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米窄边框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8350发布日期:2021-02-18 21: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米窄边框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便携式移动设备、平板电视、可穿戴显示产品等方面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显示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可视范围广,希望屏幕显示尺寸和边框的比例也就是屏占比越大越好,因此,窄边框显示装置持续受到业界关注。
[0003]
宽边框趋向于使显示面板庞大,使得难以将其合并到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宽边框还可能需要显示面板的很大部分被过大的遮蔽物(例如,框、边界、覆盖材料)覆盖,导致显示装置缺乏美感。以手机行业为例,目前受限于技术,行业宣称的全面屏手机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没有能做到手机正面屏占比100%的手机。行业内所说的全面屏手机是指真实屏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是拥有相比前代产品具有较窄边框设计的手机。
[0004]
由于边框越窄显示装置具有有效显示面积越大、越美观的特点,窄边框显示装置是目前业界的开发热门。窄边框设计的优势除美观外,当两块或多块屏协同工作时,增加设计裕度,屏与屏之间的显示内容衔接性好。窄边框显示装置除可以满足全面屏手机外,还可以在折叠手机、拼接屏等领域广泛应用。
[0005]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领域内窄边框显示装置领域涵盖的技术种类较多,包括改善密封边框对取向膜的污染、背光装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缩小背光封胶框的窄边框、内置栅极驱动电路、改善封框胶与各种薄膜材料的粘结性能和采用无聚酰亚胺取向膜等方式。
[0006]
改善取向膜和密封边框的距离: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显示装置的可视范围变大,即显示区域变大、边框变窄,使取向膜所占面积变大,在有限空间内则会与封框胶产生交叠部分,导致封框胶与取向膜内的有机材料混合,造成显示区域内的取向膜污染,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通过中间设置隔离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封框胶内的有机材料会通过交叠区域进入取向膜内,并与取向膜内的有机材料混合,造成显示区域内的取向膜污染,进而影响显示装置显示品质的问题。
[0007]
柔性oled的窄边框:柔性显示装置的oled显示装置,通过在下基板内设置一导电连接体,所述导电连接体分别连接电路布线层及连接驱动电路板的柔性连接电路,从而将驱动电路板与电路布线层连接起来,使得所述下基板的电路布线层一侧不需要再设置额外的连接区域用作与柔性连接电路相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柔性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域,实现较窄的边框,提升显示品质。
[0008]
在边框区域设置导光结构:上盖板,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上方,所述上盖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显示区域正对所述显示模组,所述边框区域围绕在所述显示区域外侧;以及导光结构,位于所述上盖板的表面,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相邻的显示交叠区域和边框交叠区域,所述显示交叠区域与部分所述显示区域相交叠,所述边框交叠区域与至少部分
所述边框区域相交叠;当所述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照射到所述显示交叠区域时,所述光在所述导光结构处发生折射,部分所述光从所述显示交叠区域折射到所述边框交叠区域。这种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装置可以实现视觉上的超窄边框的显示效果,甚至无边框的显示效果。
[0009]
内置栅极驱动电路:包括栅极驱动器、电源布线,静电放电(esd)电路、复用电路,数据信号线、阴极接触部和其他功能元件。可以存在包括在显示组合件中的用于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额外功能(例如触摸感测或指纹识别功能)的多个外围电路。改善封框胶与各种薄膜材料的粘结性能:在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封框胶粘合的是tft/cf基板上边缘区域的氧化铟锡材料,聚酰亚胺取向膜、氧化硅或氮化硅绝缘膜等等。通过改善封框胶,使其与聚酰亚胺材料之间的接着力较强。
[0010]
采用无聚酰亚胺取向膜: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以及配置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和密封材料,在上述一对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具有对液晶分子进行取向控制的取向控制层,上述一对基板与上述密封材料直接接触,上述取向控制层由偏振光吸收性化合物形成,上述偏振光吸收性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亚苯基和苯基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羰基和偶氮基中的至少一个。上述各种窄边款的改进方案中,没有对密封边框宽度的改进,主要原因是窄边框胶的宽度在印刷工艺中难以精确控制,密封边框胶在涂覆后,液晶盒贴合工序中要经历一个流动过程,不容易形成一个精确几何形状。即使精确控制窄边框的几何尺寸,过小的边框尺寸其粘结性能不足容易导致脱落丧失粘结性能。现有技术中窄边框的工艺无法实现微米量级密封,特别是500微米以下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0011]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密封边框结构解决窄边框显示装置存在的问题,把密封边框的宽度降低到微米量级提升显示装置性能,使窄边框显示装置获得更广范围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12]
根据上述提出的因密封边框的工艺限制,影响密封边框变窄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设计与现有技术不同的密封边框结构、间隔结构,其中,密封边框结构是通过使用复合材料构成具有内、外侧结构与填充物层配合的镶嵌式结构,密封边框结构与具有粘结性的间隔结构相配合,从而实现降低变宽宽度,可降低到微米量级提升显示装置的性能。
[0013]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14]
一种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含有相对平行的上、下薄膜基板及附着于所述上(下)薄膜基板内表面的公共电极薄膜和取向膜,附着于所述下(上)薄膜基板内表面的有源阵列薄膜、保护膜、取向膜、栅极和源极电极引线薄膜、栅极驱动器薄膜等;其特征在于,
[0015]
设置在所述上、下薄膜基板之间的具有粘结性的密封边框,把液晶按照间隔结构的厚度形成均一的液晶层后将其密封该封闭空间内,其中,所述密封边框至少由具有凹凸镶嵌的两部分连接结构组成;所述间隔结构具有粘结性,布设于所述上、下薄膜基板之间,所述间隔结构的两端与所述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边框包括外侧结构、内侧结构以及设置在内、外侧结构之间的
填充物层,所述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组成轮廓结构,所述轮廓结构和所述填充物层具有凹凸镶嵌的连接结构。
[0017]
所述外侧结构、内侧结构和间隔结构具有的粘结性是指外侧结构、内侧结构和间隔结构沿基板法线方向间隔结构两端和基板、公共电极薄膜和取向膜、有源阵列薄膜、保护膜和取向膜、驱动器薄膜具有紧密连接性;间隔结构和内侧结构在液晶中能长期保持稳定。外侧结构与基板、有源阵列薄膜中引线、保护膜和取向膜、栅极驱动器薄膜接触。保护膜可以是有机也可以是无机的,特别是无机保护膜成本低、性能优异被广泛使用。氮化硅、氧化硅在现有技术中可以满足大部分显示装置的需要。在各层薄膜的形成过程中,根据需要先图案化bm(black matrix)、涂覆oc(over coat)层、溅射或蒸镀电极薄膜和绝缘膜、如需要进行图案化、涂覆取向膜、制作间隔结构所需的薄膜,可以按照顺序依次形成。在各层薄膜形成之后,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图案化处理。
[0018]
上述提及的电极薄膜在实际应用中呈矩形条状,电极薄膜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50μm,电极薄膜的种类有透明电极设置于显示区域,连接像素电极和驱动器之间的引线电极可以由低方阻的引线电极或与透明电极共同组成。重叠区域根据显示装置的走线结构具体设定,中间可以设置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绝缘膜,在绝缘膜上设置过孔连接各部分电极薄膜。
[0019]
所述电极薄膜采用透明或不透明,所述取向膜设置于上薄膜基板和/或下薄膜基板内侧的各个薄膜的最外层。电极薄膜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不透明电极通常是金属电极,可以是铜、钼、铝、铬或各层叠加,从成本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考虑优选使用钼铝钼的叠层结构。透明电极通常是锡、铟等金属氧化物电极,以ito电极为优选。在柔性显示中,优选使用纳米银线、石墨烯、pedot/pss(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材料制作透明电极。透明电极薄膜用于显示电极部分也可以与金属电极叠加用于非显示电极部分,分辨率越高要求电极间距越小。
[0020]
取向膜通常设置于整个有效显示区域,也叫aa(active area)区,对于每个显示装置不需要精细的图案化处理,只需要覆盖整个aa区,又不超过密封边框即可。在aa区中的引线电极或空白区域,通常也设置取向膜。在液晶制造中,工序调整十分困难,在不影响显示性能的前提下,简化工艺难能可贵。为适应生产线工艺流程,也可以设置单侧取向膜的胆甾相液晶显示装置,在没有取向膜的另一侧要在电极薄膜表面设置一层保护膜,来防止电极特别是金属电极缓慢渗出污染显示液晶材料,因液晶显示材料中的导电杂质影响显示稳定性。绝缘膜的图案化方式与取向膜的图案化方式类似。
[0021]
设置于所述两个薄膜基板之间的间隔结构与某种薄膜或基板的内表面接触。当间隔结构的材料与取向膜或绝缘膜接触时,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成膜特性。栅极驱动器是由多个薄膜晶体管构成。在密封结构的密封边框部分,会接触到ito或金属电极,也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成膜特性。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组成的轮廓结构的至少一侧端部与上(或下)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具有完全或部分中空的容纳空间,所述填充物层是镶嵌在所述轮廓结构中的实体结构且所述填充物层的至少一侧端部与下(或上)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
[0023]
进一步地,沿所述薄膜基板水平方向,所述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是由内外嵌套的两个封闭或部分开口的边框轮廓构成,所述轮廓结构的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柱状或其它形状
的填充结构。密封边框的中间设置柱形、或其它形状的实体结构,能有效支撑上下薄膜基板,减小薄膜基板变形。带开口的边框轮廓需要在开口处把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连接起来,采用带开口的密封边框结构用于真空灌注的生产工艺。
[0024]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高度在2-8μm之间,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各自的长度、宽度、周长可相同或不同,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的材料可选用相同或不同。
[0025]
高度范围在2-8μm能满足tn、stn、va、mva、pva、ips、e-ips、s-ips、ffs、ocb、ch-lcd等显示需要。内侧结构、外侧结构和间隔结构可以根据电极布线,有效利用非透过区域和非有效显示区域设置间隔结构,并使间隔结构密度尽可能高,有利于整个显示装置应力消减。通常间隔结构的总面积和密封边框围成面积之比要大于2%。在不影响开口率的前提下,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缩窄密封边框。所述外侧结构、内侧结构与间隔结构使用相同工艺方法制造,通常由相同工艺步骤和材料一次形成,使用相同光照,相同光刻工艺,相同材料,成本与现有技术没有差异。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分别制造和使用不同材料,一般来说成本要高于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方法制造的流程。
[0026]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薄膜基板的厚度小于200μm;源极一侧采用宽密封边框或采用和其它侧相同宽度的密封边框,附着于所述下薄膜基板内表面的栅极驱动器薄膜被所述密封边框部分或全部覆盖。
[0027]
薄膜基板的厚度要小于200μm,薄膜基板厚度越薄在外力作用时冲量越容易被间隔结构所吸收,减少外力在上下薄膜基板之间产生振动、弯曲、扭曲冲击密封边框,造成开裂。对于窄密封边框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宽度为1-25微米,中间树脂的宽度为3-150微米为优选,外侧结构、内侧结构和中间树脂宽度之和为5-200微米之间。对于宽密封边框外侧结构、内侧结构和中间树脂宽度之和有更宽的余量为5-500微米为优选,也可以大于500微米。对于宽密封边框,也可以单独使用用于中间树脂的材料形成。间隔结构的尺寸受限于显示的分辨率尺寸不能任意设计,只能优化材料成分满足显示装置性能的要求。薄膜基板厚度越薄柔韧性越高,弹性越低,间隔结构越容易约束薄膜基板形变。只要间隔结构密度足够高,非常微小(数微米或数十微米)的间隔结构,也能形成小形变液晶盒。薄膜基板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或玻璃等透明或不透明材质。
[0028]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层镶嵌在所述轮廓结构中,其一侧端部与所述轮廓结构边沿平齐或具有包裹所述轮廓结构边沿的延伸部。所述填充物层的填充量等于或大于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之间容积且均匀分布。在上下薄膜基板贴合后,固化后的中间树脂可以不超过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也可以包裹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通过精确控制填充量,能有效控制包裹尺寸,形成窄边框显示装置。通过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约束,结合两种特性的材料,能有效的把上下薄膜基板牢固的粘结在一起又可以形成比较窄的密封边框,应用于窄密封边框的显示装置。
[0029]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薄膜基板之间加入具有粘性的密封边框和间隔结构,由密封边框的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约束密封边框胶的宽度,能够实现微米量级窄边框显示,适用于刚性、柔性的全面屏显示要求,同时,间隔结构与密封边框的配合,适用于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加工,并且产生较小形变从而保持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0030]
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各种带有显示装置的设备窄边框设计要求,特别是拼接屏、
便携式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具有相同宽度密封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边框的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构成具有完全中空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边框的内侧结构和外侧结构构成具有部分中空结构(u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36]
图5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的密封边框在上下薄膜基板之间固化后的截面示意图。
[0037]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的密封边框在上下薄膜基板之间固化后的截面示意图。
[0038]
图中:1、上薄膜基板;2、下薄膜基板;3、附着于上(下)薄膜基板内表面的公共电极薄膜和取向膜;4、附着于下(上)薄膜基板内表面的有源阵列薄膜、保护膜、取向膜、栅极和源极电极引线薄膜、栅极驱动器薄膜等;5、密封边框;6、间隔结构;7、外侧结构;8、内侧结构;9、填充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2]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
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44]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45]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6]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薄膜基板1,下薄膜基板2,附着于上(下)薄膜基板内表面的公共电极薄膜和取向膜3,附着于下(上)薄膜基板内表面的有源阵列薄膜、保护膜、取向膜、栅极和源极电极引线薄膜、栅极驱动器薄膜等4,设置在所述上、下薄膜基板之间的具有粘结性的密封边框5,间隔结构6。图中未给出液晶层等容易理解的公知结构。
[0047]
密封边框5把液晶按照间隔结构6的厚度(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高度在2-8μm之间,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各自的长度、宽度、周长可相同或不同,所述密封边框和所述间隔结构的材料可选用相同或不同)形成均一的液晶层后将其密封该封闭空间内,其中,所述密封边框5至少由具有凹凸镶嵌的两部分连接结构组成;所述间隔结构6具有粘结性,布设于所述上、下薄膜基板之间,可以均布在薄膜基板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间隔结构6的两端与所述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即所述间隔结构6的两端可以同时与薄膜基板的内表面接触,也可以同时跟薄膜的内表面接触,或者是一侧同薄膜基板一侧同薄膜接触。沿所述薄膜基板的法线方向,所述间隔结构6的两端至少和所述上、下薄膜基板、所述电极薄膜、所述绝缘膜或所述取向膜中的全部或部分接触面具有紧密连接性,所述间隔结构6的两端指两端的端面或端部的侧壁部分,由于薄膜多层交叠,会存在微结构中的紧密连接。
[0048]
优选地,所述上、下薄膜基板的厚度小于200μm;源极一侧采用宽密封边框或采用和其它侧相同宽度的密封边框5,附着于所述下薄膜基板内表面的栅极驱动器薄膜被所述密封边框5部分或全部覆盖。
[0049]
如图2所示,为具有相同宽度的密封边框5的示意图,密封边框5包括外侧结构7,内侧结构8,设置在内、外侧结构之间的填充物层9。固化后的外侧结构7和内侧结构8与填充物层9具有凹凸镶嵌的连接结构。
[0050]
具体地,所述内侧结构8和外侧结构7组成的轮廓结构的至少一侧端部与上(或下)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具有完全或部分中空的容纳空间,图3给出无底外侧结构7和内侧结构8固定在下薄膜基板上的示意图。这种结构加工成本低。图4给出u型外侧结构7和内侧结构8固定在下薄膜基板上的示意图,这种结构需要灰度光罩,模具费用高,优势是外侧结构和内侧结构不容易脱落,可以制作更窄的密封边框。图3和图4的截面图中,内部可以使用相同方法同时制造、设置柱状或其它中空结构、或其它形状的图案。
[0051]
所述填充物层9是镶嵌在所述轮廓结构中的实体结构且所述填充物层9的至少一侧端部与下(或上)薄膜基板和/或薄膜的内表面相接触,此处的和/或是指,由于薄膜结构根据需要具有图案化或非图案化结构,当多层图案的镂空区域交叠时,势必存在直接与薄膜基板接触的情况。所述填充物层9镶嵌在所述轮廓结构中,其一侧端部与所述轮廓结构边沿平齐或具有包裹所述轮廓结构边沿的延伸部,即将内侧结构8和外侧结构7的外沿包裹。
[0052]
图5、图6给出贴合后的上下薄膜基板,填充物层9同上薄膜基板有紧密的接触,也与下薄膜基板或u型底部有紧密的接触。密封边框5与上薄膜基板1的固化粘结同时,间隔结构6也与上薄膜基板1粘结,即使是窄密封边框也能保证了粘结牢固性。按压、弯曲、剪切或其它形式的外力作用下,密封边框也能有效封住液晶盒中不发渗漏,从而保持显示性能不变。
[0053]
作为进一步方案,沿所述薄膜基板水平方向,所述内侧结构8和外侧结构7是由内外嵌套的两个封闭或部分开口的边框轮廓构成,所述轮廓结构的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柱状或其它形状的填充结构。
[0054]
实际制造过程中,所述外侧结构7、内侧结构8和填充物层9是由两类不同特性的树脂混合物分别经各自相应的处理后形成的,固化后的两类树脂混合物在连接处形成具有凹凸镶嵌的连接结构。其中,外侧结构7、内侧结构8和间隔结构6采用一种树脂材料(通常可以采用光刻胶,市售达兴材料公司的psa025)要具有图案化特性,可以有多种方式形成图案,apr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打印、光刻法等等。从工艺成熟度和图案精细度考量,高分辨率彩色电子纸制造工艺的优选方案是光刻法,形成的树脂图案不容易脱落。填充物层9采用另一种树脂材料具有紫外热固性能的胶,其要求是:(1)在未固化前对液晶显示材料来说难于扩散和析出;(2)在形成图案时容易定位即可,优选的方案是喷墨打印;(3)对各种薄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通常选用市售的三键化工的tb3025b,只要保证两者在固化后具有粘性,可以形成凹凸镶嵌结构即可。
[0055]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6]
s1、清洗:清洗薄膜基板及附着于薄膜基板内表面的具有图案化或非图案化的薄膜;
[0057]
s2、制备轮廓结构和间隔结构6:选择下薄膜基板2,使用spin和slit方法将光刻胶(市售psa025)涂覆到该薄膜基板的内表面上,通过预固化,曝光,使用碱性溶液显影,清洗,固化形成轮廓结构和间隔结构;
[0058]
使用滴下法、印刷法或喷墨打印法将填充物层9的材质(市售的tb3025b)填充到轮
廓结构的容纳空间中,加热使混合物中溶剂挥发;
[0059]
s3、填充制备液晶层:使用滴下法将液晶填充到密封边框包围的空间中;
[0060]
s4、二次清洗:超声波清洗、或di水清洗所述薄膜基板的内表面,用以改善取向膜的表面物理特性;
[0061]
s5、固化封装:在液晶滴注后将上薄膜基板1贴合,并利用适当的大气压力压合液晶盒,形成均匀液晶层;对液晶盒进行光固化后,再进行热固化后得到微米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006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通过改变薄膜基板厚度、外侧结构7、内侧结构8和间隔结构6的密度、高度、材料的比例等来对显示装置进行的调整,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尽管本实用新型根据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要求设计的,对于其它类型显示装置来说也会带来显而易见的益处,比如说oled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