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8323发布日期:2020-09-04 15: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19-034659,申请日为2019年2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而提出,要求享有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在同一基板上具备有多个显示部的显示装置。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期望各显示部的显示质量没有差异。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层按预定的单元间隙进行保持。当单元间隙因基板的挠曲而改变时,可能出现显示不均。此外,在高精细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微小的载荷就容易产生像素电极和滤色器之间的偏移,有可能显示与期望的颜色不同的颜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施方式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抑制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第一显示部,具有第一像素;第二显示部,具有第二像素;第一遮光部,包围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第二遮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之间;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遮光部重叠,并将所述液晶层密封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以及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重叠,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显示部和所述第二显示部的至少一个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抑制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2b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基板sub1的主要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信号线s与第二密封件se2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放大在第一基板sub1中与第二遮光部ls2交叉的信号线s后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中的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中的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的信号线s上的a-b线的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1所示的c-d线的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需要指出,公开的仅仅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与实际的方式相比,有时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针对在前的附图已描述过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构成要素,有时会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dsp的一例,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和ic芯片1。在此,为方便起见,将显示面板pnl的短边延伸的方向当作第一方向x,将显示面板pnl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当作第二方向y,将显示面板pnl的厚度方向当作第三方向z。在一例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彼此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

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以及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第一显示部da1具有多个第一像素px1。第二显示部da2具有多个第二像素px2。多个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配置成矩阵状。稍后说明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均形成为四角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其它的多角形状,还可以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

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用斜线表示。第一遮光部ls1设置成将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一并包围。第二遮光部ls2设置在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之间。第二遮光部ls2与第一遮光部ls1相连。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遮光部ls1形成为沿着显示面板pnl的外缘的框状。此外,第二遮光部ls2在显示面板pnl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各自由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所限定。

显示面板pnl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液晶层lc、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在第三方向z上重叠。例如,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液晶层lc由包含液晶分子的液晶材料构成,被保持在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并且被设置于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单元间隙由分别设置于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间隔件形成。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均包含填料(密封件内间隔件),有助于维持单元间隙。

第一密封件se1其整体与第一遮光部ls1重叠,粘接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并且密封液晶层lc。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密封件se1没有中断地形成为连续的环状,并且不包括液晶注入口。

第二密封件se2其整体与第二遮光部ls2重叠,并且与第一密封件se1同样地粘接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第二密封件se2具有连通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至少一个开口op。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密封件se2与第一密封件se1分离,并具有两个开口op1和op2。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第二密封件se2具备面向第一显示部da1的第一部se21和面向第二显示部da2的第二部se22。第二部se22与第一部se21分离。第一部se21和第二部se2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在第一部se21和第二部se22之间存在液晶层lc。第一部se21和第二部se22分别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第一部se21的两端部ea1和eb1、以及第二部se22的两端部ea2和eb2均与第一密封件se1分离。开口op1形成在端部ea1和ea2与第一密封件se1之间。开口op2形成在端部eb1和eb2与第一密封件se1之间。在这些开口op1和op2中,允许第一显示部da1的液晶材料向第二显示部da2移动或第二显示部da2的液晶材料向第一显示部da1移动。

换言之,第一显示部da1具有由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包围的第一室,第二显示部da2具有由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包围的第二室。此外,在第二密封件se2上形成有多处连通第一室和第二室的连通路径(或开口op),这些第一室、第二室和连通路径由液晶层lc填充。由此,液晶层lc的液晶材料能够通过连通路径从第一室移动到第二室以及从第二室移动到第一室。

这样的显示面板pnl例如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在第一基板sub1上形成环状的第一密封件se1且形成直线状的第二密封件se2,将液晶材料滴落到被第一密封件se1围住的内侧,之后,利用第一密封件se1将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贴合。此时,第一密封件se1与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的第一遮光部ls1重叠,第二密封件se2与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的第二遮光部ls2重叠。基于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单元间隙等来设定液晶材料的滴落量。在液晶材料的滴落工序中,即使滴落量不足设定值,由于液晶材料能够在开口op中移动,因此也使得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各自中的液晶材料的体积变得均匀。由此,缓和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中的显示质量的差异。此外,能够扩大相对于滴落量的设定值的余地。

此外,例如当向第一显示部da1施加了载荷时,第一显示部da1的液晶材料通过开口op向第二显示部da2移动(流出),在释放载荷后,第二显示部da2的液晶材料通过开口op向第一显示部da1移动(流入)。即使在施加载荷时伴随液晶材料的流出而在显示面板pnl上产生了变形(单元间隙的局部性缩小),但在释放了载荷时伴随液晶材料的流入而消除显示面板pnl的变形,并恢复到变形之前的单元间隙。因此,当释放了载荷时,迅速恢复到施加载荷之前的显示状态。

进一步地,由于在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se2,所以在显示面板整体上,也在显示面板pnl的中央部形成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的粘接部。因此,抑制显示面板pnl的中央部(第一显示部da1与第二显示部da2之间附近)处的基板的挠曲。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质量下降。

第一基板sub1具有安装部ma。ic芯片1安装于安装部ma。安装部ma具有用于电连接以虚线表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2的端子部ta。需要指出,ic芯片1也可以安装于柔性印刷电路基板2。

图2a所示的构成例与图1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条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大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例如,第一密封件se1在整周上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w1。第二密封件se2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w2。宽度w2大于宽度w1。

图2b所示的构成例与图1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条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相同或小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w1等于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w2。不过,也可能存在宽度w2小于宽度w1的情况。

需要指出,不管在哪个构成例中,宽度w2均与第二遮光部ls2的宽度w12相同或小于宽度w12。

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图3所示的构成例与图1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不中断地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第二密封件se2与第一密封件se1相连。第二密封件se2具有一个开口op。

更具体地,第二密封件se2具备第一部se21、第二部se22和第三部se23。第二部se22与第一部se21分离。第三部se23连接第一部se21和第二部se22。在第一部se21和第二部se22之间不存在液晶层lc。开口op形成在两个第三部se23之间。

在通过分配器描绘图3所示的构成例的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的情况下,能够一笔描绘这些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

图4a所示的构成例与图3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w2大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w1。

图4b所示的构成例与图3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w2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w1相同或小于宽度w1。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dsp的其它构成例的俯视图。图5所示的构成例与图3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与第二遮光部ls2重叠的第三密封件se3。与图3所示的构成例同样地,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不中断地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第二密封件se2与第一密封件se1相连。在第二密封件se2的两个第三部se2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密封件se3。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第三密封件se3沿第一方向x隔开间隔而设置。第三密封件se3均与第二密封件se2分离。开口op分别形成在第二密封件se2和一个第三密封件se3之间、第二密封件se2与另一个第三密封件se3之间、以及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两个第三密封件se3之间。

图6a所示的构成例与图5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和第三密封件se3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w2和第三密封件se3的宽度w3均大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w1。

图6b所示的构成例与图5所示的构成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密封件se2和第三密封件se3形成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直线状,并且第二密封件se2的宽度w2和第三密封件se3的宽度w3均与第一密封件se1的宽度w1相同或小于宽度w1。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基板sub1的主要构成的图。

第一基板sub1具备设置于第一显示部da1的多条扫描线g1、设置于第二显示部da2的多条扫描线g2、以及历经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而设置的多条信号线s。

第一基板sub1具备沿第一显示部da1而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11和gd12、以及沿第二显示部da2而设置的栅极驱动器gd21和gd22。栅极驱动器gd11和gd21经由总线线路b1彼此连接。栅极驱动器gd12和gd22经由总线线路b2彼此连接。总线线路b1和b2例如电连接到ic芯片1。总线线路b1和b2各自例如包含用于提供启动脉冲的布线、用于提供时钟的布线、高电位电源线(vgh)、低电位电源线(vgl)等。将总线线路b1中栅极驱动器gd11和栅极驱动器gd21之间的区域称为中继部br1。此外,将总线线路b2中栅极驱动器gd12和栅极驱动器gd22之间的区域称为中继部br2。这些中继部br1和br2不包括电路构成。着眼于图1等中所示的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与栅极驱动器gd12和gd22的关系性。栅极驱动器gd12和gd22与第一遮光部ls1重叠。中继部br2设置于第一遮光部ls1与第二遮光部ls2的连接部(交叉部)。栅极驱动器gd12和gd22的电路构成均未设置于这样的连接部附近。需要指出,中继部br1也同样地设置于连接部。

多条扫描线g1电连接到栅极驱动器gd11和gd12中的至少一方。多条扫描线g2电连接到栅极驱动器gd21和gd22中的至少一方。

ic芯片1内置显示驱动器dd。显示驱动器dd在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模式中将影像信号等的图像显示所需的信号输出到显示面板pnl。多条信号线s电连接到显示驱动器dd。信号线s各自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

例如,在第一像素px1中,第一基板sub1具备开关元件sw1和像素电极pe1。开关元件sw1电连接到扫描线g1和信号线s。像素电极pe1电连接到开关元件sw1。此外,第一基板sub1具备公共电极ce1。公共电极ce1设置成对多个第一像素px1通用。需要指出,公共电极ce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电容cs1例如形成在与公共电极ce1同电位的电极和与像素电极pe1同电位的电极之间。在第一显示部da1中,液晶层lc由在像素电极pe1和公共电极ce1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

在第二像素px2中,第一基板sub1具备开关元件sw2和像素电极pe2。开关元件sw2电连接到扫描线g2和信号线s。像素电极pe2电连接到开关元件sw2。此外,第一基板sub1具备公共电极ce2。公共电极ce2设置成对多个第二像素px2通用。需要指出,公共电极ce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电容cs2例如形成在与公共电极ce2同电位的电极和与像素电极pe2同电位的电极之间。在第二显示部da2中,液晶层lc由在像素电极pe2和公共电极ce2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需要指出,第一像素px1和第二像素px2分别包括滤色器,但这些滤色器既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sub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

在图7中,例如,扫描线g1相当于第一扫描线、扫描线g2相当于第二扫描线、开关元件sw1相当于第一开关元件、开关元件sw2相当于第二开关元件、像素电极pe1相当于第一像素电极、像素电极pe2相当于第二像素电极、公共电极ce1相当于第一公共电极、公共电极ce2相当于第二公共电极。

图8是表示信号线s和第二密封件se2的关系的俯视图。

信号线s各自与第二遮光部ls2交叉,并且历经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设置成不中断。在多条信号线s中,第一信号线s1在第二遮光部ls2处与第一密封件se1和第二密封件se2之间的开口op重叠。此外,第二信号线s2在第二遮光部ls2处与第二密封件se2交叉。

需要指出,未设置与第二遮光部ls2和第二密封件se2重叠的扫描线。或者,在与第二遮光部ls2和第二密封件se2重叠的区域中,未设置与信号线s交叉的布线。

图9是放大在第一基板sub1中与第二遮光部ls2交叉的信号线s后的俯视图。在图9中,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用虚线表示。第一遮光部ls1分别与设置于第一显示部da1的遮光线bm1和设置于第二显示部da2的遮光线bm2相连。遮光线bm1和bm2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遮光线bm1被设置成与图8等所示的扫描线g1重叠。遮光线bm2被设置成与扫描线g2重叠。

信号线s在第一显示部da1处与遮光线bm1交叉,并且与第二遮光部ls2交叉,进而在第二显示部da2处与遮光线bm2交叉。信号线s在第一显示部da1处具有宽度w11,在第二显示部da2处具有宽度w12,在第二遮光部ls2处具有宽度w13。与遮光线bm1重叠的位置上的宽度w11等于与遮光线bm2重叠的位置上的宽度w12。宽度w13比宽度w11和w12都大。

如上所述,信号线s历经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而设置,但在与第二遮光部ls2的交叉部处由于线宽扩大,因此抑制伴随布线长度增大而产生的布线电阻增加。此外,如参照图8所说明的那样,在与第二遮光部ls2重叠的区域中未设置与信号线s交叉的布线,因此即使信号线s的线宽扩大,与其它布线的电容耦合也得到抑制。

在与第一遮光部ls1重叠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向第一公共电极ce1和第二公共电极ce2提供公共电位的供电线f。稍后说明供电线f,供电线f与例如信号线s设置在同一层。

图10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中的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局部的俯视图。需要指出,在此仅图示说明所需的主要部分。

第一基板sub1具备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二导电膜tf2。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二导电膜tf2各自与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重叠。第二导电膜tf2与第一导电膜tf1分离。第一导电膜tf1的局部和第二导电膜tf2的局部分别与供电线f重叠。

第一导电膜tf1设置在第一显示部da1的周围,并与第一像素电极pe1分离。第一导电膜tf1在与第一显示部da1相邻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像素电极pe1同样形状的虚设图案dp1。第二导电膜tf2设置在第二显示部da2的周围,并与第二像素电极pe2分离。第二导电膜tf2在与第二显示部da2相邻的一侧具有与第二像素电极pe2同样形状的虚设图案dp2。虚设图案dp1和dp2均与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重叠。

需要指出,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显示部da1,遮光线bm1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不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也就是说,遮光线bm1设置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pe1之间,未设置与信号线s重叠并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遮光线。同样地,在第二显示部da2,遮光线bm2也是设置于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pe2之间。不过,也可以增加与信号线s重叠并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遮光线。

图11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中的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局部的俯视图。需要指出,在此仅图示说明所需的主要部分。

第一公共电极ce1在第一显示部da1中与第一像素电极pe1重叠。第一公共电极ce1在第一显示部da1中具有狭缝sl1。狭缝sl1被设置为与图10所示的遮光线bm1重叠。此外,第一公共电极ce1与包含虚设图案dp1的第一导电膜tf1重叠。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一公共电极ce1重叠于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在与第一遮光部ls1重叠的第一连接部cn1中,供电线f、第一公共电极ce1和第一导电膜tf1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导电膜tf1与第一公共电极ce1为同电位。

这样,在第一显示部da1的周围,第一导电膜tf1的虚设图案dp1与第一公共电极ce1重叠,且它们为同电位,因此液晶分子维持在初始取向状态。例如,在第一像素电极pe1和第一公共电极ce1之间不形成电场的截止状态下显示黑的常黑模式中,在第一显示部da1的周围维持为显示黑的状态。

第二公共电极ce2与第一公共电极ce1分离。第二公共电极ce2在第二显示部da2中与第二像素电极pe2重叠。第二公共电极ce2在第二显示部da2中具有狭缝sl2。狭缝sl2被设置为与图10所示的遮光线bm2重叠。此外,第二公共电极ce2与包含虚设图案dp2的第二导电膜tf2重叠。第二导电膜tf2和第二公共电极ce2与第一遮光部ls1和第二遮光部ls2重叠。在与第一遮光部ls1重叠的第二连接部cn2中,供电线f、第二公共电极ce2和第二导电膜tf2彼此电连接。在第二显示部da2的周围,也是第二导电膜tf2的虚设图案dp2与第二公共电极ce2重叠,且它们为同电位,因此液晶分子维持在初始取向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二显示部da2周围也维持为显示黑的状态。

图12是沿着图10所示的信号线s上的a-b线的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

第一基板sub1具备绝缘基板10、绝缘膜11~13、信号线s、金属布线m1和m2、第一公共电极ce1、第二公共电极ce2、第一导电膜tf1、第二导电膜tf2、取向膜al1等。需要指出,图7所示的扫描线g1和g2、以及开关元件sw1和sw2设置在绝缘基板10和绝缘膜11之间。信号线s设置在绝缘膜11和12之间。金属布线m1和m2设置在绝缘膜12和13之间。需要指出,虽然在图10和图11中省略了金属布线m1和m2的图示,但金属布线m1和m2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设置为与信号线s重叠。相当于第一金属布线的金属布线m1与狭缝sl1交叉,并与第一公共电极ce1相接。由此,隔着狭缝sl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第一公共电极ce1的部分彼此通过金属布线m1相互电连接,第一公共电极ce1被低电阻化。在狭缝sl1中,绝缘膜13覆盖金属布线m1。此外,相当于第二金属布线的金属布线m2与狭缝sl2交叉,并与第二公共电极ce2相接。由此,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第二公共电极ce2的部分彼此通过金属布线m2相互电连接,第二公共电极ce2被低电阻化。在狭缝sl2中,绝缘膜13覆盖金属布线m2。第一显示部da1的金属布线m1和第二显示部da2的m2与同一信号线s重叠。金属布线m1与金属布线m2分离。也就是说,金属布线m1和m2未设置在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之间。

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二导电膜tf2设置在绝缘膜13和取向膜al1之间。在图12所示的截面中,绝缘膜13介于第一公共电极ce1和第一导电膜tf1之间、以及第二公共电极ce2和第二导电膜tf2之间。

第二基板sub2具备绝缘基板20、遮光线bm1和bm2、第二遮光部ls2、滤色器层cf、外涂层oc、取向膜al2等。滤色器层cf在第一显示部da1处与遮光线bm1交叉,在第二显示部da2处与遮光线bm2交叉。

绝缘基板10和20是玻璃基板、树脂基板等透明的基板。绝缘膜11和13是透明的无机绝缘膜。绝缘膜12和外涂层oc是透明的有机绝缘膜。信号线s以及金属布线m1和m2由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公共电极ce1、第二公共电极ce2、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二导电膜tf2由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

第二密封件se2在第二遮光部ls2的正下方设置在第一公共电极ce1和第二公共电极ce2之间。或者,第二密封件se2设置在第一导电膜tf1和第二导电膜tf2之间。在第一基板sub1的与第二密封件se2重叠的区域中,从绝缘基板10朝向第二密封件se2依次层叠有绝缘膜11、信号线s、绝缘膜12、绝缘膜13和取向膜al1。在第二基板sub2的与第二密封件se2重叠的区域中,从绝缘基板20朝向第二密封件se2依次层叠有第二遮光部ls2、外涂层oc和取向膜al2。

如上所述,第二密封件se2包含密封件内间隔件ss(或者有时也称为填料)。第二密封件se2与取向膜al1和al2分别相接。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绝缘膜12在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之间具有凹部12c。也就是说,绝缘膜12其一部分被薄膜化。第二密封件se2设置为与凹部12c重叠。因此,在形成有第二密封件se2时,抑制向第一显示部da1和第二显示部da2扩展。此外,当载荷施加到显示面板pnl的中央部时,抑制第二密封件se2向第一显示部da1侧偏移或向第二显示部da2侧偏移。

第一光学元件od1和第二光学元件od2各自至少包括偏光板,也可以根据需要包括相位差板等。第一光学元件od1粘接到绝缘基板10,第二光学元件od2粘接到绝缘基板20。

图13是沿着图11中所示的c-d线的显示面板pnl的截面图。

在第一基板sub1中,开关元件的漏极电极de、供电线f以及总线线路b1与信号线s同样地被设置在绝缘膜11和12之间。金属布线m1设置为与信号线s重叠。第一公共电极ce1在第一连接部cn1处与供电线f相接,并彼此电连接。第一导电膜tf1在第一连接部cn1处与第一公共电极ce1相接,并彼此电连接。与第一导电膜tf1同样地,第一像素电极pe1被设置在绝缘膜13和取向膜al1之间。需要指出,在未图示的第二显示部da2中,第二像素电极pe2也设置在绝缘膜13和取向膜al1之间。第一像素电极pe1和第二像素电极pe2由与第一导电膜tf1相同的材料即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第一像素电极pe1与开关元件的漏极电极de相接,并彼此电连接。第一间隔件sp1设置于第一像素电极pe1与漏极电极de的连接部。

在第二基板sub2中,第一遮光部ls1与第二遮光部ls2同样地设置在绝缘基板20和外涂层oc之间。滤色器层cf包括红色滤色器cfr、绿色滤色器cfg和蓝色滤色器cfb。滤色器层cf不仅设置于第一显示部da1,而且还设置于第二显示部da2。滤色器层cf的局部与第二遮光部ls2重叠。第二间隔件sp2设置为与第二遮光部ls2重叠并与第一间隔件sp1相接。这些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形成单元间隙。

第一密封件se1设置在第一遮光部ls1的正下方,并与取向膜al1和al2分别相接。与第二密封件se2同样地,第一密封件se1包括密封件内间隔件ss(或者有时也称为填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抑制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

需要指出,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仅作为例子提出,并不旨在限制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其它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