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1528发布日期:2021-05-25 14:5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投影装置采用高功率的激光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产生的激光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电路系统、照明系统、镜头系统一系列综合作用投影到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

激光投影装置包括激光器、光机和镜头,其中,激光器通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从而产生激光光束,在电能转换为光能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热量,其热流密度在激光投影装置中最大,使得激光器为整机中最主要的热源,该热能需要及时的散去,以保证激光器高效的发光效率、可靠性和寿命;光机包括光调制芯片,光调制芯片为电子器件,比如dmd芯片(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元件),dmd芯片将激光器发出的照明光束调制成带有图像信息的调制光束,dmd芯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并且工作性能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像;虽然镜头本身并不产生热量,但是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的激光最终需要通过镜头进行投射,镜头相当于始终暴露在高能量的光束之下,根据光调制芯片的工作原理,比如dmd的off状态的光可能有部分会达到镜头壳体上,从而也带来温升,镜头中包含多组精密的光学镜片,封装在相对封闭的镜筒结构内,一方面镜头容易受到整机环境中其他部件热量的影响,尤其是激光器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身结构原因也导致散热困难的问题,从而出现“温漂”现象,也就是镜头中一些镜片出现面型变形、聚焦清晰度下降,进而激光投影装置的投影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为了满足设备中热源或核心工作部件的散热需求,通常需要在多个位置设置多组风扇,但是这不仅带来部件的增加,需要调整整机排布布局,也会导致不同风扇在高速旋转时的噪声问题,因此从散热效率上并不经济,也带来了用户使用体验的降低。而随着激光投影设备部件摆放的紧凑化或追求体积的小型化,上述激光投影设备中各热源或核心工作部件的散热问题就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投影装置的散热方案对激光器、光机和镜头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用于向光机组件提供照明光束;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用于将所述光机组件输出的影像光束投射成像;光机组件,所述光机组件连接在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路之间、且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提供的照明光束调制生成影像光束;其中,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光机组件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一侧,所述镜头组件位于所述光机组件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的一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导入形成散热气流,所述散热气流导向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机组件及所述镜头组件后,经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导出。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镜头组件平行,所述光机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同一侧以呈u形排列;或,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光机组件并排设置、且均与所述光源组件垂直以呈l形排列。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进风风扇组件,所述进风风扇组件位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之间,且所述进风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进风风扇组件的出风侧朝向所述光源组件。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出风风扇组件,所述出风风扇组件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之间,且所述出风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出风风扇组件的出风侧朝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导风风扇,所述导风风扇安装在所述光机组件处,且所述导风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导风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镜头组件。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用于隔离所述壳体内温度高于所述镜头组件的散热气流吹向所述镜头组件。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罩设在所述镜头组件上的隔热罩板。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镜头组件平行,所述光机组件垂直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镜头组件的同一侧以呈u形排列;所述隔热件由第一罩板、第二罩板及第三罩板拼接而成,第一罩板位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罩板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罩板位于所述镜头组件远离所述光机组件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多个电路板,多个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光源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两侧。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出风风扇组件的进风侧之间。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光机组件并排设置、且均与所述光源组件垂直;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激光器散热器,所述激光器散热器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处、且与所述镜头组件平行设置,以使所述激光器散热器、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机组件及所述镜头组件呈u形排列。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长方体,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均沿所述壳体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光机组件沿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为所述壳体的两个短边侧;所述进风风扇组件包括两个进风风扇,两个所述进风风扇沿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出风风扇组件包括两个出风风扇,两个所述出风风扇沿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导风风扇、两个所述进风风扇和两个所述出风风扇均为轴流风扇。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中的镜头为超短焦投影镜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装置中风扇组件运行时,壳体外部的冷空气在风扇组件的作用下,经壳体的第一侧进入壳体内形成散热气流,然后将散热气流导向光源组件,与其换热后将光源组件的热量带走,散热气流还被导向光机组件和镜头组件,将光机组件和镜头组件的热量带走后,之后经壳体的第二侧导出。由于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的热量依次降低,所以,本申请实施例风扇组件能够将散热气流以热量依次降低的顺序,从壳体的第一侧导向光源组件,再导向光机组件、镜头组件,使得用温度较低的散热气流与光源组件、光机组件产热量较高的部件进行换热,对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的散热效果均较好;并且,风扇组件使壳体内的散热路径呈“一”字形,散热路径简单,散热路径没有弯折,能够采用较低功率的风扇组件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呈u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呈l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的风向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部分部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光源组件和激光器散热器的散热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光机组件和dmd散热器的散热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隔热件和镜头组件的散热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激光器散热器、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呈u形排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激光投影装置中激光器散热器、光源组件、光机组件及镜头组件呈u形排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000-激光投影装置,2000-投影屏幕,1-壳体,11-底板,12-散热孔,2-激光器散热器,3-dmd散热器,100-光源组件,200-光机组件,300-镜头组件,400-电路板,500-隔热件,501-第一罩板,502-第二罩板,503-第三罩板,5011-避让孔,600-进风风扇组件,700-出风风扇组件,800-导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包括整机的壳体1,壳体1的形状可为多种,如正方体、长方体、带有圆角的长方体等。图1中示出的壳体1为长方体,壳体1设有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及第四侧104,其中,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相对且分别为壳体1的两个短边侧,第三侧103和第四侧104相对且分别为壳体1的两个长边侧。

参照图1和图2,按照光学功能部分,本申请实施例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还包括装配于壳体1内的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及镜头组件300,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这3个光学部件沿光束的传播方向依次连接,即光机组件200将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连接,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各自具有对应的壳体进行包裹,以对光学部件进行支撑,并使得各个光学部分达到一定的密封或气密要求。

图2中的箭头示出了激光投影装置1000中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这3个光学部件中光束的传播方向。

其中,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并排且沿着整机的第一方向设置,比如第一方向可以为整机的宽度方向,或者按照使用方式,第一方向与用户观看的方向相对。上述光源组件100位于光机组件200、镜头组件300和一部分整机壳体1围合的空间内,且光源组件100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l”形排列。例如,图3所示的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沿“l”形的长边方向排列设置,光源组件100沿“l”形的短边方向设置,“l”形的长边方向为壳体1的宽度方向,“l”形的短边方向为壳体1的长度方向,且光机组件200位于壳体1内靠近第一侧101的区域,光源组件100位于光机组件200靠近壳体1的第二侧102的一侧,镜头组件300位于光机组件200靠近壳体1的第三侧103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还可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第一方向可以为整机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整机的长度方向。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平行,光机组件200位于光源组件100和镜头组件300的同一侧、且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例如,图2所示的光源组件100和镜头组件300沿整机的宽度方向设置,光机组件200沿整机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光源组件100位于光机组件200靠近壳体1的第一侧101的一侧,镜头组件300位于光机组件200靠近壳体1的第二侧102的一侧,光机组件200位于壳体1内靠近第三侧103的区域。

在本申请的示例中,光源组件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器,光源组件100用于发射至少一种颜色的激光。激光器可包括红色激光器、蓝色激光器和绿色激光器,红色激光器发出红色激光,蓝色激光器发出蓝色绿色,绿色激光器发出绿色激光,光源组件100用于提供激光投影装置1000所需的光源。当然,光源组件100也可为单色激光光源或双色激光光源。具体地,光源组件100具有第一出光口,该第一出光口所在的面即为与光机组件200的连接面,通过将两者连接,实现光源组件100为光机组件200提供照明光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光机组件200内部照明光路的设计,光机组件200具有入光口和第二出光口,其中,光机组件200的入光口与光源组件100的第一出光口连接,光机组件200的第二出光口与镜头组件300连接。

上述光机组件200用于受到光源组件100出射的光束照射时,将光束调制生成影像光束,其中,上述光机组件200包括dmd芯片(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元件),dmd芯片为光学半导体模块,dmd芯片以数字方式对光进行处理和投影。

上述镜头组件300用于将光机组件200输出的影像光束投射至投影屏幕2000上,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镜头组件300中的镜头可采用超短焦投影镜头。

对于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l”形排列的方案,光机组件200的入光口和第二出光口通常位于光机组件200呈垂直关系的不同侧面上,此处的垂直是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垂直,不同的侧面可以是长方体光机组件200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立体结构的不同侧面。

对于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的方案,光机组件200的入光口和第二出光口通常位于光机组件200呈平行关系的不同侧面上,此处的平行是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平行,不同的侧面可以是长方体光机组件200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立体结构的不同侧面。

上述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l”形排列或呈“u”形排列的方案均能够使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间隔设置,并且有利于壳体1内的其他部件的设计安装,使激光投影装置1000结构设计合理且紧凑。

图1和图2中光机组件200、镜头组件300和另一部分整机的壳体1围合的空间内设有多个电路板400,多个电路板400与光源组件100电连接,且多个电路板400和光源组件100分别位于镜头组件300的两侧。多个电路板400包括电源板、tv板、控制板、显示板等,多个电路板400可以平行于壳体1的底板11层叠设置,或者也可以一部分沿着整机壳体1的底板11放置,一部分沿整机壳体1的侧板竖直设置。多个电路板400呈集中设置,与前述的光学部分沿着整机的长度方向设置。

图1和图2中镜头组件300与另一部分整机的壳体1围合的空间内设有上述多个电路板400,多个电路板400和光源组件100分别位于镜头组件300的两侧。多个电路板400可以平行于壳体1的底板11层叠设置,或者也可以一部分沿着整机壳体1的底板11放置,一部分沿整机壳体1的侧板竖直设置。多个电路板400呈集中设置,与前述的光学部分沿着整机的长度方向设置。

由于光源组件10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对镜头组件300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图2示出的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的方案,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的距离较近,使得镜头组件300容易温度过高,激光投影装置1000的投影画面容易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参照图6,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装置1000还包括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用于将空气从壳体1的第一侧101导入形成散热气流,散热气流导向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及镜头组件300后,经壳体1的第二侧102导出。

当风扇组件运行时,壳体1外部的冷空气在风扇组件的作用下,经壳体1的第一侧101进入壳体1内形成散热气流,然后将散热气流导向光源组件100,与其换热后将光源组件100的热量带走,散热气流还被导向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将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的热量带走后,之后经壳体1的第二侧102导出。由于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及镜头组件300的热量依次降低,所以,本申请实施例风扇组件能够将散热气流以热量依次降低的顺序,从壳体1的第一侧101导向光源组件100,再导向光机组件200、镜头组件300,使得用温度较低的散热气流与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产热量较高的部件进行换热,对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及镜头组件的散热效果均较好;并且,对于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或“l”形排列的方案,风扇组件使壳体内的散热路径呈“一”字形,散热路径简单,散热路径没有弯折,能够采用较低功率的风扇组件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使得激光投影装置1000的功耗较低。

上述风扇组件的设置方案有多种,风扇组件为位于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的风扇,风扇的进风侧朝向光源组件100,风扇的出风侧朝向镜头组件300。或者,又如,参照图1、图6至图9,上述风扇组件包括进风风扇组件600和出风风扇组件700,其中,进风风扇组件600位于光源组件100与壳体1的第一侧101之间,且进风风扇组件600的进风侧朝向壳体1的第一侧101,进风风扇组件600的出风侧朝向光源组件100;出风风扇组件700位于镜头组件300与壳体1的第二侧102之间,且出风风扇组件700的进风侧朝向镜头组件300,出风风扇组件700的出风侧朝向壳体1的第二侧102,适用于l形或u形排列的激光投影装置,并且散热效果较好。

基于上述风扇组件包括进风风扇组件600和出风风扇组件700的方案,参照图9,上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导风风扇800,导风风扇800安装在光机组件200处(如光机组件200中的dmd芯片处),导流风扇800的进风侧朝向光源组件100,导风风扇800的出风侧朝向镜头组件300,即导风风扇800能够加快将进风风扇组件500的出风导向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导风风扇800加快了光机组件200中dmd芯片的散热,保证了吹向光机组件200、镜头组件300的凉风量足够,使得对dmd芯片和镜头组件300的散热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上述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2,多个散热孔12中的部分靠近进风风扇组件600的出风侧设置,多个散热孔12中的剩余部分靠近出风风扇组件700的出风侧设置。

为了进一步减少光源组件100对镜头组件300的温度影响,参照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还安装有隔热件500,隔热件500用于隔离壳体1内温度高于镜头组件300的散热气流吹向镜头组件300,光源组件100产生的散热气流会被隔热件500阻挡,壳体1内与其他部件(如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等)换热后温度高于镜头组件300的散热气流会被隔热件900阻挡,减少了其他部件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减少了壳体1内与其他部件对镜头组件300的热量影响,使得镜头组件300的温度较低,减少了光源组件100对镜头组件300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因光源组件100使得镜头组件300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的投影画面容易模糊不清的问题,保证整机的投影画面清晰稳定。

上述隔热件500可为设置在镜头组件300与光源组件100之间的隔板,结构较简单。当然,上述隔热件500也可为罩设在镜头组件300上的隔热罩板,隔热罩板能够从多个角度阻挡激光器100产生的热量,其隔热效果较好。

对于图2示出的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的方案,参照图9、图10和图12,隔热件500为隔热罩板,隔热罩板由第一罩板501、第二罩板502及第三罩板503拼接而成,第一罩板501位于光源组件1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第二罩板502位于镜头组件300的上方,第三罩板503位于镜头组件300远离光机组件200的一侧,即隔热罩板能够从3个方向阻隔光源组件100的热量,镜头组件300远离光源组件10的一侧敞开,镜头组件300的热量可从该侧排出,方便散热。

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第一罩板501与第二罩板502之间的连接处、第二罩板502与第三罩板503之间的连接处、第一罩板501与第三罩板503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圆角,减少隔热罩板的应力集中。

当然,上述隔热罩板也可为弧形罩板。隔热罩板还可将镜头组件300上除镜头组件300与光机组件200连接的一面以外的其他4个面均罩住。又或者,隔热罩板仅罩设住镜头组件300上靠近光源组件100的一面和镜头组件300的上方,或者,隔热罩板仅罩设住镜头组件300上靠近光源组件100的一面和镜头组件300上远离光机组件200的一面。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隔热件500需与镜头组件300、光源组件100之间均具有间隙,避免了隔热件500对镜头组件300、光源组件100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隔热件500与镜头组件300、光源组件100均间隔设置。

基于以上,考虑到激光投影装置1000中壳体1内各部件的安装较紧凑,在满足其他部件安装要求的基础上,可将隔热件500与光源组件100之间的间隙、隔热件500与镜头组件300之间的间隙均设计为大于2mm。

由于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需进行投射,所以,在设计隔热件500时,隔热件500设有避让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的避让孔5011,如图8和图9所示。

其中,上述避让孔5011的形状可与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的形状相同,如图2中示出的避让孔5011的形状和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的形状均为长方形,且避让孔5011略大于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的大小,以方便避让孔5011与镜头组件300的安装对准,避免因安装误差而导致隔热件500遮挡镜头组件300的出光口,影响激光投影装置1000的投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件500可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制作,使得隔热件500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并且若隔热件500的厚度过小,隔热效果较差;若隔热件500的厚度过大,会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并提高了成本。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件500的厚度为1~3mm,如隔热件500的厚度为2mm,能够在保证不影响其他部件安装的基础上,隔热效果较好。

参照图2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电路板400位于镜头组件300和出风风扇组件700的进风侧之间,出风风扇组件700还能够将镜头组件300处的散热气流抽至多个电路板400间,再将多个电路板400间的散热气流抽出,最后将散热气流导出壳体1外,出风风扇组件700能够促进多个电路板400与散热气流强制换热,实现了对多个电路板400的散热,不需额外添加风扇,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电路板400均层叠平行设置,电路板400所在的平面与出风风扇组件700的进风方向平行,出风风扇组件700在多个电路板400间抽取散热气流时,阻力小,出风风扇组件700能够以扫掠方式将电路板400间温度较高的一起散热气流顺利带出,使得对多个电路板400同时散热的效果均较好。图6中的多个电路板400均平行于壳体1的底板11设置。

图6中光源组件100位于壳体1内的左侧,镜头组件300位于壳体1内的右侧,多个电路板400位于镜头组件300的右侧;当然,光源组件100和镜头组件300的位置也可互换,即光源组件100位于壳体1内的右侧,镜头组件300位于壳体1内的左侧,相应地,将多个电路板400也调整至壳体1内的左侧,保证多个电路板400需始终位于镜头组件300远离光源组件100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风风扇组件600、出风风扇组件700及导风风扇800的数量均不做限制。

图6中的进风风扇组件600包括两个进风风扇,两个进风风扇沿壳体1的第一侧101平行间隔设置,出风风扇组件700包括两个出风风扇,两个出风风扇沿壳体1的第二侧102平行间隔设置。

上述进风风扇组件600中的两个进风风扇、出风风扇组件700中的两个出风风扇及导风风扇800均为轴流风扇,且两个进风风扇、两个出风风扇及导风风扇800均垂直于壳体1的底板11设置,其结构较简单,安装较方便。

上述光源组件100产生的热量需要专门的散热器进行处理,尤其是光源组件100中的红色激光器,红色激光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失,则会严重影响其发光效率。本申请实施例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还包括激光器散热器2,激光器散热器2位于光源组件100与进风风扇组件600之间,激光器散热器2能够专门用于对光源组件100的散热,使得光源组件100的散热效果较好。

图2和图8中示出了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中安装有包括第一热管、第一导热金属块和第一散热翅片的激光器散热器2,第一导热金属块与光源组件100贴合,第一导热金属块将光源组件100的热量传递到第一热管,第一热管将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翅片,利用进风风扇组件600的对流作用将光源组件100的热量导出,如图10所示,实现对光源组件100的散热,散热效果较好。

由于上述光机组件200中的dmd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热量,所以,参照图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还包括安装在dmd芯片处的dmd散热器3,dmd散热器3专门用于对dmd芯片进行散热,使得对dmd芯片的散热效果较好。

图9和图11中示出的dmd散热器3包括第二导热金属块和第二散热翅片,第二导热金属块与dmd芯片贴合,第二导热金属块将dmd的热量传递到第二散热翅片,利用导风风扇800的风量将dmd的热量传递到电路板400处,再由出风风扇组件700带到壳体1的外部,其散热效果较好。

对于激光投影装置1000为超短焦投影装置,光源组件100和光机组件200并排设置、且与镜头组件300垂直;激光器散热器3位于光源组件100处、且与镜头组件300平行设置,以使激光器散热器3、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及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如图13和图14所示。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散热效果,基于图1中所示的激光投影装置1000中光源组件100、光机组件200和镜头组件300呈“u”形排列的方案,进行对比测试,其中,方案a为具有图1中所示的隔热件500、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散热结构、且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风向为从左到右,方案b为具有图1中所示的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散热结构、且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风向为从左到右,方案c为具有图1中所示的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散热结构、且进风风扇组件600(作为出风风扇)、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作为进风风扇)的风向为从右到左,设置测试的环境温度为25℃,进风风扇组件600、导风风扇800及出风风扇组件700的转速均为1500rpm(revolutionsperminute,转每分),测试结果如下:

表1对比测试结果

从表1可知,方案a能够同时将光源组件100和镜头组件300中各个镜片的温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整机的散热效果较好;方案b去掉镜头组件300上的隔热件500,镜头组件300中各个镜片温度较高,光源组件100的温度可保持在较低水平,仅对光源组件100的散热效果较好;方案c去掉镜头上的隔热件500,并将壳体1内的风向设置为从电路板400到光源组件100,镜头组件300中各个镜片温度较低,但光源组件100的温度较高,仅对镜头组件300的散热效果较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