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8773发布日期:2021-06-18 16:2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触摸屏一般包括面板、导电层、柔性电路板和触控芯片。导电层设置在面板上,用于感应用户的触屏信号,然后通过柔性电路板将接收到的触屏信号传输给触控芯片。

在生产触摸屏的过程中,导电层的铺设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铺设导电层的过程中,先在基材上铺设ito线,再铺设银浆线。在铺设ito线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摄像装置和光源采集ito线在基材上的实时图像,以确定ito线在基材上的位置。在铺设银浆线的过程中,仍需要摄像装置和光源对银浆线进行定位。

在现有的用于制备导电层线路的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对于基材和ito线的发射率相差较大,因此在铺设ito线的过程中可以采集到清晰的图像。但是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对于银浆线和基材的反射率相近,因此银浆线和基材都会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发射到摄像装置上,从而导致摄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比较模糊,从而无法对银浆线进行精准定位。由于现有的用于制备导电层线路的装置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是固定的,在使用该装置对银浆线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会导致银浆线无法进行精准定位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装置包括工作台和第一光源,工作台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在上台面上固定有摄像装置,第一光源固定在摄像装置的下表面,上台面上固设有放置架,第一光源设置在放置架的内部,在放置架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卡槽用于插入滤光片,以对第一光源进行滤光。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光源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滤光片过滤后变为单色光。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由于各种颜色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来达到获取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目的。由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是可调的,当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波长调节到一个合适的值,此时银浆线材料和基板材料对该种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摄像装置获取的实时图像就会比较清晰,银浆线和基板之间的分界就会很清晰,便于技术人员找到参照基准,提高银浆线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卡槽设置在第一光源的下方。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节上台面的高度。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调节上台面的高度来调节第一光源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一光源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一光源的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光源的入射方向是垂直入射,因此在银浆线的边界处入射效果不佳,导致银浆线的边界处较暗,在实时图像中不容易看清楚。第二光源对准银浆线的边界处发出光线,可以照亮银浆线的边界处,使得银浆线的边界处在实时图像中能够被看得更清楚,进一步提高实时图像的清晰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下台面上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一端固定在下台面上,第二光源设置在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撑装置为挠性管。

在上述方案中,在下台面上设置有挠性管,第二光源通过挠性管支撑设置在下台面的上方。由于挠性管自身具备挠性,技术人员可以在挠性管的形变范围内改变挠性管的形状,从而调节第二光源的高度和入射角度,使得第二光源在任意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佳的工作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和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触摸屏导电层线路制备精度的装置包括工作台和第一光源1,工作台包括上台面2和下台面3,在上台面2上固定有摄像装置4,第一光源1固定在摄像装置4的下表面。第一光源1发射的光线的波长是可调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6,第二光源6设置在第一光源5的一侧。第二光源6设置在第一光源1的下方。第二光源6通过挠性管7支撑设置在下台面3的上方。挠性管7的一端固定在下台面3上,第二光源6设置在挠性管7的另一端上。该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升降装置用于调节上台面2的高度,通过调节上台面2的高度来调节第一光源1的高度。

参见图2,在使用该装置制备导电层的过程中,首先在下台面3上铺设基材8,然后在基材8上设置ito线和银浆线9。摄像装置4用于获取第一光源1在基材8上的入射处的图像。摄像装置4为ccd相机。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与基材8的上表面垂直,第一光源1发出光线,在导电层和基材将光线反射回第一光源1后,第一光源1可以获取基材8上的导电层的实时图像。当技术人员在基材上布设ito线时,由于ito线和基材的反射率不同,在摄像装置4获取到的实时图像中技术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ito线在基材8上的位置。当技术人员在基材8上布设银浆线9时,由于银浆线9材料与基材材料发射率很接近,银浆线9和基材8都会将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摄像装置4中,这样摄像装置4获取到的实时图像就会比较模糊,银浆线9和基材8之间的分界就会不清晰,技术人员就会失去参照基准。此时如果第一光源1可以发出另一种波长的光线,而银浆线材料和基板材料对该种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摄像装置4获取的实时图像就会比较清晰,银浆线9和基材8之间的分界就会很清晰,便于技术人员找到参照基准,提高银浆线9的定位精度。因此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是可调的,是为了匹配在布设银浆线9时的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银浆线9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第二光源6的入射方向与银浆线9的一个斜面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光源1的入射方向是垂直入射,因此在银浆线9的边界处入射效果不佳,导致银浆线9的边界处较暗,在实时图像中不容易看清楚。第二光源1的入射方向与银浆线9的一个斜面垂直,这样可以增大银浆线9的梯面反射,可以照亮银浆线9的边界处,使得银浆线9的边界处在实时图像中能够被看得更清楚,进一步提高实时图像的清晰度,便于技术人员找到银浆线9的定位基准,从而提高整个银浆线9的安装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6通过挠性管7支撑设置在下台面3的上方。由于挠性管7自身具备挠性,技术人员可以在挠性管7的形变范围内改变挠性管7的形状,从而调节第二光源6的高度和入射角度,使得第二光源6在任意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佳的工作位置。

参见图3,在上台面2处固设有放置架11,第一光源1设置在放置架11的内部,在放置架1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设置在第一光源1的下方。卡槽12用于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用于对第一光源1进行滤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经过滤光片过滤后变为单色光。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由于各种颜色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来达到获取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目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的光线的波长,然后再根据波长所对应的的色光选择对应的滤光片。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光源1也可以为可调节自身发出光线的波长的光源。当基材8上需要铺设的导电线厚度、或者倾斜角度不同时,自身的反射率也会发生改变。此时需要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是灵活可调的,从而能够满足更多工况下的光源需求。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