将界面活性剂139加入至显示介质层130之中,从而使显示介质层130的液晶胶囊134能更均匀地混合在填充物132之中。

如图5d所示,可使用照射器106对显示介质层130照射光线108,其中光线108的波段可依据光启始剂(图5c的光启始剂160)的特性而选择为红外光波段或是紫外光波段。当对显示介质层130照射光线108后,可透过光启始剂及聚合物单体(图5c的光启始剂160及162)的特性,例如的趋光性,而使得其可在相分离后,移动至显示介质层130的液面处。接着,在光启始剂受到对应波段的光线108照射后,可与经反应而形成第二基板150。在形成第二基板150后,即可将第二承载基板104自第一基板110脱离,从而得到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100b。此外,于得到显示面板100b后,可再将偏光膜(未绘示)贴附至显示面板100b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综上所述,本揭露内容的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电极层以及显示介质层,其中电极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而显示介质层设置在电极层之上。显示介质层并包含填充物及液晶胶囊,其中液晶胶囊分布于填充物之中,而填充物的双折射率差值△n介于0.02至0.175之间,且具有如此双折射率差值△n的填充物可由调整其材料配置来实现。透过将填充物的双折射率差值△n调整为介于0.02至0.175之间,可使填充物的双折射率差值△n能匹配于电极层的折射率,藉以避免显示面板在暗态发生漏光,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此外,本揭露内容的显示面板具可挠性,且在显示面板包含阵列上彩色滤光层的配置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提升可挠程度。

虽然本揭露内容已以多种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内容,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露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露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