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18137发布日期:2020-12-08 14:5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反光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各个国家对车牌外观、颜色、材料的喜好均不相同,黑色车牌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黑色颜色较深,容易引人注意,因此黑色反光膜在车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但目前黑色车牌膜的黑色颜色层在面层,光线很难传播到微珠上,从而黑色车牌膜的反光亮度较低,限制了黑色车牌的多样化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黑色车牌膜反光亮度低的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透明复合面层、黑色植珠层、聚焦层、镀铝层、背胶层、离型层,所述离型层为离型纸、离型pet或cpp中的一种,所述背胶层为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所述聚焦层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所述黑色植珠层包括黑色颜色层、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嵌入所述黑色颜色层,所述透明复合面层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厚度为35~50μm,所述第二面层的厚度为所述玻璃微珠粒径的20~30%,所述黑色颜色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厚度之和为所述玻璃微珠粒径的60~80%,所述第二面层为热塑型面层,所述玻璃微珠沉入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玻璃微珠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面层接触。本发明的透明复合面层为无色透明树脂膜,聚焦层能使光线透过黑色植珠层时具有更佳的回归反射作用,从而获得更高的反光亮度,镀铝层能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反光作用,背胶层用于与载体的粘合,离型层具有保护背胶层的作用。本发明的第二面层为热塑型面层,玻璃微珠沉入第二面层并与第一面层接触,使黑色颜色层不会影响光线传播到玻璃微珠上,增强本发明的反光亮度。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玻璃微珠与面层之间残留黑色颜色层的缺陷,从而显著增强本发明的反光亮度性能。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180~22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50~100μm;q2:取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5~15:3~8,充分搅拌20~3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pet上,再置于75~155℃的烘箱里,烘干5~8min,制得所述第一面层;q3:取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的重量比为100:10~15:0.5~1.5,充分搅拌20~3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一面层上,再置于75~155℃的烘箱里,烘干5~8min,制得所述第二面层;q4:取黑色油墨、溶剂进行混合,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包含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所述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00:5~10:30~40:40~50,充分搅拌3~5min,搅拌完成后采用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黑色颜料;q5:取树脂c,与所述黑色颜料进行混合,充分搅拌6~8min后,再加入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其中所述树脂c、黑色颜料、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4~8:0.5~15:0.01~0.015,继续搅拌20~3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二面层上,再置于90~130℃的烘箱里,烘干2~3min,制得未完全干燥的黑色颜色层;q6:采用植珠装置,将玻璃微珠均匀、致密的排布于所述黑色颜色层上,再置于110~150℃的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3~4min,制得黑色植珠层;q7:取树脂d,涂布于所述黑色植珠层上,再置于100~155℃的烘箱里,烘干8~10min,制得聚焦层;q8:采用真空镀铝设备,将真空度设为133pa,卷取速度设为100~150m/min,送铝速度设为0.15~0.35m/min,真空镀铝完成后在所述聚焦层表面形成镀铝层;q9:取离型层,将所述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于所述离型层上,再置于90~120℃的烘箱里,烘干3~5min,制得背胶层;q10:采用复合装置,将复合压力设为0.4~0.6mpa,将所述背胶层与所述镀铝层复合,再将pet与所述第一面层剥离,收卷后得到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步骤q1中,选用耐温性较好的pet能保证在涂布过程中不易形变收缩。步骤q2中,将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混合后进行涂布,并在75~155℃的环境下进行烘干,能制得表面平整、无明显气泡的第一面层。将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在高温干燥过程中三者能充分进行交联固化,使第一面层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断裂强度性能、耐溶剂性能,也使第一面层与pet之间的剥离性更佳。步骤q3中,将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的三种树脂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能避免后续反应过程中产生凝胶的情况。选用上述的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进行混合,从而制得的第二面层在高温下会发生软化现象,能使植珠后玻璃微珠沉降进入第二面层时,由于玻璃微珠自身重力及第二面层的软化作用,使玻璃微珠继续沉降直至接触第一面层。另外,采用上述组分制得的第二面层与第一面层之间的附着牢度更好。步骤q4中,将黑色油墨、溶剂进行混合搅拌并过滤,从而将黑色油墨进行充分分散。步骤q5中,将黑色颜料与树脂c先混合搅拌后,再加入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能使黑色颜料完全分散于树脂c中,具有更好的相容性,保证涂布颜色的均匀性。在90~130℃的环境下干燥,使黑色颜色层达到表干状态,有利于后续玻璃微珠进行植入与沉降。采用树脂c、异氰酸酯与有机锡催化剂的配方,不仅能加速交联反应,也能增加玻璃微珠与黑色颜色层的附着性能,改善本发明的拉伸强度性能。步骤q6中,将玻璃微珠植入黑色颜色层并进行充分干燥,使黑色颜色层中的溶剂挥发完全,从而制得均匀致密的黑色植珠层。步骤q7中,将树脂d在100~155℃的烘箱里进行干燥,使树脂d的各组分进行充分的交联固化反应。步骤q8中,在133pa的真空环境下进行真空镀铝,能在铝丝汽化后制得均匀覆盖在聚焦层上的镀铝层。步骤q9中,在90~120℃环境下进行干燥,使得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充分的固化。步骤q10中,在0.4~0.6mpa的复合压力环境下,将背胶层与镀铝层充分的压合,有利于空气排出,不易产生气泡。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45~80μm,折射率为2.1~2.3。选用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使本发明具有更好的回归反射效果,光线透过玻璃微珠经镀铝层反射后具有较高的反光亮度。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步骤q2中,所述树脂a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采用上述树脂a使最终制得的第一面层具有更好的剥离性。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步骤q3中,所述树脂b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30~50℃、分子量为15000~25000mw、羟值为6mgkohg~10mgkohg,所述聚氨酯树脂的邵氏硬度为75-80、熔融温度为120~13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5000~6000mw、玻璃化温度为65~70℃,所述氯醋树脂为三元氯醋树脂,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含量为10~15%,羟值为50mgkoh/g~60mgkoh/g。采用上述树脂b使最终制得的第二面层与第一面层之间的附着牢度更好。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步骤q4中,所述黑色油墨的固含量为30~40%、色含量为15~20%,所述研磨树脂包含三元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研磨树脂的羟值为70mgkoh/g~80mgkoh/g,所述分散剂为阴离子羧酸铵盐类分散剂,所述碳黑为普通色素槽法碳黑,所述碳黑的黑色度my值为200~300、吸油量为250g/100g~350g/100g、原生粒径为20nm~30nm。选用的高色度、粒径小的碳黑能增加黑色油墨颜色的色浓度,并使黑色油墨在树脂c中具有更佳的分散性能,选用阴离子羧酸铵盐类分散剂能避免黑色油墨发生絮凝、沉淀、聚集的现象,从而使黑色油墨的相容性、光泽度更佳。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步骤q5中,所述树脂c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树脂c具有更好的相容性,使最终制得的黑色颜色层的颜色更均匀。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步骤q7中,所述树脂d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聚焦层选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使聚焦层的强度和伸度更佳,从而使本发明的加工形变过程中不易形变开裂。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步骤q4中,所述溶剂为脂类溶剂、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采用脂类溶剂、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作为本发明的溶剂,使本发明具有更好的挥发梯形温度,使黑色油墨不仅具有更佳的相容性,也提高了黑色油墨在树脂c中的分散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中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透明复合面层1、黑色植珠层2、聚焦层3、镀铝层4、背胶层5、离型层6,所述离型层6为离型纸、离型pet或cpp中的一种,所述背胶层5为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所述聚焦层3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所述黑色植珠层2包括黑色颜色层21、玻璃微珠22,所述玻璃微珠22嵌入所述黑色颜色层21,所述透明复合面层1包括第一面层11、第二面层12,所述第一面层11的厚度为35μm,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20%,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与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之和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60%,所述第二面层12为热塑型面层,所述玻璃微珠22沉入所述第二面层12,所述玻璃微珠2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面层11接触。作为优选,包括如下步骤: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18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50μm;q2:取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5:3,充分搅拌2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pet上,再置于75℃的烘箱里,烘干5min,制得所述第一面层11;q3:取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的重量比为100:10:0.5,充分搅拌2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一面层11上,再置于75℃的烘箱里,烘干5min,制得所述第二面层12;q4:取黑色油墨、溶剂进行混合,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包含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所述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00:5:30:40,充分搅拌3min,搅拌完成后采用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黑色颜料;q5:取树脂c,与所述黑色颜料进行混合,充分搅拌6min后,再加入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其中所述树脂c、黑色颜料、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4:0.5:0.01,继续搅拌20min,搅拌的转速为8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二面层12上,再置于90℃的烘箱里,烘干2min,制得未完全干燥的黑色颜色层21;q6:采用植珠装置,将玻璃微珠22均匀、致密的排布于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上,再置于110℃的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3min,制得黑色植珠层2;q7:取树脂d,涂布于所述黑色植珠层2上,再置于100℃的烘箱里,烘干8min,制得聚焦层3;q8:采用真空镀铝设备,将真空度设为133pa,卷取速度设为100m/min,送铝速度设为0.15m/min,真空镀铝完成后在所述聚焦层3表面形成镀铝层4;q9:取离型层6,将所述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于所述离型层6上,再置于90℃的烘箱里,烘干3min,制得背胶层5;q10:采用复合装置,将复合压力设为0.4mpa,将所述背胶层5与所述镀铝层4复合,再将pet与所述第一面层11剥离,收卷后得到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22的粒径为45μm,折射率为2.1。作为优选,步骤q2中,所述树脂a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步骤q3中,所述树脂b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30℃、分子量为15000mw、羟值为6mgkohg,所述聚氨酯树脂的邵氏硬度为75、熔融温度为12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5000mw、玻璃化温度为65℃,所述氯醋树脂为三元氯醋树脂,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含量为10%,羟值为50mgkoh/g。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黑色油墨的固含量为30%、色含量为15%,所述研磨树脂包含三元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研磨树脂的羟值为70mgkoh/g,所述分散剂为阴离子羧酸铵盐类分散剂,所述碳黑为普通色素槽法碳黑,所述碳黑的黑色度my值为200、吸油量为250g/100g、原生粒径为20nm。作为优选,步骤q5中,所述树脂c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7中,所述树脂d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溶剂为脂类溶剂、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实施例2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透明复合面层1、黑色植珠层2、聚焦层3、镀铝层4、背胶层5、离型层6,所述离型层6为离型纸、离型pet或cpp中的一种,所述背胶层5为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所述聚焦层3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所述黑色植珠层2包括黑色颜色层21、玻璃微珠22,所述玻璃微珠22嵌入所述黑色颜色层21,所述透明复合面层1包括第一面层11、第二面层12,所述第一面层11的厚度为50μm,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30%,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与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之和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80%,所述第二面层12为热塑型面层,所述玻璃微珠22沉入所述第二面层12,所述玻璃微珠2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面层11接触。作为优选,包括如下步骤: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22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100μm;q2:取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15:8,充分搅拌30min,搅拌的转速为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pet上,再置于155℃的烘箱里,烘干8min,制得所述第一面层11;q3:取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的重量比为100:15:1.5,充分搅拌30min,搅拌的转速为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一面层11上,再置于155℃的烘箱里,烘干8min,制得所述第二面层12;q4:取黑色油墨、溶剂进行混合,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包含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所述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00:10:40:50,充分搅拌5min,搅拌完成后采用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黑色颜料;q5:取树脂c,与所述黑色颜料进行混合,充分搅拌8min后,再加入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其中所述树脂c、黑色颜料、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8:15:0.015,继续搅拌30min,搅拌的转速为10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二面层12上,再置于130℃的烘箱里,烘干3min,制得未完全干燥的黑色颜色层21;q6:采用植珠装置,将玻璃微珠22均匀、致密的排布于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上,再置于150℃的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4min,制得黑色植珠层2;q7:取树脂d,涂布于所述黑色植珠层2上,再置于155℃的烘箱里,烘干10min,制得聚焦层3;q8:采用真空镀铝设备,将真空度设为133pa,卷取速度设为150m/min,送铝速度设为0.35m/min,真空镀铝完成后在所述聚焦层3表面形成镀铝层4;q9:取离型层6,将所述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于所述离型层6上,再置于120℃的烘箱里,烘干5min,制得背胶层5;q10:采用复合装置,将复合压力设为0.6mpa,将所述背胶层5与所述镀铝层4复合,再将pet与所述第一面层11剥离,收卷后得到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22的粒径为80μm,折射率为2.3。作为优选,步骤q2中,所述树脂a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步骤q3中,所述树脂b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50℃、分子量为25000mw、羟值为10mgkohg,所述聚氨酯树脂的邵氏硬度为80、熔融温度为13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6000mw、玻璃化温度为70℃,所述氯醋树脂为三元氯醋树脂,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含量为15%,羟值为60mgkoh/g。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黑色油墨的固含量为40%、色含量为20%,所述研磨树脂包含三元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研磨树脂的羟值为80mgkoh/g,所述分散剂为阴离子羧酸铵盐类分散剂,所述碳黑为普通色素槽法碳黑,所述碳黑的黑色度my值为300、吸油量为350g/100g、原生粒径为30nm。作为优选,步骤q5中,所述树脂c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7中,所述树脂d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溶剂为脂类溶剂、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实施例3一种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透明复合面层1、黑色植珠层2、聚焦层3、镀铝层4、背胶层5、离型层6,所述离型层6为离型纸、离型pet或cpp中的一种,所述背胶层5为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所述聚焦层3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所述黑色植珠层2包括黑色颜色层21、玻璃微珠22,所述玻璃微珠22嵌入所述黑色颜色层21,所述透明复合面层1包括第一面层11、第二面层12,所述第一面层11的厚度为45μm,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25%,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与所述第二面层12的厚度之和为所述玻璃微珠22粒径的70%,所述第二面层12为热塑型面层,所述玻璃微珠22沉入所述第二面层12,所述玻璃微珠2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面层11接触。作为优选,包括如下步骤:q1:取未电晕处理的pet作为涂布基材,所述pet的耐温值为200℃、热收缩率小于1.5%、厚度为80μm;q2:取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a、三聚体异氰酸酯a、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8:5.5,充分搅拌25min,搅拌的转速为9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pet上,再置于115℃的烘箱里,烘干7min,制得所述第一面层11;q3:取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进行混合,其中所述树脂b、氯醋树脂、三聚体异氰酸酯b的重量比为100:12.5:1,充分搅拌25min,搅拌的转速为9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一面层11上,再置于115℃的烘箱里,烘干7min,制得所述第二面层12;q4:取黑色油墨、溶剂进行混合,其中所述黑色油墨包含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所述研磨树脂、分散剂、碳黑与所述溶剂的重量比为100:7.5:35:45,充分搅拌4min,搅拌完成后采用200目网布过滤,制得黑色颜料;q5:取树脂c,与所述黑色颜料进行混合,充分搅拌7min后,再加入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其中所述树脂c、黑色颜料、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6:8:0.012,继续搅拌25min,搅拌的转速为900转/分钟,搅拌完成后涂布在所述第二面层12上,再置于110℃的烘箱里,烘干2.5min,制得未完全干燥的黑色颜色层21;q6:采用植珠装置,将玻璃微珠22均匀、致密的排布于所述黑色颜色层21上,再置于130℃的烘箱中进行烘干,烘干3.5min,制得黑色植珠层2;q7:取树脂d,涂布于所述黑色植珠层2上,再置于125℃的烘箱里,烘干9min,制得聚焦层3;q8:采用真空镀铝设备,将真空度设为133pa,卷取速度设为125m/min,送铝速度设为0.25m/min,真空镀铝完成后在所述聚焦层3表面形成镀铝层4;q9:取离型层6,将所述热塑性丙烯酸压敏胶涂布于所述离型层6上,再置于105℃的烘箱里,烘干4min,制得背胶层5;q10:采用复合装置,将复合压力设为0.5mpa,将所述背胶层5与所述镀铝层4复合,再将pet与所述第一面层11剥离,收卷后得到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作为优选,所述玻璃微珠22的粒径为65μm,折射率为2.2。作为优选,步骤q2中,所述树脂a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步骤q3中,所述树脂b包含热塑性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热塑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40℃、分子量为20000mw、羟值为8mgkohg,所述聚氨酯树脂的邵氏硬度为78、熔融温度为125℃,所述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5500mw、玻璃化温度为68℃,所述氯醋树脂为三元氯醋树脂,所述氯醋树脂中醋酸乙烯含量为12%,羟值为55mgkoh/g。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黑色油墨的固含量为35%、色含量为17.5%,所述研磨树脂包含三元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研磨树脂的羟值为75mgkoh/g,所述分散剂为阴离子羧酸铵盐类分散剂,所述碳黑为普通色素槽法碳黑,所述碳黑的黑色度my值为250、吸油量为300g/100g、原生粒径为25nm。作为优选,步骤q5中,所述树脂c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7中,所述树脂d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步骤q4中,所述溶剂为脂类溶剂、苯类溶剂、酮类溶剂中的一种。实施例4取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取现有的黑色680型号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作为对比例,进行色度性能、逆反射性能、断裂强度、断裂伸度性能的测试,测试方法如下:一、色度性能测试:根据ga666-2018中规定的方法测试表面色;评价标准:利用色差仪测试的lab代表样品的色度值,其中l值代表黑白色,l值越小,则样品颜色越黑。二、逆反射性能测试:采用美国gm932逆反射测试仪器测试的逆反射性能;评价标准:0.2°/5°为逆反射性能主角度,在此角度下亮度越好,量值越高,则样品的逆反射性能越好。三、断裂强度测试:将样品放置在23℃%±1%、50%±5%的环境下养生12h后,再利用万能拉力机测试样品的断裂强度性能;评价标准:为满足汽车号牌的冲压性能,车牌膜需满足一定的拉伸强度性能,根据ga666中的要求,车牌膜10%的拉伸应变的拉伸强度应不小于15n,断裂强度应不小于25n。四、断裂伸度测试:将样品放置在23℃%±1%、50%±5%的环境下养生12h后,利用万能拉力机测试样品的断裂强度性能;评价标准:为满足汽车号牌的冲压性能,车牌膜需满足一定的拉伸性能,根据ga666-2018中的要求,车牌膜断裂拉伸应变应不小于90%。本发明各实施例得到的高亮度黑色玻璃微珠型车牌级反光膜和对比例性能参数参见表1:表1样品色度性能逆反射性能断裂强度断裂伸度实施例1l=9.250.2/545≥15/25≥90%实施例2l=8.300.2/540≥15/25≥90%实施例3l=9.020.2/543≥15/25≥90%对比例1l=10.110.2/530≥15/25≥90%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