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空间光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8633发布日期:2023-03-31 17:2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空间光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间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空间光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2.自由空间光通信是共享光纤大带宽以及无线移动性的新型通信技术,是室内、办公区以及园区实时接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接入点(access point,ap)需要与多个站点(station,sta)进行通信。例如,在家庭场景中,放置于屋顶的ap需要与手机、电视和电脑等sta进行通信。又例如,在办公区场景中,ap需要与各个工位上的电脑进行通信。
3.为了确保ap与多个sta都能正常通信,ap首先需要对发射的一路光进行分路以得到多路光束,进而根据各个sta的位置调节好每路光束射出的方向,使得各路光束都能传输到对应的sta。然而,各个sta的位置并非都是固定不变的,在sta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且移动性较高的场景下应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空间光通信设备,在sta移动性较高的场景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传输设备。该光传输设备包括:n个光纤准直器、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光束偏转装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等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具体地,n个光纤准直器用于将输入的n路光信号分别转换为n路空间光。第一透镜组用于对n路空间光中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缩束。光束偏转装置用于调节缩束后的n路空间光中至少一路空间光的偏转方向。第二透镜组用于对从光束偏转装置射出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扩束。n路空间光中的其中一路目标空间光从第一透镜组传输到光束偏转装置的光路长度为l1。目标空间光从光束偏转装置传输到第二透镜组的光路长度为l2。l1与l2之和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的2倍,且l1不等于l2。
6.在该实施方式中,若光束偏转装置调节了目标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则目标空间光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出射角为第一出射角,若光束偏转装置没有调节目标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则目标空间光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出射角为第二出射角,第一出射角与第二出射角不同。也就是说,通过设计光束偏转装置的位置可以使得光束偏转装置对空间光偏转方向的调节是有效的。即使空间中的sta发生移动,也可以灵活地控制空间光的偏转方向以对准相应的的sta,在sta移动性较高的场景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具体用于通过调节目标空间光的偏转方向,以调节目标空间光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出射角,以实现偏转角度有效,使得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光束可以灵活地射向不同方向。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中至少两路空间光汇聚有交点。由于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具有汇聚性,使得从第一透镜组射出的n路
空间光以较小的角度射入光束偏转装置,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也可以减小杂散光的串扰。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个光纤准直器分布在球面上,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汇聚的交点为球心。球心位于球面与第一透镜组之间,球心与第一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由于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具有汇聚性,使得从第一透镜组射出的n路空间光垂直地射入光束偏转装置,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杂散光的串扰。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个光纤准直器分布在曲面上,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汇聚有多个交点,多个交点位于曲面与第一透镜组之间。通过上述方式,n个光纤准直器也可以分布在除球面之外的其他曲面上,并且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也可以汇聚有多个交点,增强了本方案的扩展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传输设备还包括第三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用于对扩束后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缩束,以增大每一路空间光的视场角。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光传输设备解决了偏转方向无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三透镜组,扩大了从光传输设备射出的每一路空间光的视场角,通过调节每一路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在sta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的场景下应用效果更理想。另外,基于n个光纤准直器分布在球面或其他曲面的设计方式,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n路空间光也具有汇聚性,会减小第三透镜组的入瞳,从而便于实现第三透镜组的小型化设计。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使得第二透镜组射出的n路空间光尽可能从第三透镜组同一位置射入,进一步减小第三透镜组的入瞳,更便于实现第三透镜组的小型化设计。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位于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光束偏转装置用于将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空间光和没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空间光透射至第二透镜组。通过上述方式,结合透射式的光束偏转装置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提高了本方案的实用性。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为透射式的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光学相控阵或超表面。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分束装置。分束装置用于将来自第一透镜组的缩束后的n路空间光透射至光束偏转装置。光束偏转装置用于将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空间光和没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空间光反射至分束装置。分束装置用于将经过光束偏转装置反射的每一路空间光反射至第二透镜组。通过上述方式,结合反射式的光束偏转装置提供了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提高了本方案的灵活性。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为反射式的lcos或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微镜。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对每一路空间光进行扩束后的光斑大小与第一透镜组对每一路空间光进行缩束前的光斑大小相同,以满足具体场景下的需求。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间光通信设备。该空间光通信设备包括:光收发装置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介绍的光传输设备。其中,光收发装置的n个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光传输设备中n个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连接,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光收发装置用于通过n根光纤分别向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n路光信号。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收发装置包括光收发器和分光器。光收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光纤与分光器的输入端连接,分光器的n个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n个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连接。光收发器用于输出光信号。分光器用于对光信号进行分光以得到n路光信号,并分别通过n根光纤将n路光信号传输至n个光纤准直器。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光收发装置的具体类型,增强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收发装置包括n个光收发器,n个光收发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n个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连接。n个光收发器用于输出n路光信号,并分别通过n根光纤将n路光信号传输至n个光纤准直器。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光收发装置的具体类型,增强了本方案的扩展性。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路光信号中至少两路光信号的波长不同,以适用于多波长的应用场景。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间光通信设备为ap。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收发装置为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
24.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构成4f系统,空间光从第一透镜组传输到光束偏转装置的光路长度为l1,空间光从光束偏转装置传输到第二透镜组的光路长度为l2,l1与l2之和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的2倍,且l1不等于l2。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对于同一路空间光,若该空间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则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出射角为第一出射角,若该空间光没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则从第二透镜组射出的出射角为第二出射角,第一出射角与第二出射角不同。也就是说,通过设计光束偏转装置的位置可以使得光束偏转装置对空间光偏转方向的调节是有效的。即使空间中的sta发生移动,也可以灵活地控制空间光的偏转方向以对准相应的的sta,在sta移动性较高的场景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附图说明
25.图1为一种空间光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中4f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基于4f系统的偏转方向无效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中杂散光串扰的示意图;
29.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偏转方向有效的示意图;
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空间光通信设备,在sta移动性较高的场
景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8.图1为一种空间光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自由光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多个站点(station,sta)。应理解,自由光通信系统中的ap与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的ap并不完全相同。在自由光通信系统中,ap与sta双方发射的光束需要对准从而进行空间光通信。例如,在家庭场景中,ap可以放置于屋顶,sta具体可以是室内环境中的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由于sta在空间中的位置并非都是固定不变的,为了确保ap与多个sta都能正常通信,ap要具备灵活调节光束偏转方向的能力,并且ap发射的光束要尽量覆盖更大的范围,以适用于sta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且移动性较高的场景。
39.下面首先对本技术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介绍。
40.(1)空间频率:在傅里叶变换中,与时间相对的频率可以解释为单位的时间段内走过多少个周期。在傅里叶光学中,空间频谱上的坐标就可以类比为单位的距离该正弦波走过多少周期,其量纲就是距离的倒数,这个物理量就是空间频率。本质上,空间频率对应从同一光源对应发出的光束,如果我们假设光源是放置于主光轴上,那与主光轴角度越小的光束,其空间频率越小,也就是我们说的低频,与主光轴夹角越大的光束,其空间频率越大,也就是我们说的高频。
41.(2)4f系统:图2为本技术中4f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返4f系统包括2个透镜,分别为透镜1和透镜2,透镜1和透镜2的焦距均为f。透镜1的前焦点位于物平面。透镜1的后焦点与透镜2的前焦点重合在变换平面。透镜2的后焦点位于像平面。物平面与像平面之间相隔4个焦距f,因此称为4f系统。
42.(3)傅里叶焦平面:上述图2所示的4f系统具有一个特性,根据傅里叶光学变换,从透镜前焦面入射的光束在其后焦面所成的像为前焦面物光的傅里叶变换。因此,透镜1的后焦面同时也是透镜2的前焦面,其空间排布是空间频率。所以,该焦平面又叫做傅里叶焦平面。其特性是,在前焦面以同样角度入射的光束将相交于傅里叶焦平面的同一点,例如,图2中所示的光束1和光束2相交于傅里叶焦平面p点。这是由傅里叶光学中的空间频率特性决定的,因为在前焦面以同样角度入射透镜1意味着这两束光的空间频率相同,所以会相交于傅里叶焦平面的同一点。并且,由于两束光从傅里叶焦平面的同一点出射,也就是两束光的出射光具有相同的空间频率,所以无论两束光在傅里叶焦平面向外出射的角度为何,经过透镜2后,在其后焦面上出射的两束光与主光轴的夹角必定相同。
43.(4)偏转方向无效:图3为本技术中基于4f系统的偏转方向无效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如果把光束偏转器件放置于傅里叶焦平面,无论光束偏转器件如何改变光束的偏转角度,都不会改变经过透镜2后光束的出射角度。例如,光束射入射入透镜1的入射角为α,光束射入透镜1的入射点与光轴之间的距离为h,α=h/f。若光束偏转器件没有调节该光束的偏转方向,则该光束从透镜2射出的出射角也为α。若光束偏转器件调节了该光束的偏转方向,
偏转角为θ,没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光束在透镜2的入射点与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光束在透镜2的入射点之间的距离为l,θ=l/f。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光束从透镜2射出的出射角为其中,可见,无论光束偏转器件是否调节光束的偏转方向,该光束从透镜2射出的出射角都等于α。因为此时光束出射角度不由光束偏转器件所加角度决定,而是由其在傅里叶焦平面所处的位置决定,也就是说它决定于光束的空间频率。从而,如果在傅里叶焦平面上放置光束偏转器,将会遇到偏转方向无效的问题。
44.(5)杂散光串扰:图4为本技术中杂散光串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若入射光束以大角度射入光束偏转器件,则从光束偏转器件射出的光束会存在如图4虚线所示的杂散光串扰。若入射光束以小角度射入光束偏转器件,则从光束偏转器件射出的光束基本不会有杂散光串扰。
45.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传输设备进行介绍。
46.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该光传输设备包括n个光纤准直器20、第一透镜组30、光束偏转装置40和第二透镜组50。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50构成4f系统。应理解,本技术不限定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50中的透镜数量。可以把第一透镜组30或第二透镜组50视作一个等效透镜,该第一透镜组30或第二透镜组50都会有一个等效焦点,或称之为有效焦点。相应的,图5(a)中所示的f即为第一透镜组30或第二透镜组50的等效焦距,或称之为有效焦距。第一透镜组30的有效焦距等于第二透镜组50的有效焦距。
47.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光收发装置10。其中,光收发装置10的n个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n个光纤准直器20的输入端连接。光收发装置10用于通过n根光纤分别向n个光纤准直器20输出n路光信号。应理解,如图5(b)所示的光传输设备可以视为一种空间光通信设备。该光传输设备具体可以是ap,ap需要与空间中的多个sta进行通信。光收发装置10具体可以是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等具有光收发功能的装置。
48.具体地,n个光纤准直器20用于将输入的n路光信号分别转换为n路空间光,其中,每一路空间光都为平行光。为了适配光束偏转装置40的尺寸,第一透镜组30将对n路空间光中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缩束,以使得缩束后的n路空间光会分别射入光束偏转装置40的不同位置。光束偏转装置40会根据需求调节缩束后的n路空间光中至少一路空间光的偏转方向。进而,为了保证每一路空间光的传输距离,第二透镜组50将对从光束偏转装置40射出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扩束,并将扩束后的每一路空间光传播出去。应理解,本技术不限定第一透镜组30对空间光进行缩束的比例和第二透镜组50对空间光进行扩束的比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30对入射的空间光缩束m倍,第二透镜组50对入射的空间光扩束m倍,从而使得经第二透镜组50扩束后的光斑大小与经第一透镜组30缩束前的光斑大小相同。
4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光束偏转装置40的位置设计是有要求的,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偏转无效问题。以n路空间光中的其中一路目标空间光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该目标空间光从第一透镜组30传输到光束偏转装置40的光路长度为l1,目标空间光从光束偏转装置40传输到第二透镜组50的光路长度为l2。其中,l1与l2之和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的2倍,即2f。并且,l1不等于l2。也就是说,以图5(a)所示光束偏转装置40位于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50之间为例,在第一透镜组30与第二透镜组50构成的4f系统中,光束偏转装置40位于除傅里叶焦平面之外的其他位置,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偏转有效,下面结合图6进行详细说明。
5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偏转方向有效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目标空间光为例进行说明。若光束偏转装置40没有调节目标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则目标空间光从第二透镜组50射出的出射角为α。其中,目标空间光射入第二透镜组50的入射点与第二透镜组50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为h,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α=h/f。若光束偏转装置40调节了目标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偏转角为θ,则目标空间光从第二透镜组50射出的出射角为其中,没有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目标空间光在第二透镜组50的入射点与经过偏转方向调节的目标空间光在第二透镜组50的入射点之间的距离为l,θ=l/f。光束偏转装置40与第一透镜组30之间的距离为(1+β)*f,光束偏转装置40与第二透镜组50之间的距离为(1-β)*f,其中,0<β<1。通过计算可知,可以看出,α不等于那么,光束偏转装置40对入射光束施加不同的偏转角后,该光束从第二透镜组50射出的出射角也将不同,光束偏转方向是有效的。
51.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光传输设备具体可以是ap,ap需要与空间中的多个sta进行通信,而sta在空间中的位置并非都是固定不变的。通过本方案的设计,使得ap对光束偏转方向的调节是有效的,即使空间中的sta发生移动,也可以灵活地控制空间光的偏转方向以对准相应的的sta,在sta移动性较高的场景下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汇聚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在空间光射入第一透镜组30之前的位置,并且该交点与第一透镜组3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也就是说,n个光纤准直器可以视为分布在一个球面上,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汇聚在球心,球心在第一透镜组30与球面之间,并且球心与第一透镜组3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应理解,由于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具有汇聚性,使得从第一透镜组30射出的n路空间光垂直地射入光束偏转装置40。基于上述图4所介绍的原理,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杂散光的串扰。
53.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个光纤准直器也可以分布在除球面之外的其他曲面上,并且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也可以汇聚有多个交点,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同理,由于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具有汇聚性,使得从第一透镜组30射出的n路空间光以较小的角度射入光束偏转装置40。基于上述图4所介绍的原理,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也可以减小杂散光的串扰。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下,如果对杂散光串扰的容忍度较高,也可以采用n个光纤准直器并排放置的方式,即n个光纤准直器输出的n路空间光是平行的,不具有汇聚性。从第一透镜组30射出的n路空间光以较大的角度射入光束偏转装置40,杂散光的串扰较大。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下,如果对杂散光串扰的容忍度较低,但sta的位置都相对固定。也可以只采用n个光纤准直器分布在球面或其他曲面的设计,而不限制光束偏转装置40的位置,即光束偏转装置也可以位于傅里叶焦平面上,即使偏转方向无效也不影响正常通
信。
5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光传输设备还包括第三透镜组60。第二透镜组50射出的空间光将射入第三透镜组60,第三透镜组60用于射入的每一路空间光进行缩束,以增大每一路空间光的视场角。例如,若第三透镜组60射出的空间光的光斑缩小了k倍,相应的,该空间光的视场角将扩大k倍。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光传输设备解决了偏转方向无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增加第三透镜组60,增加了从光传输设备射出的每一路空间光的视场角,通过调节每一路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在sta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的场景下应用效果更理想。
5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组60与第二透镜组5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透镜组50的有效焦距。基于n个光纤准直器分布在球面或其他曲面的设计方式,从第二透镜组50射出的n路空间光也具有汇聚性,会减小第三透镜组60的入瞳,从而便于实现第三透镜组60的小型化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下,第二透镜组50和第三透镜组60可以视作一个透镜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该透镜组的设计,以使得从该透镜组射出的空间光的视场角满足要求。
5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光收发装置10包括光收发器101和分光器102。其中,光收发器101的输出端通过光纤与分光器102的输入端连接。分光器102的n个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n个光纤准直器20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光收发器101用于输出光信号,分光器102用于对光收发器101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分光以得到n路光信号,并分别通过n根光纤将n路光信号传输至n个光纤准直器20。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下,光收发装置1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计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光收发器10可以包括n个光收发器,n个光收发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n根光纤与n个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连接,此处不再提供附图展示。具体地,n个光收发器用于输出n路光信号,并分别通过n根光纤将n路光信号传输至n个光纤准直器。
58.下面结合光束偏转装置的所采用的不同类型介绍几种具体地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光束偏转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例如,光束偏转装置可以采用透射式的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光学相控阵或超表面。光束偏转装置也可以采用反射式的lcos或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微镜。其中,超表面是指一种厚度小于波长的人工层状材料,可以用来调控光束的偏振、相位、振幅、频率等特性。例如,相位是光束的一个核心属性,等相位面决定了光束的传播方向,通过调节光束的相位即可实现光束偏转。
59.第一种实施方式:光束偏转装置采用透射式的lcos。
6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偏振分束装置701、偏振合束装置702、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和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其中,偏振分束装置701位于第一透镜组30与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之间,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位于偏振分束装置701与lcos 40之间,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位于lcos40与偏振合束装置702之间,偏振合束装置702位于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与第二透镜组50之间。具体地,偏振分束装置701对来自第一透镜组30的n路空间光进行偏振分束,以得到n路第一偏振光和n路第二偏振光。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将n路第二偏振光转换为n路第一偏振光。lcos 40用于调节2*n路第一偏振光的偏转方向,并透射偏转方向调节后的2*n路第一偏振光。第
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其中n路第一偏振光转换为n路第二偏振光。偏振合束装置702将来自lcos 40的另外n路第一偏振光和来自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的n路第二偏振光进行偏振合束,并将偏振合束后的n路空间光导向第二透镜组50。应理解,由于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偏振敏感的lcos,需要结合偏振分束装置701、偏振合束装置702、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和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对光束的偏振态进行调节,以使得射出的空间光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
61.第二种实施方式:光束偏转装置采用反射式的lcos。
6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偏振分束装置701、偏振合束装置702、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和分束装置90。具体地,偏振分束装置701对来自第一透镜组30的n路空间光进行偏振分束,以得到n路第一偏振光和n路第二偏振光。第一偏振转换装置801将n路第二偏振光转换为n路第一偏振光。分束装置90将2*n路第一偏振光透射至lcos 40。lcos40调节2*n路第一偏振光的偏转方向,并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2*n路第一偏振光反射至分束装置90。分束装置90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其中n路第一偏振光反射至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并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另外n路第一偏振光反射至偏振合束装置702。第二偏振转换装置802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其中n路第一偏振光转换为n路第二偏振光。偏振合束装置702对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其中n路第一偏振光和偏转方向调节后的另外n路第一偏振光进行偏振合束,并将偏振合束后的n路空间光导向第二透镜组50。应理解,在该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40并不是位于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50之间,但是空间光从第一透镜组30传输到光束偏转装置40的光路长度l1与空间光从光束偏转装置40传输到第二透镜组50的光路长度为l2之和仍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的2倍,即2f。并且,l1不等于l2。
63.第三种实施方式:光束偏转装置采用反射式的mems微镜。
6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传输设备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光传输设备还包括分束装置90。具体地,分束装置90将来自第一透镜组30的n路空间光透射至mems微镜40。mems微镜40用于调节n路空间光的偏转方向,并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n路空间光反射至分束装置90。分束装置90进一步将偏转方向调节后的n路空间光反射至第二透镜组50。应理解,在该实施方式中,光束偏转装置40并不是位于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50之间,但是空间光从第一透镜组30传输到光束偏转装置40的光路长度l1与空间光从光束偏转装置40传输到第二透镜组50的光路长度为l2之和仍等于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的2倍,即2f。并且,l1不等于l2。
65.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都是以ap向sta发射空间光为例来介绍ap中各组件的功能,根据光路的可逆性,ap同样也会接收sta发射的空间光,ap接收空间光的操作为ap发射空间光的逆操作,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6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