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9678发布日期:2021-02-03 18:0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下式背光透镜。


背景技术:

[0002]
电视机背光源技术已经经历了几代的变更,从初期的荧光灯作为背光源,到后来的导光板作为背光源,再到现在使用的背光透镜,背光透镜大幅度降低了背光模组成本。随着背光透镜光学设计的不断优化改进,同尺寸背光源中led的使用数量不断减少,以32英寸为例,由最初的24颗,减少为18颗,再到12颗,目前为8颗。led数量的减少意味着透镜的光学设计难度不断增加,随着透镜数量的减少,要求透镜需要将led发出的光发散到更大的范围,由于led较透镜体积相差不是很大,无法近似为点光源,光学优化难度较大,尤对光斑中心位置附近亮度分布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透镜。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下式背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一面为外凸的弧面,其另一面为平面,该平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置光源的凹腔,靠近凹腔边沿均匀分布有三个装配柱,所述凹腔外的平面上均布有大小相同的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多棱形结构,微结构的深度为0.1~0.3mm。
[0005]
通过在凹腔边沿设置均匀分布的三个装配柱,且平面的其他区域均布大小相同的微结构,再限定微结构的深度为0.1~0.3mm,可在不影响整体光分布情况下,对光斑局部进行调整,使得光斑中心区域位置的亮度更优。
[0006]
为了提高出光效率,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多棱形结构为多棱锥或多棱台。
[0007]
为了便于加工,优选地,所述多棱形结构为四棱锥或四棱台。
[0008]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装配柱为圆台状。
[0009]
为了保证光线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凹腔呈半椭球状。
[0010]
作为优选地,所述弧面的中心向内形成有一凹陷,所述凹陷的中心在凹腔的轴线上。
[0011]
为了便于安装,进一步地限定,所述透镜本体边沿均布有三个向外凸出的安装耳。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装配柱的位置、限定微结构的形状、分布和深度,使得在不影响整体光部分的情况下,光斑中心区域位置亮度分布更优。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7]
图4是图3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光斑照度分布图。
[0019]
图中:1.透镜本体,11.弧面,12.平面,13.凹腔,14.安装耳,15.凹陷,16.装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1]
如图1~4所示,一种直下式背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的一面为外凸的弧面11,其另一面为平面12,透镜本体1边沿均布有三个向外凸出的安装耳14。
[0022]
实施例1
[0023]
平面1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用于容置光源的凹腔13,靠近凹腔13边沿均匀分布有三个圆台状的装配柱16,凹腔13外的平面上均布有大小相同的微结构,微结构为深度为0.1mm的四棱锥。凹腔13呈半椭球状,弧面11的中心向内形成有一凹陷15,凹陷15的中心在凹腔13的轴线上。
[0024]
实施例2
[0025]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微结构为深度为0.13mm的四棱锥。
[0026]
如图5所示,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光斑照度分布图,图中实线为实施例1的光斑照度分布曲线,图中短虚线为实施例2的光斑照度分布曲线,图中长虚线为理想状态的光斑照度分布曲线。由此看出,光斑中心区域位置亮度跟微结构的深度有关,且微结构的深度为0.1mm时,亮度分布最优。
[0027]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