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6269发布日期:2021-12-07 23: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1.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tpc)目前结构设计方案中,如图1所示,在膜材侧需要依靠具有双面胶的遮光胶带a固定膜材b,如图2所示,遮光胶带a与膜材b上的粘贴区域m之间实现连接。由于在结构设计时往往不会考虑遮光胶带a的厚度,然而遮光胶带a与膜材b之间的堆叠区域d由于遮光胶带a的厚度导致引起膜材b的高出背板的u折部分,也就是,膜材侧采用整边粘贴的方式使得每层膜材依次堆叠,使得膜材b的总厚度为膜材b的厚度+遮光胶带a的厚度,进一步地在膜材堆叠区域d出现抬高点c(相当于支点),从而将玻璃板顶高,从而引起单层区玻璃板悬空,增加破片风险,这样,这种类型的平板电脑产品出现破片频发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遮光胶带导致膜材层厚度较高,从而导致单层区玻璃板悬空的问题。4.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板、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背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内侧,在所述导光板上设置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中包括依次叠置的至少两层光学膜片,所述背板的上端部通过遮光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底面连接,至少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靠近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一侧的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从上到下依次至少包括上扩散层、上棱镜层、下棱镜层以及下扩散层,任意至少两层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棱镜层和所述下棱镜层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棱镜层的所述端部设置第一粘贴部,在所述下棱镜层的所述端部设置第二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和所述第二粘贴部相互交叉设置。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贴部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遮光胶带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遮光胶带的延伸方向。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贴部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基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厚度确定。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贴部和所述第二粘贴部之间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安装间隙,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上端部通过封装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顶面连接。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中的多个所述光学膜片连接。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u形,所述背板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垂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的内侧通过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底面连接14.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15.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光学膜片组中至少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从而抵消由于遮光胶带带来的导致光学膜片组整体厚度增大的影响,从而不会在安装玻璃板时导致出现抬高现象,实现对于单层区玻璃板悬空问题的改善。附图说明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7.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18.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19.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20.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21.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22.附图标记:23.100‑背光模组;10‑背板;10a‑第一部分;10b‑第二部分;10c‑第三部分;20‑导光板;30‑光学膜片组;301‑上扩散层;302‑上棱镜层;3021‑第一粘贴部;303‑下棱镜层;3031‑第二粘贴部;304‑下扩散层;40‑遮光胶带;40a‑连接部分;50‑封装胶带;60‑安装间隙。具体实施方式24.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25.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26.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27.在现有的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tpc)的结构设计中,膜材一般通过遮光胶带在背板上实现固定,但是遮光胶带与膜材在相互粘贴等连接时会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由于遮光胶带的厚度一般约0.12mm,使得遮光胶带与膜材之间的重叠部分的区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抬高现象,这样,由于遮光胶带与膜材之间堆叠后会使得膜材侧的整体厚度超过背板的上端面并形成局部的高点,这样在安装玻璃板后会使得玻璃板被顶高,从而造成单层区悬空,单层区悬空会使玻璃板的耐受力大幅度降低,尤其在受力后易破裂。28.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如图3所示,其包括背板10、光源(未示出)以及导光板20,其中,所述背板10包括第一部分10a和与所述第一部分10a垂直连接的第二部分10b,所述光源可以设置在所述背板10内并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0的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的l形的内侧,从而能够向所述导光板20发射光线;所述导光板20设置在所述背板10的内侧,在所述导光板20上设置光学膜片组30,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包括至少两层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导光板20上按顺序依次叠加设置,这里的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在所述背板10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顶面上会设置玻璃板。29.这里的所述背板可以是例如l型的背板,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u形的背板10,所述背板10的形状只要满足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连接即可,下面的描述将以u型的所述背板10为例,u型的所述背板10不仅包括第一部分10a和第二部分10b,还包括第三部分10c,所述第三部分10c与所述第二部分10b垂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部分10a平行设置,这样,所述第三部分10c的投影能够落在所述第一部分10a的范围内。30.进一步地,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沿着第一方向通过遮光胶带4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底面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背板1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朝向所述遮光胶带40的端部的连接,这里的所述端部是指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相对的端部,也就是靠近所述背板10的所述上端部的端部,这里的所述第一方向是指所述遮光胶带40的延伸方向,例如是图3中的x轴方向;当所述背板10为u形的情况下,这里的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可以是所述背板10的所述第三部分10c的端部,在连接时可以将所述第三部分10c的端部的内侧与所述遮光胶带40连接,当然,如果所述背板为l形的背板,所述上端部可以是其第二部分的端部。31.进一步地,这里图3中示出的连接部分40a是所述遮光胶带4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连接的重叠区域,这里的连接例如可以是粘贴方式。这里的所述遮光胶带40用于在所述背板10上固定所述光学膜片组30;优选地,这里的所述遮光胶带40设置粘性部以便于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底面进行连接,这里的粘性部例如可以是胶带。正是由于存在所述连接部分40a,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厚度增大。32.进一步地,在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至少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在一般情况下,所述遮光胶带40将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进行连接,同时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的所有所述光学膜片都基于端部齐平的方式依次堆叠,由于遮光胶带4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底面连接,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整体厚度不但包括所有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的相加之和,还包括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这样,会尤其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厚度较大,然而,如果在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使得至少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这样会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厚度小于所有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以及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之和,实现降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厚度的效果,这个降低的长度与交叉错位设置的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相关,以便于将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顶面与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尽量齐平,这样,在所述背板10的上端面和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顶面上安装玻璃板时不会出现局部抬高的情况。33.当然,这里呈现交叉错位设置的可以是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也可以是相邻的三层或者更多层的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一般来说,需要降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厚度的程度越大,需要交叉错位设置的所述光学膜片的数量越多。34.进一步地,在图3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30从上到下依次至少包括上扩散层301、上棱镜层302、下棱镜层303以及下扩散层304,这些光学膜片以及其设置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更多介绍。其中,所述上扩散层301、所述上棱镜层302、所述下棱镜层303以及所述下扩散层304中任意至少相邻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当然也可以是任意相邻三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35.考虑到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相仿,作为一种优选,可以在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整体厚度降低的程度大致可以等于所述上棱镜层302或者所述下棱镜层303的厚度,也就大致等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从而抵消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给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整体厚度带来的影响。36.为了实现例如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之间的交叉错位设置,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所述上棱镜层302的所述端部设置第一粘贴部3021,在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设置第二粘贴部3031,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相互交叉设置,这样,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可以与所述下棱镜层303的下一层的所述端部之间实现粘贴,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可以与所述上棱镜层302的上一层的所述端部之间实现粘贴。3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之间设置为凸耳交叉结构,这里的凸耳可以指粘贴部。具体地,如图4所示,例如在所述上棱镜302的所述端部去除掉中部的50mm宽度部分,剩下位于两侧的各33mm的宽度部分,从而形成第一粘贴部3021,对应地,在所述下棱镜303的所述端部去除掉位于两侧的各33mm的宽度部分,剩下位于中部的50mm宽度部分,从而形成第二粘贴部3031,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不但作为用于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与其他层相互粘贴的区域,还可以相互交叉以能够完整地拼成所述端部的尺寸。这里所述上棱镜层302的所述端部由于存在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实际上其完整的所述端部将后缩至n的位置。38.这样,由于位于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的粘贴部采用相互交叉的设置方式,在使得在所述遮光胶带4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连接的所述端部区域,通过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相互交叉并堆叠后仅保留一层膜材(即所述上棱镜层302或者所述下棱镜层303的厚度)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的多个所述光学膜片堆叠后能够降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整体厚度,从而抵消由于所述遮光胶带40引起的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厚度增加,从而避免由于遮光胶带40导致的所述端部的厚度过大导致的玻璃板单层区悬空的问题,同时使得玻璃板的强度大幅提升至原强度3倍。39.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或者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相互错位交叉设置后的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大于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遮光胶带40之间的连接部分40a的长度,这里的连接部分40a就是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遮光胶带40之间的粘贴部分,这里的第一方向是指所述遮光胶带40的延伸方向。这样,将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设置为大于所述连接部分40a的长度,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带来的影响,使得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的厚度最大程度上得到降低。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基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确定,这里的第一方向是指所述遮光胶带40的延伸方向。为了使得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顶面能够尽量水平,考虑到所述遮光胶带40可能存在不同的厚度,可以基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确定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长度可以导致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所述端部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可以基于所述遮光胶带40的厚度调节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也就是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整体厚度降低的程度,一般而言,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或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越短,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整体厚度降低的越小。41.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之间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安装间隙60,这里的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例如是图4中的y方向,由于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相互交叉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为了确保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之间安装方便,在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第二粘贴部3031之间交叉的位置处设置1‑2mm的安装间隙60,以防止因组装公差造成膜材堆叠,同时也不会对承载玻璃板的强度造成影响。例如可以在所述上棱镜层302的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第二粘贴部3022之间预留例如2mm间隙以作为所述安装间隙60。4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地将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背板10固定在一起,不但将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的例如所述第三部分10c的内侧通过遮光胶带4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底面连接,还将所述背板10的上端部的例如所述第三部分10c的外侧通过封装胶带5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顶面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稳定固定。43.此外,所述封装胶带50至少能与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30最上层的光学膜片连接。当然,进一步地,由于存在至少两个所述光学膜片交叉错位设置,例如当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的最上层的光学膜片与其下一层的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形成交叉设置时,所述封装胶带50还可以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中的交叉错位设置的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封装胶带50可以与多个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以更加稳定地固定所述光学膜片组3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膜材整边固定方式,中间层的膜材往往因为上下膜材的遮挡无法粘贴固定而处于自由状态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一些情况下,在所有所述光学膜片都实现交叉设置时,可确保每层所述光学膜片都有一定的面积与所述遮光胶带40粘贴,可实现每层所述光学膜片的单独固定,以提升整体的固定程度。44.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遮光胶带40之间的连接部分40a的长度为0.6mm(即图中的a值),在所述上棱镜层301和所述下棱镜层302的所述端部之间进行交叉设置后,所述上棱镜片302的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的长度h为0.8mm(即图中的b值),所述封装胶带5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之间的重叠部分的长度为1.2mm(即图中的c值),也就是,通过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3的所述端部之间实现交叉错位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的长度达到(即内收量)0.8mm,使得所述上棱镜层302的所述端部与所述遮光胶带40的远端之间有0.2mm的长度,即所述第一粘贴部3021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h大于所述光学膜片组30与所述遮光胶带40之间的连接部分40a的长度,从而确保在所述上棱镜层302和所述下棱镜层301的所述端部相互交叉错位设置后后不会参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的厚度堆叠。45.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背光模组。46.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光学膜片组中至少相邻的两层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端部之间形成交叉错位设置,从而抵消由于遮光胶带带来的导致光学膜片组整体厚度增大的影响,从而不会在安装玻璃板时导致出现抬高现象,实现对于单层区玻璃板悬空问题的改善。47.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48.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49.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50.以上对本公开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