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6277发布日期:2021-02-26 23:1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0003]
然而,目前现有的光纤通信的传输中光纤大多光纤熔接机进行对接,由于施工具有阶段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大量的配备光纤熔接机是不现实的,主要局限有:1、投入成本大;2、携带不方便;3、操作空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光纤通信的传输中光纤采用光纤熔接机进行对接,成本高,携带不方便,操作空间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外护套、插芯、光纤芯、后盖以及防尘帽,所述外护套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设置,且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后两端均伸出所述外护套的前后两端外设置,所述插芯嵌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内,且所述插芯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外设置,所述插芯的前端部凹设有一贯穿的且与所述光纤芯相适配的插孔,所述光纤芯插设于所述插孔内,并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部的底部设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v形槽,所述光纤芯的后端部设置于所述v形槽内,所述v形槽内填充有用于光纤对接的光纤匹配膏,所述后盖可转动盖合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部的上方,所述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外周壁均设有外螺纹,所述防尘帽的前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防尘帽旋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所述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后端部均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槽,所述防尘帽的后端部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卡扣凸起,所述外护套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卡扣槽,所述卡扣凸起分别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卡扣槽内设置。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限位块,所述外护套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卡扣槽相连通设置,所述限位块分别可沿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设置。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短轴,所述后盖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设有一c型槽,所述短轴分别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c型槽内设置,且所述c型槽均与所述短轴可转动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插芯采用陶瓷材质形成。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的后端部的上下端壁分别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帽的前端部的外周壁呈六面形结构设置。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的前端部的下端壁凸设有一限位凸起。
[0013]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外护套可拆卸的套设于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设置,且连接器本体的前后两端均伸出外护套的前后两端外设置,插芯嵌设于连接器本体内,且插芯的前端部伸出连接器本体的前端部外设置,插芯的前端部凹设有一贯穿的且与光纤芯相适配的插孔,光纤芯插设于插孔内,并通过胶水固定于插孔内,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部的底部设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v形槽,光纤芯的后端部设置于v形槽内,后盖可转动盖合的设置在连接器本体的后端部的上方,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外周壁均设有外螺纹,防尘帽的前端部设有内螺纹,防尘帽旋于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外周壁上设置,连接器本体和后盖的后端部均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槽,防尘帽的后端部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孔,从而实现光纤的快速连接,可以无需要熔纤盘,操作简单,施工快速,对操作环境无特殊要求,工具简单,携带方便,成本可显著降低,且光纤对接牢固,光信号传输稳定,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1]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
[0023]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新型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
101、外护套102、插芯103、光纤芯(未图示)、后盖104以及防尘帽105,所述外护套102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前端部设置,且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前后两端均伸出所述外护套102的前后两端外设置,所述插芯103嵌设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01内,且所述插芯103的前端部伸出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前端部外设置,所述插芯103的前端部凹设有一贯穿的且与所述光纤芯相适配的插孔1031,所述光纤芯插设于所述插孔1031内,并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插孔1031内,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后端部的底部设有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v形槽1011,所述光纤芯的后端部设置于所述v形槽内1011,所述v形槽1011内填充有用于光纤对接的光纤匹配膏,所述后盖104可转动盖合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后端部的上方,所述连接器本体101和后盖104的外周壁均设有外螺纹(1012,1041),所述防尘帽105的前端部设有内螺纹1051,所述防尘帽105旋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01和后盖104的外周壁上设置,所述连接器本体101和后盖104的后端部均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槽1013,所述防尘帽105的后端部设有供光缆穿过的通孔1052。
[0024]
具体地,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卡扣凸起1014,所述外护套102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卡扣槽1021,所述卡扣凸起1014分别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卡扣槽1021内设置。
[0025]
具体地,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限位块1015,所述外护套102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与所述限位块1015相对应的限位槽1022,且所述限位槽1022与所述卡扣槽1021相连通设置,所述限位块1015分别可沿所述限位槽1022内滑动设置。
[0026]
具体地,所述连接器本体101的后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凸设有一短轴1016,所述后盖104的前端部的两侧壁分别相对的设有一c型槽1042,所述短轴1016分别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c型槽1042内设置,且所述c型槽1042均与所述短轴1016可转动连接,方便打开后盖,进行光纤的连接。
[0027]
具体地,所述插芯103采用陶瓷材质形成。
[0028]
具体地,所述外护套102的后端部的上下端壁分别设有多个防滑凸起1023。
[0029]
具体地,所述防尘帽105的前端部的外周壁呈六面形结构设置,便于转动防尘帽。
[0030]
具体地,所述外护套102的前端部的下端壁凸设有一限位凸起1024,便于将外护套插入显示屏的接口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方向错误。
[003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一段裸纤预先置入插芯内,并将两端面进行了研磨,另一端置于v形槽内,同时v形槽内填充有用于光纤对接的光纤匹配膏,光纤匹配膏是一种柔软、非粘性、阻水、无毒无害,并晶莹剔透的膏状化合物,其折射与光纤宽,油分离率为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及长期的稳定性,使用光纤匹配膏可减少由于光纤端面之间低折射率的空气空隙而产生的菲涅尔反射,操作者在现场只需要将另一端切割好的光纤从防尘帽的后端部插入v形槽内即可;由于预设的裸纤研磨且对接处填充光纤匹配膏,无需在施工现场研磨和胶合,不过分依赖光纤端面切割的平整度,大大降低了对操作者熟练程度的要求;由于光纤接头的端面采用的是预先研磨的工艺,因此回波损耗指标好,可以实现更好的插入损耗(0.5db以下)和回波损耗(45db以上)指标,可靠性与稳定性比较高,以保证连接器的端面质量和良好的反射性能,可以采用该光纤连接进行直接端接,因此可以无需要熔纤盘,操作简单,施工快速,对操作环境无特殊要求,工具简单,携带方便,成本可
显著降低,且光纤对接牢固,光信号传输稳定,实用性强。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