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4035发布日期:2021-01-12 07:3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防窥技术中,有眼镜式和裸眼式技术,眼镜式技术通过辅助外部器件来进行保密信息的分离保护,裸眼式技术通过对入射光角度的控制来实现防窥。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实现防窥与正常显示切换的技术相对较少,且存在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可实现宽窄视角切换,且结构简单,可降低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窥组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胶囊阵列,所述墨水胶囊阵列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墨水胶囊,所述墨水胶囊内分布有能够吸收光的带电粒子,且所述带电粒子在不同频率电场驱动下运动方向不同,每一所述墨水胶囊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及,用于形成驱动所述带电粒子运动的电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块;

其中,所述墨水胶囊阵列包括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的行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单元和多个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为沿所述墨水胶囊阵列的列方向延伸的条形区域,每一所述第一单元包括至少一列所述墨水胶囊,每一所述第二单元包括至少一列所述墨水胶囊;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块,且所述多个电极块包括与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分别连接不同的信号线;

所述防窥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部分上施加第一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二部分上施加第二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一单元内各所述墨水胶囊的带电粒子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第二单元内各所述墨水胶囊的带电粒子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均施加第二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内各所述墨水胶囊的带电粒子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单元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的行方向上包括相邻排列的m个墨水胶囊,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的行方向上包括相邻排列的n个墨水胶囊,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m大于或等于n。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的行方向上的所述墨水胶囊的数量比值m:n大于或等于3:1。

示例性的,所述带电粒子包括炭黑、分散介质、染料分子、电荷控制剂或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电极为对应所述第一基板设置的面状电极。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电极中,每一所述电极块对应一所述墨水胶囊设置;

或者,每一所述电极块对应多个所述墨水胶囊设置。

示例性的,多个所述第一部分内的各所述电极块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部分内的各所述电极块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频率电信号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频率电信号的频率。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及,如上所述的防窥组件;

其中,所述防窥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和/或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由于所述墨水胶囊阵列分为交错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分为对应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和对应第二单元的第二部分,所述墨水胶囊阵列可实现分区控制,而带电粒子在不同频率电信号驱动下会向不同方向运动,因此,可通过分区、不同频率电信号控制的方式,使得该防窥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施加不同电信号,使所述第一单元内带电粒子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而所述第二单元内带电粒子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这样,所述第一单元为遮光状态,而所述第二单元为透光状态,所述墨水胶囊阵列形成一光栅结构,当散射光线入射至该防窥组件时,经过所述第一单元的光线被遮挡,经过所述第二单元的光线出射角度被限定,从而该防窥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例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显示面板的入射光线角度被所述防窥组件限定,从而可实现窄视角;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上施加的电信号可不变,仅切换所述第一部分上施加的电信号,此时,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内的墨水胶囊内带电粒子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为透光状态,如此,当散射光线入射至该防窥组件时,经过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光线变为均匀的非定向光,从而该防窥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例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显示面板的入射光线角度未被所述防窥组件限定,从而可实现宽视角画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窥组件,通过墨水胶囊阵列和电极的设置,可方便地实现显示装置的宽、窄视角切换,满足人们不同场合下的实时需求,若需要和大家进行信息分享的时候,可采用宽视角模式,若需要个人使用或密用的时候,可采用窄视角模式,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且结构简单,对背光源的导光板的制作及led灯条等无特殊要求,降低制造工艺难度,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可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可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在窄视角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在窄视角模式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在宽视角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在窄视角模式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的第一电极的排布结构俯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实现防窥与正常显示切换的技术相对较少,利用指向矢背光技术可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但该技术对导光板的制作及led灯条的要求极高,背光制造较难满足设计要求;而利用3m防窥膜只能实现防窥显示,结合其它辅助器件可实现防窥切换,但3m成本及辅助器件成本都很高,量产有较大的困难。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可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可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模式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1、光定向膜2、液晶调制单元3和显示面板4,如图1所示,窄视角模式下,背光源1发射的散射光经过光定向膜2后,光线入射角度被限定,其经过液晶调制单元3时,液晶调制单元3处于透明态,被限定的入射光经过液晶调制单元3后,其入射方向仍然被限定,实现窄视角显示;如图2所示,宽视角模式下,液晶调制单元3处于散射态,背光源1发射的散射光经过光定向膜2后,光线入射角度被限定,被限定入射角度的入射光,在经过液晶调制单元3后,定向光线被均匀的散射,如此入射光变为均匀的非定向光,从而显示画面变为宽视角画面。虽然这种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防窥目的,且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的墨水胶囊阵列300,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墨水胶囊320,所述墨水胶囊320内分布有能够吸收光的带电粒子310,且所述带电粒子310在不同频率电场驱动下运动方向不同,每一所述墨水胶囊320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0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及,用于形成驱动所述带电粒子310运动的电场的第一电极400和第二电极500;

其中,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包括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单元300a和多个第二单元300b,所述第一单元300a和所述第二单元300b在所述第一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均为沿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列方向延伸的条形区域,每一所述第一单元300a包括至少一列所述墨水胶囊320,每一所述第二单元300b包括至少一列所述墨水胶囊320;

所述第一电极400包括多个电极块410,且所述多个电极块410包括与所述第一单元300a对应的第一部分400a和与所述第二单元300b对应的第二部分400b,所述第一部分400a和所述第二部分400b上分别连接不同的信号线;

所述防窥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部分400a上施加第一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二部分400b上施加第二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一单元300a内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带电粒子310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第二单元300b内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带电粒子310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部分400a和所述第二部分400b上均施加第二频率电信号,所述第一单元300a和所述第二单元300b内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带电粒子310运动并排布在对应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及显示装置,由于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分为交错的第一单元300a和第二单元300b,所述第一电极400分为对应第一单元300a的第一部分400a和对应第二单元300b的第二部分400b,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可实现分区控制,而带电粒子310在不同频率电信号驱动下会向不同方向运动,因此,可通过分区、不同频率电信号控制的方式,使得该防窥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部分400a和所述第二部分400b上施加不同电信号,使所述第一单元300a内带电粒子310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320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而所述第二单元300b内带电粒子310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32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这样,所述第一单元300a为遮光状态,而所述第二单元300b为透光状态,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形成一光栅结构,当散射光线入射至该防窥组件时,经过所述第一单元300a的光线被遮挡,经过所述第二单元300b的光线出射角度被限定,从而该防窥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例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显示面板的入射光线角度被所述防窥组件限定,从而可实现窄视角;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上施加的电信号可不变,仅切换所述第一部分上施加的电信号,此时,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内的墨水胶囊内带电粒子会运动并排布在墨水胶囊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均为透光状态,如此,当散射光线入射至该防窥组件时,经过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的光线变为均匀的非定向光,从而该防窥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例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显示面板的入射光线角度未被所述防窥组件限定,从而可实现宽视角画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窥组件,通过墨水胶囊阵列300和电极的设置,可方便地实现显示装置的宽、窄视角切换,满足人们不同场合下的实时需求,若需要和大家进行信息分享的时候,可采用宽视角模式,若需要个人使用或密用的时候,可采用窄视角模式,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且结构简单,对背光源的导光板的制作及led灯条等无特殊要求,降低制造工艺难度,且降低成本。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单元300a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相邻排列的m个墨水胶囊320,所述第二单元3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相邻排列的n个墨水胶囊320,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m大于或等于n。

采用上述方案,每一所述第一单元300a在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m个墨水胶囊320,也就是说,每一所述第一单元300a包括m列墨水胶囊320;所述第二单元300b可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n个墨水胶囊320,也就是说,每一所述第二单元300b包括n列墨水胶囊320,其中,m和n的数值取决于所要形成的光栅的间距,通常取m大于n,这样,使得第一单元300a形成光栅的遮光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单元300b形成光栅的透光部分的宽度。

例如,所述第一单元300a与所述第二单元3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的所述墨水胶囊320的数量比值m:n大于或等于3:1。当然可以理解的是,m与n的比值并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中,所述带电粒子310具有双稳性,这样,当防窥组件切换至窄视角模式或者宽视角模式之后,可撤掉电场,也可维持该模式当前的状态,从而,只有当需要改变宽窄视角模式的时候才需要加电,而在改变模式之后可不加电,能耗更低。

并且,所述带电粒子310具有吸收光的功能,且能够在不同频率电场作用下运动方向不同,例如,所述第一频率电信号可小于所述第二频率电信号,例如,所述第一频率电信号为低频电压信号,所述第二频率电信号为高频电压信号,如图4所示,以所述带电粒子310带正电,所述第一电极400和所述第二电极500分别设于所述墨水胶囊32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电极500上施加正电压,所述第一电极400上施加负电压为例,在低频电压驱动下,所述带电粒子310被吸附至所述第一电极400所在一侧,从而使得所述墨水胶囊320起到遮光作用,在高频电压驱动下,所述带电粒子310会被吸附至墨水胶囊320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从而使得光线可透过。

示例性的,所述带电粒子310包括炭黑、分散介质、染料分子、电荷控制剂或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是举例所述带电粒子310所选用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防窥组件中,可以是tn型、ips型或va型等各种类型,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极400和所述第二电极50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200上;或者,所述第一电极400和所述第二电极50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或所述第二基板200上,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500为对应所述第一基板100设置的面状电极。当然,所述第二电极500也可以是块状或条状电极。

此外,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电极400中,每一所述电极块410对应一所述墨水胶囊320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在所述第一电极400中,每一所述电极块410可对应一所述墨水胶囊320设置,此时,所述第一电极400中多个电极块410呈阵列分布,对应所述第一单元300a的第一部分400a中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m个电极块410,即,包括m列电极块410,对应所述第二单元300b的第二部分4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n个电极块410,即,包括n列电极块410,且第一部分400a和第二部分4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且各个所述第一部分400a中的m列电极块410可均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各个所述第二部分400b内的n列电极块410可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极块410对应多个所述墨水胶囊320设置。例如,如图7所示,每一所述电极块410为条形电极块410,一块所述电极块410对应一列墨水胶囊320,此时,对应所述第一单元300a的第一部分400a中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m个电极块410,对应所述第二单元300b的第二部分4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包括n个电极块410,且第一部分400a和第二部分400b在所述墨水胶囊阵列300的行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且各个所述第一部分400a中的m个电极块410可均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各个所述第二部分400b内的n个电极块410可通过同一信号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举例说明第一电极400和第二电极500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对应所述第一单元300a的第一部分400a包括一块电极块410,且该电极块410对应m列墨水胶囊320,对应所述第二单元300b的第二部分400b包括一块电极块410,且该电极块410对应n列墨水胶囊320。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00a中各电极块410连接至同一信号线,第二部分400b中各电极块410连接至另一信号线,可通过同一信号线对各所述第一部分400a的电极块410施加电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是各所述电极块410或者各所述第一部分400a上单独连接信号线,各所述第二部分400b上单独连接信号线,对此不限定。

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窥组件20;其中,所述防窥组件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入光侧和/或出光侧。

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能够带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窥组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直入式显示装置,其显示面板10的背面为入光侧,在所述入光侧设置背光源30,在背光源30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设置所述防窥组件20。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组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