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0654发布日期:2021-06-08 18:5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相机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大光圈镜头在人像摄影上的出色表现,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这就使得众多厂商开发大光圈镜头,但是由于光圈大,在开发镜头时对合焦要求能精确的进行控制,这就对光学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光圈镜头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该机械对焦驱动结构能够让传统的曲线槽角度大幅度缩小,进而使加工去掉的材料较少,确保光圈镜头的整体强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用于驱动镜头中的透镜组相对移动以实现对焦,所述的镜头包括同心布置的主筒、前组滑圈和后组滑圈;
6.所述的主筒外依次套设有曲线筒和调焦手轮,所述曲线筒两端的侧壁上分别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且在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之间的曲线筒侧壁上设有第三曲线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曲线槽均沿曲线筒的周向三等分设置;
7.所述主筒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腰槽和第二腰槽,且在第一腰槽与第二腰槽之间的主筒侧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腰槽,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腰槽均沿主筒的周向三等分开设;
8.所述的第一曲线槽内设有第一导钉,第一导钉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穿过第一腰槽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前组滑圈上开设的第一螺孔中,所述的第二曲线槽内设有第二导钉,第二导钉上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穿过第二腰槽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后组滑圈上开设的第二螺孔中;
9.所述曲线筒临近后组滑圈的一端外壁上设有阳头螺纹,所述调焦手轮的内壁上固定有阴头螺纹,所述的阴头螺纹与阳头螺纹相啮合;
10.所述的后组滑圈上套设有辅助滑圈,辅助滑圈上设有沿其周向三等分并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导钉,第三导钉上套设有第三导套,所述的第三导套依次穿过主筒上的第三腰槽和曲线筒上的第三曲线槽,并插置固定在阳头螺纹上开设的螺孔中;
11.其中,所述的调焦手轮转动并通过阴头螺纹带动阳头螺纹转动,并同时带动主筒和曲线筒转动,以及通过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分别推动前组滑圈和后组滑圈前后移动。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曲线槽的转动角度为30
°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组滑圈上固定有前镜组,后组滑圈上固定有后镜组。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的大光圈镜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中,通过辅助滑圈上设置的导钉导套带动曲线筒旋转,并进一步通过该曲线筒带动前组滑圈、后组滑圈实现相对移动,该结构的设计让传统的曲线槽角度大幅度缩小,能使得曲线槽的转动角度控制在30
°
,进而使加工去掉的材料减少,确保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较小;通过第三曲线槽和阴头螺纹、阳头螺纹的放大作用使手动旋转角度达到270
°
以上,减速比0.1

0.11,能很好的满足镜头精确的合焦要求,且大的角度也能更好的满足摄影人员的操作习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机构,通过阴阳头螺纹和曲线筒上曲线槽的配合,使得调焦手轮在对焦的过程中理论上能实现无限角度的调节,通过曲线筒、辅助滑圈以及前、后组滑圈的配合,确保了前后镜组保持对焦过程中的平稳移动。
1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示出为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的大光圈镜头的示意图;
20.图2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剖视图;
21.图3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局部剖视图;
22.图4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爆炸图;
23.图中标号说明:10

主筒,101

第一腰槽,102

第二腰槽,103

第三腰槽,11

曲线筒,111

第一曲线槽,112

第二曲线槽,113

第三曲线槽,12

调焦手轮,13

阳头螺纹,14

阴头螺纹,20

前组滑圈,21

前镜组,30

后组滑圈,31

后镜组,40

辅助滑圈,41

第三导钉,42

第三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其用于驱动镜头中的透镜组相对移动以实现对焦,所述的镜头包括同心布置的主筒10、前组滑圈20和后组滑圈30;
28.所述的主筒10外依次套设有曲线筒11和调焦手轮12,所述曲线筒11两端的侧壁上分别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且在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之间的曲线筒
11侧壁上设有第三曲线槽11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曲线槽均沿曲线筒11的周向三等分设置;
29.所述主筒10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腰槽101和第二腰槽102,且在第一腰槽101与第二腰槽102之间的主筒10侧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腰槽103,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腰槽均沿主筒10的周向三等分开设;
30.所述的第一曲线槽111内设有第一导钉(图中未示出),第一导钉上设有第一导套(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套穿过第一腰槽101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前组滑圈20上开设的第一螺孔中,所述的第二曲线槽112内设有第二导钉(图中未示出),第二导钉上设有第二导套(图中未示出),第二导套穿过第二腰槽102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后组滑圈30上开设的第二螺孔中;
31.所述曲线筒11临近后组滑圈30的一端外壁上设有阳头螺纹13,所述调焦手轮12的内壁上固定有阴头螺纹14,所述的阴头螺纹14与阳头螺纹13相啮合;
32.所述的后组滑圈30上套设有辅助滑圈40,辅助滑圈40上设有沿其周向三等分并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导钉41,第三导钉41上套设有第三导套42,所述的第三导套42依次穿过主筒10上的第三腰槽103和曲线筒11上的第三曲线槽113,并插置固定在阳头螺纹13上开设的螺孔中;
33.其中,所述的调焦手轮12转动并通过阴头螺纹14带动阳头螺纹13转动,并同时带动主筒10和曲线筒11转动,以及通过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分别推动前组滑圈20和后组滑圈30前后移动。
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曲线槽113的转动角度为30
°

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组滑圈20上固定有前镜组21,后组滑圈30上固定有后镜组31。
36.现有大光圈镜头的机械对焦结构,如一个三组镜片镜头,其中后两组镜片合焦时做前后移动。传统的曲线筒驱动,在大的角度下,很难布置三条长的曲线槽,往往只能布置两条,且组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金属件挖空的太多,强度不够,加工过程中像“弹簧”,很容易变形,镜头在合焦操作的情况下,手感不好,对焦精度也不好;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通过辅助滑圈40上设置的导钉导套带动曲线筒11旋转,并进一步通过该曲线筒11带动前组滑圈20、后组滑圈30实现相对移动,该结构的设计让传统的曲线槽角度大幅度缩小,能使得曲线槽的转动角度控制在30
°
,进而使加工去掉的材料减少,确保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较小;通过第三曲线槽113和阴头螺纹14、阳头螺纹13的放大作用使手动旋转角度达到270
°
以上,减速比0.1

0.11,能很好的满足镜头精确的合焦要求,且大的角度也能更好的满足摄影人员的操作习惯。
37.本实用新型中,曲线筒11上曲线槽的设计是按照光学移动量参数生成的,如此确保了前组滑圈20上设置的前镜组21,后组滑圈30上设置的后镜组31按照光学设计要求进行移动,达到设计要求。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光学移动量参数生成的曲线槽设计要求如下:
39.40.[0041][004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