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6007发布日期:2020-10-02 08:4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观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医院中的医疗影像室主要是通过磁共振、超声波等形式扫描后制成的医学影像,通过医务人员观看后判断病情、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查看医疗影像胶片来判断病患的病情,并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医师在通过影像胶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一般直接将影像胶片放入荧光灯的细缝中,夹持不够稳定,很容易打断病情分析的过程,给使用带来不便,为此人们提出一种固定机构,如中国专利cn208547773u所公开的一种医疗影像胶片固定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下端安装有t型支撑件,所述t型支撑件的下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板体的正面上安装有灯箱片,所述灯箱片的顶端外侧面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下端安装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双辊滑轮、连接杆、v型支架、限位块、橡胶垫、前夹板、后夹板和防滑垫,所述板体的内部安装有白炽灯,所述白炽灯的两端通过灯座与板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结构、灯箱片、白炽灯、控制开关、蓄电池、散热通孔和万向轮,解决了医疗影像胶片夹持不牢固,夹持会在医疗影像胶片留下印记,使用不方便,装置移动不方便,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产生危险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前后夹板对于影像胶片的夹持不够牢固,仍容易造成影像胶片的滑落,同时操作起来也不够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包括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透光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侧与透光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轴,所述定轴的表面限位转动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前后侧分别啮合有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壳体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供齿条一和齿条二上下活动的通槽,所述齿条二上靠近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压簧一,所述压簧一的一端与齿条二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簧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表面与框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的后端贯穿框体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所述压簧二的顶部与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数量不少于七个,且壳体在齿轮的前侧上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齿条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齿条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壳体的上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滚轮的表面均与透光板的前侧活动连。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对影像胶片进行夹持操作,且夹持的更加牢固,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向下按压齿条一,使得齿条一驱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在定轴的表面上进行限位转动后,会同时驱动齿条二的上移,经齿条二的传动,使得框体以及其上的滚轮在克服压簧二的弹力后均会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滚轮还会在透光板的表面上进行转动;在完成上移后,将影像胶片的顶部贴放在原来滚轮所处的位置上,贴放完成后,再解除对齿条一的下压,在压簧二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框体带着齿条二以及滚轮进行复位下移,同时滚轮在下移过程中,滚轮还会在贴放的影像胶片的前侧上进行滚动,完成了与影像胶片的接触和初步挤压,与此同时,在压簧一的弹力作用下,经压板、传动柱和固定座的传动,使得滚轮的表面能够与影像胶片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进一步完成夹持固定的效果;至此影像胶片的夹持固定完成,需要将影像胶片取下使,在此再次按压齿条一,经传动,使滚轮滚动上移,最终脱离与影像胶片的挤压和接触,此时影像胶片即可取下。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前后夹板对于影像胶片的夹持不够牢固,仍容易造成影像胶片的滑落,同时操作起来也不够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左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体的左视剖视图。

图中:1-透光板、2-支撑腿、3-万向轮、4-固定装置、5-壳体、6-定轴、7-齿轮、8-齿条一、9-齿条二、10-框体、11-压簧一、12-压板、13-传动柱、14-固定座、15-滚轮、16-压簧二、17-扶手、1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包括透光板1,透光板1由板体和灯箱片组成,白炽灯所产生的光源透过灯箱片照射在医疗影像胶片上,便于照亮细节,给医生的观察带来了方便,所述透光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通过万向轮3的设置,使装置整体的移动更加方便,所述透光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4,通过固定装置4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对影像胶片进行夹持操作,且夹持的更加牢固,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壳体5,壳体5的数量不少于七个,且壳体5在齿轮7的前侧上均匀分布,通过透光板1上多个壳体5的设置,即对应多个用于夹持的滚轮15,能够同时对多张影像胶片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壳体5的后侧与透光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轴6,所述定轴6的表面限位转动有齿轮7,所述齿轮7的前后侧分别啮合有齿条一8和齿条二9,手动向下按压齿条一8,使得齿条一8驱动齿轮7进行转动,齿轮7在定轴6的表面上进行限位转动后,会同时驱动齿条二9的上移,经齿条二9的传动,使得框体10以及其上的滚轮15在克服压簧二16的弹力后均会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滚轮15还会在透光板1的表面上进行转动;齿条一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扶手17,所述扶手17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齿条一8顶部上扶手17的设置,增加了与医师手部的接触面积,减少按压时所产生的压迫感,同时其上防滑纹的开设,能够减少打滑情况的发生;齿条二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的下表面与壳体5的上表面活动连接,通过挡板18的设置,能够对齿条二9的下移距离进行限制,避免齿条二9从壳体5上脱离,保证使用的稳定性;所述壳体5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供齿条一8和齿条二9上下活动的通槽51,所述齿条二9上靠近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内设有压簧一11,所述压簧一11的一端与齿条二9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簧一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表面与框体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1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柱13,所述传动柱13的后端贯穿框体10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15,在完成上移后,将影像胶片的顶部贴放在原来滚轮15所处的位置上,贴放完成后,再解除对齿条一8的下压,在压簧二1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框体10带着齿条二9以及滚轮15进行复位下移,同时滚轮15在下移过程中,滚轮15还会在贴放的影像胶片的前侧上进行滚动,完成了与影像胶片的接触和初步挤压,与此同时,在压簧一11的弹力作用下,经压板12、传动柱13和固定座14的传动,使得滚轮15的表面能够与影像胶片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进一步完成夹持固定的效果;至此影像胶片的夹持固定完成,需要将影像胶片取下使,在此再次按压齿条一8,经传动,使滚轮15滚动上移,最终脱离与影像胶片的挤压和接触,此时影像胶片即可取下;滚轮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滚轮15的表面均与透光板1的前侧活动连,通过两个滚轮15的设置,能够增加与影像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的牢固程度;滚轮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橡胶套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与影像胶片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避免对影像胶片的表面造成明显的压痕,而其上防滑纹的开设,能够进一步增加防滑效果,所述框体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16,所述压簧二16的顶部与壳体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该医影像胶片观察固定机构在使用时,通过固定装置4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对影像胶片进行夹持操作,且夹持的更加牢固,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手动向下按压齿条一8,使得齿条一8驱动齿轮7进行转动,齿轮7在定轴6的表面上进行限位转动后,会同时驱动齿条二9的上移,经齿条二9的传动,使得框体10以及其上的滚轮15在克服压簧二16的弹力后均会上移,在上移过程中,滚轮15还会在透光板1的表面上进行转动;在完成上移后,将影像胶片的顶部贴放在原来滚轮15所处的位置上,贴放完成后,再解除对齿条一8的下压,在压簧二1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框体10带着齿条二9以及滚轮15进行复位下移,同时滚轮15在下移过程中,滚轮15还会在贴放的影像胶片的前侧上进行滚动,完成了与影像胶片的接触和初步挤压,与此同时,在压簧一11的弹力作用下,经压板12、传动柱13和固定座14的传动,使得滚轮15的表面能够与影像胶片的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进一步完成夹持固定的效果;至此影像胶片的夹持固定完成,需要将影像胶片取下使,在此再次按压齿条一8,经传动,使滚轮15滚动上移,最终脱离与影像胶片的挤压和接触,此时影像胶片即可取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