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7115发布日期:2021-04-02 09:3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色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在变色眼镜、电子显示、军事隐藏、建筑节能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电致变色器件一般由依次层叠的透明基材层、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层构成。当施加电压后,离子从离子存储层经由电解质层传导进入电致变色层,实现变色;当施加反向电压后,离子从电致变色层经由电解质层传导进入离子存储层,实现褪色。

电致变色材料可分成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稳定、响应快的优点,如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氧化镍、二氧化钛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种类多,颜色丰富,便于设计,如紫罗精、聚噻吩类。通过选择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可获得不同颜色、不同变色范围的电致变色器件。

但是对于确定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根据透过率变化来产生的变色效果比较单一,难以呈现多样化的炫彩视觉效果。而且,即使在器件下方增加图案层,在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变化时,特别是电致变色器件呈现着色态,透过率较低时,电致变色器件往往看起来不够明亮,图案层的颜色看起来较为灰暗,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太美观,视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终端。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反射率和透过率可调,通过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变化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变化的配合,增强并丰富了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层、电致变色堆栈、金属离子堆栈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堆栈包括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金属离子层和任选地电沉积抑制层;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与所述金属离子层或电沉积抑制层相邻;

或者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层、电致变色堆栈、透明绝缘层、金属离子堆栈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堆栈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和第三透明导电层;所述金属离子堆栈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金属离子层和第四导电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任选地电沉积抑制层”是指有电沉积抑制层或没有电沉积抑制层。当电致变色堆栈含有电沉积抑制层时,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与电沉积抑制层相邻;当电致变色堆栈不含电沉积抑制层时,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与金属离子层相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以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为主体结构,在金属离子堆栈中,当对第一透明导电层加正压,第二透明导电层加负压时,或对第四导电层加正压,第二透明导电层加负压时,金属离子层中的金属离子会还原成金属,沉积在第二透明导电层表面,使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增大;当对第一透明导电层加负压,第二透明导电层加正压时,或对第四导电层加负压,第二透明导电层加正压时,沉积的金属会氧化成金属离子,进入金属离子层中,使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减小。通过调节施加的电压,可以控制金属离子堆栈在透明和全反射之间切换,或处于透明和全反射之间的任意反射率状态。

在电致变色堆栈中,通过调节施加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或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中的电压,可以使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或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在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切换,或处于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的任意透过率状态。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或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在着色态时的颜色,取决于所选择的电致变色材料种类。

与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变化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变化的配合,增强了电致变色器件(尤其是在着色时)的视觉效果,使电致变色器件呈现出更加炫彩的视觉效果,在一些场景下还可以使产品表面具有如金属般的质感,从而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当电致变色堆栈的电致变色功能层和金属离子堆栈的金属离子层相邻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为驱动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个电极。当改变施加的电压时,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同时发生变化。

当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之间以透明绝缘层间隔时,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三透明导电层为驱动电致变色堆栈的电极,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为驱动金属离子堆栈的电极。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相互独立,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的变化互不影响。此时,金属离子堆栈可以设置为第二透明导电层靠近第二基底层,也可以设置为第四导电层靠近第二基底层。

本实用新型中,“透明”是指全部透明或局部透明,第一透明基底层可以是全部透明的,也可以是局部透明的,以使电致变色器件呈现出特定的图案。第二基底层可以是全部透明的、局部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透明基底层可以为硬质透明基底层或柔性透明基底层。本实用新型对基底层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示例性的,硬质透明基底层的材料可以为玻璃;柔性透明基底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和三醋酸纤维素,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pet与环烯烃共聚物的组合、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pet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以及pet、环烯烃共聚物与三醋酸纤维素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或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悬浮粒子装置层,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的复合层。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的材料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或阴极电致变色材料;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进行透过率的变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进行透过率的变化。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的材料具体地可以选自现有技术中能形成固体薄膜的变色材料,例如无机材料中的nio,wo3,nb2o5,tio2等;有机材料中的聚噻吩衍生物及共聚物体系等;金属共轭体系,如普鲁士蓝,等。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的颜色变化可根据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进行调节。在选择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或阴极电致变色材料作为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的材料时,可以根据产品对透过率和反射率的需求,与对应的金属离子堆栈的初始状态进行匹配,来作为材料类型选择的依据。

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是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结构单元,其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组合制成的具有可调透过率的片层。例如可以是pdlc(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层、spd(suspendedparticledevice,悬浮粒子装置)层或ec(electrochromic,电致变色)层。ec层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的复合层。本实用新型中,ec层可以是由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混合后形成的液态复合材料层或凝胶态复合材料层,也可以是由依次层叠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固态电解质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的固态复合层。

为了便于说明,以一种特定结构的ec(由依次层叠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构成)为例说明调节电致变色层的透过率的过程:施加于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两端的电压促使离子在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移动,并在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中发生嵌入/脱出,或发生脱出/嵌入,从而改变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中的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状态,进而改变ec层的透过率,使其在着色态、中间态到褪色态之间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离子层为含金属离子的液态电解质层或含金属离子的凝胶态电解质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层中的金属离子包括银离子、铋离子、铜离子、锌离子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导电层由交错或间隔的金属线,和/或位于所述第四导电层所在平面边缘处的金属条带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占据其所在平面的全部区域,当对第四导电层加正压,第二导电层加负压时,金属离子层中的金属离子可在第二导电层表面沉积出整面的金属层,从而使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增大。第四导电层由较细的金属线和/或边缘处的金属条带构成,当对第四导电层加负压,第二导电层加正压时,第二导电层一侧沉积的金属层被氧化成金属离子,进入金属离子层中;第四导电层一侧的金属离子被还原成金属,沉积在第四导电层的金属线上或边缘金属条带上,光线仍然可以从没有金属的区域穿过,从而使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减小。

优选地,所述金属线的宽度≤100μm,例如可以是100μm、90μm、80μm、70μm、60μm、50μm、40μm、30μm、20μm、15μm、10μm、5μm、3μm或1μm等,优选为≤20μm。

优选地,相邻两条相互间隔的所述金属线间的间距≥10μm,例如可以是10μm、20μm、50μm、80μm、100μm、150μm、200μm、300μm、500μm、1000μm、2000μm或5000μm等。

优选地,所述金属条带的宽度为≤3cm,例如可以是3cm、2.5cm、2cm、1.5cm、1cm、0.5cm或0.3cm等。

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线或金属条带的尺寸优选在上述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第四导电层不明显遮挡光线,不影响金属离子堆栈反射率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离子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金属元素包括银、铋、铜、锌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相连的电致变色器件,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制。

对于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当金属离子堆栈中不含有所述金属层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中至少一者的材料包括金属银、铋、铜、锌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当金属离子堆栈中含有所述金属层时,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金属离子层表面没有所述金属层,则当需要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反射率时,需要先对第二透明导电层加负压,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加正压,使金属离子层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在第二透明导电层表面沉积出金属层。若金属离子层表面设置有所述金属层,则当需要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反射率时,既可以先对第二透明导电层加负压,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加正压;也可以先对第二透明导电层加正压,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四导电层加负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沉积抑制层为三氮唑衍生物材料层。

电沉积抑制层的作用是利用三唑环结构与金属离子反应,将金属离子转化成亚离子,共同形成金属三唑环衍生物的低聚物,从而阻止金属离子在表面形成沉积,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后沉积在第二导电层表面,防止金属沉积在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氮唑衍生物材料层为苯并三氮唑材料层、1-(甲氧甲基)-1h-苯并三唑材料层、1-(甲酰氨基甲基)-1h-苯并三唑材料层或n5-苯甲基-1h-1,2,4-三唑-3,5-二胺材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三透明导电层各自独立地由氧化铟锡、氧化锌铝、氟掺杂氧化锡、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和银纳米颗粒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绝缘层为中空层、一层透明基底层,或多层透明基底层经胶层粘合而成的复合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空层是指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之间的空间无固体或液体材料填充,其可以是空气层或真空层等。透明绝缘层可以由一层透明基底层构成,也可以是由胶层粘合而成的多层透明基底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层、第二基底层和/或透明绝缘层的一侧或两侧,和/或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层间还设置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为图案层、纹理层、增透层、色彩层、油墨层、滤光层、光子晶体层、液晶层或胶层,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获得功能层对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在第一透明基底层、第二基底层和/或透明绝缘层的一面或两面上设置上述功能层;当透明绝缘层为多层结构时,也可以在该多层结构的层间设置功能层,以使电致变色器件获得相应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层和/或第二基底层的外侧还设置有基底支撑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层和/或第二基底层通过粘结层和所述基底支撑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外侧是指第一透明基底层、第二基底层远离电致变色堆栈和金属离子堆栈的一侧。基底支撑层采用硬质材料或柔性材料,硬质材料包括玻璃、硬质塑料、金属,柔性材料包括柔性塑料膜。靠近第一透明基底层的基底支撑层优选为透明材质;靠近第二基底层的基底支撑层可以是全透明材质,也可以是部分透明材质或不透明材质,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材料的选择。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中含有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所述电子终端可以是可穿戴电子产品、移动电子产品终端、建筑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装饰膜层等。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上述电子终端时,可以设置于终端表面或内部等任意需要的位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起到外观多样化、遮挡隐私、状态显示、信息区分、调节环境光亮、过滤/透过不同预设波长的光线等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中,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进行调节,通过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变化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变化的配合,增强了现有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效果,使电致变色器件表面获得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及反射效果,在一些场景下还可以使器件表面呈现出如金属般的质感,从而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第四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透明基底层,2为电致变色堆栈,3为金属离子堆栈,4为第二基底层,5为功能层,6为第一基底支撑层,7为第二基底支撑层,8为透明绝缘层;

21为第一透明导电层,22为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3为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4为第三透明导电层;

221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22为电解质层,223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

31为第二透明导电层,32为金属离子层,33为电沉积抑制层,34为金属层,35为第四导电层;

81为第三透明基底层,82为功能层,83为第四透明基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层1、电致变色堆栈2、金属离子堆栈3和第二基底层4;

电致变色堆栈2包括层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

金属离子堆栈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1、金属离子层32和电沉积抑制层33,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和电沉积抑制层33相邻;

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1作为驱动电致变色器件的一对电极,第二基底层4完全透明,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的材料为nio,金属离子层32的材料为3.0wt%羟乙基纤维素溶解于10mmagno3的水溶液中形成的胶体,电沉积抑制层33的材料为n5-苯甲基-1h-1,2,4-三唑-3,5-二胺。

以下,示例性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初始态:电致变色堆栈2初始呈无色,金属离子堆栈3初始呈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无色透明态;

施加正向电压(+2.0v):对处于初始态的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正向电压,ni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无色变化为棕褐色;金属离子层32中的ag+得电子被还原,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1表面沉积出具有反射效果的金属ag层;电致变色堆栈2在着色态时,还具有一定的透过率,光线通过电致变色堆栈后,再被反射镜面反光,使得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具有反射效果的棕褐色镜面;

施加反向电压(-1.2v):nio得电子被还原,颜色恢复为无色;沉积的金属ag层被氧化成ag+,进入金属离子层32中,金属离子堆栈恢复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器件回到初始态,外观呈现为无色透明态;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高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正向;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低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反向。

在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电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来调整电致变色堆栈2的透过率处于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的任意预设透过率状态,以及调整金属离子堆栈3的反射率处于透明和全反射之间的任意预设反射率的半透半反状态,丰富并增强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效果。该电致变色器件可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移动电子产品终端、建筑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装饰膜层等电子终端产品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金属离子堆栈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1、金属层34、金属离子层32和电沉积抑制层33;

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的材料为wo3,金属层34的材料为cu,金属离子层32的材料为3.0wt%羟乙基纤维素溶解于含20mmcu(cl)2、10mmhcl和1mlibr的水溶液中形成的胶体,电沉积抑制层33的材料为苯并三氮唑。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调节过程如下:

初始态:电致变色堆栈2初始呈无色,金属离子堆栈3初始呈反射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反射铜镜效果;

施加反向电压(-2.0v):对处于初始态的电致变色器件施加反向电压,wo3得电子被还原,由无色变化为蓝色;金属层34中的cu失电子被氧化成cu2+,进入金属离子层32中,金属离子堆栈3由反射镜面状态变为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具有一定透过率的蓝色;

施加正向电压(+1.0v):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被氧化,颜色恢复为无色;金属离子层32中的金属离子被还原,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1表面沉积出具有反射效果的金属层34;电致变色器件回到初始态,恢复反射铜镜效果;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高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正向;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低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反向。

在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电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来调整电致变色堆栈2的透过率处于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的任意预设透过率状态,以及调整金属离子堆栈3的反射率处于透明和全反射之间的任意预设反射率的半透半反状态,丰富并增强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效果。该电致变色器件可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移动电子产品终端、建筑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装饰膜层等电子终端产品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基底层4局部透明或完全不透明,采用的是带有预设颜色、纹理或图案的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透明基底层1靠近电致变色堆栈2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层5;功能层5为图案层、纹理层、增透层、色彩层、油墨层、滤光层、光子晶体层或液晶层。

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功能层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透明基底层1远离电致变色堆栈2的一侧,和/或设置在第二基底层4的靠近金属离子堆栈3的一侧、远离金属离子堆栈3的一侧或两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透明基底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底支撑层6(第一透明基底层1与第一基底支撑层6通过粘结层粘接,粘结层在图5中未示出),第二基底层4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底支撑层7(第二基底层4与第二基底支撑层7通过粘结层粘接,粘结层在图5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透明基底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底支撑层6,或仅在第二基底层4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底支撑层7。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如图5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层1、电致变色堆栈2、金属离子堆栈3和第二基底层4;

电致变色堆栈2包括层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

金属离子堆栈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1和金属离子层32,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和金属离子层32相邻;

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1作为驱动电致变色器件的一对电极,第二基底层4完全透明,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的材料为聚2-[(2-乙基己氧基)甲基]3,4-噻吩并1,4-二氧烷,金属离子层32的材料为bi(cl)3。

以下,示例性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初始态:电致变色堆栈2初始呈蓝色,金属离子堆栈3初始呈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透明蓝色状态;

施加正向电压(+1.6v):对处于初始态的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正向电压,聚2-[(2-乙基己氧基)甲基]3,4-噻吩并1,4-二氧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蓝色变化为无色;金属离子层32中的bi3+得电子被还原,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1表面沉积出具有反射效果的金属bi层;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呈现为具有反射效果的银色镜面;

施加反向电压(-1.6v):聚2-[(2-乙基己氧基)甲基]3,4-噻吩并1,4-二氧烷得电子被还原,颜色恢复为蓝色;沉积的金属bi层被氧化成bi3+,进入金属离子层32中,金属离子堆栈恢复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器件回到初始态,外观呈现为透明蓝色状态。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高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正向;当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低于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时,电压方向称为反向。

在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电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来调整电致变色堆栈2的透过率处于着色态和褪色态之间的任意预设透过率状态,以及调整金属离子堆栈3的反射率处于透明和全反射之间的任意预设反射率的半透半反状态,丰富并增强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外观效果。该电致变色器件可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移动电子产品终端、建筑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装饰膜层等电子终端产品中。

但由于本实施例不采用电沉积抑制层,因此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逐渐会有一些金属bi沉积在第一电致变色功能层22上,使电致变色器件长期循环性能受影响,且影响外观效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如图6所示,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基底层1、电致变色堆栈2、透明绝缘层8、金属离子堆栈3和第二基底层4;

电致变色堆栈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3和第三透明导电层24,第一透明导电层21靠近第一透明基底层1;

金属离子堆栈3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二透明导电层31、金属离子层32和第四导电层35,第二透明导电层31靠近第二基底层4;

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3的结构如图7所示,由依次层叠的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1、电解质层232和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3构成,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1靠近第一透明导电层21;

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1和第三透明导电层24为驱动电致变色堆栈2的对电极;第二透明导电层31和第四导电层35为驱动金属离子堆栈3的一对电极;

第二基底层4完全透明,透明绝缘层8为一层透明基底层,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1的材料为氧化钨,电解质层的材料为liclo4-碳酸丙烯酯,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3的材料为氧化镍,金属离子层32的材料为3.0wt%羟乙基纤维素溶解于含10mmcucl2、10mmbicl3、10mmhcl和1mlibr的水溶液中形成的胶体;

第四导电层35的形状如图8所示,其是由cu/bi合金金属线交错排列构成的金属网线,金属线的宽度为10μm,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80μm。

以下,示例性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初始态:电致变色堆栈2初始呈无色,金属离子堆栈3呈透明态;电致变色器件呈透明状态。不对电致变色堆栈2和金属离子堆栈3通电,因此入射光可以透过电致变色堆栈2和金属离子堆栈3。

电致变色堆栈2透过率的调节:单独对电致变色堆栈施加-2v反向电压(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低于第三透明导电层24的电势),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1被还原,由无色变为蓝色,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3被氧化,由无色变为棕褐色;施加+1.5v正向电压(第一透明导电层21的电势高于第三透明导电层24的电势),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1被氧化,由蓝色变为无色,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层233被还原,由棕褐色变为无色;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可调整电致变色堆栈2的透过率处于无色褪色态和暗蓝色(蓝色和棕褐色的叠加色)着色态之间的任意预设透过率状态。

金属离子堆栈3反射率的调节:单独对金属离子堆栈施加+1.0v反向电压(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低于第四导电层35的电势),第四导电层35的金属网格中的金属cu和bi失电子被氧化为cu2+和bi3+,进入金属离子层32中;金属离子层32中的金属离子被还原,在第二透明导电层31表面沉积出具有反射效果的cu和bi的混合金属层,金属离子堆栈3呈全反射态。施加-1.0v电压(第二透明导电层31的电势高于第四导电层35的电势),沉积的cu和bi的混合金属层被氧化成金属离子,进入金属离子层32中;金属离子层32中的金属离子在第四导电层35的金属网线位置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沉积于金属网线上,由于光可从网孔处穿过,因此金属离子堆栈3呈透明态。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可调整金属离子堆栈3的反射率处于透明和全反射之间的任意预设反射率的半透半反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中,电致变色堆栈2和金属离子堆栈3是分别独立控制的,因此会比实施例1的层数更多,但是电致变色堆栈2和金属离子堆栈3的状态不互相约束,可以通过分别调节电压产生更丰富的外观显示效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金属离子堆栈3设置为第四导电层35靠近第二基底层4,第二透明导电层31靠近透明绝缘层8,第四导电层35的形状如图10所示,其是由位于该层平面边缘处的四条ag/bi合金金属条带构成的金属边框,金属条带的宽度为2c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为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的材料由15wt%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和75wt%的4-(反式-4-n-已基环己基)-4'-氰基联苯的液晶小分子组成。

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为悬浮粒子装置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第二基底层4局部透明或完全不透明,采用的是带有预设颜色、纹理或图案的材料,第二电致变色功能层23是由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和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透明绝缘层8由依次层叠的第三透明基底层81、功能层82和第四透明基底层83组成;功能层82为图案层、纹理层、增透层、色彩层、油墨层、滤光层、光子晶体层或液晶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反射率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第一透明基底层1外侧设置有第一基底支撑层6(第一透明基底层1与第一基底支撑层6通过粘结层粘接,粘结层在图9中未示出),第二基底层4外侧设置有第二基底支撑层7(第二基底层4与第二基底支撑层7通过粘结层粘接,粘结层在图12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透明基底层1外侧设置第一基底支撑层6,或仅在第二基底层4外侧设置第二基底支撑层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中,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电压的大小、时长、方向等参数进行调节,通过电致变色堆栈的透过率变化和金属离子堆栈的反射率变化的配合,增强了现有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效果,使电致变色器件表面获得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及反射效果。该电致变色器件可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移动电子产品终端、建筑玻璃、夹胶玻璃、中空玻璃、装饰膜层等电子终端产品中。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