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片组及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0288发布日期:2021-05-04 11:3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片组及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片组及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相机)的普及,加上社交、视频、直播类软件的流行,人们对于摄影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摄像镜头已经成为了电子设备的标配。

随着摄像镜头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镜头的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像素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镜头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同时满足像质要求,对于镜头中的镜片组的成像质量的要求更加严苛。

传统的镜片组大多由两片及以上塑胶镜片通过手工点胶粘接而成,同轴度难以保证,使得镜头的mtf(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降低,同时还存在色差、杂光难以消除的缺陷,影响镜头的成像画质及清晰度,导致镜头越来越难以满足未来镜头大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片组及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镜头成像画质较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中的一种镜片组,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布并相互连接的多个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光学有效径部及由所述光学有效径部的外周向外延伸出的非光学有效径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光学有效径部相互粘接,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非光学有效径部间隙设置且之间设有遮光部件。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折射率不同。

优选地,所述镜片为塑胶镜片或玻璃镜片。

优选地,所述遮光部件为遮光纸。

优选地,所述非光学有效径部朝向所述遮光部件的表面涂设有油墨层。

优选地,所述非光学有效径部的厚度大于0.15mm,所述光学有效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镜片的外径的1/4。

优选地,所述光学有效径部与所述非光学有效径部的衔接处设有一斜面,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所述斜面组合一卡合所述遮光部件内缘的夹角。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镜片当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镜片的所述斜面与竖直平面夹角<30°、另一个所述镜片的所述斜面与竖直平面夹角>45°,且所述夹角大于15°小于45°。

优选地,所述非光学有效径部包括与所述遮光部件接触的承靠面,所述承靠面通过避让槽与所述斜面衔接,所述承靠面的宽度大于0.25mm且小于0.4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镜头,包括镜筒,还包括至少一上述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设于所述镜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相邻两个镜片的非光学有效径部间隙设置,并在非光学有效径部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遮光部件,即采用中间粘接边缘分开的结构,减小了粘接面积使得镜片粘接时同轴度更加容易把握,提高mtf性能,同时遮光部件可做到较好的避免杂光进入光学有效径部,有效地消除了杂光,提高镜头的成像画质及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当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中的镜头的一种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中的镜头的另一种结构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镜片组10,包括沿光轴依次排布并相互连接的多个镜片11,其中:

镜片11包括光学有效径部111及由光学有效径部111的外周向外延伸出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相邻两个镜片11的光学有效径部111相互粘接,相邻两个镜片11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间隙设置且之间设有遮光部件12,也即本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其相邻两个镜片11采用中间粘接边缘分开的结构,确保只有光学有效径部111之间相互粘接,减小了粘接面积使得镜片11粘接时同轴度更加容易把握,提高mtf性能,同时非光学有效径部112间隙设置,以便在其中放置遮光部件12,遮光部件12可较好的避免杂光进入光学有效径部111,有效地消除了杂光,提高镜头的成像画质及清晰度。

具体地,光学有效径部111可以为球面或非球面,当为非球面时,相邻两个镜片11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的非球面系数相等;当为球面时,相邻两个镜片11的球面半径相等,这样可以保证相邻两个镜片11的光学有效径部111之间能够无缝密贴,避免光学有效径部111之间残留气泡或气体,提高成像质量,此外还可以保证相邻两个镜片11的粘接稳定性。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由于镜片11装入镜筒之后,其非光学有效径部112需要与镜筒内壁对应形成的凸台相抵接,以固定镜片11,而镜片11的光学有效径部111则处在镜筒中心悬空设置,以便进行光学成像(如图5所示)。为此,非光学有效径部112主要起安装和定位作用,因此非光学有效径部112应当具有一定的防变形能力,否则在光学有效径部111受力发生变形时,会导致镜片组10乃至整个镜头的镜片11系统的安装位置出现差异,影响最终的成像。基于此,在本实施例当中一些情况当中,非光学有效径部112的厚度(即镜片11边缘厚度)应大于0.15mm,这样就可以保证非光学有效径部112与镜筒内壁抵接后在受力时不容易产生变形,具有一定的耐受力。

另一方面,光学有效径部111的直径应大于镜片11的外径的1/4,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粘合部分满足后续信赖性要求,不会产生脱落的风险;若是光学有效径部111的直径小于该镜片11外径的1/4,则会因接触面积较小,在后续的工艺中有可能出现粘合镜片11脱胶分开的可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遮光部件12也会脱落或松动,导致遮光部件12无法起到消除色差的作用也就无法保证最终成像质量。同时,镜片11的中心厚度应大于0.21mm,并且镜片11的外径与中心厚度的比值应小于20,若镜片11的外径与中心厚度的比值大于20,则易引起加工后的镜片11产生结构缺陷,如存在困气、结合线等现象。

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当中,遮光部件12具体为遮光纸,即利用遮光纸的遮光作用来达到避免杂光进入光学有效径部111从而消除杂光的作用。其中,相邻两个镜片11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之间的间隙应>0.022mm,因常规标准遮光纸最小厚度为0.022mm,故该处间隙应大于其最小尺寸。确保该间隙可以放入完整的遮光纸。此外,遮光纸与非光学有效径部112过盈配合,并保证遮光纸的外径和镜片11的外径以及镜筒的内径相适配,这样遮光纸可以更稳定的夹在相邻镜片11之间,而不会在其中浮动导致杂光出现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一些情况当中,还可以在非光学有效径部112朝向遮光部件12的表面涂设油墨层,以进一步优化遮光效果。在进行镜片11粘合之前,遮光纸提前放入相邻两块镜片11之间,再进行粘合工艺。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光学有效径部111与非光学有效径部112的衔接处设有一斜面,相邻两个镜片11的斜面组合一卡合遮光部件12内缘的夹角113。其中,该斜面可以起到避让作用,使得相邻两片镜片11可以无干涉地贴合在一起进行粘接,同时,相邻两个镜片11粘合后,两个斜面又组合成一卡合遮光部件12内缘的夹角113,从而使遮光部件12固定更加稳定。具体地,相邻两个镜片11当中的其中一个镜片11的斜面c1与竖直平面夹角应<30°、另一个镜片11的斜面c2与竖直平面夹角应>45°,且二者构成的夹角113应大于15°小于45°。夹角113过大会导致遮光部件12在两镜片11之间晃动,且晃动幅度与夹角113大小成正比;同时夹角113越大,遮光部件12在内部偏移晃动的区间也就会越大,因而易引起杂光不良。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非光学有效径部112包括与遮光部件12接触的承靠面114,承靠面114具体为平面,承靠面114通过一避让槽115与斜面衔接,以使承靠面114的宽度d大于0.25mm且小于0.4mm。即通过设置避让槽115来控制承靠面114的宽度d,使承靠面114的宽度d处在设定范围内。若承靠面114的宽度d>0.4mm,则会因为镜片组10组装不稳定导致轴心不重合,影响同轴度;而若承靠面114的宽度d<0.025mm,则会导致承靠面114不足而引起轴心偏移,也会影响同轴度。通过验证,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各条件的限定,可以保证镜片组10的轴心和中心线角度差异<30″,可以极大的保证镜头的最终解像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附图均以两片镜片11作为示例来展示本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但应当理解的,在实际实施时,镜片组10不限于只包含两片镜片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镜片组10还可以包含两片以上镜片11,例如三片镜片11,但此时其中任意相邻两个镜片11均需按本实施例上述限定的方案进行设置。

综上,本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通过将相邻两个镜片11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间隙设置,并在非光学有效径部11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遮光部件12,即采用中间粘接边缘分开的结构,减小了粘接面积使得镜片11粘接时同轴度更加容易把握,提高mtf性能,同时遮光部件12可做到较好的避免杂光进入光学有效径部111,有效地消除了杂光,提高镜头的成像画质及清晰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本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镜片组10的不同之处在于:

相邻两个镜片11采用不同折射率的材质制成,可以有效消除透镜的色差。相邻两个镜片11可以是两个不同折射率的塑胶镜片或者两个不同折射率的玻璃镜片,又或者一个是塑胶镜片,另一个是玻璃镜片。具体地,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实施例一些情况当中,镜片11具体为塑胶镜片或玻璃镜片,以两片镜片11为例,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片镜片11为塑胶镜片,第二片镜片11则为玻璃镜片,反之亦可。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三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于镜筒内的至少一镜片组,其中,该镜片组为上述实施例1-2当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片组10。

示例而非限定,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一些情况当中的镜头的结构图,图4示出的镜头包括镜筒20、设于镜筒20内的一镜片组10、以及设置于镜筒20内的三片透镜30,其中,镜片组10包括两片透镜,且镜片组10布置在镜筒20最前端,则镜头共包括五片透镜,前两片透镜组合成镜片组10,其它三片透镜30则依次布置在镜片组10的后面。

又如,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另一些情况当中的镜头的结构图,图5示出的镜头包括镜筒20、设于镜筒20内的一镜片组10、以及设置于镜筒20内的三片透镜30,其中,镜片组10包括两个透镜,且镜片组10布置在镜筒20中间,即镜头共包括五片透镜,第三和第四透镜组合成镜片组10,其它三片透镜30则按序布置在镜片组10的前面和后面。

在具体实施时,布置在最前面的透镜与镜筒20前端的通光孔口之间预留间隙,同时布置在最后面的透镜与镜筒20后端的通光孔之间也预留间隙,保证镜筒20内的透镜全部容置在镜筒20内,以免引起干涉。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中的镜头,通过将相邻两个镜片11的非光学有效径部112间隙设置,并在非光学有效径部11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遮光部件12,即采用中间粘接边缘分开的结构,减小了粘接面积使得镜片11粘接时同轴度更加容易把握,提高mtf性能,同时遮光部件12可做到较好的避免杂光进入光学有效径部111,有效地消除了杂光,提高镜头的成像画质及清晰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