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衰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5320发布日期:2021-02-26 23:1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衰减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衰减器。


背景技术:

[0002]
光衰减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纤维光学无源器件,系列化光衰减器已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它可按用户的要求将光信号能量进行预期地衰减,常用于吸收或反射掉光功率余量、评估系统的损耗及调节光通信系统或测试系统所传输的光信号的功率,使系统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也常用以检测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各种测试中。光衰减器可分为固定型衰减器、分级可调型衰减器、连续可调型衰减器、连续与分级组合型衰减器等,其主要性能参数是衰减量和精度。目前机械式光衰减器的衰减片的入光面与耦合器的中轴线垂直(即从耦合器射出的光与衰减片的入光面垂直),导致衰减片会反射部分入射光,这部分反射光会耦合回入射光光路,会降低机械式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衰减器,相对于现有光衰减器能够减少反射光耦合回入射光光路,增加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衰减器,包括第一耦合器、衰减片和第二耦合器,从所述第一耦合器输出的光穿过所述衰减片后输入所述第二耦合器,从所述第一耦合器输出的光与所述衰减片的入光面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
[0006]
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0007]
所述第一耦合器通过第一光纤与输入端连接,光从所述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光纤后输入所述第一耦合器。
[0008]
所述第二耦合器通过第二光纤与输出端连接,光从所述第二耦合输入所述第二光纤后,从所述输出端输出。
[0009]
所述衰减片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为所述入光面,所述背面为出光面。
[0010]
所述光衰减器为机械式光衰减器。
[0011]
所述第一耦合器采用光纤准直器,所述第二耦合器采用光纤准直器。
[0012]
所述光纤准直器包括单模准直器和多模准直器。
[0013]
所述光衰减器的衰减值为可调的。
[0014]
所述衰减片为渐变衰减片。
[0015]
本实用新型由于有夹角的存在,第一耦合器发出的入射光射到入光面上后,反射光会朝入射光的一侧或两侧返回,不会直接耦合回入射光光路,从而减少了反射光耦合回入射光光路,从而降低反射功率,进而相对于现有光衰减器能够增加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衰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光衰减器,光衰减器为机械式光衰减器,且该光衰减器可调光衰减器(即光衰减器的衰减值为可调的)。光衰减器包括第一耦合器1、衰减片2和第二耦合器3,第一耦合器1采用光纤准直器,第二耦合器3采用光纤准直器,光纤准直器包括单模准直器和多模准直器,衰减片2是一块镀有特殊涂层的玻璃片。从第一耦合器1输出的光穿过衰减片2后输入第二耦合器3,从第一耦合器1输出的光与衰减片2的入光面21的垂线b(即垂直于入光面的直线)之间具有夹角a。由于有夹角a的存在,第一耦合器1发出的入射光8射到入光面21上后,反射光10会朝入射光8的一侧或两侧返回,不会直接耦合回入射光光路,从而减少了反射光10耦合回入射光光路,从而降低反射功率,进而相对于现有光衰减器能够增加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
[0019]
本实施例中,夹角a大于0度小于90度,夹角a的大小与第一耦合器到衰减片的距离相关。
[0020]
第一耦合器1通过第一光纤5与输入端4连接,光从输入端4输入第一光纤5后再输入第一耦合器1。第二耦合器3通过第二光纤7与输出端6连接,光从第二耦合3输入第二光纤7后,从输出端6输出。
[0021]
衰减片2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为入光面21,背面为出光面22。
[0022]
光从输入端4输入第一光纤5后,经过第一耦合器1输出,第一耦合器1输出的光从入光面21进入衰减片2后从出光面22射出,然后进入第二耦合器3,并通过第二光纤7由输出端6输出。
[0023]
本实施例中,衰减片为渐变衰减片,通过渐变衰减片来实现衰减值可调。渐变衰减片的不同区域衰减值不一样,通过调整渐变衰减片和两个耦合器的位置来实现衰减值的变化,即可以通过移动渐变衰减片的位置,让两个耦合器之间的光通过渐变衰减片的不同区域来实现衰减值可调。
[0024]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