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
背景技术:
拍摄不同的物品时,镜头需要改变焦距进行对焦,而有时候拍摄例如玻璃或者其他透明度高的物品,镜头很难找到焦点,难以对焦,就如生活中拍摄,有时候光线不好便难对焦,拍摄物品比较奇特的如透明度高的难以对焦,这些情况都给镜头拍摄增加了难度。
现有技术中在镜头上增加辅助对焦的结构,辅助对焦的结构是采用点光源的方式,在待对焦的物品上增加点光源,从而使镜头更好进行对焦,但是这种方式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比较适用,对于例如透明度高的物品,辅助对焦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通过第一光源和带图案的测试板的辅助,第一光源产生的光透过测试板到达物面,物面上即增加了光源,测试板的图案也成像在物面上,更便于镜头对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包括镜头主体以及辅助对焦模块,所述镜头主体靠近物面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分光件,所述辅助对焦模块包括辅助镜筒组件、第一辅助组件以及安装于辅助镜筒组件内的第二分光件,所述辅助镜筒组件装设于镜头主体,所述第一辅助组件包括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的第一光源以及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内的测试板,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测试板、所述第二分光件以及第一分光件后到达物面,所述测试板带有图案。
优选的,所述辅助对焦模块还包括第二辅助组件,所述第二辅助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光线依次经由第二分光件和第一分光件后到达物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镜筒组件包括直线镜筒、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装设于直线镜筒,所述第一光源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光源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内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测试板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内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测试板的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组件还包括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固定件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透镜组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位于第一光源和第一限位槽之间;所述第二辅助组件还包括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固定件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二透镜组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位于第二光源和第二分光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直线镜筒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直线镜筒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直线镜筒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固定环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用于装配第二固定环的第二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光件与所述第二分光件之间设置有第三透镜组,所述直线镜筒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三透镜组的第五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第一光源产生光,产生的光先经过测试板后再经过第二分光件的分光反射改变光路到达第一分光件,再经过第一分光件的分光反射,最后到达镜头的物面,由于测试板上带有图案,所以光透过测试板后便带上测试板上的图案,于是最后到物面上的光便带有图案,等于物面上带有图案,镜头便可以识别出该图案进而进行对焦,第一辅助组件的测试板使得镜头的对焦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4为图3隐藏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以及测试板后的剖面图。
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镜头主体,3-第一分光件,4-辅助镜筒组件,41-直线镜筒,411-第一安装槽,412-第二安装槽,413-第五限位槽,42-第一固定件,421-第一限位槽,422-第三限位槽,423-第一固定环,43-第二固定件,431-第二限位槽,432-第四限位槽,433-第二固定环,5-第一辅助组件,51-第一光源,52-测试板,53-第一透镜组,6-第二分光件,7-第二辅助组件,71-第二光源,72-第二透镜组,8-第三透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如图1至图3,包括镜头主体1以及辅助对焦模块,所述镜头主体1靠近物面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分光件3,所述辅助对焦模块包括辅助镜筒组件4、第一辅助组件5以及安装于辅助镜筒组件4内的第二分光件6,所述辅助镜筒组件4装设于镜头主体1,所述第一辅助组件5包括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4的第一光源51以及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4内的测试板52,所述第一光源51产生的光线依次经由所述测试板52、所述第二分光件6以及第一分光件3后到达物面,所述测试板52带有图案。优选的,镜头主体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手动或者自动变倍镜头。
具体地,在测量行业中,对于特殊的被测件,例如表面光滑或者透明等物品难以清晰对焦,所以需要通过辅助对焦模块来帮助镜头主体1的对焦。实际应用中,第一光源51采用点光源,即通过led灯发光,测试板52为带有图案透光板,第一分光件3为分光镜,第二分光件6可以为分光镜或者分光棱镜;安装时将辅助对焦模块安装于镜头主体1的前段,出射光首先经过测试板52后再经过第二分光件6的分光反射到达第一分光件3,再经过第一分光件3的分光反射,最后到达镜头的物面,由于测试板52上带有图案,所以出射光透过测试板52后便带上测试板52上的图案,于是最后图案便成像到物面上,光滑或者透明的被测件带有图案后,镜头主体1便可以对焦到该图案上,从而对焦到被测件上。而若单独采用点光源发出光到被测件上,有可能因为透明或则光滑的被测件将光透过或者反射,进而依旧出现对焦不清晰的情况;选择增加带有图案的测试板52,使得被测件上带有图案,相较于单一的光源,镜头主体1可以更好的识别对焦,对焦结果更清晰,则最后的测量结果便更准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如图1至图3,所述辅助对焦模块还包括第二辅助组件7,所述第二辅助组件7包括第二光源71,所述第二光源71装设于辅助镜筒组件4,所述第二光源71产生的光线依次经由第二分光件6和第一分光件3后到达物面。
具体地,辅助对焦模块还带有第二辅助组件7,第二辅助组件7带有第二光源71,第二光源71采用同轴光源,实际使用中,首先通过第一辅助组件5在被测件上成像辅助对焦后,将第一辅助组件5的第一光源51关闭,使被测件上不再带有图案,避免因为图案而影响被测件的测量精准度,关闭第一光源51后打开第二光源71,第二光源71的出射光经过第二分光件6的分光反射到达第一分光件3,再经由第一分光件3的分光反射到达物面,为被测件增加光线辅助照明,进而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另外,第一辅助组件5在物面上成像辅助对焦时,若亮度不够,也可以再通过第二辅助组件7为物面增加光线,进一步辅助对焦。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辅助组件5的测试板52安装到第二辅助组件7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如图3和图4,所述辅助镜筒组件4包括直线镜筒41、第一固定件42以及第二固定件43,所述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均装设于直线镜筒41,所述第一光源51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固定件42,所述第二光源71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固定件43,所述第一固定件42内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测试板52的第一限位槽421,所述第二固定件43内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测试板52的第二限位槽431。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均与直线镜筒41连通并且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第一光源51安装在第一固定件42上,第二光源71安装在第二固定件43上,测试板52安装于第一固定件42的第一限位槽421中,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件43的第二限位槽431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如图3和图4,所述第一辅助组件5还包括第一透镜组53,所述第一固定件42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透镜组53的第三限位槽422,所述第三限位槽422位于第一光源51和第一限位槽421之间;所述第二辅助组件7还包括第二透镜组72,所述第二固定件43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二透镜组72的第四限位槽432,所述第四限位槽432位于第二光源71和第二分光件6之间;所述第一分光件3与所述第二分光件6之间设置有第三透镜组8,所述直线镜筒4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三透镜组8的第五限位槽413。
具体地,第一透镜组53和第二透镜组72均可以为单个透镜也可以为多个透镜的组合,第三透镜组8可以为准直透镜或者多个透镜的组合,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光源51的出射光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组53、测试板52后再经由第二分光件6的分光反射改变光路,再经过第三透镜组8后由第一分光件3进行分光反射,最后到达物面;第二光源71的出射光也同样依次经过第二透镜组72、第二分光件6、第三透镜组8、第一分光件3后到达物面,第一透镜组53、第二透镜组72和第三透镜组8的设置,可以更好的调整第一光源51或者第二光源71的出射光的角度以及光路,使得最后到物面的光或者图案的成像更清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辅助对焦功能的镜头,如图2,所述第一固定件42与所述直线镜筒41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一固定环423,所述第二固定件43与所述直线镜筒41连接的一端凸设有第二固定环433,所述直线镜筒41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固定环423的第一安装槽411以及用于装配第二固定环433的第二安装槽412。
具体地,将第一固定环423装配到第一安装槽411中,将第二固定环433装配到第二安装槽412中,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的拆装都变得更简便,更好操作,可以灵活调整第一透镜组53、第二透镜组72和测试板52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