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6467发布日期:2021-05-19 03: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已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生活中。目前主流的手机、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ed)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简称oled)。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其自身并不能发光,所以需要搭配背光模组才能实现画面的显示。通常情况下,背光模组根据光源的设置位置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指光源位于导光板的正下方,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底部向上射入;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指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导光板,从而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由于现有技术中,不管是侧入式光源还是直下式光源,光源都是整体控制,整体发光,不能实现局部调光。如何根据需求的位置局部控制背光模组的光源进行发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背光模组的光源不能局部控制发光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多个所述侧板围成一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靠近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电磁继电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件,多个所述电磁继电器和多个所述发光件一一对应,单个所述电磁继电器控制单个所述发光件的发光或不发光。
5.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阵列排布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发光件位于多个所述通孔内。
6.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包括承载台和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的光源,所述光源、第一磁片以及第二磁片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承载台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磁片和第二磁片分别位于所述光源的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的第二表面设置有衔铁块,所述衔铁块位于所述光源的正投影中。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引脚和多个第二磁性引脚,所述第一磁性引脚和所述第二磁性引脚分设在所述通孔的两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片和所述第一磁性引脚相对应,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片和所述第二磁性引脚相对应,磁性相反。
10.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衔铁、磁芯线圈、弹簧以及触点,所述衔铁设置于所述磁芯线圈的顶部,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衔铁的一端和所述磁芯线圈的底部,所述触点用于控制所述磁芯线圈的打开和闭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设置在所述发光件的所述衔铁块的正投影中。
12.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电路板未给所述电磁继电器通电时,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不存在磁场,所述电磁继电器和所述发光件分离,所述第一磁片与所述第一磁性引脚相吸附,所述第二磁片与所述第二磁性引脚相吸附,所述发光件的所述光源发光;当所述第一电路板给所述电磁继电器通电时,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线圈存在磁场,所述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与所述发光件的衔铁块相吸附,所述发光件从通孔中朝向背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磁片与所述第一磁性引脚相分离,所述第二磁片与所述第二磁性引脚相分离,所述发光件的光源的电流被切断不发光。
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背光模组。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多个发光件的底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电磁继电器,通过多个电磁继电器的同时给电或部分给电,从而控制多个发光件的同时点亮或部分点亮,最终实现背光模组的分区发光和显示装置的分区显示。
15.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剖面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单个发光件相对应的第二电路板的背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通电时单个电磁继电器和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电时单个电磁继电器和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发光件与多个电磁继电器的分布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0,背光模组;
24.10,背板;20,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40,导光板;50,光学膜片;
25.21,电磁继电器;31,发光件;32,通孔;
26.310,承载台;311,第一磁片;312,第二磁片313,衔铁块;
27.33,第一磁性引脚;34,第二磁性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
细说明如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背板10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底板和多个侧板围成一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第一电路板20,第二电路板30,导光板40以及光学膜片50,具体地,第一电路板20靠近背板10的底板设置,第二电路板30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0之上,导光板40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0之上,光学膜片50设置在导光板40之上。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侧板的数量为四个,光学膜片50可设置为多层,比如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增亮膜等,这里不以此为限。第一电路板20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电磁继电器21,第二电路板30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件31,每个电磁继电器21和每个发光件31一一对应,单个电磁继电器21控制单个发光件31的发光或不发光。
30.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发光件31包括承载台310和设置在承载台310上的光源314,承载台310为矩形结构,光源314凸设于承载台310的第一表面的中心位置,在承载台310的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该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分别位于光源314的两侧。在承载台310的第二表面上位于光源314的背面的正投影中还设置有衔铁块313,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磁片311、第二磁片312以及衔铁块313都是具有磁性的,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位于光源314的两侧,除了具有磁性外,还与光源314的内部线路连接,可以通过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给予光源314通电,使得光源314发光。也就是说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还是光源314的导通引脚。另外承载台310的第一表面为靠近导光板40的一面,承载台310的第二表面为背离导光板40的一面。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单个发光件相对应的第二电路板的背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二电路板30上阵列排布有多个通孔32,多个发光件31设置在该通孔32内。需要指出的是,图3仅示出了第二电路板30的一个通孔的32的图示。具体地,单个发光件31的光源314可在该通孔32内上下活动。在第二电路板30的第二表面的通孔32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第一磁性引脚33和多个第二磁性引脚3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电路板30的第一表面指的是朝向导光板40的一侧,第二电路板30的第二表面指的是朝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具体地,第一磁性引脚33和第二磁性引脚34与第二电路板30中的内部线路相连接,第一磁片311和第一磁性引脚33相对应,磁性相反;第二磁片312和第二磁性引脚34相对应,磁性相反。当第一磁性引脚33与第一磁片311相接触,第二磁性引脚34与第二磁片312相接触,在第二电路板30和发光件31之间就会形成回路,光源314就会发光。在第二电路板30一侧设置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相连接,通过印刷电路板来控制第二电路板30的电源打开关闭、何时打开关闭以及打开关闭的区域。
32.当发光件31的光源314插入至该通孔32中时,第一磁片311和第一磁性引脚33相吸附,第二磁片312和第二磁性引脚34相吸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磁性引脚33和第二磁性引脚34分别与第一磁片311和第二磁片312相吸附时,用于将每个光源314与第二电路板30内部的线路连接,从而使得光源314进行发光。
33.发光件31中的光源314可采用为mini led,其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长寿命、低耗能、适用尺寸大或超大尺寸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显示模组100采用的直下式光源,其发光件31为多个,阵列分布在背光模组的背板内的容置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40进行分散和均匀,从光学膜片50中射出进入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其中导光
板40的入光侧位于导光板40的第二表面,即下表面。
34.如图1所示,在第一电路板20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电磁继电器21,每个电磁继电器21包括衔铁、磁芯线圈、弹簧以及触点,衔铁设置于磁芯线圈的顶部,弹簧连接于衔铁的一端和磁芯线圈的底部,触点用于控制磁芯线圈的打开和闭合。电磁继电器21的磁芯线圈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点可与第一电路板20的内部线路相连接,并通过第一电路板的线路控制是否通电。每个电磁继电器21和发光件31一一对应,电磁继电器21位于发光件31的底部,具体地,电磁继电器21的衔铁设置在发光件31的衔铁块313的正投影中。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通电时单个电磁继电器和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电时单个电磁继电器和单个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第一电路板20不给电磁继电器21通电时,电磁继电器21的线圈不存在磁场,电磁继电器21和发光件31分离,发光件31的光源314的第一磁片311与第二电路板30上的第一磁性引脚33相吸附,第二磁片312与第二电路板30上的第二磁性引脚34相吸附,发光件31的光源314点亮进行发光。如图5所示,当第一电路板20给电磁继电器21通电时,电磁继电器21的线圈存在磁场,电磁继电器21的衔铁与发光件31的衔铁块313相吸附,发光件31从通孔32中朝向背板10的底板的方向移动,光源314的第一磁片311与第二电路板30上的第一磁性引脚33相分离,第二磁片312与第二电路板30上的第二磁性引脚34相分离,发光件31的光源314的电流被切断不发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第一磁片311和第一磁性引脚33之间、第二磁片312和第二磁性引脚34之间以及衔铁块313和电磁继电器21的衔铁之间吸附时对位准确,可在第二电路板30上与第一磁性引脚311和第二磁性引脚312对应位置的边缘设置凸起,使得第一磁性引脚311和第二磁性引脚312的位置被准确限定。在承载台310上与电磁继电器21的衔铁相对应的位置的两侧设置凸起,使得衔铁块313和电磁继电器21的衔铁的位置被准确限定。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发光件与多个电磁继电器的分布图,如图6所示,由于多个发光线31和多个电磁继电器21一一对应,电磁继电器2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0上,第一电路板20上分布有多个控制电磁继电器21的布线,可实现多个电磁继电器21的同时给电或部分给电,进而控制多个发光件31的同时点亮或部分点亮,最终实现背光模组100的分区发光和显示装置的分区显示。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设置的多个电磁继电器,通过第一电路板上的内部线路连接,为了实现每个电磁继电器的单独供电,优选地,每个电磁继电器采用独立的线路进行控制,当然也可以采用分区分块的方式进行控制。在第一电路板的边缘设置有端口或者引脚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柔性电路板最终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印刷电路板相连接,实现印刷电路板对第一电路板上的电磁继电器的控制。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电路板设置的多个发光件的控制方式,请参考现有技术中直下式光源的控制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具有以上特征的显示模组。
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多个发光件的底部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电磁继电器,通过多个电磁继电器的同时给电或部分给电,从而控制多个发光件的同时点亮或部分点亮,最终实现背光模组的分区发光和显示装
置的分区显示。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