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0999发布日期:2021-07-06 20:5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的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饱和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行业里,客户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不再像以前只要点亮既为合格;而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背光源的匀光显示效果(显示明暗效果)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现有手机也越来越倾向于超薄化,这就要求背光源的厚度越来越小。
3.现有背光源为了实现匀光,往往需要设置导光板;但是现有导光板往往是平齐板,即现有导光板所有表面都设置为平齐面,尤其是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导光板背离反射片,靠近光学膜片的端面);这就导致配置该导光板的背光源上,出现亮度损失且明亮不均匀,进而降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发展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存在亮度损失和明亮不均匀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光板,其包括:
7.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
8.匀光结构,所述匀光结构开设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于均匀发散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射光;
9.所述匀光结构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为v字型槽或u字型槽;
11.所述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平位锯齿状或圆弧锯齿状。
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1.0μm
±
0.1μm;
13.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25.0μm
±
0.1μm;
14.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80μm
±
0.1μm。
1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1.5μm
±
0.1μm;
16.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50.0μm
±
0.1μm;
17.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50μm
±
0.1μm。
1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隔为57.0μm
±
0.1μm;
19.所述凹槽结构的雕刻半径为170μm
±
0.1μm;
20.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1.0μm
±
0.1μm;或者,所述凹槽结构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雕刻深度为0.3μm
±
0.01μm。
21.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光反射元件,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背离所述出光面的端面设置为反光面,所述光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反光面上;
22.所述光反射元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反光面凸起的连续凸梁或凸点,用于将反射片反射的光线耦合进导光板本体。
23.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入光凹槽,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一端面设置为入光面,所述入光凹槽设置于所述入光面上;
24.且所述入光凹槽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并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成型,用于增加光线进入导光板本体时的发散角度。
25.进一步的,所述匀光结构还包括斜纹槽,斜纹槽延伸方向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预设角度,用于将所述凸梁结构切割为多个凸点结构。
2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以及胶框、灯条、反射片和光学膜片组件;
27.所述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件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自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胶框中;
28.所述光学膜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处;
29.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处;
30.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反光面处。
31.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3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匀光结构,所述匀光结构开设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于均匀发散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射光;所述匀光结构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沿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匀光结构,并且将所述匀光结构设置为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并且控制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进而降低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全发射,还增加了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出光面积,使得导光板本体上射出更多的光线,同时使得导光板本体具备更广泛的出射角度,使得导光板本体的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所述导光板出现亮度损失和显示明暗不均匀的问题,提升导光板、背光源和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37.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
ⅰ‑ⅰ
方向剖视示意图;
38.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b部放大示意图;
3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源的剖视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背光源;10、导光板;20、灯条;30、反射片;40、胶框;50、光学膜片组件;11、导光板本体;12、匀光结构;13、反射元件;14、入光凹槽;111、出光面;112、反光面;113、入光面;121、凹槽结构;122、凸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3.目前,在饱和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行业里,客户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不再像以前只要点亮既为合格;而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背光源的匀光显示效果(显示明暗效果)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现有手机也越来越倾向于超薄化,这就要求背光源的厚度越来越小。现有背光源为了实现匀光,往往需要设置导光板;但是现有导光板往往是平齐板,即现有导光板所有表面都设置为平齐面,尤其是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导光板背离反射片,靠近光学膜片的端面);这就导致配置该导光板的背光源上,出现亮度损失且明亮不均匀,进而降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44.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导光板出光面为平齐面,而导致所述导光板出现亮度损失和明暗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导光板,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沿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匀光结构,并且将所述匀光结构设置为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并且控制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进而降低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全发射,还增加了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出光面积,使得导光板本体上射出更多的光线,同时使得导光板本体具备更广泛的出射角度,使得导光板本体的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所述导光板出现亮度损失和显示明暗不均匀的问题,提升导光板、背光源和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具体详参下述实施例。
45.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导光板10,其包括:导光板本体11和匀光结构12;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111;所述匀光结构12开设于所述出光面111上,用于均匀发散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出射光;所述匀光结构12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且所述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义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可以理解,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沿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111;所述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出光面111上,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结构121和凸
梁结构122,并且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依据均匀间隔交替设置,进而降低导光板本体11的出光面111的全发射,还增加了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出光面111的出光面积,使得导光板本体11上射出更多的光线,同时使得导光板本体11具备更广泛的出射角度,使得导光板本体11的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所述导光板10出现亮度损失和显示明暗不均匀的问题,提升导光板10、背光源和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47.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21设置为v字型槽或u字型槽;所述凸梁结构122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平位锯齿状或圆弧锯齿状。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凹槽结构121设置为v字型槽或u字型槽,并将所述凸梁结构122在第三方向上的截面设置为平位锯齿状或圆弧锯齿状,既增加了导光板本体11出光面111的出光面111面积,又能有效的破坏导光板本体11的出光面111的全反射问题,也扩大了出光面111上光线的扩散角度,使得所述导光板10的显示明亮更加均匀;也保障更多的光线射出所述导光板本体11,避免提升了亮度,避免亮度损失。
4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雕刻深度h为1.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l为25.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雕刻半径r为80μm
±
0.1μm。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光板10的匀光结构12中的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在所述导光板本体11第二方向均匀间隔交替设置的密度更大,进而可以更好的增大所述导光板10的出光角度,使得一些异型导光板10,尤其是对应的光源的斜角较大的导光板10更加均匀的射出更多的光线,提升了显示亮度和明亮均匀性。
49.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雕刻深度h为1.5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l为50.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雕刻半径r为50μm
±
0.1μm。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导光板10的匀光结构12中的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在所述导光板本体11第二方向均匀间隔交替设置的密度相对较小,但是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雕刻深度h(高度)更大,进而可以更好的增大所述导光板10的出光面积,有效的破坏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1上的全反射现象,使得一些常规的导光板10,如18:9的导光板10更加均匀的射出更多的光线,提升了显示亮度和明亮均匀性。
50.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l为57.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雕刻半径r为170μm
±
0.1μm;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雕刻深度h为1.0μm
±
0.1μm;或者,所述凹槽结构121的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雕刻深度h为0.3μm
±
0.01μm。
51.可以理解,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提供的导光板10的匀光结构12中的凹槽结构121和凸梁结构122,具备较大的雕刻半径,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1的出光面积,同时可以很好扩大出光面111的出光角度,有效的降低出光面111的全发射问题,可以适配各种导光板10,使得导光板10更加均匀的射出更多的光线,提升了显示亮度和明亮均匀性。
52.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0还包括光反射元件13,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背离所述出光面111的端面设置为反光面112,即所述导光板本体11沿背离所述出光面111的端面设置为反光面112;所述光反射元件13设置于所述反光面112上;具体的,所述光反射元件13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反光面112凸起的连续凸梁或凸点,用于将更多的
光线均匀耦合进导光板本体11。可以理解,设置所述光反射元件13,进而可以有效的增加反光面112的面积,也可以有效的增加所述反光面112光线发散角度,使得光线更多的进入所述导光板本体11中是更加分散均匀,也进一步的保障了所述导光板本体11出光更加均匀,避免亮度损失和明亮不均匀的问题。
53.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0还包括入光凹槽14,所述导光板本体11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入光面113,所述入光凹槽14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3上;且所述入光凹槽14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并沿第三方向延伸成型,用于增加光线进入导光板本体11时的发散角度。
54.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入光面113上设置入光凹槽14,进而保障了光线耦合进导光板本体11中时,具备更大的发散角度,有效的提升了光线的均匀性,有效的提升了背光源中的灯口处的光线效果,也进一步的保障了所述导光板本体11出光更加均匀,避免亮度损失和明亮不均匀的问题。
5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匀光结构12还包括斜纹槽,斜纹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小于90
°
,用于将所述凸梁结构122切割为多个凸点结构。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斜纹槽,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导光板10的出光面积,更加有效的提升了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1上光线的扩散角度,使得光线射出时更加的均匀,提升了显示亮度和明亮均匀性。
56.请进一步结合参与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1,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10,以及胶框40、灯条20、反射片30和光学膜片组件50;所述反射片30、导光板10和光学膜片组件50沿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厚度方向,自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胶框40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件5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出光面111处;所述灯条2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111的入光面113处;所述反射片3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本体11的反光面112处。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1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导光板10,进而可以有效避免背光源1出现亮度损失和明显显示不均匀的问题,提升背光源1的显示效果,具体详参上述实施例。
5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1。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1,进而可以有效避免移动终端出现亮度损失和明显显示不均匀的问题,提升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具体详参上述实施例。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为出光面;匀光结构,所述匀光结构开设于所述出光面上,用于均匀发散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射光;所述匀光结构包括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通过在所述导光板的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沿导光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匀光结构,并且将所述匀光结构设置为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并且控制所述凹槽结构和凸梁结构,沿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依次均匀间隔交替设置,进而降低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全发射,还增加了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的出光面积,使得导光板本体上射出更多的光线,同时使得导光板本体具备更广泛的出射角度,使得导光板本体的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避免所述导光板出现亮度损失和显示明暗不均匀的问题,提
升导光板、背光源和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5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