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阵列、光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7419发布日期:2021-03-26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光学阵列、光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光学阵列、光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图像形成装置经由光学阵列使从呈线状排列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在像面上成像。在光学阵列中,反射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呈线状排列。在光学阵列中,在规定的区域涂敷有遮光材料,以形成遮断不需要的光的遮光膜。但是,光学阵列有时会因为所涂敷的遮光材料流动扩展等而在不希望的部分上形成遮光膜。


技术实现要素:

3.实施方式涉及光学阵列,其特征在于,具备:凹凸部,交替排列有多个第一槽和多个第一凸部;第二槽,沿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一凸部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槽连通;以及第一区域,被第一边框包围,并且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一端连通,阻挡从所述第二槽流出的油墨。
4.实施方式涉及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射出光的光源;以及光学阵列,所述光学阵列具备:射入所述光的入射面;凹凸部,交替排列有多个第一槽和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具备反射所述光的第一反射镜面;第二槽,沿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一凸部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槽连通;第一区域,被第一边框包围,并且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一端连通,阻挡从所述第二槽流出的油墨;以及遮光层,通过所述油墨在所述第一槽及所述第二槽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遮光层,所述遮光层遮挡所述光。
5.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光学阵列;以及使用所述光形成图像的打印机,所述光学阵列具备:凹凸部,交替排列有多个第一槽和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具备反射所述光的第一反射镜面;第二槽,沿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一凸部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槽连通;第一区域,被第一边框包围,并且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一端连通,阻挡从所述第二槽流出的油墨;以及遮光层,通过所述油墨在所述第一槽及所述第二槽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遮光层,所述遮光层遮挡所述光。
附图说明
6.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概略的一例的图。
7.图2是表示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及扫描头的构成的概略的一例的图。
8.图3是表示图1中的读取模块的构成的概略的一例的图。
9.图4是图2和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立体图。
10.图5是表示图4中的光学元件的一例的俯视图。
11.图6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12.图7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13.图8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俯视图。
14.图9是图8所示的光学阵列的剖视图。
15.图10是图8所示的光学阵列的剖视图。
16.图11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俯视图。
17.图12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18.图13是图11所示的光学阵列的剖视图。
19.图14是表示图2及图3中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的俯视图。
20.图15是图14所示的光学阵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具备凹凸部、第二槽以及被第一边框包围的第一区域。凹凸部中交替排列有多个第一槽和第一凸部。第二槽沿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一凸部的排列方向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槽连通。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槽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一端连通,阻挡从所述第二槽流出的油墨。
22.以下,使用附图对几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有时适当地变更各部的比例。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有时省略构成进行图示,以便于说明。另外,在各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3.[第一实施方式]
[0024]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电路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0025]
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一体机)、复印机、打印机或者传真机等。其中,以下假设图像形成装置100为mfp来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具备印刷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等。印刷功能是使用调色剂等的记录材料在图像形成介质p等上形成图像的功能。图像形成介质p例如是薄片状的纸等。扫描功能是从形成有图像的原稿等读取图像的功能。复印功能是使用印刷功能将使用扫描功能从原稿等读取的图像印刷至图像形成介质p上的功能。作为一例,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打印机101、扫描仪102以及操作面板103。
[0026]
作为一例,打印机101包括供纸托盘104、手动托盘105、供纸辊106、调色剂盒107、图像形成部108、扫描头109、转印带110、二次转印辊111、定影部112、双面单元113以及排纸托盘114。
[0027]
供纸托盘104收纳印刷中使用的图像形成介质p。
[0028]
手动托盘105是用于手动放入图像形成介质p的台。
[0029]
供纸辊106通过电机的作用进行旋转,从而将收纳于供纸托盘104或者手动托盘105的图像形成介质p从供纸托盘104或者手动托盘105输出。
[0030]
调色剂盒107储存用于向图像形成部108供给的调色剂等的记录材料。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一个或多个调色剂盒107。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调色剂盒107c、调色剂盒107m、调色剂盒107y以及调色剂盒107k这四个调色剂盒107。调色剂盒107c、调色剂盒107m、调色剂盒107y以及调色剂盒107k分别储存与cmyk(cyan,magenta,yellow,
and key)的各种颜色对应的记录材料。即,调色剂盒107c储存青色的记录材料。调色剂盒107m储存品红色的记录材料。调色剂盒107y储存黄色的记录材料。调色剂盒107k储存黑色的记录材料。此外,调色剂盒107所储存的记录材料的颜色并不限于cmyk的各颜色,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
[0031]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一个或多个图像形成部108。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部108c、图像形成部108m、图像形成部108y以及图像形成部108k这四个图像形成部108。图像形成部108c、图像形成部108m、图像形成部108y以及图像形成部108k分别利用与cmyk的各颜色对应的记录材料形成图像。即,图像形成部108c形成青色的图像。图像形成部108m形成品红色的图像。图像形成部108y形成黄色的图像。图像形成部108k形成黑色的图像。
[0032]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一个或多个扫描头109。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扫描头109c、扫描头109m、扫描头109y以及扫描头109k这四个扫描头109。扫描头109c、扫描头109m、扫描头109y以及扫描头109k分别在与该各种颜色对应的感光鼓1081的表面形成与cmyk的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即,扫描头109c形成青色的静电潜像。扫描头109m形成品红色静电潜像。扫描头109y形成黄色的静电潜像。扫描头109k形成黑色的静电潜像。扫描头109通过固体扫描方式在感光鼓108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0033]
使用图2进一步对图像形成部108和扫描头109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108和扫描头109的构成的概略的一例的图。
[0034]
作为一例,图像形成部108包括感光鼓1081、带电单元1082、显影单元1083、一次转印辊1084以及清洁器1085。
[0035]
从扫描头109照射的光照至感光鼓1081的表面。由此,在感光鼓108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0036]
带电单元1082使感光鼓1081的表面带有规定的正电荷。
[0037]
显影单元1083使用从调色剂盒供给的记录材料,使感光鼓108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081的表面上形成由记录材料形成的图像。
[0038]
一次转印辊1084在与感光鼓1081之间产生转印电压。由此,一次转印辊1084将形成于感光鼓1081的表面上的图像转印(一次转印)至转印带上。
[0039]
清洁器1085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081的表面上的记录材料。
[0040]
作为一例,扫描头109包括光学阵列10a、光源1091、保护玻璃1092、遮光体1093、框体1094以及基板1095。
[0041]
光学阵列10a是使从光源1091射出的光在感光鼓1081的表面的规定区域即像面上成像的光学部件。该规定区域例如是环绕感光鼓1081的侧周面一周的带状的区域。即,光学阵列10a通过使从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成像而在像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关于光学阵列10a,之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
光源1091是将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荧光管或激光振荡器等的发光元件排列成一列或多列而成的光源。光源1091射出光。
[0043]
保护玻璃1092是设置于光学阵列10a与感光鼓1081之间的透明的玻璃或者透明的树脂等。保护玻璃1092保护光学阵列10a。保护玻璃1092例如防止记录材料和灰尘等附着于
光学阵列10a上。
[0044]
遮光体1093设置于光学阵列10a和光源1091之间。遮光体1093例如是表面涂敷有遮光材料的部件。遮光体1093遮挡从光源1091所具备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例如,遮光体1093遮挡从与该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光轴分离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通过的光。
[0045]
框体1094是支撑光源1091、光学阵列10a、保护玻璃1092、遮光体1093以及基板1095的部件。另外,框体1094具备遮挡从光学阵列10a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遮光部。该遮光部遮挡射入感光鼓1081会变为杂散光的光等。另外,该遮光部遮挡从光学阵列10a朝向不会射入像面的方向射出的光等。
[0046]
基板1095是搭载光源1091和驱动光源1091的驱动电路等的电路基板。
[0047]
返回图1的说明。
[0048]
转印带110例如是环状的带,能够通过辊的作用而旋转。转印带110通过旋转将从各图像形成部108转印的图像输送至二次转印辊111的位置。
[0049]
二次转印辊111具备相互对置的两个辊。二次转印辊111将形成于转印带110上的图像转印(二次转印)至从二次转印辊111之间通过的图像形成介质p上。
[0050]
定影部112对转印有图像的图像形成介质p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转印至图像形成介质p上的图像被定影。定影部112例如具备相互对置的加热部115和加压辊116。
[0051]
加热部115例如是具备用于对加热部115进行加热的热源的辊。该热源例如为加热器。通过热源被加热的辊对图像形成介质p进行加热。
[0052]
加压辊116对从加压辊116与加热部115之间通过的图像形成介质p进行加压。
[0053]
双面单元113使图像形成介质p变为能够在背面印刷的状态。例如,双面单元113通过使用辊等使图像形成介质p折返,从而使图像形成介质p的正反面翻转。
[0054]
排纸托盘114是排出印刷已结束的图像形成介质p的台。
[0055]
扫描仪102例如是具备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缩小方式。或者,扫描仪102是具备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的接触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或者,扫描仪102也可以是其他公知的方式。扫描仪102从原稿读取图像。作为一例,扫描仪102包括原稿台117、读取模块118、原稿进给装置119以及背面读取模块120。
[0056]
原稿台117是用于放置原稿的台。原稿台117例如是透明的玻璃或透明的树脂制的板。被原稿反射的光穿过原稿台117射入读取模块118。
[0057]
使用图3对读取模块118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读取模块118的构成的概略的一例的图。读取模块118通过图像传感器将射入的光转换为数字信号。由此,读取模块118从原稿的表面读取图像。另外,读取模块118能够在副扫描方向s1上移动。由此,读取模块118能够扫描原稿的表面而读取图像。此外,主扫描方向m1与副扫描方向s1正交。另外,主扫描方向m1及副扫描方向s1与原稿台117的上表面平行。作为一例,读取模块118包括光学阵列10b、图像传感器1181、照明1182、遮光体1183、框体1184以及基板1185。
[0058]
光学阵列10b的构成与扫描头109所具备的光学阵列10a相同。但是,光学阵列10b也可以是将光学阵列10a镜像翻转后的形状。此外,光学阵列10b以与光学阵列10a上下颠倒的朝向安装。光学阵列10b是使从规定的读取范围射入的光在图像传感器1181的像素上成
像的光学部件。该读取范围是原稿台117上的长方形状的区域。光学阵列10b使通过放置在原稿台117上的原稿反射的光与图像传感器1181的像素结合。此外,关于光学阵列10b,之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9]
图像传感器1181是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或者其他的摄像元件。图像传感器1181例如是将光转换为电信号(图像信号)的像素呈线状排列的线传感器。
[0060]
照明1182向放置于原稿台117上的原稿照射光。照明1182具备光源和对光源放射出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体。光源例如是led、有机el或者荧光管等。导光体对从光源放射出的光进行导光,使其照射至包含上述读取范围的区域。导光体对从光源放射出的光进行导光而使其照射至原稿上。
[0061]
遮光体1183遮挡来自上述读取范围之外的光,从而防止该光射入光学阵列10b。遮光体1183例如是表面涂敷有遮光材料的部件。
[0062]
框体1184是支撑图像传感器1181、光学阵列10b、照明1182、遮光体1183以及基板1185的部件。另外,框体1184具备遮挡从光学阵列10b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遮光部。该遮光部遮挡射入图像传感器1181时变为杂散光的光。另外,该遮光部遮挡从光学阵列10b射出并不会射入图像传感器1181的光。
[0063]
基板1185是包含执行与图像信号相关的各种处理的电路的电路基板。基板1185从图像传感器1181读出图像信号。另外,基板1185对该图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而获取图像。进而,基板1185包括暂时存储该图像的存储器。
[0064]
返回图1的说明。
[0065]
原稿进给装置119例如也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纸器)等。原稿进给装置119依次输送放置在原稿用的托盘上的原稿。原稿进给装置119具备用于输送原稿的辊和电机等。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通过扫描仪102读取。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读取模块118沿副扫描方向s1移动而从原稿读取图像的情况。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使用了原稿进给装置119的原稿的读取中,将读取模块118固定,而沿副扫描方向s1输送原稿。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从原稿读取图像。另外,原稿进给装置119具备背面读取模块120。
[0066]
背面读取模块120从通过原稿进给装置119输送的原稿的背面读取图像。背面读取模块120例如具备与读取模块118相同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使用读取模块118和背面读取模块120,能够从通过原稿进给装置119输送的原稿的双面读取图像。
[0067]
操作面板103具备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者之间进行输入输出的人机界面等。操作面板103例如具备按钮等的输入设备以触摸面板等。
[0068]
以下,使用附图对光学阵列10a及光学阵列10b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将光学阵列10a及光学阵列10b统称为光学阵列10。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阵列10的立体示意图。此外,图4中的主扫描方向m是主扫描方向m1及主扫描方向m2的总称。
[0069]
光学阵列10例如是由透明的树脂制成的。或者,光学阵列10也可以是由透明的玻璃等制成的。光学阵列10例如通过注塑成形或3d(three-dimensional、三维)打印等呈一体地形成。光学阵列10的长度方向为主扫描方向m。光学阵列10包括两个凸缘部11(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多个光学元件12、两个退避区域13(退避区域13a和退避区域13b)以及两个边框14(边框14a和边框14b)。
[0070]
光学阵列10具备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两个凸缘部11。凸缘部11用于光学阵列10
的安装等。凸缘部11以夹着多个光学元件12的方式设置于光学阵列10的两端。因此,在光学阵列10中,凸缘部11a、多个光学元件12以及凸缘部11b依次沿主扫描方向m排列。
[0071]
在光学阵列10中,相同形状的多个光学元件12沿主扫描方向m排列。光学元件12具有使射入的光在成像对象上成像的功能。光学元件12例如使从光源1091射出的光在感光鼓1081上的像面上成像。另外,光学元件12例如使照射至原稿的光的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1181上成像。
[0072]
图5是将一个光学元件12从光学阵列10剖切进行图示的图。另外,图5是从凸缘部11a侧观察光学元件12的俯视图。此外,光学阵列10的剖切面与主扫描方向m正交。另外,在图5中,以光线图的形式示出从物点o射入光学阵列10并会聚到成像点f的光的轨迹。光学元件12例如相对于与主扫描方向m垂直的对称面x呈面对称。作为一例,光学元件12包括第一透镜面21、第一反射镜面22、第二反射镜面23、第二透镜面24、第一遮光面25、第二遮光面26以及第三遮光面27。
[0073]
第一透镜面21例如是表面朝向光学阵列10的外侧突出的凸形状的面。另外,第一透镜面21的形状例如是相对于对称面x呈面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第一透镜面21上的任意点的两个主曲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透镜面21的曲率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不是固定的。第一透镜面21的曲率也可以按规定的变化量进行变化。第一透镜面21也可以是球面的一部分。
[0074]
第一透镜面21作为透镜发挥功能。从光源1091射出的光射入第一透镜面21。或者,被原稿反射的光射入第一透镜面21。第一透镜面21使射入的光会聚,并且形成中间倒立像。第一透镜面21是入射面的一例。
[0075]
第一反射镜面22是形成为凸状的部分(第一凸部31)的上表面。第一反射镜面22例如是平面。
[0076]
第一反射镜面22通过全反射或菲涅尔反射反射从第一透镜面21射入的光。此外,从第一透镜面21射入的光在被第一反射镜面22反射后形成中间倒立像。
[0077]
第二反射镜面23形成于光学元件12的与第一反射镜面22相反的一侧。第二反射镜面23例如形成为长方形状,并向内侧弯曲而形成。第二反射镜面23的形状例如是相对于对称面x呈面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第二反射镜面23上的任意点的两个主曲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反射镜面23的曲率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不是固定的。第二反射镜面23的曲率也可以按规定的变化量进行变化。第二反射镜面23也可以是球面的一部分。第二反射镜面23也可以是平面。
[0078]
第二反射镜面23通过全反射或菲涅尔反射反射被第一反射镜面反射的光。
[0079]
第二透镜面24例如是表面向光学阵列10的外侧突出的凸形状的面。另外,第二透镜面24的形状例如是相对于对称面x呈面对称的自由曲面形状。第二透镜面24上的任意点的两个主曲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透镜面24的曲率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不是固定的。第二透镜面24的曲率也可以按规定的变化量进行变化。第二透镜面24也可以是球面的一部分。
[0080]
第二透镜面24作为透镜发挥功能。第二透镜面24将被第二反射镜面23反射的光向光学阵列10的外部射出。另外,第二透镜面24与第二反射镜面23协作,形成通过第一透镜面21形成的中间倒立像的倒立像即正立像。从第二反射镜面23射出的光在规定的成像点f成
像。成像点f是感光鼓1081表面的像面上的点或者图像传感器1181上的点。
[0081]
第一遮光面25、第二遮光面26以及第三遮光面27在光学阵列10的表面具有遮挡光的遮光层28。遮光层28例如是涂敷于光学阵列10的表面上的遮光材料固化而成的。即,第一遮光面25和第二遮光面26通过在光学阵列10的表面涂敷遮光材料而形成。该遮光材料例如是以折射率与光学阵列10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聚合物等为基材的遮光性高的油墨。该遮光材料例如是含有炭黑、颜料或染料等遮光材料的uv(ultraviolet)油墨。此外,uv油墨是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油墨。另外,该遮光材料也可以是通过照射紫外线以外的光或放射线等而固化的油墨。或者,该遮光材料也可以是通过加热等其他方法固化的油墨。
[0082]
第一遮光面25是夹在第三遮光面27与第二反射镜面23之间的面。第一遮光面25是夹在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之间,从凸缘部11a延伸至凸缘部11b的面。第一遮光面25防止未被第一反射镜面22反射而从光学阵列10射出的光再次射入光学阵列10。
[0083]
第二遮光面26是第一反射镜面22为上底面的第一凸部31的侧面。第二遮光面26防止光学阵列10内的光被第二遮光面26反射。另外,第二遮光面26防止光学阵列10内的光从第二遮光面26向光学阵列10的外部射出。
[0084]
第三遮光面27包括第一凸部31与相邻的光学元件12的第一凸部31之间的槽(第一凹部32)的底面。另外,第三遮光面27包括夹在第一凸部31和第一遮光面25之间,并从凸缘部11a延伸至凸缘部11b的面。第三遮光面27例如具有台阶。第三遮光面27和第一遮光面25呈v字状相连。通过第一遮光面25的一部分、第二遮光面26的一部分以及第三遮光面27形成槽状的第二凹部33。在此,该第一遮光面25的一部分是被夹在第一凸部31、第一遮光面25、凸缘部11a以及凸缘部11b之间,并从凸缘部11a延伸至凸缘部11b的面。另外,该第二遮光面26的一部分是第一凸部31的下游侧侧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部33夹在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之间,从凸缘部11a延伸至凸缘部11b。另外,第一凸部31也可以说是形成于第三遮光面27上。第三遮光面27防止光学阵列10内的光被第三遮光面27反射。另外,第三遮光面27防止光学阵列10内的光从第三遮光面27向光学阵列10的外部射出。
[0085]
使用图6和图7对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进行说明。图6和图7是表示光学阵列1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86]
凸缘部11a具有三面被边框14a包围的退避区域13a。此外,在图6中,用粗线图示边框14a,以便于理解边框14a为哪部分。退避区域13a是以将凸缘部11a的一部分与最靠近凸缘部11a的第一凹部32或第二凹部33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通的方式形成的区域。此外,最靠近凸缘部11a的第一凹部32是第一凸部31与凸缘部11a之间的部分。即,退避区域13a被上述连通部分和边框14a包围。退避区域13a的形状例如是槽状或凹状等。此外,图6所示的退避区域13a的上部开口,但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封闭。
[0087]
凸缘部11b具有三面被边框14b包围的退避区域13b。此外,在图7中,用粗线图示边框14b,以便于理解边框14b为哪部分。退避区域13b是以将凸缘部11b的一部分与最靠近凸缘部11b的第一凹部32或第二凹部33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通的方式形成的区域。此外,最靠近凸缘部11b的第一凹部32是第一凸部31与凸缘部11b之间的部分。即,退避区域13b被上述连通部分和边框14b包围。退避区域13b的形状例如是槽状或凹状等。此外,图7所示的退避区域13b的上部开口,但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封闭。
[0088]
光学阵列10所具备的被边框14a包围的退避区域13a和被边框14b包围的退避区域
13b是被第一边框包围的第一区域和被第二边框包围的第二区域的一例。
[0089]
在图6和图7中,作为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的例子,图示了区域ar1。涂敷于区域ar1的遮光材料润湿扩展而在光学阵列10的表面上形成遮光层28。此外,在图6和图7中,利用点绘状的阴影线来表示形成有遮光层28的部分。另外,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对退避区域13a和退避区域13b的整个内表面形成遮光层28。然而,作为实际的典型,在退避区域13a和退避区域13b的内表面中的一部分上形成遮光层28。遮光材料例如从靠近凸缘部11a的一侧开始涂敷,并朝向靠近凸缘部11b的一侧依次涂敷。而且,在遮光材料为uv油墨的情况下,例如从靠近凸缘部11a的一侧开始照射紫外线,并朝向靠近凸缘部11b的一侧依次照射紫外线。此外,涂敷于区域ar1的遮光材料的一部分流入退避区域13。
[0090]
使用图8进一步说明光学阵列10。图8是从图5所示的方向n观察光学阵列10的俯视图。此外,方向n与主扫描方向m正交。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光学阵列10的一部分。
[0091]
光学阵列10包括凹凸部34。凹凸部34通过交替排列多个第一凸部31和第一凹部32而形成。另外,多个第一凹部32和第二凹部33通过使第一凹部32与第二凹部33连通而形成一个梳状的槽。因此,第一凹部32是第一槽的一例。另外,第二凹部33是第二槽的一例。
[0092]
另外,多个第一凸部31的一侧与第二凸部35相连。第二凸部35夹在凸缘部11a和凸缘部11b之间,并从凸缘部11a延伸至凸缘部11b。由此,多个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5形成梳状的凸部。
[0093]
退避区域13a的长度比退避区域13b长。即,退避区域13a的长度la和退避区域13b的长度lb具有la>lb的关系。另外,将光学阵列10的a-a线剖视图示于图9中。a-a线是将退避区域13a横切,并与主扫描方向m垂直的面。进而,将光学阵列10的b-b线剖视图示于图10中。b-b线是将退避区域13b横切,并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面。从图9和图10可知,a-a线剖视图和b-b线剖视图呈相同的形状。因此,退避区域13a的宽度wa与退避区域13b的宽度wb相等。另外,退避区域13a的深度da与退避区域13b的深度db相等。由此,退避区域13a的容积比退避区域13b的容积大。此外,退避区域的深度也可以是与图9和图10所示不同的定义。例如,退避区域的深度也可以是与图9和图10所示不同的部分的深度。另外,退避区域的深度也可以是退避区域的平均深度等。
[0094]
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具备所涂敷的遮光材料流入的两个退避区域13。光学阵列10通过使多余的遮光材料流出至退避区域13,能够防止遮光材料扩展到不希望的位置。另外,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能够防止形成遮光层28。
[0095]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中,退避区域13a的长度比退避区域13b的长度长。由此,退避区域13a的容积比退避区域13b的容积大。退避区域13a靠近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而且,退避区域13b靠近遮光材料的涂敷结束的位置。越是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从涂敷遮光材料至照射紫外线为止的时间越长,因此,流入退避区域13a的遮光材料的量比流入退避区域13b的量多。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是适合于流入两个退避区域13中的遮光材料的量存在差异的情况的形状。
[0096]
[第二实施方式]
[0097]
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而具备光学阵列10b。其他构成相同,故省略说明。
[0098]
使用图11至图13对光学阵列10b进行说明。图11是从图5所示的方向n观察光学阵
列10b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光学阵列10b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光学阵列10b的c-c线剖视图。
[0099]
光学阵列10b取代光学阵列10的凸缘部11b而具备凸缘部11c。凸缘部11c不具备退避区域13和边框14。
[0100]
光学阵列10b所具备的被边框14a包围的退避区域13a是被第一边框包围的第一区域的一例。
[0101]
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b仅在靠近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的一侧具备退避区域13。由于与遮光材料的涂敷结束的位置相比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处的遮光材料更容易流出,因此,仅在靠近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的一侧具备退避区域13的光学阵列10b能够防止遮光材料扩展至不希望的位置。
[0102]
[第三实施方式]
[0103]
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而具备光学阵列10c。其他构成相同,故省略说明。
[0104]
使用图14和图15对光学阵列10c进行说明。图14是从图5所示的方向n观察光学阵列10b的俯视图。图15是光学阵列10c的d-d线剖视图。
[0105]
光学阵列10c取代光学阵列10的凸缘部11a而具备凸缘部11d。凸缘部11d具备三面被边框14d包围的退避区域13d。退避区域13d的长度ld与退避区域13b的长度lb相等。退避区域13d的宽度wd与退避区域13b的宽度wb具有wb<wd的关系。另外,退避区域13d的深度dd与退避区域13b的深度db相等。退避区域13d在其他方面与退避区域13a相同。由此,退避区域13a的容积比退避区域13b的容积大。
[0106]
光学阵列10c所具备的被边框14d包围的退避区域13d和被边框14b包围的退避区域13b是被第一边框包围的第一区域和被第二边框包围的第二区域的一例。
[0107]
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c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所涂敷的遮光材料流入的两个退避区域13。由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c能够防止形成遮光层28。
[0108]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c的退避区域13d的宽度比退避区域13b的宽度长。由此,退避区域13d的容积比退避区域13b的容积大。退避区域13d靠近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而且,退避区域13b靠近遮光材料的涂敷结束的位置。越是开始涂敷遮光材料的位置,从涂敷遮光材料至照射紫外线为止的时间越长,因此,流入退避区域13d的遮光材料的量比流入退避区域13b的量多。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c是适合于流入两个退避区域13中的遮光材料的量存在差异的情况的形状。
[0109]
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0110]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使两个退避区域13的长度或宽度不同而使容积不同。然而,两个退避区域13也可以通过使高度不同而使容积不同。另外,两个退避区域13也可以通过使长度、宽度以及高度中的任意两个以上不同而使溶剂不同。
[0111]
两个退避区域13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例如一方呈圆形,一方呈长方形,等等。
[0112]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两个退避区域13的容积不同。但是,容积也可以相同。
[0113]
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12具备第一反射镜面22和第二反射镜
面23两个反射镜面。但是,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反射镜面。另外,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也可以仅具备一个反射镜面。
[0114]
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阵列10以使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和扫描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光学阵列10也可以使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和扫描仪以外的光学装置。例如,光学阵列10也可以使用于通过使来自呈二维配置有多个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的发光部的光在感光材料的表面成像来形成图像的银盐打印装置。另外,该银盐打印装置也可以内置于拍摄图像的照相机中。
[0115]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