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构件和包括光学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0180发布日期:2020-09-23 01:3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清洁构件和包括光学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在包括光学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清洁构件,以及包括光学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使用光学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打印机和复印机,该光学打印头包括使感光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存在光学打印头,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el)等作为发光元件的示例。例如,多个发光元件沿着感光体的旋转轴方向以单行或两个交错行对齐。此外,光学打印头包括透镜阵列,该透镜阵列将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集中到感光鼓。透镜阵列部署在发光元件和感光鼓之间以与感光鼓相对。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通过透镜阵列被集中到感光鼓的表面。以上述方式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

由于包括在光学打印头中的透镜阵列位于感光鼓附近,因此调色剂和诸如纸屑之类的异物倾向于附着到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当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带有异物而变得不干净时,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诸如图像不均匀。因而,已经提出了清洁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的设备。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o.2019-3113中公开了清洁设备的示例。

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o.2019-3113中公开的光学打印头的壳体(保持体)中形成有突出部,并且在清洁构件中形成的接合部与该突出部接合。通过使在清洁构件中形成的接合部和在保持体中形成的突出部彼此接合,维持在清洁构件中形成的摩擦部(清洁部)和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彼此接触的状态。清洁部可以通过使操作者在清洁构件中形成的接合部和保持体中形成的突出部彼此接合的同时将清洁构件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以及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移除来可靠地清洁透镜的光出射面。

但是,当光学打印头的保持体由金属形成时,与保持体由树脂形成时相比,不容易将保持体的形状加工成允许形成在清洁构件中的接合部与其接合的形状。因而,当光学打印头的保持体由金属形成时,通过彼此接合清洁构件和保持体而维持清洁部和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彼此接触的状态的配置不能说是清洁光出射面的设备的最优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清洁构件,其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被配置成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保持体,该保持体包括金属磁性体,该保持体保持其上被配置成发射光以使感光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在感光鼓的旋转轴方向上对齐的基板并且保持被配置成将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集中到感光鼓的透镜,该清洁构件包括:杆(rod),由树脂形成;清洁部,附接到杆以清洁每个透镜的光出射面,该清洁部被配置成:在清洁构件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状态下与杆一起移动,并且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与光出射面相对;以及磁体,在杆上提供,该磁体发射磁场以生成磁力从而将保持体向该磁体吸引,以使得在清洁部与光出射面相对的状态下清洁部维持与光出射面接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鼓,被配置成旋转;保持体,包括金属磁性体,该保持体保持其上被配置成发射光以使感光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在感光鼓的旋转轴方向上对齐的基板并且保持被配置成将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集中到感光鼓的透镜;以及插入部,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构件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插入到插入部中的状态下,接收清洁构件。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被插入到插入部中的杆的插入方向上,插入部在光出射面的上游被提供。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清洁构件被插入到插入部中的状态下,光出射面通过磁力被维持与清洁部接触。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意性地图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2a和图2b是图示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周围的结构的图。

图3是曝光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a至图4c2是图示出基板和透镜阵列的配置的图。

图5是图示出基板与透镜阵列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透镜阵列与感光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a和图6b是图示出光学打印头向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移动的方式的图。

图7a和图7b是图示出作为移动机构的示例的连杆机构的图。

图8a和图8b是图示出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枢转的机构的图。

图9a和图9b是图示出作为移动机构的另一个示例的凸轮机构的图。

图10是清洁构件的透视图。

图11是图示出在清洁构件中提供的清洁部的图。

图12是清洁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示出使用清洁构件清洁透镜阵列的光出射面的方式的图。

图14是图示出在清洁构件中提供的磁轭与保持体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图示出在清洁构件中提供的突出部的示例的图。

图16是图示出清洁部与突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7是清洁构件吸引保持体的力相比于在磁轭和保持体之间的间隙的曲线图。

图18a和图18b是图示出在清洁构件中提供的突出部的其它示例的图。

图19是图示出保持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图。

图20a和图20b是图示出磁轭与突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本发明的配置。注意的是,除非明确说明,否则下文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并非旨在仅将本发明限制于此。

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性配置。图1a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性截面视图。虽然图1a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不包括读取器的彩色打印机(单功能打印机或sfp),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包括读取器的复印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如图1a中所示的包括多个感光鼓103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以是包括单个感光鼓103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或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a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2y、102m、102c和102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02”),其形成各种颜色(即,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02y、102m、102c和102k分别包括感光鼓103y、103m、103c和103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感光鼓103”)。图像形成单元102y、102m、102c和102k还分别包括使感光鼓103y、103m、103c和103k带电的带电器104y、104m、104c和104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带电器104”)。图像形成单元102y、102m、102c和102k还包括用作发射曝光感光鼓103y、103m、103c和103k的光的曝光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曝光单元520y、520m、520c和520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曝光单元520”)。此外,图像形成单元102y、102m、102c和102k包括用调色剂显影在感光鼓103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设备106y、106m、106c和106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显影设备106”)。显影设备106是使感光鼓103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的显影构件。注意的是,附于附图标记的y、m、c和k指示调色剂的颜色。

图1a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采用所谓的“下面曝光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方法从下方使感光鼓103曝光。在下文中,将在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下面曝光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描述;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采用从上方使感光鼓103曝光的“上面曝光方法”,诸如图1b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中那样。在图1b中,呈现与图1a中的配置相同的配置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在感光鼓10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带107,以及顺序地将在感光鼓103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一次转印辊108(y、m、c和k)。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用作将中间转印带10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馈送单元101输送来的记录纸p上的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109,以及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的定影单元100。

图像形成过程

曝光单元520y曝光已经通过带电器104y带电的感光鼓103y的表面。通过以上所述,在感光鼓103y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显影设备106y用黄色调色剂显影在感光鼓103y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用一次转印辊108y将在感光鼓103y的表面上显影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7上。洋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通过类似的图像形成过程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7。

在中间转印带107上转印的每个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带107一起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t2。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部署在二次转印部t2中的二次转印辊109上。二次转印辊109的转印偏压将已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2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经从馈送单元101输送来的记录纸p上。其上已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00。定影单元100利用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已经用定影单元100执行了定影的记录纸p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111。

鼓单元和显影单元

包括感光鼓103的鼓单元518y、518m、518c和518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鼓单元518”)被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鼓单元518是由诸如用户或维护人员之类的操作者更换的盒。鼓单元518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103。具体而言,感光鼓103由鼓单元518的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注意的是,鼓单元518不是必须被配置成包括带电器104和清洁设备。

此外,作为与鼓单元518不同的构件的显影单元641y、641m、641c和641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显影单元641”)被附接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本实施例的显影单元641是作为图1a中所示的显影设备106和存储部的一体化构件的盒。显影设备106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套筒(未示出)。显影单元641设有多个齿轮,这些齿轮使混合调色剂和载体的螺杆旋转。当齿轮中存在老化降级等时,操作者将显影单元641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分离,并更换显影单元641。注意的是,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不限于此实施例的配置,并且可以是作为上述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的一体化构件的处理盒。

图2a是图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中包括的鼓单元518(y、m、c、k)和显影单元641(y、m、c、k)周围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此外,图2b是图示出鼓单元518从装置主体的外部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状态的图。

如图2a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由金属板形成的前板642和也由金属板形成的后板643。前板642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提供的侧壁。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的近侧的一部分处,前板642构成装置主体的壳体的一部分。后板643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提供的侧壁。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的远侧的一部分处,后板643构成装置主体的壳体的一部分。如图2a中所示,前板642和后板643被部署成彼此面对。用作梁的金属板(未示出)跨过前板642和后板643桥接。前板642、后板643和梁(未示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架的一部分。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面侧或近侧或其组成部分是鼓单元518从装置主体移入和移出(插入和移除)的一侧。

在前板642中形成有开口,使得能够将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插入和移除。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通过开口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中的预定位置(安装位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盖558y、558m、558c和558k(下文中也仅统称为“盖558”),盖558y、558m、558c和558k覆盖安装在安装位置中的鼓单元518和显影单元641的近侧。盖558的一端利用铰链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铰链允许盖558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枢转。操作者通过打开盖558并取出主体中的鼓单元518或显影单元641并且通过插入新的鼓单元518或新的显影单元641并关闭盖558来完成更换工作。

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将装置主体的前板642侧定义为前侧(近侧或前面侧),并且将后板643侧定义为后侧(远侧或背面侧)。此外,参考其上形成有与黑色调色剂图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k,感光鼓103y(其上形成有与黄色调色剂图像相关的静电潜像)所在的一侧被定义为左侧。参考其上形成有与黄色调色剂图像相关的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3y,感光鼓103k(其上形成有与黑色调色剂图像相关的静电潜像)所在的一侧被定义为右侧。此外,将在本文描述的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垂直并且垂直向上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向,并将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垂直并且垂直向下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向。在图2a和图2b中图示出已经定义的前方向、后方向、右方向、左方向、上方向和下方向。此外,下文中描述的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是与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此外,光学打印头105的纵向方向也是与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换句话说,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和光学打印头105的纵向方向是彼此一致的方向。

曝光单元

接下来将给出包括光学打印头105的曝光单元520的描述。光学打印头105具有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形状。此外,光学打印头105包括保持体505、透镜阵列506和基板(未示出)。透镜阵列506和基板(未示出)由保持体505支撑。保持体505是例如通过弯曲已对其执行镀覆的镀锌钢板或冷轧钢板而形成的金属构件。此外,保持体505是当置于磁场中时被磁化的磁性体。注意的是,作为在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曝光方法的示例,存在激光束扫描曝光方法,该方法通过用旋转多面镜使半导体激光器的照射束执行扫描来通过f-θ透镜使感光鼓曝光。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打印头105用在led曝光方法中,该方法使用布置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上的诸如led等的发光元件来使感光鼓103曝光,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光学打印头105不被用在上述的激光束扫描曝光方法中。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曝光单元520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下方垂直提供。在保持体505中包括的基板(未示出)中提供有用作发光元件的led。发光元件从下方使感光鼓103曝光。注意的是,曝光单元520可以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上方垂直提供,并且感光鼓103可以从上方被曝光(参见图1b)。图3是包括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曝光单元520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考图3,曝光单元520包括光学打印头105、支撑构件526、第一连杆机构530和第二连杆机构540。

如图3中所示,在光学打印头105的保持体505上提供有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在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抵接鼓单元518的情况下,在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和感光鼓103之间形成间隙。以上述方式设置光学打印头105相对于感光鼓10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均为金属制的直销。此外,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通过焊接固定到金属保持体50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与保持体505成为一体。注意的是,将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固定到保持体505上不限于焊接,并且可以通过粘合剂来执行。此外,可以在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上切出螺纹,并且抵接销514和抵接销515可以通过拧紧而紧固到保持体505。

第一连杆机构530包括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第二连杆机构540包括连杆构件537和连杆构件538。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提供的盖558的开/关操作,随后描述的滑动构件525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并移动。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关联地,连杆构件535至538枢转并且光学打印头105垂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打印头105在感光鼓103的下方垂直提供。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光学打印头105在垂直方向上从下方使感光鼓103曝光。

此外,如图3中所示,曝光单元520包括支撑构件526。支撑构件526通过第一连杆机构530和第二连杆机构540支撑光学打印头105。具体而言,第一连杆机构530的连杆构件535支撑保持体505,第二连杆机构540的连杆构件537支撑保持体505。支撑构件526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u形而形成。支撑构件526是具有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形状的构件。支撑构件526在支撑构件52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近侧)固定到前板642,并且支撑构件526在支撑构件52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远侧)固定到后板643。支撑构件526以上述方式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

支撑构件526包括在支撑构件526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的滑动构件525。随着滑动构件525相对于支撑构件526的移动,连杆构件535至538枢转并且光学打印头105相对于支撑构件526移动。

此外,稍后描述的清洁构件600被插入其中的插入部550固定到支撑构件526。由于支撑构件526被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因此插入部550也被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

参考图4a至图4c2,将给出对光学打印头105的保持体505所保持的基板502和透镜阵列506的描述。首先将给出对基板502的描述。图4a是基板502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b1图示出在基板502上提供的多个led503的布置,并且图4b2图示出图4b1的放大图。

led芯片639安装在基板502上。如图4a中所示,led芯片639在基板502的一面上提供,并且连接器504在基板502的背面侧提供。基板502设有将信号供应给每个led芯片639的布线。柔性扁平电缆或ffc(未示出)的一端耦接到连接器504。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设有基板。基板包括控制单元和连接器。ffc的另一端耦接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基板上提供的上述连接器。控制信号通过ffc和连接器504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中的控制单元输入到基板502。led芯片639由输入到基板502的控制信号驱动。

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安装在基板502上的led芯片639。如图4b1和图4b2中所示,其中部署有多个led503的多个led芯片639-1至639-29(29个芯片)布置在基板502的一面上。在每个led芯片639-1至639-29中,在led芯片639-1至639-29的纵向方向上以一行布置516个led(发光元件)。在led芯片639的纵向方向上,相邻led的中心到中心尺寸k2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分辨率对应。由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分辨率为1200dpi,因此led芯片639-1至639-29的led布置为一行,使得相邻led在led芯片639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到中心尺寸是21.16μm。因而,本实施例的光学打印头105的曝光区域为大约316mm。感光鼓103的光电导层形成为具有316mm或更大的宽度。由于一张a4尺寸记录纸的长边的长度和a3尺寸记录纸的短边的长度是297mm,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学打印头105具有允许在a4尺寸的记录纸和a3尺寸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曝光区域。

led芯片639-1至639-29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上交替地部署在两行中。换句话说,如图4b1中所示,当从左侧计数时,奇数编号的led芯片639-1、639-3、...639-29在基板502的纵向方向上被安装在单个行中,并且偶数编号的led芯片639-2、639-4,...639-28在基板502的纵向方向上被安装在单个行中。通过以上述方式部署led芯片639,如图4b2中所示,可以使在led芯片639的纵向方向上作为彼此相邻部署的分开的led芯片639的led芯片639的一端与led芯片639的另一端之间的中心到中心尺寸k1与单个led芯片639中的相邻led之间的中心到中心尺寸k2相同。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发光元件是作为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led,但是发光元件可以是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led也被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el)并且是电流驱动的发光元件。oled例如沿着在主扫描方向(在感光鼓103的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线部署在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上,并且与也在主扫描方向上提供的电源布线并联电耦接。

接下来将给出透镜阵列506的描述。图4c1是从感光鼓103侧观察的透镜阵列506的示意图。此外,图4c2是透镜阵列506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4c1中所示,多个透镜在两行中并在布置多个led503的方向上对齐。透镜交替地部署,使得一行的每个透镜与另一行的在布置透镜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透镜接触。每个透镜是由玻璃形成的柱状棒透镜,并且包括从led503发射的光进入其中的入射面和入射在入射面上的光通过其射出的出射面。注意的是,透镜的材料不限于玻璃,并且可以是诸如塑料之类的其他材料。透镜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状,并且可以是诸如例如六边形圆柱体之类的多边形棱镜。

图4c2中所示的虚线z描绘了透镜的光轴。光学打印头105通过移动机构640基本上在由虚线z描绘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本文的透镜的光轴表示连接透镜的光出射面的中心和透镜的焦点的线。透镜阵列506具有将通过led503发射的光集中到感光鼓103的表面的作用。

图5是垂直于光学打印头105的纵向切开的光学打印头105的截面视图。如图5中所示,基板502和透镜阵列506被保持体505保持为彼此相对。保持体505是已对其执行镀覆的镀锌钢板或冷轧钢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板弯曲成u形来形成保持体505。通过使用金属板,可以抑制成本,并且通过执行弯曲,可以获得强度。

但是,保持体505不限于由弯曲的金属板构成,而是例如可以由所谓的压铸(die-cast)构成。压铸是通过冷却并固化注入到模具(腔体)中的熔融金属而制造的产品或该产品的制造方法。当采用压铸作为制造方法时,可以取决于作为形状的基础的模具来处理复杂的形状。另一方面,由于制造模具成本高,因此具有在不需要制造大量相同产品时没有成本优势的缺点。在本实施例中,保持体505可以通过弯曲金属板来制造,或者可以通过采用压铸来制造。

透镜阵列506在感光鼓103上将已经射出led503的光束形成为等倍正立像。这样,led503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入射面506b之间的距离以及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506a与感光鼓103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

移动机构

接下来参考图6a和图6b,将描述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光学打印头105移动的机构。图6a和图6b是从右侧观看的曝光单元520的图。为了简化描述,未示出支撑构件526。注意的是,图6a图示出其中光学打印头105位于曝光位置处的状态,该曝光位置是光学打印头105使感光鼓103曝光的位置。另一方面,图6b图示出其中光学打印头105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在该缩回位置处,光学打印头105已经相对于曝光位置从感光鼓103缩回。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光学打印头105位于曝光位置时感光鼓103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mm。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连杆构件535可枢转地耦接到滑动构件525的在滑动构件52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并且连杆构件537可枢转地耦接到滑动构件525的在滑动构件52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当盖558(未示出)从关闭状态枢转到打开状态时,滑动构件525滑动并且从近侧移动到远侧。当滑动构件525滑动并从近侧移动到远侧时,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7在图6a和图6b中逆时针枢转。此外,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可枢转地彼此耦接。连杆构件537和连杆构件538也可枢转地彼此耦接。

由于连杆构件536的第一端侧可枢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526(未示出),因此与连杆构件535的枢转连动的连杆构件536也相对于支撑构件526枢转。由于连杆构件538的第一端侧可枢转地耦接到支撑构件526(未示出),因此与连杆构件537的枢转连动的连杆构件538也相对于支撑构件526枢转。当滑动构件525从近侧向远侧移动时,连杆构件536和连杆构件538均相对于支撑构件526顺时针枢转。注意的是,连杆构件535的第二端侧可枢转地耦接到保持体505,并且连杆构件537的第二端侧可枢转地耦接到保持体505。因而,通过使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7从近侧朝着远侧逆时针枢转,连杆构件535的第二端侧和连杆构件537的第二端侧各自在远离感光鼓103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打印头105以上述方式从曝光位置朝着缩回位置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光学打印头105从图6b中所示的状态向图6a中所示的状态移动(换句话说,光学打印头105从缩回位置朝着曝光位置移动)的方式。

与盖558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枢转连动的滑动构件525从远侧朝着近侧移动。当滑动构件滑动并从远侧朝着近侧移动时,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7在图6a和图6b中顺时针枢转。同时,连杆构件536和连杆构件538逆时针枢转。通过使与滑动构件525从远侧朝着近侧的滑动移动连动的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7顺时针枢转,连接构件535的第二端侧和连接构件537的第二端侧各自在接近感光鼓103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打印头105以上述方式从缩回位置朝着曝光位置移动。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打印头105在缩回位置和曝光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与透镜阵列506的光轴方向基本一致。

当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光学打印头105的保持体505从缩回位置朝着曝光位置移动时,在保持体50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提供的抵接销514和在保持体505的第二端侧提供的抵接销515抵接在鼓单元518上。以上述方式设置保持体505相对于鼓单元518的位置,换句话说,光学打印头105的位置。

当以上述方式设置保持体505相对于鼓单元518的位置时,还设置感光鼓103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之间的距离,并且完成光学打印头105到曝光位置的移动。

参考图7a、图7b、图8a和图8b,将进一步详细描述连杆机构530和连杆机构540的机构。图7a是从右侧观察的支撑构件526的前侧的示意性透视图。此外,图7b是从左侧观察的支撑构件526的前侧的示意性透视图。下面将描述在支撑构件526的近侧提供的连杆机构530。由于连杆机构540的配置与连杆机构530的配置基本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支撑构件526包括支撑轴531和e型保持环533。在被加工成u形的支撑构件526的右侧壁面和左侧壁面中提供有供支撑轴531插入的孔。在支撑轴531通过孔插入的状态下,支撑轴531利用e型保持环533固定到支撑构件526。

滑动构件525是金属板构件。如图7a中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691在滑动构件525中形成。支撑轴531通过长孔691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531被宽松地装配到长孔691中,使得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大约0.1mm至0.5mm的间隙。此外,长孔691在纵向方向上的直径大约为350mm。通过以上所述,滑动构件525可以相对于支撑构件526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并移动大约350mm。

此外,辅助构件539附接到滑动构件的在滑动构件52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滑动构件525的近侧)。在辅助构件539中形成有容纳空间562。在盖558上提供的突起容纳在容纳空间562中。当盖558枢转时,与枢转的盖558一起移动的突起抵接容纳空间562的在近侧的侧壁或其在远侧的侧壁。通过使突起推动容纳空间562的在近侧的侧壁,滑动构件525移动到近侧。另一方面,通过使突起推动容纳空间562的在远侧的侧壁,滑动构件525移动到远侧。如上所述,与盖558的枢转连动的滑动构件525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连杆机构530包括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均是纵向板。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是树脂模制的。在连杆构件535的在连杆构件53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图7a中的上侧)形成突起655。另一方面,在连杆构件535的在连杆构件535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7a中的下侧)形成圆柱形部分610。突起655装配在在保持体505的近侧形成的开口中。通过以上所述,连杆构件536可以相对于保持体505绕用作旋转中心的突起655枢转。圆柱形部分610是中空的圆形圆柱体。在图7a和图7b中,从滑动构件525突出的突起534(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被装配在圆柱形部分610中。通过以上所述,连杆构件536可以相对于滑动构件525枢转。

在纵向方向上的连杆构件536的第一端侧(图7b中的上侧)可枢转地附接到连杆构件535。换句话说,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可彼此枢转。另一方面,连杆构件536的在连杆构件53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图7b中的下侧)可枢转地附接到支撑构件526。具体而言,在连接构件536的下侧和支撑构件526的左侧壁面中形成孔,并且插入销532通过孔插入。连杆构件536以上述方式可枢转地固定到支撑构件526。

图8a和图8b是图示出包括在连杆机构530中的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枢转的方式的图。如上所述,在连杆构件535上形成的圆柱形部分610装配在在滑动构件525上形成的突起534上。因而,当滑动构件525滑动并且从近侧朝着远侧移动时,连杆构件535在图8a和图8b中绕突起534顺时针枢转。由于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彼此可枢转地耦接,因此与连杆构件535的顺时针枢转连动的连杆构件536相对于滑动构件525逆时针枢转。这样,连杆构件536相对于支撑构件526围绕插入销532枢转。通过使由连杆构件536可枢转地支撑的连杆构件535枢转,连杆构件535的突起655向下移动。

注意的是,当l1是滑动构件525中的连杆构件535的枢转轴与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之间的连接轴之间的距离,l2是支撑构件526中的连杆构件536的枢转轴与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之间的连接轴之间的距离,并且l3是保持体505中的连杆构件535的枢转轴与连杆构件535和连杆构件536之间的连接轴之间的距离时,l1至l3是相同的。一般而言,这种连杆机构也称为scottrussell机构。通过使距离l1至l3相同,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突起655的移动方向成为垂直方向。具体而言,突起655在图8b中的虚线a上移动。通过以上所述,保持体505可以在与滑动构件525的滑动移动连动的同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此外,将光学打印头105移动到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的配置不限于使用第一连杆机构530和第二连杆机构540的配置,并且可以是使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移动机构940的配置。在下文中参考图9a和图9b,将给出对移动机构940的描述。注意的是,具有与构成曝光单元520的构件基本相同的功能的构件将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其冗余描述。

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在滑动构件525的前侧和后侧提供。此外,移动支撑部分114和移动支撑部分115在光学打印头105中包括的保持体505的近侧和远侧提供。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在保持体505侧各自包括从后侧朝着前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图9a是从右侧观察位于曝光位置的保持体505和移动机构940的示意图。在光学打印头105中包括的保持体505位于曝光位置的情况下,当滑动构件525相对于支撑构件526从前侧向后侧滑动并移动时,在滑动构件525中提供的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与滑动构件525一起相对于支撑构件526从前侧向后侧移动。通过以上所述,在保持体505中提供的移动支撑部分114和移动支撑部分115的下端抵接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并且移动支撑部分114和移动支撑部分115在从曝光位置朝着缩回位置延伸的方向上沿着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移动。

图9b是从右侧观察位于缩回位置的保持体505和移动机构940的示意图。在包括在光学打印头105中的保持体505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当滑动构件525相对于支撑构件526从后侧向前侧滑动并移动时,滑动构件525中提供的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与滑动部件525一起相对于支撑部件526从后侧向前侧滑动和移动。通过以上所述,在保持体505中提供的移动支撑部分114和移动支撑部分115的下端在从缩回位置朝着曝光位置延伸的方向上沿着第一凸轮部分112和第二凸轮部分113被向上推并移动。

清洁机构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每个光学打印头105在对应的带电器104和对应的显影设备106之间提供。因而,存在由于从感光鼓103和显影设备106掉落的调色剂而引起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变得不干净的情况。在每个透镜阵列506中包括的多个透镜当中,当用于形成图像的光所通过的透镜变得不干净时,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被部分地阻挡。以上是输出图像的图像质量降级的原因之一。因而,期望定期清洁光学打印头105中包括的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图10是用于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的清洁构件600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10中所示,清洁构件600包括杆601、磁体602和握持部分603。本实施例中的杆601是纵向树脂模制件。当垂直于杆601的纵向方向切割时,杆601具有u形截面。此外,虽然使用永磁体(诸如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或钕磁体)作为磁体602,但是磁体的类型不限于这种磁体。磁体602不是必须是永磁铁。磁体602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第一端侧提供。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在杆601的第一端侧提供有擦拭并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的清洁部。此外,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第二端侧形成有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分603。虽然稍后将详细描述,但是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通过操作者(例如,用户或维修人员)握住握持部分603并将清洁构件600插入装置主体并从中取出来进行清洁。

清洁构件600例如附接到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提供的前盖的内侧。当需要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时,操作者(诸如用户或维修人员)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盖的内侧移除清洁构件600。随后,使用清洁构件600执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的清洁。注意的是,清洁构件600不一定必须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并且维修人员可以在每次需要清洁时带来清洁构件600。

注意的是,本文所述的前盖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提供,并且是当更换鼓单元518时和当使用清洁构件600执行透镜阵列506的清洁时被打开的门。当更换鼓单元518时,首先打开前盖,然后打开盖518。盖518可以被配置成在与前盖的打开和关闭连动的同时被打开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清洁构件600安装在前盖的内侧。当操作者(诸如用户或维修人员)清洁透镜阵列506时,清洁构件600从前盖的内侧被移除。自然,不限于清洁构件600在前盖上提供的配置,清洁构件600可以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其他部分中。此外,清洁构件600本身可以不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并且维修人员在清洁透镜阵列506时可以带来清洁构件600。

图11是在清洁构件600的纵向方向上清洁构件600的第一端侧(下文中仅称为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的放大透视图,换句话说,图11是杆601的前端侧的放大透视图。为了简化描述,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前端侧和后端侧定义为如图11中所示的那些。

如图11中所示,磁体602在杆601的前端侧和杆601的上侧提供。此外,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磁轭605a(第一磁轭片)和磁轭605b(第二磁轭片)以在左右方向上夹着磁铁602。注意的是,磁轭605a和磁轭605b是磁性金属板,并且其材料例如是铁。磁轭605a和磁轭605b均与磁体602接触并且被磁体602磁化。注意的是,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不必是分开的构件,并且可以作为单个一体的磁轭(磁轭构件605)在清洁构件600中提供。

磁轭605a和磁轭605b各自在杆601的前端侧贯穿杆601的上侧。换句话说,磁轭605a从杆601向上侧和下侧二者暴露。磁轭605b也从杆601向上侧和下侧二者暴露。

注意的是,磁轭605a(605b)也被称为脚跟件,并且具有促进来自磁体的磁通穿过其的特征。一般而言,已知称为磁导率的指标,其用作指示磁通通过物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当比较广泛用作磁轭的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与大气的磁导率时,当将大气的磁导率设为1时,磁轭的磁导率值为几千。鉴于以上所述,例如,使用纯铁、低碳钢或硅铁作为磁轭的材料。

在图11中,如果磁轭605a和磁轭605b未附接到杆601,那么磁通将从磁体602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泄漏到大气中。另一方面,当磁轭605a被附接成与磁体602的左侧接触,并且磁轭605b被附接成与磁体602的右侧接触时,从磁体602发射的磁通穿过磁轭605a和磁轭605b,并从磁轭605a的下侧和磁轭605b的下侧泄漏到大气中。如上所述,由于磁体602发射的磁通没有泄漏到大气中而是集中在具有高磁导率的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上,因此,与仅使用磁体602的情况相比,当使用磁轭605a和磁轭605b时,杆601的前端侧和保持体505之间的吸引力可以增大。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用磁轭605a和磁轭605b来控制从磁体602发射的磁通的朝向和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磁轭605a和磁轭605b在杆601中提供,以便例如相对于磁体602在部署保持体505的一侧突出。具体而言,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状态下,杆601在透镜阵列506中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上位于磁体602和保持体505之间。在这种配置中,磁体602和保持体505不直接彼此接触。

另外,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有清洁部604。由于清洁部604被固定到杆601,因此清洁部604与已经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并且被操作者移动的杆601一起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清洁部604是由例如厚度为0.5mm的聚氨酯橡胶形成的柔性刮刀状构件。清洁部604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以便从杆601向下突出。换句话说,清洁部604的一部分从杆601向下侧暴露。注意的是,清洁部604不限于聚氨酯橡胶刮刀,并且例如可以是树脂刮刀、海绵或无纺布。在本实施例中,刮刀状清洁部604从杆601的下侧突出大约3mm。虽然稍后将描述细节,但是在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的上侧接触的状态下,清洁部604的下侧的大约0.5mm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接触。

如图11中所示,清洁部604位于磁轭605a和磁轭605b之间。虽然稍后将描述细节,但是通过以上述方式部署,当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接触时,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可以可靠地彼此接触。通过在清洁部604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接触的同时使清洁构件600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近侧朝着远侧移动,刮刀状清洁部604在被屈曲的同时摩擦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以上述方式,由清洁部604刮除累积在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上的调色剂和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

此外,在杆601的前端侧形成有倾斜面601a和倾斜面601b。倾斜面601a和倾斜面601b是朝着前端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如上所述,通过在杆601的前端侧形成倾斜面601a和倾斜面601b,可以将杆601顺利地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中。稍后将详细描述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插入清洁构件600的配置。

参考图12,将以更详细的方式描述清洁构件600的配置。图12是清洁构件600的分解透视图。在杆601的前端侧形成有孔606a和孔606b,以在其间插入附接表面608。孔606a和孔606b各自是贯穿杆601的上表面的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部604是由聚氨酯橡胶形成的片状刮刀,并且其一部分通过在附接表面608的前端侧形成的孔(未图示)向杆601的下侧暴露。在将清洁部604安装在附接表面608上的状态下,将密封件607附接到清洁部604和附接表面608。密封件607在两侧均具有粘性。

如图12中所示,磁轭605a和磁轭605b均为t形。此外,t形的突出部,换句话说,在图12中的磁轭605a(605b)的下侧的突出部,通过孔606a(孔606b)突出到杆601的下侧。

磁轭605a插入在杆601的前端侧形成的孔606a中。此外,磁轭605b插入到在杆601的前端侧形成的孔606b中。孔606a相对于附接表面608在左侧形成,并且孔606b对于附接表面608在右侧形成。因而,插入到孔606a中的磁轭605a的一部分在相对于清洁部604的左侧的部分从杆601向下侧突出。此外,插入到孔606b中的磁轭605b的一部分在相对于清洁部604的右侧的部分从杆601向下侧突出。换句话说,磁轭605a和磁轭605b从杆601向下侧突出,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将清洁部604插入在磁轭605a和磁轭605b之间。换句话说,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状态下,磁轭605a和磁轭605b相对于磁体602向部署有保持体505的一侧突出。

磁体602插入在磁轭605a和磁轭605b之间。磁体602安装在密封件607的上表面上,该密封件607粘附到附接表面608上。磁体602以上述方式固定到杆601。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有与附接到杆601的磁体602的前面相对的接合突起610a。类似地,在杆601的前端侧还提供有与附接到杆601的磁体602的后面相对的接合突起610b。接合突起610a、接合突起610b和磁体602形成卡扣装配结构。通过以上所述,附接到杆601的前端侧的磁体602通过接合突起610a和接合突起610b固定到杆601。注意的是,磁体602到杆601的装配不限于卡扣装配,并且可以仅通过密封件607的粘结力来完成,或者可以应用其他粘结剂。

磁轭605a与磁体602的左侧面接触,并且磁轭605b与磁体602的右侧面接触。磁轭605a和磁轭605b通过与磁体602接触而被磁化。通过以上述方式部署磁轭605a和磁轭605b,可以减少从磁体602的前面、后面、下面和上面泄漏到大气中的磁通,并且由磁体602发射的磁通可以集中到磁轭605a和磁轭605b。

接下来,将简要描述磁轭605a、磁轭605b和清洁部604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清洁部604,磁轭605a的一部分和磁轭605b的一部分均位于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前端侧。换句话说,磁轭605a的一部分和磁轭605b的一部分都在从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第二端侧(后端侧)朝着杆601的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第一端侧(前端侧)延伸的方向上位于清洁部604的下游。此外,磁体602的一部分也部署成在从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第二端侧(后端侧)朝着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的杆601的第一端侧(前端侧)延伸的方向上位于清洁部604的下游。换句话说,磁体的至少一部分部署成比清洁部更靠近第一端侧定位。通过使磁轭605a的一部分和磁轭605b的一部分相对于清洁部604位于杆601的前端侧,清洁构件600的相对于清洁部604位于前端侧的部分通过由磁力产生的吸引力被吸引到保持体505;因而,可以利用清洁部604充分地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图13是图示出清洁构件600从外部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中的状态的图。如图13中所示,清洁构件600已插入其中的插入部550与包括在曝光单元520中的支撑部件526一体地提供。注意的是,支撑构件526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因而,插入部550也固定到装置主体。插入部550不是必须在支撑构件526中提供,并且例如可以在固定到装置主体的构件中形成,或者可以在鼓单元518中形成。

如图13中所示,为了限制插入在插入部550中的清洁构件60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插入部550包括与插入在插入部550中清洁构件600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相对的壁。每个壁的上部弯曲成l形,以将清洁构件600保持在壁内。通过以上所述,阻止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清洁构件600朝着远离保持体505向上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说,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清洁构件600被插入部550阻止在垂直于清洁构件600被插入到插入部550和从中移除的方向(图13中的箭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插入部550在图13中的箭头所描绘的方向上引导清洁构件600的移动。

注意的是,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状态下,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入在插入部550中的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隙为大约2mm。此外,在上下方向上,在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并与插入部550的底表面接触的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的上部之间也存在大约2mm的间隙。如上所述,在清洁构件600被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状态下,在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提供有微小的间隙。通过以上所述,操作者可以将清洁构件600以平滑的方式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和从中移除。

但是,在清洁构件600被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并且在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存在微小间隙的状态下,当操作者向握持部分603施加向下的力时,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可能相对于清洁构件600的插入部550向上移动,并且清洁部604可能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分离。在上述状态下,当操作者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和从其中移除时,清洁部604可能不摩擦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另一方面,当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时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的间隙变小时,当从装置主体的外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时的可操作性降低。具体而言,通过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时在清洁构件600与插入部550之间获得一定程度的间隙,操作者将能够容易地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磁体602在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提供。磁体602和保持体505试图利用由磁体602发射的磁力相互吸引。由于磁体602在杆601中提供,因此杆601的前端侧也在接近保持体505的方向上移动。如上所述,通过在磁体602和保持体505之间产生吸引力,降低了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在上下方向上与保持体505分离的可能性。在减少清洁部604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分离的可能性的同时,以上述方式维持清洁构件600的可操作性。

由操作者在箭头的方向上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以及从中取出。在清洁构件600的插入方向上,插入部550在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的上游提供。当操作者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时,清洁部604(未示出)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相对。在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彼此相对的状态下,由磁体602发射的作为磁力的吸引力作用在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的磁轭605a(605b)以及保持体505上。换句话说,将磁轭605a(605b)和保持体505彼此拉动的力作用在磁轭605a(605b)和保持体505上。以上,由于朝向保持体505的力同样作用于附接有磁轭605a(605b)的杆601的前端侧,因此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彼此接触。在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彼此接触的状态的同时,通过在箭头的方向插入和移除清洁构件600,清洁部604摩擦并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期望杆601的前端侧与保持体505之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当操作者向下推动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清洁构件600的握持部分603时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彼此接触的状态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作用在杆601的前端侧和保持体505上的上下方向(透镜阵列506的光轴方向)上的吸引力为大约100gf。虽然上述值取决于杆601的材料的柔韧性而改变,但是当杆601是树脂模制的时,需要大约100gf的吸引力。

注意的是,当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时,操作者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以及从中移除几次。当通过将清洁构件600插入插入部550中以及从中移除几次来执行清洁时,即使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在第一次插入时分离,当移除清洁构件600时或在第二次插入时清洁部604摩擦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也就足够了。考虑到上述因素,上述吸引力可以为大约100gf或更小,只要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的磁体602发射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彼此接触的状态的磁力即可,并且吸引力起到使杆601的前端侧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作用。

图14是图示出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的图。如图14中所示,磁轭605a部署在杆601上方提供的磁体602的左侧,而磁轭605b部署在磁体602的右侧。注意的是,本文的磁体602的右侧表示垂直于杆601的纵向方向和透镜阵列506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两者的垂直方向的一侧。磁体602的左侧表示垂直于杆601的纵向方向和透镜阵列506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两者的垂直方向的另一侧。该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表示相同方向。由磁体602发射的磁通穿过磁轭605a和磁轭605b,并朝向保持体505。通过以上所述,在磁轭605a、磁轭605b和保持体505中生成吸引力。

当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和清洁部604在透镜阵列506的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对时,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被磁力彼此吸引并且彼此接触。

通过使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接触并通过磁力相互吸引,将杆601的前端侧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力也作用在杆601的前端侧和保持体505上。换句话说,磁体602发射磁力,该磁力生生将磁体602本身和保持体505向彼此拉动的力。通过以上所述,在杆601的前端侧上提供的清洁部604也在透镜阵列506的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保持体505。如图14中所示,当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接触时,清洁部604从杆601向下侧暴露至清洁部604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接触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清洁部604从杆601的前端侧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量为大约3mm。当磁轭605a和磁轭605b与保持体505接触时,清洁部604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可靠地彼此接触。具体而言,清洁部604的下端的0.5mm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当清洁构件600处于图14所示的状态时,清洁部604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接触。在上述状态下,清洁部604朝着近端或远端中的任一侧屈曲。由于磁轭605和保持体505试图相对于清洁部604在右侧和左侧彼此吸引,因此清洁部604被推向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以上述方式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在上下方向(透镜阵列506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上彼此接触的状态。

如图14中所示,杆601的右侧表面601r相对于保持体505位于右侧,并且杆601的左侧表面601l相对于保持体505位于左侧。换句话说,杆601的右侧表面601r和左侧表面601l在左右方向上在其间插入保持体505。这样,限制了清洁构件600相对于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杆601的右侧表面601r与保持体505之间以及杆601的左侧表面601l与保持体505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允许清洁构件600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保持体505移动到上述间隙的程度。通过以上所述,清洁构件600在左右方向上与保持体505接触的同时可以平滑地移动。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清洁部604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大约2.5mm。杆601的右侧表面601r与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杆601的左侧表面601l和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之和为大约2.5mm或更小。因而,即使当杆601相对于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清洁部604也不会相对于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向右侧或左侧移动。以上述方式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在左右方向上彼此接触的状态。

通过以上所述,在用户已经将清洁构件600从装置主体的外部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并且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在透镜阵列506的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下,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接触的状态。通过在维持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间的接触的同时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以及从中移除来清洁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

清洁部周围的详细配置

图15a和图15b是图示出如下状态的图:其中,在杆601中提供有比磁轭605更向保持体505侧突出使得当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在透镜阵列506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对时磁轭605和保持件505不接触的突出部630(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图15a是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的透视图,并且图15b是在垂直于清洁构件60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切开的清洁构件600的前端侧的截面图。注意,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是接触部的示例。

如在图14先前所示的配置中,当在磁轭605(磁轭605a和磁轭605b)和保持体505彼此接触的同时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和从中移除时,不能忽视磁轭605刮擦保持体505的表面的可能性。例如,为了防止生锈,存在在保持体505的表面上执行镀覆的情况。当金属磁轭605摩擦金属保持体505时,施加到保持体505的表面上的镀层可能脱落。此外,磁轭605本身可能被刮掉。当以上述方式产生的金属粉末附着到感光鼓103的表面上时,可能发生泄漏。

因而,如图15a和图15b中所示,在杆601的前端侧上形成有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突出部630a相对于磁轭605a向下侧或保持体505侧突出。类似地,突出部630b相对于磁轭605b向下侧或保持体505侧突出。当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与保持体505接触时,在保持体505和每个磁轭605之间在上下方向(透镜阵列506的透镜的光轴方向)上形成间隙。换句话说,在每个磁轭605和保持体505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间隙。换句话说,通过使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接触保持体505,可以维持磁轭605和保持体505之间的不接触状态。

与杆601相同,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均由树脂形成。因而,即使当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摩擦金属保持体505时,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也不会像磁轭605损坏保持体505那样损坏保持体505的表面。此外,当树脂突出部630摩擦金属保持体505时生成的摩擦力小于当金属磁轭605摩擦金属保持体505时生成的摩擦力。因而,与在磁轭605和保持体505彼此接触的同时使清洁构件600移动的情况相比,当突出部630和保持体505彼此接触并且磁轭605和保持体彼此不接触的同时移动清洁构件600时,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和从中移除的力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具有高滑动特性的树脂(诸如聚缩醛树脂)用于突出部630,因此可以平稳地执行清洁操作。注意的是,仅与保持体505接触的突出部630的远端可以由聚缩醛树脂形成,而其它部分可以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形成。

此外,除了突出部630以外,还可以通过在每个磁轭605的保持体505侧粘贴树脂密封件(接触部的示例)来防止磁轭605和保持体505直接接触。通过这样做,可以防止磁轭605摩擦保持体505,并且可以抑制保持体505上的镀层脱落,并且可以减少磁轭605本身的刮削。

如图15b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杆601的突出部630a和突出部630b的远端表面相对于磁轭605a和磁轭605b向保持体505侧突出。此外,在每个磁轭605的远端表面与保持体505之间形成有余隙(间隙)d。

图16是从下侧观察的设有突出部630的杆601的前端侧的图。如图16中所示,磁轭605a相对于清洁部604布置在左侧,而磁轭605b相对于清洁部604布置在右侧。此外,突出部630a在杆601上并且相对于磁轭605a在左侧形成,并且突出部630b在杆601上并且相对于磁轭605b在右侧形成。换句话说,突出部630在杆601上提供以便在左右方向上插入磁轭605和清洁部604。

此外,如图16中所示,突出部630a包括彼此分开提供的两个突起。两个突起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分开部署。类似地,突出部630b包括彼此分开提供的两个突起。两个突起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分开部署。作为包括在突出部630a中的两个突起,第一突起相对于清洁部604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并且第二突起相对于清洁部604在杆601的后端侧提供。类似地,作为包括在突出部630b中的两个突起,第一突起相对于清洁部604在杆601的前端侧提供,并且第二突起相对于清洁部604在杆601的后端侧提供。换句话说,通过添加包括在突出部630a中的两个突起和包括在突出部630b中的两个突起,杆601在四个部分处设有突起,以防止磁轭605和保持体505彼此接触。通过使突起与保持体505接触,在磁轭605与保持体505之间形成间隙,这使磁轭605与保持体505成为非接触状态。

图17是图示出关于磁轭605和保持体505之间的间隙d与将磁体602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从该图可以理解,随着间隙d的减小,将磁体602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力成指数地增加。

随着将磁体602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力变大,清洁部604和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地建立。另一方面,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和从中移除所需的力变大。

当将磁体602和保持体505彼此吸引的力变小时,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和从中移除时所需的力变小的同时,不能消除清洁部604变得容易从保持体505分离的可能性。基于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将作用在保持体505上的磁体602的吸引力设置为大约100gf,并将突出部630从杆601突出的突出量设置为使得间隙d为0.5mm。

图18a和图18b图示出突出部630的配置。为了简化描述,在附图中未示出磁体602和磁轭605,在图18a中仅图示出与突出部630a对应的突出部631a,并且在图18b中仅图示出与突出部630a对应的突出部632a和633a。

如图18a中所示,每个突出部631a在保持体505侧的表面的一部分具有圆柱形状。利用上述配置,由于与保持体505接触的部分是圆柱形外周表面并且是线性的,因此可以减小耐摩擦阻力并且可以以更加平滑的方式移动清洁构件600。

此外,突出部630a可以如图18b中那样配置。在图18b中所示的突出部632a的保持体505侧形成有半球形的突起634a。在突出部633a的保持体505侧形成有半球形的突起635a。在以上修改中,半球形突起634a和635a是接触部的示例。

如图18b中所示,突起634a在突出部632a中更靠近右侧形成。此外,突起635a在突出部633a中形成为更靠近左侧。换句话说,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突起634a和突起635a部署为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通过使突起634a和突起635a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当使用清洁构件600执行清洁工作时,突起634a和保持体505彼此摩擦的部分以及突起635a和保持体505彼此摩擦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偏移。换句话说,当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时,可以减小保持体505的上表面中已被突起634a摩擦的部分被突起635a进一步摩擦的可能性。通过以上所述,当重复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以及从中移除的操作时,可以分散保持体505所受到的磨损。

磁轭与突出部之间的位置关系

参考图19、图20a和图20b,将更详细地描述磁轭605与突出部603a(603b)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9是图示出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图。透镜阵列506附接到保持体505的上表面,并且透镜阵列506通过粘合剂637固定到保持体505。

如图19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满足wa=10.5mm、wb=3.2mm、wc=2.9mm、wd=4.4mm,其中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wa,保持体505的上表面的从左端部分到施加在透镜阵列506的左壁上的粘合剂637的宽度为wd,保持体505的上表面的从右端部分到施加到透镜阵列506的右壁的粘合剂637的宽度为wc,并且透镜阵列506在左右方向上的包括粘合剂637的宽度为wb。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将设置wa到wd,当保持体505利用第一连杆机构530和第二连杆机构540移动到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时,可以防止保持体505与带电器104和显影设备106接触。如上所述,保持体505的尺寸是由围绕保持体505部署的带电器104和显影设备106的部署位置以及在带电器104和显影设备106与保持体505之间的距离确定的值。因而,当带电器104和显影设备106的部署位置不同时,保持体505的尺寸也可以改变。换句话说,保持体505的尺寸不必限于上述的值wa至wd。

参考图20a和图20b,将考虑在清洁构件600中的磁轭605和突出部603a(603b)的部署位置。图20a和图20b是图示出磁轭605与突出部603a(603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例如,如图15b中所示,磁轭605a和磁轭605b从杆601的上表面部分向保持体505侧突出。具体而言,磁轭605a和磁轭605b相对于清洁部604向下侧突出。因而,在将清洁构件600插入到插入部550中的状态下,当磁轭605位于图19的宽度wb的内侧时,磁轭605与透镜阵列506接触。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当清洁部604摩擦透镜阵列506的光出射面时,磁轭605a在杆601中提供以位于保持体505中的宽度wd内,并且磁轭605b在杆601中提供以位于保持体505中的宽度wc内。

此外,以类似的方式,突出部603a也需要在杆601中提供以便位于保持体505中的宽度wd内,并且突出部603b也需要在杆601中提供以便也位于保持体505的宽度wc内。

考虑到上述情况,例如,在图15a和图15b的示例中,磁轭605a和突出部630a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类似地,磁轭605b和突出部630b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但是,当磁轭605a和突起部分630a在杆601中提供以便左右方向上并列布置的情况下,磁轭605a和突出部630a都必须包含在宽度wd内。类似地,当磁轭605b和突出部630b在杆601中提供以便左右方向上并列布置的情况下,磁轭605b和突出部630b都必须包含在宽度wc内。

为了制造这种配置,杆60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和保持体50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需要宽,就清洁构件600和保持体505的小型化而言,这不能被认为是最优配置。

因而,如图20a和图20b中所示,考虑这样一种布置,其中磁轭605的部分与突出部603a(603b)的部分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重叠。图20a是杆601的前端侧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20a中所示,突出部603b相对于磁轭605b部署在杆601的前端侧,并且相对于磁轭605b部署在杆601的后端侧。具体而言,包括在突出部603a中的第一突起相对于磁轭605b在杆601的前端侧的部分处向保持体505侧突出。此外,虽然在图20a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突起在杆60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处相对于磁轭605a向保持体505侧突出。

图20b是从下侧观察的清洁构件600的图。如图20b中所示,磁轭605a相对于清洁部604位于左侧,而磁轭605b相对于清洁部604位于右侧。突出部603a中包括的第一突起相对于磁轭605a位于杆601的前端侧,而突出部603a中包括的第二突起相对于磁轭605a位于杆601的后端侧。此外,在包括在突出部603b中的两个突起之间,第一突起相对于磁轭605b位于杆601的前端侧,而第二突起相对于磁轭605b位于杆601的后端侧。具体而言,磁轭605a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插入在突出部603a中所包括的两个突起之间。类似地,磁轭605b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插入在突出部603b中所包括的两个突起之间。更具体而言,磁轭605a和突出部603a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并排部署,并且磁轭605b和突出部603b在杆601的纵向方向上并排部署。通过以上述方式部署磁轭605和突出部603a(603b),可以将磁轭605a和突出部603a部署在宽度wc内,并且可以将磁轭605b和突出部603b部署在宽度wd内,而不会过度增大清洁构件600的宽度。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当然应该理解的是,上面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细节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