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透镜、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0646发布日期:2021-10-12 16:0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液体透镜、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透镜,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液体透镜的成像系统,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成像系统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移动电子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使用多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通常地,多个摄像头包括普通rgb摄像头、超广角rgb摄像头、ir(红外)摄像头等。其中,ir摄像头是用于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测距)3d成像,ir摄像头需搭红外投射器使用以获得目标的深度信息,该深度信息与普通rgb摄像头或超广角rgb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拟合可得到目标的3d图像。普通rgb摄像头和超广角rgb摄像头拍照时,二者所覆盖的拍摄区域(视场)大小不同,而目前的红外投射器的视场角(fov)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红外投射器只能与普通rgb摄像头和超广角rgb摄像头中的一个进行3d成像。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中提出使用液体透镜来改变投射器的fov。较普遍的做法是,利用电极来控制液体透镜中的带电液体的弧度,进而改变液面的弧度。当液面的弧度改变时,液体透镜的焦距改变,从而实现fov的改变。
4.然而,红外投射器自身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其工作时的温度较高,能够高达60度。利用电极来控制液体透镜中的带电液体的弧度时,由于带电液体在镜头没有实物束缚,纯存靠电势束缚,当产生的高温导致液体分子运动时,液面弧度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液体透镜不能满足投射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液体透镜不能满足投射器的使用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满足投射器变焦需求的液体透镜。
6.一种液体透镜,包括:
7.可形变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可填充液体的内腔;
8.至少一条柔性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相连,且与所述腔体的内腔连通;
9.其中,所述内腔及所述导液管中均填充有透光液体,以使所述内腔中的透光液体形成透镜形状。
10.上述液体透镜,压缩导液管时,导液管中的液体可流入内腔,使内腔的形状变化,进而实现液体透镜焦距的改变,从而能适应投射器的变焦需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透镜为凸透镜或凹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内腔的形状变化时,焦距随之改变,从而能适应投射器的变焦需求。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液体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所述腔体的壁厚自所述光轴向四周边缘逐渐增加。通过上述手段,腔体的壁厚为中间薄,四周边缘厚,当液体自导液管向内腔中填充时,腔体承受的张力自中心向四周边缘逐渐增加,腔体的中心的
曲率变化大于四周边缘的曲率变化,也即腔体的中心的膨胀速度比边缘快,从而实现焦距的高效改变。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的一端连接有马达,所述导液管固定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用于带动所述导液管形变,以改变所述内腔中的透光液体的形状。导液管与马达直接相连,且导液管本身是柔性可弯曲的,马达工作时直接旋转扭曲整个导液管,无二次传导机械力,运动传递效率高,因此压缩导液管的效率极高,能够迅速将导液管中的液体压入内腔中。此外,利用马达的运动压缩导液管,可通过控制马达的运转来精准控制对导液管压缩的程度,实现液体透镜焦距的精准调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设置有2条以上。通过同时压缩多条的的导液管,使得短时间内有较多的液体流入内腔,从而实现迅速调整内腔的形状,实现焦距的高效调整。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导液管在绕所述液体透镜的的光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压缩导液管时,液体对称的进入内腔,使得内腔形状的变化较为均匀,能够准确地调整至预期的新的焦距。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中部的光学部、环绕所述光学部的边缘部,所述导液管连接于所述边缘部。导液管连接于边缘部,导液管被压缩时,液体自腔体的四周边缘进入内腔,采用上述方式,用于光学成像的光学部上无液体注入口,保证了光学部正常成像。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对合的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之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上壁的外表面和所述下壁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光学微结构和第二光学微结构,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用于使经过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光发生第一偏折,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用于使经过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光发生与所述第一偏折相对的第二偏折,以消除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对光线的偏折。光线自所述下壁的外表面一侧射向所述液体透镜时,所述光线在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处发生偏折,被第一光学微结构纠正回原始方向。光在突破第一个表面时发生偏转,但在第二个表面被纠正回最初的方向,不影响光的传播方向。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液体为水。水为透光性和比热容均比较高的液体,以满足透光需求,同时受投射器温度变化影响减小,此外一般而言,水资源的来源广泛,易于取得或制备,成本较低。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材质为硅胶。硅胶的透光度较好,导光率为99%以上,耐热温度达200℃,且硅胶的柔韧性较好,能够很好适应反复形变的需求。
20.还提出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液体透镜不搭配红外投射器、红外摄像头使用,液体透镜具有变焦能力,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成像效果。
21.还提出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22.前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
23.红外投射器,置于所述液体透镜的像侧,用于向位于所述液体透镜的物侧的目标物投射光线;
24.红外摄像头,用于接收经所述目标物反射的所述红外投射器投射的光线;
25.第一取像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的图像信息;
26.第二取像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物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取像装置的视场角与所述第一取像装置的视场角不同;
27.其中所述第一取像装置为长焦成像模组,所述第二取像装置为广角成像模组。
28.上述的成像系统,红外摄像头、第一取像装置二者配合使用,能够进行3d成像;上述的红外摄像头、第二取像装置二者配合使用,也能够进行3d成像。从而红外投射器的视场角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液体透镜能够满足红外投射器的变焦需求。所述第一取像装置为长焦成像模组,所述第二取像装置为广角成像模组。常规距离拍摄时,采用广角成像模组即第二取像装置拍摄,并与红外摄像头获取的深度信息进行拟合,从而实现3d成像。当需要拍摄远景目标且进行3d成像时,比如把远树等加以特写,可以切换为长焦成像模组即第一取像装置。第一取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与红外摄像头获取的深度信息进行拟合,从而实现3d成像。通过上述方式,成像系统具备广角和长焦模式的3d成像功能。
29.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液体透镜能够满足红外投射器的变焦需求,因此红外摄像头能够与第一取像装置或第二取像装置配合,分别实现3d成像,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3d成像功能。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一实施例的液体透镜腔体的壁厚变化规律示意图。
32.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液体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体透镜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马达作用于导液管的扭力方向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4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体透镜100,可用于光学成像。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液体透镜100可应用于一成像系统1中,该成像系统1包括液体透镜100、红外
投射器200、第一取像装置300、第二取像装置400及红外摄像头500,其中液体透镜100具备变焦能力,液体透镜100、红外投射器200及红外摄像头500搭配使用以获得目标物的深度信息,再分别与第一取像装置300或第二取像装置400配对使用,可实现不同视场角下的3d成像。
42.本领域中,通常利用电极来控制液体透镜中的带电液体的弧度,进而改变液面的弧度,当液面的弧度改变时,液体透镜的焦距改变,从而实现视场角的改变,使得液体透镜能够与不同视场角的取像装置配合使用并实现3d成像。但是投射器产生的高温导致液体分子运动时,液体透镜的液面弧度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液体透镜不能满足投射器的使用要求。
4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对液体透镜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该液体透镜100包括可透光且可形变的腔体10和至少一条柔性的导液管20,其中腔体10具有可填充透光液体30的内腔110,导液管20的一端与腔体10相连,且与腔体10的内腔110连通,内腔110及导液管20中均填充有透光液体30。腔体10及其内部填充的透光液体30二者均具有透光性,它们共同形成可用于光学成像的光学透镜。进一步地,液体透镜100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凸镜。
44.透光液体30当施加作用力如扭力于导液管20时,导液管20的体积被压缩,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往腔体10的内腔110中流动,内腔110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液体镜头100的焦距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液体透镜100能够分别与第一取像装置300或第二取像装置400配对使用,以分别实现3d成像,满足红外投射器的变焦需求。
45.腔体10的材质不限制,优选采用导光率为99%以上,耐热温度达200℃的材质,以满足透光和视场角的改变的需求。内腔110中填充的透光液体30则优选使用透光性和比热容均比较高的液体,以满足透光需求,同时受投射器温度变化影响减小。
46.本实施例中,内腔110及导液管20中均填充有透光液体30,只需保证当施加扭力于导液管20时,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能够往腔体10的内腔110中流动进而改变内腔110的形状即可。在此前提下,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具体实现的方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腔110及导液管20中均填满透光液体30,需要改变内腔110的形状时,施加足够的扭力于导液管20,即可使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能够往腔体10的内腔110中流动,使得内腔110的形状发生变化。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液管20未承受作用力时,内腔110及导液管20中并未同时充满透光液体30。如液体透镜100按图1所示的姿态放置时,可以是导液管20中充满透光液体30,而内腔110中未充满。此时,施加足够的扭力于导液管20,压缩导液管20,迫使足够多的透光液体30自导液管20中流入内腔110,直到内腔110的形状能够发生变化,同样能够改变腔体10的焦距。
47.需要说明,内腔110及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的总体积,应当大于内腔110的原始体积,即大于内腔110未变形时的体积。使得施加扭力于导液管20时,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往腔体10的内腔110中流动后,最终内腔110中的透光液体30的体积能够大于内腔110未变形时的体积,使得内腔110的形状能够发生变化。
48.本实施例中不限制作用于导液管20的作用力的具体类型。如该作用力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扭力t,此时扭力t可通过带动导液管20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的方式来压缩导液管。又例如,该作用力也可以是挤压力,如从导液管20的两侧同时挤压导液管20。该作用力还可以
是能够使导液管20弯折的弯折力,即通过弯折导液管20来压缩导液管20的体积,使透光液体30自导液管20中流入内腔110。
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高效地实现焦距的转变,发明人对腔体10继续进行了改进,发明人首次提出通过对腔体10的壁厚进行控制,实现腔体10焦距变化的控制。其中,腔体10的壁厚具体设置为中间薄、边缘厚。
50.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体透镜100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凸镜,下面以液体透镜100为凸透镜为例说明如何设置腔体10的壁厚。
51.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腔体10包括对合的上壁111和下壁112,上壁111和下壁112之间形成前述的内腔110,上壁111和下壁112对合处形成腔体10的四周边缘。可以理解,四周边缘环绕光轴z一周。上壁111和下壁112均整体上大致设置为弧形,以使腔体10具有中部的凸出的光学部101、环绕光学部101的边缘部102,其中光学部101用于光学成像,边缘部102则可以用于与其他元件配合以安装腔体10。
52.以上壁111的壁厚d为例,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液体透镜100的光轴z的方向上,腔体10的上壁11的壁厚d自液体透镜100的光轴z向四周边缘逐渐增加。图2中,光轴z沿竖直方向,垂直于光轴z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对于下壁112的壁厚d变化情况则与上壁111的壁厚变化规律完全一致,不再赘述。
53.通过上述手段,上壁111和下壁112均为中间薄,四周边缘厚。因此,当透光液体30自导液管20向内腔110中填充时,如图2所示,腔体10承受的张力自中心(即与光轴z所相交的上壁111部分或下壁112部分)向四周边缘逐渐增加,腔体10的中心的曲率变化大于四周边缘的曲率变化,也即腔体10的中心的膨胀速度比边缘的膨胀速度快,从而实现焦距的高效改变。
54.更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6所示,红外投射器200向液体透镜100投射光线l时,投射光线l是自光疏介质(空气)进入光密介质(腔体10),当压缩导液管20时,腔体10的中心的膨胀速度比边缘快,也就是说腔体10的中心膨胀更快,因此腔体10的中心的屈光能力得以迅速变大,使得液体透镜100的焦距迅速变小。从而,上述实施例的腔体10,通过对腔体10的壁厚进行控制,可实现液体透镜100焦距变化的高效控制。这样,液体透镜100与第一取像装置300或第二取像装置400选择地配合时,能够迅速完成切换。
55.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液体透镜100为凹透镜,光学部101相对于边缘部102内凹。边缘部102上连接有导液管20。导液管20的端部固定于马达40的输出轴410。此时,腔体10的壁厚变化情况同样为中间薄、边缘厚,具体实现方式与液体透镜100为凸透镜时的腔体10的壁厚设置方式完全相同。当压缩导液管20时,腔体10的中心的膨胀速度比边缘快,也就是说腔体10的中心膨胀更快,因此腔体10的中心的屈光能力得以迅速变大,使得液体透镜100的焦距迅速变小。从而,上述实施例的腔体10,通过对腔体10的壁厚进行控制,可实现液体透镜100焦距变化的高效控制。这样,液体透镜100与第一取像装置300或第二取像装置400选择地配合时,能够迅速完成切换。
56.另外,当液体透镜100为凸透镜时,可以有多种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腔体10的外侧表面设置为曲面,具体的上壁111的外表面为曲面,下壁112的外表面为曲面,其中,上壁111的外表面指上壁111的背对下壁112的表面,下壁112的外表面为下壁112的背对上壁111的表面。此时,整个液体透镜100的外形配置为凸透镜外形。
57.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壁111的外表面及下壁112的外表面可以均设置成平面。当压缩导液管20时,腔体10的中心的膨胀速度比边缘快,也就是说腔体10的中心膨胀更快,因此腔体10的中心的屈光能力得以迅速变大,使得液体透镜100的焦距迅速变小。
58.也就是说,当液体透镜100为凸透镜时,只需要内腔110所围成的空间的形状为凸透镜形状,使得当内腔110中填充满透光液体30时,填充在内腔110中的透光液体30的整体的外形为凸透镜。而对于液体透镜100的外表面的形状没有限制。
59.同样地,当液体透镜100为凹透镜时,液体透镜100的外表面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不再赘述。前文已叙,压缩导液管20的方式有多种。如图1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导液管20的另一端连接有马达40,其中导液管20固定于马达40的输出轴410,输出轴410用于带动导液管20形变,以改变内腔110中的透光液体30的形状。具体实施时,导液管20的轴向与输出轴410的轴向平行或重合。马达40的类型不限制。具体实施时,马达40选用体积小的微型马达,如微型步进电机。如图5所示,马达40工作时,输出轴410旋转,施加于导液管20沿圆周方向的扭力t,进而带动导液管20扭曲实现导液管20体积压缩的目的。另外,马达40工作时,还可以是卷曲一定长度的导液管20,实现导液管20体积压缩的目的。
60.此外,采用马达40来压缩导液管40,利用马达40的旋转运动压缩导液管,可通过控制马达的运转来精准控制对导液管20压缩的程度,实现腔体10焦距的精准调整。
61.上述实施例中,给导液管20施加压力依靠马达40提供的扭力实现。由于导液管20与马达40直接相连,且导液管20本身是柔性可弯曲的,马达40工作时直接旋转扭曲整个导液管20,无二次传导机械力,运动传递效率高,因此压缩导液管20的效率极高,能够迅速将导液管20中的透光液体30压入内腔110中。
62.导液管20的延伸方向具有多种可能。如图1所示,导液管20设置为沿液体透镜100的光轴z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成像系统1中,红外投射器200与液体透镜100是沿液体透镜100的光轴z方向间隔布置,导液管20沿光轴z方向延伸能够利用已有的光轴z方向的腔体10的空间尺寸,减小在垂直于光轴z的方向的尺寸。并且,液体透镜100可适配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导液管20沿液体透镜100的光轴z方向延伸,垂直于光轴z的方向上,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可以分别设置在位于液体透镜100的同一侧,三者沿直线排列。这样如图6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应用于手机时,如图7所示,三者在手机的后壳上沿直线排列,手机的后壳上可以集中设置摄像区,利于手机内控制主板上的元件排列设计。当然,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也可以分别设置位于液体透镜100的两侧。
63.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导液管20可设置为沿垂直于液体透镜100的光轴的方向延伸。此时,在组合形成光学成像系统时,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可设置在液体透镜100的同一侧并能避开导液管20。第一取像装置300、液体透镜100、第二取像装置400可以沿直线排列,手机的后壳上可以集中设置摄像区,利于手机内控制主板上的元件排列设计。
64.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导液管20的数量不限制。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导液管设置有2条。每个导液管20均配置有一个马达40。需要调整内腔110的形状时,两个马达40一起旋转,分别压缩对应的导液管20,使得短时间内有较多的透光液体30流入内腔110,从而实现
迅速调整内腔110的形状,实现焦距的调整。同时,马达40的数量控制在2个,在保证焦距调整效率的基础上,液体透镜100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65.具体实施时,各导液管20在绕液体透镜100的光轴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压缩导液管20时,透光液体30对称的进入内腔110,使得内腔100形状的变化较为均匀,能够准确地调整至预期的新的焦距。
66.更具体的,导液管20连接于边缘部102。导液管20被压缩时,透光液体30自腔体10的四周边缘进入内腔110。采用上述方式,用于光学成像的光学部101上无液体注入口,保证了光学部101正常成像。
67.腔体10在制备时,腔体10的材质为硅胶。硅胶的透光度较好,导光率为99%以上,耐热温度达200℃,且硅胶的柔韧性较好,能够很好适应反复形变的需求。此外,腔体10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导光率好且柔性好的材质,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8.内腔110中的透光液体30选用水。此处的水包括市政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等,只要其透光性和比热容均比较高即可。一般而言,水资源的来源广泛,易于取得或制备,成本较低。
69.如图1所示,上壁111和下壁112分别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避免光线通过时发生折射,上壁111的外表面和下壁112的外表面分别进行光学微结构处理,光线自下壁112的外表面一侧射向液体透镜100时,光线在突破第一表面(下壁112的外表面)时发生偏转,但在第二个表面(上壁111的外表面)被纠正回原始方向,即纠正回光线射入第一表面时的方向,不影响光的传播方向。
70.具体实施时,示意性的,图1中仅在上壁111和下壁112上分别示意出一处的第一光学微结构1111和第二光学微结构1121,上壁111的外表面指上壁111的背对下壁112的表面,而下壁112的外表面则指下壁112的背对上壁111的表面。第二光学微结构1121用于使经过第二光学微结构1121的光发生第一偏折,第一光学微结构1111用于使经过第一光学微结构1111的光发生与第一偏折相对的第二偏折,以消除第二光学微结构1121对光线的偏折。这样,光自所下壁112的外表面一侧射向液体透镜100时,光在第二光学微结构1121处发生偏折,但被第一光学微结构1111纠正方向,从而消除了上壁111和下壁112的壁厚的影响,不影响光的传播方向。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成像系统1,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液体透镜100、红外投射器200、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红外摄像头(即tof光线接收及相位处理器)500。其中液体透镜100、红外投射器200和红外摄像头500协同工作,用于获取目标物900的深度信息。
71.红外投射器200和液体透镜100沿光轴z方向排列,红外投射器200置于液体透镜100的像侧,用于向位于液体透镜100的物侧的目标物900投射光线l。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物侧,指液体透镜100在使用时靠近目标物900的一侧。像侧,指液体透镜100在使用时远离目标物900的一侧。红外摄像头500和液体透镜100并排设置,其中红外摄像头500用于接收经目标物900反射的红外投射器500投射的光线l,从而获取目标物900的深度信息。
72.第一取像装置300和第二取像装置400可置于液体透镜100的同一侧,三者在垂直于光轴z的方向上沿直线排列。第一取像装置300第二取像装置均用于接收经目标物900反射的红外投射器投射的光线l,其中,第二取像装置300的视场角与第一取像装置400的视场角不同。
73.液体透镜100的焦距可以改变,且配置为能够分别适配第二取像装置300的视场角与第一取像装置400的视场角。因此,上述的红外摄像头500、第一取像装置300二者配合使用,能够进行3d成像;上述的红外摄像头500、第二取像装置300二者配合使用,也能够进行3d成像。从而,红外投射器200的视场角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液体透镜100能够满足红外投射器200的变焦需求。
74.具体设置时,第一取像装置300为长焦成像模组,第二取像装置400为广角成像模组。长焦成像模组具有小视角,低像素,长焦距的特点。第二成像模组20为广角成像模组,具有大视角,高像素,短焦距的特点。广角和长焦是相对而言,其概念本身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75.通过上述手段,常规距离拍摄时,采用广角成像模组即第二取像装置400拍摄,并与红外摄像头500获取的深度信息进行拟合,从而实现3d成像。当需要拍摄远景目标且进行3d成像时,比如把远树等加以特写,可以切换为长焦成像模组即第一取像装置300。第一取像装置300拍摄到的图像与红外摄像头500获取的深度信息进行拟合,从而实现3d成像。通过上述方式,成像系统具备广角和长焦模式的3d成像功能。
76.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液体透镜100。该实施例中,液体透镜100不搭配红外投射器200、红外摄像头500使用,液体透镜100具有变焦能力,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成像效果。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如图7所示,其包括主体201,及安装于主体210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成像系统。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液体透镜100具有变焦能力,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成像效果。液体透镜100搭配红外投射器200、红外摄像头500使用时,液体透镜100能够满足红外投射器200的变焦需求,因此红外摄像头500能够与第一取像装置300或第二取像装置400配合,分别实现3d成像,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3d成像功能。
77.上述电子设备2,具体的,可以是手机、相机或平板电脑等。
7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