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6957发布日期:2020-06-16 20:2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窥显示模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窥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防窥显示模组采用的结构为:光栅结构的防窥膜+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这种防窥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侧视角会出现边缘白线现象,即在边框与显示区域之间存在边框反射的光线,相对于显示区域画面较亮,两者对比明显,影响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窥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模组边缘出现白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显示模组,包括防窥单元以及模组边框,所述模组边框设置于所述防窥单元的边缘,所述模组边框向所述防窥单元的出光侧延伸,形成超出所述防窥单元出光侧的侧表面,所述防窥单元处于防窥状态时,所述侧表面避开所述防窥单元的防窥光线。

可选地,所述侧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防窥单元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防窥视角/2。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窥单元之上的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防窥单元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可选地,所述模组边框包括第一边框部,所述第一边框部伸入所述空气间隙中,所述第一边框部靠近所述空气间隙一侧的端面形成所述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模组边框的分模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边框部靠近所述防窥单元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透明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部上,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第一边框部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可选地,所述模组边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边框部连接的第二边框部,所述第二边框部位于所述防窥单元边缘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部底面形成的拐角处设置有防划伤切角。

可选地,所述防划伤切角表面与所述防窥单元表面的夹角小于30°。

可选地,所述防划伤切角的底端与所述防窥单元表面之间的间隔为0.1~0.3um。

可选地,所述防窥单元包括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之上的防窥膜以及设置于所述防窥膜之上的防窥液晶层。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衬底、导光板、扩散片以及棱镜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窥显示模组、显示装置,通过在防窥状态下,使模组边框的侧表面能够避开防窥单元的防窥光线,使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减少模组边框的侧表面反射的防窥光线,从而解决显示模组边缘出现白线的问题。且该防窥显示模组无需增加其他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现有防窥显示模组在共享状态下反射防窥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防窥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反射防窥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中防窥视角的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中防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中模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现有防窥显示模组在共享状态下反射防窥光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防窥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反射防窥光线的结构示意图。经过研究人员发现: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防窥显示模组包括防窥单元10以及模组边框20,模组边框20设置于防窥单元10的边缘,模组边框20向防窥单元10的出光侧延伸形成侧表面201,该侧表面201与防窥单元10的表面垂直。防窥单元10能够在防窥状态和共享状态之间切换。当防窥单元10处于共享状态下时,防窥单元10的光线视角较大,用户在侧视角下,由于防窥单元10显示光线的光的强度大,模组边框20的侧表面201将防窥单元10发出的光线反射,也不会在模组边框20与显示区域之间存在白线,如图1所示。当防窥单元10处于防窥状态下时,防窥单元10的防窥视角101较小,由于防窥单元10中防窥视角101内的防窥光线的光强度大,而防窥单元10中防窥视角101外的光线的光强度小。当模组边框20的侧表面201将防窥视角101内的防窥光线反射至防窥视角101外的区域,就会出现边缘白线现象,即在模组边框20与显示区域之间存在模组边框20反射的光线,相对于显示区域画面较亮,两者对比明显,影响显示品质,如图2所示。

为了解决显示模组边缘出现白线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显示模组,包括防窥单元以及模组边框,所述模组边框设置于所述防窥单元的边缘,所述模组边框向所述防窥单元的出光侧延伸,形成超出所述防窥单元出光侧的侧表面,所述防窥单元处于防窥状态时,所述侧表面避开所述防窥单元的防窥光线。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在防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窥显示模组,包括防窥单元10以及模组边框20,模组边框20设置于防窥单元10的边缘,并围绕防窥单元10的四周设置。模组边框20向防窥单元10的出光侧延伸,形成超出防窥单元10出光侧的侧表面201,侧表面201位于模组边框20靠近防窥单元10的一侧。其中,模组边框20可以采用胶框。

当防窥单元10处于防窥状态下,防窥单元10形成防窥视角101,防窥视角101内的显示光线为防窥光线102。侧表面201避开防窥单元10的防窥光线102,以避免将防窥单元10的防窥光线102反射,减少模组边框20的侧表面201反射的防窥光线102,从而解决显示模组边缘出现白线的问题。且本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直接在模组边框20进行改进,无需增加其他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中防窥视角的曲线图。实施例中,防窥视角是指防窥单元在防窥状态下的有效视角。比如,防窥视角可以为大于2%正视角中心亮度的区域,防窥视角为60~80°,如图4所示。

如图3所示,模组边框20的侧表面201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防窥单元10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防窥视角/2,从而使侧表面201能够在防窥状态下有效的避开防窥光线102,避免将防窥光线102反射。实施例中侧表面201与防窥单元10表面之间的夹角是由防窥单元10的防窥视角101决定。比如,防窥视角101为60~80°,侧表面201与防窥单元10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50°~60°。

如图3所示,本施例防窥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于防窥单元10之上的透明盖板30,透明盖板30与防窥单元1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40。

如图3所示,模组边框20采用外卡的形式与防窥单元10固定。模组边框20包括第一边框部202,第一边框部202的一端伸入空气间隙40中,第一边框部202靠近空气间隙40一侧的端面形成侧表面201。

如图3所示,模组边框20还包括与第一边框部202垂直连接的第二边框部203,第二边框部203位于防窥单元10边缘的外侧。

如图3所示,透明盖板30固定于第一边框部202上,透明盖板30与第一边框部20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50,缓冲件50具有缓冲功能,避免透明盖板30与第一边框部202发生碰撞。其中,缓冲件50可以采用泡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窥显示模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减少模组边框反射的防窥光线。比如,在靠近模组边框的显示区域上贴覆遮光胶带或者印刷黑边,以遮挡光线照射至模组边框。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中防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防窥单元10包括背光模组60、设置于背光模组60之上的防窥膜70以及设置于防窥膜70之上的防窥液晶层80。背光模组60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衬底601、导光板602、扩散片603以及棱镜结构604。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防窥显示模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防窥显示模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模组边框20的分模位置204位于第一边框部202靠近防窥单元10的一侧,从而有利于模组边框20能够顺利脱模。

为了防止模组边框20的分模位置204上的毛刺划伤与防窥单元10。本实施例中模组边框20的侧表面201与第一边框部202底面形成的拐角处设置有防划伤切角90。防划伤切角90能够减少划伤防窥单元10的风险,同时不影响防止边缘亮线的效果。

实施例中,防划伤切角90表面与防窥单元10表面的夹角小于30°。防划伤切角90底端与防窥单元10表面之间的间隔为0.1~0.3um,使分模位置203上移,减少划伤风险。

第三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