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2515发布日期:2021-11-09 22:5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光学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辉度银膜、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光学反射膜在lcd背光模组中具有反射导光板光源的作用,市面上常见规格有白反射片,以日商三菱与东丽株式会社的产品为主,我国南亚,长宏,长阳产品等公司也有类似的产品;或有采用多层堆叠挤出形式的反射片,以3m公司的esr为代表,前者多用于大型lcd显示屏,后者则常见于中小尺寸显示屏产品,从手机到平版,笔记本电脑都有,光志光电公司采用银反射膜,主要聚焦于lcd屏的手机平板电脑的背光模组使用,国内反射片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产品份额。
3.我公司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1679508a)中描述了以镀膜堆叠方式增加反射辉度,并且在制程上进行调整,也在另一件专利申请中(公开号cn112015005a)描述了以两层金属膜反射来增强反射效率的结构;在上述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1679508a)中公开了以3层pet功能膜层堆叠进行优化光学效益,同时也将反射辉度提升最大效能至3.05%。
4.为了进一步增加反射辉度,本方案考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pet光学膜的uv预涂层上,藉由改变pet基膜(含uv预涂层)的光学性能,以进一步的提高镀银膜的反射辉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机背光模组的高辉度银膜及反射片,以进一步的提高镀银膜的反射辉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辉度银膜,包括:第一pet层;第一预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uv预涂层,设置在第一预涂层;镀银层,设置在uv预涂层;保护层,设置于镀银膜;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120nm,所述uv预涂层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1.562,所述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

2.5μm。
7.其中,第一预涂层是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体,其配方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成分:丙二醇甲醚15%,丙烯酸丁酯5%,甲基丙烯酸丁酯8%,甲基丙烯酸甲酯25%,甲基丙烯酸10%~苯乙烯5%,引发剂tx21s 2%,二甲基乙醇胺2%,其余为乙醇28%。
8.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
9.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或1.524。
10.作为本发明高辉度银膜的一种最佳实施例,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或1.547。
11.一种高辉度反射片,包括上述的高辉度银膜,所述高辉度银膜的保护层表面通过
一贴合层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和设置于第二pet层的镀铝层,所述镀铝层设置于贴合层与第二pet层之间。
12.更具体的,所述贴合层为uv

psa或聚氨脂胶水。
13.更具体的,所述第一pet层的厚度为25μm,所述第二pet层的厚度为50μm。
14.更具体的,所述镀铝层的厚为45nm。
15.一种背光膜组,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光源、导光板、高辉度反射片,所述高辉度反射片为上述的高辉度反射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uv预涂层的改进,藉由改变pet基膜(含uv预涂层)之光学性能,能进一步地增强银反射辉度,不仅高于现有光志商品膜的反射辉度,也高于本公司此前专利申请的cn11679508a反射膜的辉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具有光学折射率设计效果的uv预涂层,有助于入优化光源入射,减少入射光源因碰撞银膜时产生的反射损耗,即相对有效地提升了反射辉度,在本设计方案研究区间中(1.483

1.562)发现,在低于pet膜光学折射率(1.56)中,在银膜120nm厚度时,uv丙烯酸树脂预涂层厚度与折射率分别在2.5μm与1.524时能达比目前市售产品gf

80d3高5.73%,成效显著。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七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高辉度银膜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高辉度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2,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一,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
22.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二,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
23.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三,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
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
24.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四,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12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47。
25.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五,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483。
26.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六,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的厚度为1.5μm,uv预涂层的折射率为1.524。
27.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七,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400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300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300的折射率为1.524。
28.高辉度反射片之实施例八,包括:第一pet层100;第一预涂层200,设置于所述第一pet层100;uv预涂层300,设置在第一预涂层200,镀银层400,设置在uv预涂层300;保护层500,设置于镀银层400;保护层500表面通过一贴合层600粘接有镀铝膜,所述镀铝膜包括第二pet层800和设置于第二pet层800的镀铝层700,所述镀铝层700设置于贴合层600与第二pet层800之间;所述uv预涂层300是采用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所述镀银层400的厚度为90nm,uv预涂层300的厚度为2.5μm,uv预涂层300的折射率为1.527。
29.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第一预涂层200是与第一pet层100接着的预涂层,采用商用水性丙烯酸树酯材料为主体,其配方为丙二醇甲醚15%,丙烯酸丁酯5%,甲基丙烯酸丁酯8%,甲基丙烯酸甲酯25%,甲基丙烯酸10%~苯乙烯5%,引发剂tx21s 2%,二甲基乙醇胺2%,其馀为乙醇28%,在制程中采用上述预涂层与乙醇1:3调整后,黏度120cps,采
用微凹涂布机速180m/m,烘烤温度为110℃,厚度为0.5

1.0μm进行加工制得。
30.其中,四种不同折射率(1.483、1.524、1.547、1.562)的uv预涂层的丙烯酸树脂配方如下表:
31.化学名称单体种类折射率1.4831.5241.5471.562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1.44821
ꢀꢀꢀ
四氢砆喃丙烯酸酯thfa1.458266
ꢀꢀ
乙氧化(10)双酚a二丙烯酸酯bpa(10eo)da1.51527272710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peg(600)da1.4681010
ꢀꢀ
邻苯基苯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oppeoa1.576102748522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phea1.5152262118对苯基甲基丙烯酸酯bpma1.601
ꢀꢀꢀ
161

羫基环已基苯基甲酮184 3333(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 1111
32.配方表说明:对于折射率为1.483的uv预涂层(uv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其组成配比为: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1%(质量份数)、四氢砆喃丙烯酸酯26%、乙氧化(10)双酚a二丙烯酸酯27%、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10%、邻苯基苯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0%、2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1

羫基环已基苯基甲酮3%、(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其它折射率的uv预涂层的配方按上表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33.其中,保护层500为科思创dispercoll u58水性聚氨酯树脂胶水,固含量为50%,与乙酯1:1.2混合涂布,溫度110℃,涂布机速为37米/分钟,涂布厚度約为2

3μm。
34.其中,贴合层是采用uv

psa胶水(uv固化型压敏胶)或上海冠宝1860的聚氨脂胶水。
[0035][0036][0037]
其中,镀银层厚度为90nm或120nm,镀膜功率为6.7kw,机速为80米/分钟,镀铝层厚度为45nm,镀膜功率率为12.6kw,机速为300米/分钟。对上述实施例一至八进行测试:
[0038]
测试设备:lb

8601辉度箱,采用尺寸大小为118x65mm的上述实施例一到八的高辉度反射片与作为标准值的现有已知的一种反射片(该反射片为本技术人已市售的一种反射片gf

80d3)进行辉度增幅对比,其中,测试用背光模组的测试电压为19v、电流为0.04a,而辉度增幅=(辉度值

标准值)/标准值,具体如下表格:
[0039]
说明:现有的光志商品膜gf

80d3的辉度值为8515(标准值),我司已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11679508a)的辉度值为8863(标准值),通过上述数据表明,采用1.524与1.547两条件,表现也都能比cn111679508a更佳,同时也高于目前光志商品膜gf

80d3 5.73%与5.38%(镀银层厚度为120nm),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本方案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异性,进一步的提升了反射片的反射辉度。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